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诡谲线索下埋藏的迷局:胡亥或许并不甘当咸鱼,但他确实太嫩

诡谲线索下埋藏的迷局:胡亥或许并不甘当咸鱼,但他确实太嫩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地宫丝绒 访问量:225 更新时间:2024/1/21 2:04:47

《史记》曰:始皇三十六年(前211年),一块陨石落在东郡,上书七字——“始皇帝死而地分。”一说秦始皇看到字后龙颜大怒,下令将坠石处周围一大圈内的百姓捕杀,房屋焚毁。但也有野史流传,始皇在看到谶语后出气地平静,独自一人与陨石共度数日,随后下令将其摧毁。陨石事件不久后,又有人扬言“今年祖龙死”。

一系列不祥之兆直接导致这位雄才伟略的君王性情大变,愈发沉迷于修仙长生之道;找人算卦,卜得“游徙吉”,当即强行将三万户人家迁徙至今陕西榆林一带。不仅如此,他还决定要搞第五次出巡,以彰显帝王威仪,秦朝江山永固。如今来看,天上掉陨石可能并不稀罕,但陨石上有字,这一听就是天方夜谭。然而正是在这有一搭没一搭的传闻中,秦王朝的的命运迎来了转折。始皇在第五次出巡时病危,随即发生了历史上著名的“沙丘之变”。

人都有衰老之时,连祖龙这种级别的人物也难逃沦为政治工具的下场,实在令人唏嘘。始皇之死无疑为秦朝带来了巨大的权力真空,诸多政治集团蠢蠢欲动,其中以长公子扶苏和小儿子胡亥之争最为显眼。如今,主流历史将胡亥归为“庸君”甚至是连庸君都不如的傀儡,我们今天就来探讨一下,胡亥在两千多年前的那场政治纷争中究竟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2009年,考古人员从一座西汉古墓中出土一批竹简,其中大多数平平无奇,唯有一件《赵正书》在史学界引发轩然大波。所谓“赵正”即秦始皇嬴政,先秦时期的男子称氏不称姓,嬴政系赢姓赵氏,这也就自然解释了下面将要提到的一个问题:始皇为何如此宠信赵高,还专门指定赵高当胡亥的老师——不仅仅是那会儿的赵高精通法律,会拍马屁讨领导欢心,更因为他是“赵正”的远方亲戚。另外,《赵正书》收录了大量秦始皇晚年同丞相李斯的对话,其中透露了一个相当诡异的细节:曾有大臣请立子胡亥,“王曰可”。

病危的秦始皇已沦为工具人,他临终前的诏书甚至都没能传出去。但在他驾崩的那个时间点,秦朝权力中心的两大集团实际上形成了短暂的平衡状态:胡亥和赵高可以拿秦始皇的名头大做文章,“名正言顺”;扶苏和蒙恬手握重兵,所谓“枪杆子里出政权”。在这种情况下,李斯决定着秦王朝接下来的命运——他倒向哪一端,天平就将落到哪一端。李斯是个明白人,他知道大公子扶苏性格刚毅,博学多识又能服众,是位非常理想的继承人。然而,一来扶苏有儒家倾向,对李斯奉承的法家相左;二来李斯笃信的东西令他更注重实际,比起“君君臣臣”这套虚名,他更看重看得见摸得着的权力。

在李斯摇摆不定时,心思缜密的赵高又给了颗定心丸:老李啊你看,扶苏跟蒙恬玩了这么久的二人组,早就是知己知彼了,即便把扶苏扶上王位,他让你把丞相做到底,这恐怕以后也成了冷板凳,难道不是吗?贪婪或许是政治家的本能,李斯遂心一横,胡亥因此得以拥立,是为秦二世。实际上,扶苏若是不这么“中二”,接到假诏后稍微有一丝怀疑而不急着自杀,恐怕秦朝的命运就彻底改写了。遗憾的是,历史是不容假设的。

讲完背景,我们再回到正题:皇位似乎“得来全不费工夫”,那么这会儿的胡亥又处于怎样的境地呢?

我们首先几乎可以确定,把“谋反”罪名扣在胡亥头上是不公正的,因为他先前根本就没有任何想要造反的打算。胡亥智商没问题,他自幼就接受皇家教育,就算脑子再愚也能拎得清最起码的轻重。法制的秦王朝刚刚从战火中挺立,仍以兵戈最重,想要坐稳江山就必须要有军队的支持。在当时,秦始皇内宠蒙毅外信蒙恬,据说当秦始皇外出巡游时,都要特意让蒙毅跟他坐一辆车子。然而,我们无法从史书中找到一点有关胡亥讨好蒙氏兄弟的资料。恰恰相反,胡亥继位后曾想继续重用蒙氏兄弟,仅因赵高凭空捏造的“二人曾试图阻止始皇立胡亥为太子”这种谣言,胡亥便听由赵高将二人弄死,我们便可以看出两者其实并无太多瓜葛。

其次,胡亥心里清楚,无论赵高还是李斯,这群虎狼之辈也只是想用他来掌握更大的权力,或许并没有真真正正地把自己当成一位真正的皇帝。笔者刚说胡亥不傻,这种情况下怎样做最保险呢?不妨跟刘禅学学“乐不思蜀”,吃吃喝喝玩玩,安心当个无用君主得了。实际上,纵使赵高权欲熏天,城府深不见底,他也不过是手段厉害点的小丑罢了,跟霍光这样的权臣根本没得比:当叛军打来时,赵高怕胡亥兴师问罪,居然躲在家里不上朝。对于这种人而言,一个没啥追求的皇帝是最保险的,然而,胡亥却选了一条危险的路。

胡亥一上任就接连搞了几个大新闻。他要为父亲构筑规模可怕的陵寝,要完成阿房宫。文献记载,数以十万计的劳力和工匠被征召,秦始皇陵里的宝贝塞得是满满当当,如此奢华连李斯都看不下去了,上书劝谏;秦朝江山未定,最怕劳民伤财,但胡亥不管,就是要修到底。他这其实想要给天下展示一个态度:子承父位有啥错?我给先皇修陵墓是孝顺,陵墓修得越大越豪华,我也就越名正言顺。

其二,胡亥也学秦始皇搞出巡。值得一提的是,在那个年代,外出巡游可不是啥好差事,当时马车木轮没空调,甚至有些地方连像样的路都没有,一路风餐露宿,颠颠簸簸,随从人员庞杂行进速度又慢,皇帝坐在车里就是活受罪。胡亥先前曾随始皇外出,应该深知巡游之苦,他若当真是个没啥追求的皇帝,恐怕不会搞这种费力不讨好的活动;之所以坚持走这条路,他正是想要证明自己的皇位毋庸置疑。从这些事例来看,胡亥并不是没有脑子的傀儡,相反,他是带着强烈的目的性登基的。然而恰恰从另一个方面,我们也能看出胡亥的帝王之术确实差点火候,他巩固帝位的手段都如此拙劣,甚至起到了反作用。

前208年,李斯遭诬陷下狱。李斯自认为秦朝功臣,又有雄辩之才,说啥都不肯认罪。此案一直由赵高主持审理,不过胡亥对案子颇有看法,他认为李斯谋反证据不足,欲派特使亲自调查。赵高一看这还了得?当即下令严刑逼供,李斯屈打成招,火速被处以腰斩。此时的赵高可能已经感觉到胡亥越来越“不听话”,自我主张越来越明显,因此动了废黜之心。我们或者可以认为,后来赵高躲在家中不敢上朝,并不是害怕胡亥因战事不利而迁怒于他,而是防备胡亥趁这个时候新账旧账一块算。

标签: 赵高李斯嬴政始皇扶苏蒙恬迷局胡亥秦二世

更多文章

  • 李斯英明一世,为何却不帮助贤能的扶苏,而要冒风险扶持胡亥?

    历史解密编辑:一点儿历史事标签:扶苏,嬴政,赵高,蒙恬,胡亥,周朝,秦二世,李斯英,春秋战国

    李斯英明一世,为何却不帮助贤能的扶苏,而要冒风险扶持胡亥?1.李斯其人李斯是大思想家荀子的得意门徒,学富五车,谋略过人,而且精通法家思想,懂得霸王之术,是当之无愧的“秦朝第一谋臣”。二十三年前,李斯初入秦国,一篇《谏逐客令》让他名扬四海,更让身为千古一帝的秦始皇大受震撼。从此之后,李斯一路青云直上,

  • 秦二世胡亥发动沙丘之变,窃国夺皇位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秦二世,赵高,嬴政,李斯,刘邦,扶苏

    秦始皇一生功业巍巍,但也失误颇多。未向全国臣民公开宣布皇位继承人,此为其一;信任并重用赵高,此为其二。在秦始皇的诸多儿子中,长子扶苏是最优秀的,但是秦始皇并未公开宣布扶苏就是皇位继承人,只是将他作为继承人来培养,派他到北面的边境上和大将军蒙恬一起戍守。而其第十八子胡亥,则是最出名的纨绔子弟。有一次,

  • 李斯深受秦始皇重用,还是扶苏岳丈,因何与赵高密谋帮胡亥登基?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李斯,嬴政,赵高,扶苏,秦二世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秦朝,他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过五帝”,于是采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构成“皇帝”的称号,自称“始皇帝”。“始”有“最初”之意,秦始皇以自己为“始”,希望秦朝能够二世、三世乃至千秋万世地传承下去,然而他“子子孙孙无穷尽也”的愿望并没有实现,秦朝仅存二世而亡!很

  • 秦始皇叫嬴政,为什么他的儿子叫扶苏和胡亥,不跟父亲姓嬴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看点啥标签:嬴政,秦二世,苏和,扶苏

    好多朋友纳闷,秦始皇的儿子为什么不跟他的姓呢?莫非古代人们的风俗和现代不同吗?秦始皇嬴政一生有很多孩子,但最著名的是两个:一个是扶苏,一个是胡亥。这两个儿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扶苏以贤明著称,胡亥以残忍和荒谬著称。以至于秦始皇死后,胡亥成为皇帝的消息传到民间后,陈胜会考虑以胡亥得位不正,和为扶苏公子打

  • 秦二世胡亥即位后,将兄弟姐妹诛除,为何却留下扶苏的儿子子婴?

    历史解密编辑:乐享盖生活标签:秦二世,扶苏,子婴,赵高,嬴政

    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第五次东巡途中病逝驾崩,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中央集权的王朝——秦朝,短暂的失去了统治者。在古代帝王驾崩可是大事,但是秦始皇驾崩的消息并没有第一时间被王公大臣等人知晓,而是被赵高、胡亥、李斯三人合谋封锁消息。想来秦朝刚刚建立天下还未稳定,始皇帝去世的也突然,

  • 秦始皇病逝前,为何让只会贪图享乐的胡亥继位?秦始皇不背这个锅

    历史解密编辑:纯度茶生活标签:嬴政,秦二世,赵高,扶苏,秦国

    秦始皇病逝后,胡亥继位,但这并不是秦始皇的本意,秦始皇并没有选择胡亥作为继承人。从秦始皇在位期间的所作所为,也能看出秦始皇并不糊涂,秦始皇虽然宠爱幼子胡亥,但也明白长子扶苏比幼子胡亥更适合做继承人,而秦始皇最终的选择也是让扶苏继位,只因发生沙丘之变,胡亥在赵高、李斯的帮助下称帝,秦朝最终在胡亥残暴的

  • 扶苏和胡亥,秦始皇更倾向于谁?到底谁才是秦始皇认可的继承人?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紫陌阁标签:秦二世,嬴政,苏和,扶苏,赵高

    秦始皇在位时,始终没有立太子,即便大限已到时,秦始皇也只是写了一道诏书赐给长子扶苏,书中也并未写明立扶苏为太子,而秦始皇又很宠爱少子胡亥,那么谁才是秦始皇心中的继承人呢?可能秦始皇更加喜欢小儿子胡亥,但秦始皇知道长子扶苏才是继承帝位的合适人选。诸位公子中,秦始皇最为重视长子扶苏和幼子胡亥《史记》记载

  • 秦二世胡亥:我虽然一生无所事事,但并非生性残暴之徒

    历史解密编辑:多角镜头标签:赵高,嬴政,皇帝,皇位,李斯,秦二世

    公元前230年,秦始皇的第18个儿子在这一年诞生了,取名嬴胡亥。作为秦始皇众多子女当中的一员,胡亥的诞生并没有什么出奇之处,但也正是这位平平无奇的皇族子孙,葬送了他父亲一手创造的大秦帝国。作为皇室后代,理所当然接受了良好的优质教育,但是这位小皇子表现的却是油盐不进,硬是没有吸收到优质教育的精髓,他生

  • 秦二世胡亥,生前有多可恨死后就要多可怜,居然以百姓规格下葬

    历史解密编辑:东岸瞭望台标签:秦二世,嬴政,赵高,项羽,陵墓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而嬴政更是影响深远的始皇帝,可如此有能力的皇帝,却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的后代会如此的窝囊,仅让秦朝经历了两位皇帝就灭亡了,而秦二世更是窝囊的只能当个傀儡皇帝,完全让高进掌握了掌权。要说这胡亥原本是秦始皇的第十八个孩子,按说这继承皇位的事,跟他是完全没有关系的,一是能

  • 为什么胡亥能够稳坐皇位?

    历史解密编辑:静嘉小可爱说故事标签:赵高,李斯,皇帝,扶苏,蒙恬,胡亥,皇位,秦二世,秦始皇嬴政

    为了能够坐稳皇位,胡亥大开杀戒,威慑他人,除掉威胁他的人,让朝野臣服在他的脚下。早在胡亥即位之前,胡亥、赵高、李斯就已经伪造圣旨,派遣使者前往远守大秦疆域的蒙恬、扶苏北上,命蒙恬、扶苏自尽。扶苏只有“君欲臣死,臣不得死”的忠君念头,不知真假自刎。蒙恬不甘心,不甘心不知所以而死,便下狱。秦二世元年(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