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一生功业巍巍,但也失误颇多。未向全国臣民公开宣布皇位继承人,此为其一;信任并重用赵高,此为其二。
在秦始皇的诸多儿子中,长子扶苏是最优秀的,但是秦始皇并未公开宣布扶苏就是皇位继承人,只是将他作为继承人来培养,派他到北面的边境上和大将军蒙恬一起戍守。而其第十八子胡亥,则是最出名的纨绔子弟。
有一次,秦始皇设宴招待群臣,胡亥不愿和大臣们循规蹈矩地喝酒,便借故退席。走到殿外,看见整齐地排列着群臣的鞋子,胡亥一时兴起,边走边随意地将群臣的鞋子踢得横七竖八。
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10月,秦始皇出巡,胡亥随行。像往常一样,李斯、赵高等重臣也一同前往。不料车队行至平原津(今山东平原县西南)时,秦始皇突发重病。由于秦始皇素来忌讳谈论死,遂群臣皆不敢张罗国丧,只能眼睁睁看其病情急剧恶化而不做后续准备。
不久,秦始皇自感不妙,遂亲自写下加盖玉玺的诏书,召长子扶苏回咸阳主持丧葬。但诏书写完后还没来得及交给使者发走,秦始皇就已辞世。整个巡游车队此时已行至沙丘(今河北广宗县),而这封诏书和秦始皇的玉玺就被身兼“中车府令”与“行符玺事”的赵高暂时压下。秦始皇病卒的事,只有胡亥、丞相李斯、赵高和几名贴身宦官知道,随行文武百官皆被蒙在鼓里。于是奸臣赵高开始了他蓄谋已久的篡位计划。
虽然秦朝是新建立起来的政权,但“嫡长子世袭制的传统”早已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即使秦始皇生前并没有就继任一事昭告天下,但长子扶苏凭借其刚毅、勇敢的性格,加之师从大将军蒙恬,武艺超群,其即位已是众望所归。
但赵高一点儿也不希望扶苏即位,因为扶苏的老师是蒙恬。赵高曾因犯了一点儿小错差点儿被蒙恬处死,要不是秦始皇出面,赵高怕是早已命丧黄泉,遂赵高对蒙恬十分嫉恨。此外,胡亥自幼师从赵高,如果胡亥能即位,赵高岂不是也能跟着享受荣华富贵吗?
所以,当秦始皇病逝于途后,赵高立刻找到丞相李斯,以“始皇病卒于途,诸公子及天下恐有变,到时随行百官皆必死”为由,逼迫李斯秘不发丧。李斯自然知道这其中的利害关系,遂加入赵高的篡权行列以求自保。
拉李斯下水后,赵高马上找到胡亥,以历史上那些杀君弑父的事例加以开导,击垮了胡亥心中并不怎么牢固的道德防线。他再以权力和享乐进行引诱,使其完全堕入自己预设的政变阴谋中。接着,一切按照计划进行,由李斯出面,伪造了一份秦始皇立胡亥为太子的诏书,从而使胡亥窃夺太子之位有了“合法”的依据。接着,他们又以秦始皇的名义发出了一份置扶苏与蒙恬于死地的诏书。身在咸阳的扶苏不知秦始皇已死,读过诏书后,以为是秦始皇之意,遂悲泣难抑,立即拔剑自杀。赵高、李斯、胡亥的政变史称“沙丘之变”。
准备工作都已完毕,李斯、赵高、胡亥一行才簇拥着秦始皇的尸体向咸阳折返。当时正值盛暑,秦始皇的遗体已开始腐烂,车中不时发出恶臭之气。赵高命从官装载很多臭鱼“以乱其臭”,从而达到掩人耳目的目的。于是,尸臭和鱼臭相互混合,弥漫在整个车队之中。
回到咸阳,万事皆已俱备,于是赵高、李斯按计划将秦始皇病卒之事公之于众,随后立即趁热打铁举行胡亥的登基典礼。当一切安排妥当后,他们才于当年九月将秦始皇葬于骊山陵墓。
胡亥当上皇帝后,为巩固政权,与赵高狼狈为奸,诛杀了为秦朝立下不世之功的蒙恬、蒙毅兄弟,同时将自己的12个亲兄弟和10个亲姐妹都送进了阴曹地府。此外,他们还调集天下役夫修造阿房宫和骊山陵墓,弄得民怨沸腾,终于导致了陈胜吴广起义,各路诸侯纷纷反秦。
起初赵高隐瞒战事,直到秦将章邯被打败后,各路诸侯逼近咸阳,胡亥才知道有人谋反,于是责问赵高。赵高怕胡亥追究罪责,于是命令女婿阎乐带领军队直闯胡亥的行宫,逼胡亥自尽,然后赵高拥立秦始皇孙子子婴为秦王,去帝号。没想到,子婴在位仅46天,刘邦就率领军队进入了关中。
当时子婴据守着咸阳孤城,既无守城之力,亦无可战之兵,而刘邦大军此时已经进驻相距咸阳不过百里之遥的灞上。如果刘邦起兵,子婴必死,面对刘邦“约降”的最后通牒,子婴只得下令其残部停止抵抗。
公元前206年,秦王子婴“素车白马,封皇帝之玺、符、节”,于咸阳以南50里的枳道(亭名,今西安市内),恭恭敬敬地向刘邦投降了。
自此,秦朝被揭竿而起的农民起义军彻底推翻。秦始皇怎么也想不到,自己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仅仅维持了15个年头就灭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