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上公子胡亥是一个暴君,而且还是导致大秦帝国灭亡的一个罪人,因为他当年不仅毁灭的秦始皇留下来的功臣,而且还因为他残酷嗜杀的天性,再加上赵高的诱导,所以把整个秦国朝堂的官员杀了个一干二净,最终使得官员们都变成了能言鸟,只会为歌颂皇帝叽叽喳喳,而不会自己思考。所以我们总觉得赵高和公子胡亥的统治方式极度恶劣,秦朝在他们手中灭亡也是肯定应该的。但是,我们在真实的历史角度来看,当年的公子胡亥屠杀大臣,其实有一定的合理性,虽然有赵高的诱导,还有杀人的疯狂,但其实这是一个统治者应该做的事情。
之所以这么说,不是想要为公子胡亥和赵高进行另类的洗白,而是因为,我们在很大程度上由于情感的冲动,忽略了对于秦代第2代政治的研究。首先我们来站在赵高和公子胡亥的角度来看,他们虽然通过政治手段赢得了政权,但是他们的政权合法性却一直遭到大家的质疑。这一点其实很好理解,在一个完整的政治结构中,原本大家都以为公子扶苏会成为继承人,突然之间变成了公子胡亥,所以很多人对于公子胡亥的继位的合法性肯定有怀疑,而且公子扶苏当年拥有了很大的政治势力,当时他们肯定怀念曾经的老大,而不喜欢这个新出来的老大。
因此当时公子胡亥和赵高的统治肯定非常的危险,周围的人肯定对他们是阴阳怪气,而且皇帝执行下去的命令也一直遭到很大的质疑,因此他们的处境其实非常尴尬,要想要做到皇帝的途中非常困难。公子胡亥要做到秦始皇那样的权威,那是绝对不可能的,但悲哀的是,他就连成为一个正常君主的权威也有点困难,所以公子胡亥必须要采取决策来确立君主的权威,否则他的统治可能就会出现很大的危险。
正如王立群老师所说,一个君主在确立自己权威的过程,必然要伴随着血腥与杀戮,当年的公子胡亥是一个白板上为他身边只有一个赵高,所以他决定通过秦国严酷的法律性,对于那些不服从自己的权威全部来个一干二净的斩杀。所以当时赵高才会得到公子胡亥的认可,而且还会与公子胡亥,对于整个秦国宫廷展开大屠杀。这种杀戮让人们看到了公子胡亥的残暴,赵高的奸诈,但其实在这之外还有着君主维护权威的正常操作。
不过虽然当年公子胡亥的做法是对的,但是他却还是做过了头,因为对于政治权威的树立最关键的做法就是杀掉一个权威,然后逼迫所有的人臣服于自己的权威之下,这就是我们经典老话所说的杀鸡给猴看。但可惜的是,在当时的背景之,公子胡亥完全不懂这一套,或许他当时还并不懂得如何作为一个君王,又或者是赵高的怂恿,所以他杀过了头,他不仅杀那些主要的权威,而且把底下的那些小的权威都给杀了,甚至已经杀到了他不愿意听到所有的大臣提出其他的不同意见的地步。
这样的操作就很明显,使得整个政治结构都发生了改变,因此整个朝堂之上,只听到了大臣对于帝国未来的歌功颂德的称赞之声,而没有听到任何关于国家未来的思考,所以皇帝坐井观天,赵高蒙蔽上听,整个帝国则不断的走向崩坏。所以个人觉得当年的公子胡亥他并不是败在了杀大臣这件事情上,而是在于他并不懂得如何当一个皇帝,并不懂得什么叫做减少打击面,什么叫做以点带面的政治道理。所以当年她才会输的那么惨,但是我们也要意识到他失败的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