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公子胡亥继位后屠杀大臣,表面上是赵高的怂恿,其实这是正确操作

公子胡亥继位后屠杀大臣,表面上是赵高的怂恿,其实这是正确操作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日路十七号 访问量:3621 更新时间:2024/1/15 15:43:06

在历史上公子胡亥是一个暴君,而且还是导致大秦帝国灭亡的一个罪人,因为他当年不仅毁灭的秦始皇留下来的功臣,而且还因为他残酷嗜杀的天性,再加上赵高的诱导,所以把整个秦国朝堂的官员杀了个一干二净,最终使得官员们都变成了能言鸟,只会为歌颂皇帝叽叽喳喳,而不会自己思考。所以我们总觉得赵高和公子胡亥的统治方式极度恶劣,秦朝在他们手中灭亡也是肯定应该的。但是,我们在真实的历史角度来看,当年的公子胡亥屠杀大臣,其实有一定的合理性,虽然有赵高的诱导,还有杀人的疯狂,但其实这是一个统治者应该做的事情。

之所以这么说,不是想要为公子胡亥和赵高进行另类的洗白,而是因为,我们在很大程度上由于情感的冲动,忽略了对于秦代第2代政治的研究。首先我们来站在赵高和公子胡亥的角度来看,他们虽然通过政治手段赢得了政权,但是他们的政权合法性却一直遭到大家的质疑。这一点其实很好理解,在一个完整的政治结构中,原本大家都以为公子扶苏会成为继承人,突然之间变成了公子胡亥,所以很多人对于公子胡亥的继位的合法性肯定有怀疑,而且公子扶苏当年拥有了很大的政治势力,当时他们肯定怀念曾经的老大,而不喜欢这个新出来的老大。

因此当时公子胡亥和赵高的统治肯定非常的危险,周围的人肯定对他们是阴阳怪气,而且皇帝执行下去的命令也一直遭到很大的质疑,因此他们的处境其实非常尴尬,要想要做到皇帝的途中非常困难。公子胡亥要做到秦始皇那样的权威,那是绝对不可能的,但悲哀的是,他就连成为一个正常君主的权威也有点困难,所以公子胡亥必须要采取决策来确立君主的权威,否则他的统治可能就会出现很大的危险。

正如立群老师所说,一个君主在确立自己权威的过程,必然要伴随着血腥与杀戮,当年的公子胡亥是一个白板上为他身边只有一个赵高,所以他决定通过秦国严酷的法律性,对于那些不服从自己的权威全部来个一干二净的斩杀。所以当时赵高才会得到公子胡亥的认可,而且还会与公子胡亥,对于整个秦国宫廷展开大屠杀。这种杀戮让人们看到了公子胡亥的残暴,赵高的奸诈,但其实在这之外还有着君主维护权威的正常操作。

不过虽然当年公子胡亥的做法是对的,但是他却还是做过了头,因为对于政治权威的树立最关键的做法就是杀掉一个权威,然后逼迫所有的人臣服于自己的权威之下,这就是我们经典老话所说的杀鸡给猴看。但可惜的是,在当时的背景之,公子胡亥完全不懂这一套,或许他当时还并不懂得如何作为一个君王,又或者是赵高的怂恿,所以他杀过了头,他不仅杀那些主要的权威,而且把底下的那些小的权威都给杀了,甚至已经杀到了他不愿意听到所有的大臣提出其他的不同意见的地步。

这样的操作就很明显,使得整个政治结构都发生了改变,因此整个朝堂之上,只听到了大臣对于帝国未来的歌功颂德的称赞之声,而没有听到任何关于国家未来的思考,所以皇帝坐井观天,赵高蒙蔽上听,整个帝国则不断的走向崩坏。所以个人觉得当年的公子胡亥他并不是败在了杀大臣这件事情上,而是在于他并不懂得如何当一个皇帝,并不懂得什么叫做减少打击面,什么叫做以点带面的政治道理。所以当年她才会输的那么惨,但是我们也要意识到他失败的原因所在。

标签: 秦二世赵高秦国嬴政

更多文章

  • 秦始皇若是被杀死的,胡亥、赵高、李斯三人,到底是谁杀了他?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有料吧标签:嬴政,秦二世,赵高,李斯

    历代都宣扬秦始皇残暴不仁,如焚书坑儒、大建阿房宫、长城、骊山墓等。历史是由人书写的,其中夹杂着很多作者的情感,以及统治者的意志。秦始皇虽然有大功于中国,但同时也为秦朝迅速灭亡埋下了火种。对他的评价必然是褒贬参半,有丑化也有美化,后人读书也难免接受了这些理论。我们知道,“千古一帝”秦始皇死于第五次巡游

  • 蒙恬率30万人修筑长城,他被胡亥逼死后,这30万人哪去了?

    历史解密编辑:小乖的欧尼标签:秦二世,蒙恬,赵高,项羽,秦国,扶苏

    蒙恬,作为秦国名将,虽然他没参与到灭六国的战争中,可他对秦国的贡献着实不小,当秦始皇派他去抵御边境匈奴时,他手握30万大军,开始修筑万里长城,耗费无数资金和人力,后来公子扶苏都来帮他,在蒙恬的威慑之下,匈奴不敢南下而牧马,可见蒙恬军事才能不弱。虽然蒙恬很厉害,可他的结局并不好,秦始皇奄奄一息时,赵高

  • 胡亥叫“胡亥”的原因,西汉竹简改写认知,难怪会残杀兄弟姐妹

    历史解密编辑:百家杂评标签:秦二世,嬴政,秦王,赵高

    秦始皇开宴会,群臣与诸子都参与,众人脱鞋入殿,鞋子放在门外,少年胡亥却“践败陈履”,踩着众人的鞋子玩,胡亥为何如此轻佻?胡亥继位之后,为何随即就将兄弟姐妹全部处死,甚至将部分兄弟姐妹肢解,是道德的沦丧,还是人性的扭曲?其实,上述问题与胡亥的身世有着密切的联系。关于胡亥的身世,尽管史书上只说他是秦始皇

  • 昏庸无道比烂之王,胡亥vs朱祁镇,谁才是江山要完教教主?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秦二世,朱祁镇,赵高,皇位,朱祁钰

    中华上下五千年,从秦始皇扫六合统一中国起,历经十多个朝代四百二十多个君主,其中有雄才大略有爱民如子有勤俭节约的,自然也有昏庸无道荒唐可笑的,将祖上的大好基业败光,人送外号江山药丸。富不过三代,皇帝也一样。到了王朝末期总能出现特别离谱的皇帝,今天就列举两个中国古代昏庸无道遗臭万年的两个皇帝,看看谁能坐

  • 如果历史能重来,秦始皇还会选择胡亥即位吗?反正不会选扶苏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的百态标签:嬴政,秦二世,扶苏,李斯,赵高

    纵观中国历史,我们时常会想,许多事情如果能有另一种选择,会不会是完全不一样的结局?比如说如果秦始皇将长子扶苏立为太子,那么秦朝会不会绵延下去而不至于二世而亡?但遗憾的是历史无法假设,也不能重来,况且许多我们认为的正确选择,放在当时或许并非如此,例如大秦帝国的第一位储君继承人的人选问题。一、帝国的建立

  • 沙丘政变时“本分”的胡亥,是怎么被赵高劝服的呢?

    历史解密编辑:周医仙标签:秦二世,赵高,遗诏,扶苏,丞相,皇帝,沙丘政变,胡亥,艺术家,先秦,周朝

    秦始皇出游会稽,到沙丘时病情严重。便叫赵高写遗诏赐给公子扶苏,遗诏写好后,还没有交给使者送去,秦始皇就驾崩了。赵高因此扣留了赐给扶苏的玺印和遗诏,便找胡亥密议继承帝位之事,起初胡亥并没有直接接受,看看赵高时怎么“劝”的呢? 赵高对公子胡亥说:“皇帝去世,并没有分封诸公子

  • 西汉竹简揭秘嬴政传位真相, 胡亥没有篡位

    历史解密编辑:刘华说事标签:秦二世,嬴政,李斯,司马迁,史记,皇位,西汉竹简,胡亥,秦始皇,先秦,周朝

    我们从通过《史记》了解历史,秦始皇临死之前立诏欲将皇位传给公子扶苏,但是胡亥勾结赵高和李斯篡改了诏书,这样胡亥顺其自然的成为了秦二世,我们默认的历史似乎就是这样子,但是,李斯他们篡改遗照的事情怎么会传出来,并被后世的司马迁记载呢?这种密谋的事情不应该只有他们三个人知道吗?2009年,随着一批汉朝竹简

  • 是什么原因,让聪明的李斯不帮英明的扶苏,而去帮纨绔子弟胡亥?

    历史解密编辑:揉碎在你眼前标签:李斯,秦二世,扶苏,赵高,蒙恬,嬴政

    李斯剧照《史记.》“李斯列传”记载:“斯长男由为三川守,诸男皆尚秦公主,女悉嫁秦诸公子。”这段话的意思是:李斯的长子任职三川守,几个儿子都娶了公主为妻,而几个女儿都嫁给了诸公子。这“诸公子”极有可能包括秦始皇的长子——公子扶苏,换句话说,李斯极有可能就是扶苏的老丈人。李斯为何没有帮助疑似女婿的扶苏,

  • 闲聊强汉(增六)秦丞相李斯为何背弃扶苏,与赵高矫诏拥立胡亥?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小武哥标签:李斯,秦二世,赵高,扶苏,嬴政,秦国

    沙丘之变是秦朝历史的转折点,也是秦朝由强盛到崩溃的开始。在这次事变之中,丞相李斯和中车令赵高利用秦始皇突然去世的权利空白期,密谋用矫诏赐死了秦始皇遗诏中的继承人长子扶苏,改立胡亥为太子,使秦朝的历史滑向了不可逆转的深渊。很多爱好历史的朋友对李斯的决定难以理解,毕竟他已经位极人臣,当上了秦朝丞相的高位

  • 李斯身为秦朝丞相,为何不拥立始皇长子扶苏,反而帮助胡亥称帝?

    历史解密编辑:乐视的相亲聚集营标签:李斯,扶苏,丞相,赵高,胡亥,周朝,秦二世,秦始皇嬴政

    李斯作为秦朝丞相,天下的丞相,李斯参与谋逆之举,和赵高拥立秦始皇幼子胡亥为帝是自私的行为,李斯为一己之私把江山社稷抛之不顾,秦二世胡亥即位称帝后,加速了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朝的灭亡。如果作为一族之长,李斯的行为也是迫不得已,也能得到一定理解。秦始皇驾崩后,宦官赵高为了自己的个人地位,便私自扣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