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出游会稽,到沙丘时病情严重。便叫赵高写遗诏赐给公子扶苏,遗诏写好后,还没有交给使者送去,秦始皇就驾崩了。赵高因此扣留了赐给扶苏的玺印和遗诏,便找胡亥密议继承帝位之事,起初胡亥并没有直接接受,看看赵高时怎么“劝”的呢?
赵高对公子胡亥说:“皇帝去世,并没有分封诸公子设立储君,只给长子扶苏赐了遗诏。如果扶苏来到,肯定会被立为皇帝,可是你却连一点儿土地也没有分封到,到时候该怎么办?”胡亥说:“是呀。我听说明君最了解臣子,聪明父亲最清楚自己的儿子。父皇如今归天,没有对诸子分封,我又有什么办法呢?”
赵高又道:“不是这样的。现在天下大权,就在公子、我和丞相李斯手中,希望公子接受它。况且让别人向自己称臣和自己向别人称臣,控制别人和被别人控制,这怎么能是一回事呢?”
胡亥回答说:“废长兄而立幼弟,是不道义的;不奉行父亲的诏命畏惧死亡,是不孝的;才能拙劣浅薄却要强占别人的功劳,这是无能的。此三者背逆道德,天下人不会臣服,我自身遭受祸殃,国家还会灭亡。”
赵高便劝说:“臣听闻说商汤、周武杀了他们的君主,百姓都称赞他们行为符合道义,并不认为他们是不忠诚;卫君杀了他的父亲,卫国人反而记载他的功德,孔子写书时,也没有认为他不孝顺。所以做大事的不必拘于小节,该获得的功德不必推辞礼让,百姓对忠诚有不同的看法而百官对功德的认可也不尽相同。因此只顾细节而遗忘大体,必有祸患;犹豫不决,必会后悔。果断而勇敢的去行动,鬼神都会避让,后来必能成功。希望公子早早定夺。”
胡亥叹息道:“皇帝去世还没告知天下,丧礼没有结束,这个时候怎么方便找丞相商议此事呢?”赵高说:“时间如此紧迫那还来得及考虑!就像带着干粮骑着快马去打仗,唯恐耽误时间。”
如此胡亥接受了赵高的劝耸(劝哄/劝诱),便同意赵高劝说丞相李斯。
各位看客,周医仙在最后总结的时候总觉得(劝哄/劝耸/劝诱)这三个词有待定夺,望大家能提供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