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斯身为秦朝丞相,为何不拥立始皇长子扶苏,反而帮助胡亥称帝?

李斯身为秦朝丞相,为何不拥立始皇长子扶苏,反而帮助胡亥称帝?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乐视的相亲聚集营 访问量:946 更新时间:2024/2/11 11:48:29

李斯作为秦朝丞相,天下的丞相,李斯参与谋逆之举,和赵高拥立秦始皇幼子胡亥为帝是自私的行为,李斯为一己之私把江山社稷抛之不顾,秦二世胡亥即位称帝后,加速了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朝的灭亡。如果作为一族之长,李斯的行为也是迫不得已,也能得到一定理解。秦始皇驾崩后,宦官赵高为了自己的个人地位,便私自扣压了秦始皇给公子扶苏的遗诏,想拥立昏庸无知的公子胡亥为帝,意图方便自己控制,赵高便开始策划谋逆之举,先是说动始皇幼子胡亥。

不过谋朝篡位之事没有丞相李斯的帮助无法完成,赵高便去游说丞相李斯,李斯并不是秦国人,是外客臣子,通过自己努力,最终担任位高权重秦国的丞相。李斯年轻之时在稷下学宫跟随著名的思想家荀子(战国时期高等学府稷下学宫的首席“博士”,是稷下学宫之长)学习帝王之术,李斯作为其中的“高材生”顺利毕业,李斯为了施展心中的抱负,经过考虑分析,学业完成之后便只身投奔秦国,先是在秦国相邦吕不韦的门下做舍人。

李斯凭借自己的才华得到了秦相吕不韦的赏识,被任命为郎官。就这样李斯有了和秦王嬴政见面的机会,李斯便开始游说秦王,富有大才的李斯得到了嬴政的认可,被任命为长史、客卿,得以侍奉秦王。秦王嬴政亲政后,欲“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开始积极推行统一战略,客卿李斯便为秦王嬴政吞并六国出谋划策,李斯建议秦国先攻灭韩国和赵国,“赵举则韩亡,韩亡则荆魏不能独立,荆魏不能独立则是一举而坏韩、蠹魏、拔荆,东以弱齐燕”。

秦王嬴政采用历代秦国君主“远交近攻”的策略图谋六国,先攻打弱国,之后图谋强国。最终秦国确定了笼络燕齐,稳住楚魏,先消灭韩赵,之后各个击破,最终统一天下的战略方针。战略方针确定后,秦国先是以财物贿赂各国权臣,瓦解了六国合纵的策略,秦国便用武力开了吞并六国的战争。李斯以文臣的身份在秦灭六国之战中担任重要的谋臣角色,最终秦国逐一消灭了各诸侯国,完成统一天下的大业。

秦朝建立后,嬴政自认功过三皇五帝,首先使用“皇帝”称号,之后李斯也被任命为丞相,封为通侯。李斯从一名外客平民,最终成为秦国丞相,还得到秦王的重用,以秦始皇生性多疑的性格,李斯还能深受秦始皇的信任,经常随同秦始皇巡游天下,要说李斯没有大才、超越常人的智慧是说不过去,但李斯作为一个出色的政治家,在赵高找上门来游说合谋之事时,却被一个小小的宦官给说动了。

据史料记载,秦始皇长子扶苏是一位刚毅、勇武的公子,并且信任人而又善于激励士人,以此来看,公子扶苏是一位出色的秦国继承人,加上长子的身份,如果公子扶苏继承帝位,不说能将秦朝治理的多么强盛,起码不会是秦二世胡亥三年亡秦的结果。而胡亥在历史上的记载不仅不出色,反而是一位只知道贪图享乐的帝王。胡亥作为秦始皇的小儿子,从小就被秦始皇安排宦官赵高教导学习狱法。

赵高是何许人也,秦始皇在位时,是一个唯唯诺诺的宦官,秦始皇去世后,表现出来的是一个唯利是图,私欲极重的奸邪小人,而胡亥在赵高的教导下,多少也会受到影响,以至于之后成为了赵高的一枚“棋子”,胡亥还以为赵高是真心对自己好,直到秦朝即将覆灭之时,胡亥才看破了赵高的真面目,但为时已晚,最终被赵高杀害。幼子胡亥和公子扶苏对比,可谓是高下立判,而丞相李斯不可能看不出这一点。

为何李斯还会放弃英武的公子扶苏,去选择和赵高狼狈为奸,拥立生性纨绔的胡亥为帝呢?其实李斯也是不愿意和赵高狼狈为奸,支持胡亥的。李斯作为秦国的丞相,在秦始皇在世时,秦国的朝廷大事李斯基本都有参与,李斯也是秦始皇所倚重的大臣,李斯也深知秦始皇的为人,对秦始皇会传位于哪位公子也能猜出一些圣意。秦始皇在离世前,还想让李斯尽心辅佐公子扶苏继承大统。

公子扶苏作为秦始皇长子,且为人刚毅、勇武,可以说是继承帝位的不二人选,而丞相李斯也和公子扶苏没有什么大的矛盾,但关键是李斯和扶苏的政见有所不同。李斯是秦国的丞相,是秦始皇倚重的臣子,而扶苏继承帝位的话,那就是另一番景象了,两人政见不合,李斯的个人地位就会受到影响。扶苏因多次劝谏秦始皇被发配到北方边疆上郡做监军时,李斯和公子扶苏就没有过大的交往和接触。

但扶苏还是一位善于激励士人的公子,扶苏去上郡蒙恬军中做监军时,扶苏和蒙恬必然会经常见面,扶苏作为长子,加上扶苏仁德,蒙恬自然也会乐于交往,扶苏在北方和大将蒙恬多年的共事,两人建立起深厚的友谊,这是丞相李斯无法比拟的,而蒙恬也深受秦始皇的宠信,对秦国也有大功,蒙恬在北方边疆率领30万大军抵御匈奴,收复土地,有着“中华第一勇士”的美誉。

扶苏继承皇帝后,以蒙恬和扶苏的关系,加上李斯和扶苏的政见相左,那还有李斯什么事,李斯在秦始皇在世时能担任位高权重的丞相,但扶苏继位的话,扶苏很大可能就会任用蒙毅为丞相,李斯就的下台了。李斯面对这样的情况,相信换做是谁,难免心中会泛起了波澜,本是位高权重的丞相,如果失去权力,给谁也难以接受,就好比一个很富有的人,突然间财富缩水了大半,富豪也会深受打击。

并且李斯原本只是楚国上蔡的一介小吏,多年游学后,成为一个富有才华之人,投奔秦国后也是一介平民,因不堪卑贱贫困和施展才侍奉于秦始皇,最终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位高权重的丞相,李斯虽然已经贵为丞相,享受顶级的荣华富贵,但是李斯也需要为自己的未来担忧,秦始皇在位时,李斯对自己的未来并没有多大的担忧,但要是皇帝成了其它人,李斯一生的努力的结果就可能化为泡影。

这也成为了李斯的弱点,为此,赵高在游说李斯之前,费了一番心计,了解到李斯的弱点,便对李斯施展“攻心计”。赵高想好对策后,便直接找上了李斯,对李斯说“秦始皇去世前,赐给长子扶苏诏书,命扶苏前往咸阳参加丧礼,并被立为了继承人,给扶苏的诏书还没有送出,也没人知道此事,始皇赐给扶苏的诏书和符玺都在胡亥手中,立谁为太子,我们二人一句话就能办到,你看这事怎么整吧?”

《史记·列传》记载,高曰:“君侯自料能孰与蒙恬。功高孰与蒙恬。谋远不失孰与蒙恬。无怨於天下孰与蒙恬。长子旧而信之孰与蒙恬。”

李斯听闻后先是拒绝的,赵高便拿李斯和蒙恬对比,李斯自认自己不如蒙恬,随后赵高表示,“我进宫二十多年,还没有见过秦王罢免的功臣,其爵位还能传给下一代,而他们的结局都是遭到杀戮而亡,扶苏即位后,一定会用蒙恬担任丞相,你李斯也不能握着通侯之印辞职还乡”,之后赵高便说胡亥的优点,什么慈悲仁爱、尊重士人等,让李斯考虑立胡亥为继承人,李斯还是拒绝了赵高提议。

《史记·李斯列传》记载:“今释此而不从,祸及子孙,足以为寒心。善者因祸为福,君何处焉。君何处焉”斯乃仰天而叹,垂泪太息曰“嗟乎。独遭乱世,既以不能死,安讬命哉”於是斯乃听高。”

赵高又开始各种劝说李斯,但都被李斯一一拒绝,赵高最终搬出了“杀手锏”。赵高对李斯表示,你现在放弃了这个机会不听我的意见,一定会祸及子孙后代,这样实在令人寒心。李斯听后叹息,最终听从了赵高的安排。赵高、李斯、胡亥一同商议后发动了“沙丘之变”,伪造了秦始皇的诏书,立胡亥为太子,并又伪造诏书赐死公子扶苏和大将蒙恬。秦朝的帝位交接就在李斯听从赵高安排的一刻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李斯为了自己的个人利益,改写之后的历史。李斯如果作为一个家族长辈,一个平凡之人,为了自己的子孙后代做出一些迫不得已的举动,也能理解。但李斯是秦国的丞相,天下的丞相,作为秦始皇之下,秦朝最具权势的人物之一,李斯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到国家,错误的举动不仅会影响到百姓的生活,甚至影响到国家社稷安危。李斯为了个人利益才导致秦二世胡亥即位,使秦朝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最终引发了农民起义,秦朝也走向了终结。

李斯虽然在秦二世即位称帝后,还保留丞相之位,但最终也被赵高陷害,落得腰斩而亡的下场,并被夷灭三族。李斯面对此时的结果,想必会后悔当初的决定吧!

各位读友对丞相李斯串通赵高发动“沙丘之变”怎么看?对李斯最后落得凄惨的结局怎么看?下方留言探讨。

更多文章

  • 论及治国和败家,胡亥、阿斗和杨广,谁在哪方面的能力最为突出?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信箱标签:秦二世,隋炀帝,阿斗,赵高,治国,嬴政

    在我国历史上,存在着这样一类朝代。它的开国之君都致力于让国家变强变大,并在逝世前成功为自己的接班人留下了非常丰厚的江山基业。倘若这类朝代的二代皇帝能够做到其开国皇帝能够做到的一半,那估计这类朝代也不至于会在二代皇帝统治的时期彻底退出历史舞台。比如秦朝、蜀国和隋朝,就属于历二代而亡的朝代。本文我们之所

  • 秦始皇子女陵墓被发掘,真相让人不敢直视,秦二世胡亥果然很残忍

    历史解密编辑:酒苼清栀标签:嬴政,秦二世,赵高,李斯

    秦始皇,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其实,这就是一个谜一样的男人。出生是个谜,死亡又是一个谜,陵墓是一个谜,就连后宫和子女都一个谜。我们只知道他有不少的儿子和女儿,但只有两个儿子,我们知道其名,一个长公子扶苏,一个胡亥。而其他的就一概不得而知。那么,秦始皇儿子和女儿最后到底是什么下场呢?秦二世篡位后,到底

  • 胡亥继位之谜:矫诏还是合法继位?我们该如何看待史书和简牍差异

    历史解密编辑:旧闻故史标签:秦二世,嬴政,蒙毅,赵高,李斯,秦王

    (秦始皇 风云战国剧照)胡亥即位之事,两千年来云山雾罩,历来学者认为他是篡位,但新出土的材料却说他是合法即位。这两种说法哪一种正确?两种说法背后,又有怎样的历史因缘?一、《赵正书》的出土与颠覆性发现2003年,北京大学接受了一批社会捐赠的竹简,其中内容有一部分为《赵正书》。《赵正书》得名于本书第一句

  • 诡谲线索下埋藏的迷局:胡亥或许并不甘当咸鱼,但他确实太嫩

    历史解密编辑:地宫丝绒标签:赵高,李斯,嬴政,始皇,扶苏,蒙恬,迷局,胡亥,秦二世

    《史记》曰:始皇三十六年(前211年),一块陨石落在东郡,上书七字——“始皇帝死而地分。”一说秦始皇看到字后龙颜大怒,下令将坠石处周围一大圈内的百姓捕杀,房屋焚毁。但也有野史流传,始皇在看到谶语后出气地平静,独自一人与陨石共度数日,随后下令将其摧毁。陨石事件不久后,又有人扬言“今年祖龙死”。一系列不

  • 李斯英明一世,为何却不帮助贤能的扶苏,而要冒风险扶持胡亥?

    历史解密编辑:一点儿历史事标签:扶苏,嬴政,赵高,蒙恬,胡亥,周朝,秦二世,李斯英,春秋战国

    李斯英明一世,为何却不帮助贤能的扶苏,而要冒风险扶持胡亥?1.李斯其人李斯是大思想家荀子的得意门徒,学富五车,谋略过人,而且精通法家思想,懂得霸王之术,是当之无愧的“秦朝第一谋臣”。二十三年前,李斯初入秦国,一篇《谏逐客令》让他名扬四海,更让身为千古一帝的秦始皇大受震撼。从此之后,李斯一路青云直上,

  • 秦二世胡亥发动沙丘之变,窃国夺皇位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秦二世,赵高,嬴政,李斯,刘邦,扶苏

    秦始皇一生功业巍巍,但也失误颇多。未向全国臣民公开宣布皇位继承人,此为其一;信任并重用赵高,此为其二。在秦始皇的诸多儿子中,长子扶苏是最优秀的,但是秦始皇并未公开宣布扶苏就是皇位继承人,只是将他作为继承人来培养,派他到北面的边境上和大将军蒙恬一起戍守。而其第十八子胡亥,则是最出名的纨绔子弟。有一次,

  • 李斯深受秦始皇重用,还是扶苏岳丈,因何与赵高密谋帮胡亥登基?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李斯,嬴政,赵高,扶苏,秦二世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秦朝,他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过五帝”,于是采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构成“皇帝”的称号,自称“始皇帝”。“始”有“最初”之意,秦始皇以自己为“始”,希望秦朝能够二世、三世乃至千秋万世地传承下去,然而他“子子孙孙无穷尽也”的愿望并没有实现,秦朝仅存二世而亡!很

  • 秦始皇叫嬴政,为什么他的儿子叫扶苏和胡亥,不跟父亲姓嬴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看点啥标签:嬴政,秦二世,苏和,扶苏

    好多朋友纳闷,秦始皇的儿子为什么不跟他的姓呢?莫非古代人们的风俗和现代不同吗?秦始皇嬴政一生有很多孩子,但最著名的是两个:一个是扶苏,一个是胡亥。这两个儿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扶苏以贤明著称,胡亥以残忍和荒谬著称。以至于秦始皇死后,胡亥成为皇帝的消息传到民间后,陈胜会考虑以胡亥得位不正,和为扶苏公子打

  • 秦二世胡亥即位后,将兄弟姐妹诛除,为何却留下扶苏的儿子子婴?

    历史解密编辑:乐享盖生活标签:秦二世,扶苏,子婴,赵高,嬴政

    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第五次东巡途中病逝驾崩,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中央集权的王朝——秦朝,短暂的失去了统治者。在古代帝王驾崩可是大事,但是秦始皇驾崩的消息并没有第一时间被王公大臣等人知晓,而是被赵高、胡亥、李斯三人合谋封锁消息。想来秦朝刚刚建立天下还未稳定,始皇帝去世的也突然,

  • 秦始皇病逝前,为何让只会贪图享乐的胡亥继位?秦始皇不背这个锅

    历史解密编辑:纯度茶生活标签:嬴政,秦二世,赵高,扶苏,秦国

    秦始皇病逝后,胡亥继位,但这并不是秦始皇的本意,秦始皇并没有选择胡亥作为继承人。从秦始皇在位期间的所作所为,也能看出秦始皇并不糊涂,秦始皇虽然宠爱幼子胡亥,但也明白长子扶苏比幼子胡亥更适合做继承人,而秦始皇最终的选择也是让扶苏继位,只因发生沙丘之变,胡亥在赵高、李斯的帮助下称帝,秦朝最终在胡亥残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