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如果历史能重来,秦始皇还会选择胡亥即位吗?反正不会选扶苏

如果历史能重来,秦始皇还会选择胡亥即位吗?反正不会选扶苏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历史的百态 访问量:4519 更新时间:2024/1/19 5:04:28

纵观中国历史,我们时常会想,许多事情如果能有另一种选择,会不会是完全不一样的结局?比如说如果秦始皇将长子扶苏立为太子,那么秦朝会不会绵延下去而不至于二世而亡?但遗憾的是历史无法假设,也不能重来,况且许多我们认为的正确选择,放在当时或许并非如此,例如大秦帝国的第一位储君继承人的人选问题。

一、帝国的建立与道路的选择

公元前221年,始皇帝一统六国并建立秦朝,自称为皇帝,由此开了中国两千年的帝制时代。始皇帝是“开万世之功”的帝王,他希望大秦国祚能够传之万世,希望自己亲手确立下来的制度能够被后继之君代代相承。按我们的理解来看,始皇帝应该选择一个既能爱民,同时又能继承他事业的储君,而公子扶苏则很符合我们的想象,他为人宽厚,多次向始皇帝谏言,无论是声望还是能力,他在所有皇子中都是最有可能被立为储君的人选。但事实上,始皇帝不但没有及早立储君,反而是在自己马上崩殂前才匆忙立储,这与大秦历代君王习惯早立储君的立储习惯完全不同。而且他死前所立储君竟然是胡亥而非扶苏,与始皇帝一生杀伐果断的诸多行为相比,他在立储一事上竟如此迟疑且糊涂,这不得让人感到奇怪。

影视剧中的公子扶苏

其实我们总是以一种“后见之明”来看逝去的历史,用胡亥的失败来倒推其即位的失败,但在秦始皇去世时,他无法预料到他的帝国会在几年后轰然倒塌。而这就为我们提供了另一种思考历史的可能,那就是回到始皇帝去世前的那一刹那,他究竟在想些什么,他认为的大秦未来究竟是怎样的图景,才会选择让胡亥来继承皇位。

《楚汉传奇》的秦二世

二、对未来的设想

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之后,始皇帝从多种方面推进国家的转变,文化上有著名的“焚书坑儒”,是秦帝国文化政策转变的重要标识。与此同时,朝野内外就全国推行郡县制还是分封制展开激烈讨论,这个问题在汉代之后,虽然还有过一些分封的余绪,但郡县制已经逐渐成为主流,但在秦朝刚成立时,分封制已经实行了八百年,影响根深蒂固。

争论过程中,丞相李斯力主推行郡县,以结束分封制给国家带来的分裂风险,但朝内还是有许多人坚持推行分封制。其实,双方的争论核心是如何安置对新帝国有战功的群体。要知道自商鞅变法之后,许多地位较低者通过军功成为开国功臣。赞同分封制的大臣名义上是在讨论要不要给皇子分封土地,实则是想让自己也能获得土地。李斯看透了这一点,他直接主张彻底废除分封,这不但能够杜绝皇族内的分裂,更会断绝朝内重臣拥兵作乱的可能。始皇帝与李斯的想法完全一致,他在未统一六国之前即开始收归分封给王室贵族的土地,秦朝建立后更是希望以雷霆手段推行郡县制,彻底杜绝地方分裂的可能。

《楚汉传奇》中的李斯

但问题是,秦始皇与李斯的想法能否代表整个精英群体的想法呢?文化精英显然并没有完全放弃周代制度与礼制文化,他们希望借助旧制与旧礼来制定新朝规则,就如他们希望始皇帝以古书中的“泰皇”作为尊号一样,他们认为用“古礼”更加尊贵,也能使他们这些精通古礼的人更有地位,因此他们也更偏向于分封制而非郡县制。正因为这样,始皇帝开始有意疏远这些文化精英,并坚持按自己的想法建立新制,双方矛盾激化到一定程度之后,“焚书坑儒”的事件也就不可避免。始皇帝想建立一个可以传之万世的帝国,这必然要做到上下完全一致,地方没有任何分裂的可能,而这恰好是分封制所不具备的。

焚书坑儒

三、扶苏与胡亥

谈到这里,就必然要谈到大秦正在进行的国家变革与未来储君人选的问题了。秦始皇希望能够取得仙药长生不老,但现实却是他越来越衰老,已经没有精力统领这个庞大的帝国了。前文提到,秦始皇之所以焚书坑儒,很大程度上是希望在文化层面上实现彻底的“整顿”,打击朝野内外的精英群体,促使他们认同郡县制及他的一切变革。但扶苏仿佛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就始皇帝坑儒一事上书,希望始皇帝能够好好考虑这样做是否正确。这意味着扶苏要么没有发现其父的真正意图,要么他的观点和文化精英群体一致,甚至他本人就是他们在朝中的最大靠山。尽管有这两种可能,但在始皇帝看来,这两点其实可以合并为一点,那就是作为最有可能成为下一代皇帝的扶苏,可能并不支持自己的观点,甚至可能会在他驾崩后全盘推翻,这自然触动了始皇帝的底线。因此扶苏开始被秦始皇派往边境“历练”,在随后的数年里,始皇帝越发感觉扶苏的想法与他的政治路线相左,因此扶苏尽管是最有能力的儿子,但他能做储君的可能性是越来越小了,最终扶苏也落得自杀的悲惨下场。

富大龙饰演的秦始皇

扶苏既然不行,那么就必须另谋新的储君,少子胡亥此时出现在始皇帝的面前。胡亥生于公元前230年,在始皇帝去世时不过二十出头,正是年少轻狂的时候。但也正是这种直率,使秦始皇觉得胡亥或许是最听他话的一个儿子,因此对胡亥更是十分宠爱。而奸臣赵高的介入,使胡亥在性情愈发暴戾的同时,也在有意模仿始皇帝,让始皇帝感受到胡亥是可以将他的政策坚持下去的。

而且扶苏被派往边境后与朝中大将蒙恬交好,而蒙恬作为大秦最能征善战的猛将,其实也是最具有分裂与反叛可能的人,况且蒙恬与李斯一直存在矛盾,而李斯正是强烈支持始皇帝废除分封以及焚书坑儒的有力推动者。政治路线的矛盾与私人矛盾叠加,使扶苏断然不可能成为储君。与其将国家托付给年长且有自己想法的扶苏,还不如扶持没有想法的年轻胡亥上位。于是,一场秦始皇没有预料到的政治悲剧就此发生,扶苏自杀,蒙恬自杀,赵高专权,胡亥即位,之后陈胜吴广揭竿而起,秦二世亡了国。

影视剧中的赵高

文史君说

有关秦始皇立储的问题,已经有大量的研究成果,但大都没有将其从最为宏观的政治路线与国家未来走向这个角度去考虑,而将其归咎于秦始皇晚年的昏庸与奸臣的影响。其实始皇帝的选择反而更能证明他本人想法的一贯性与连续性,他正是希望自己的政策传之万世,才不会选择有自己政治主张的扶苏,而选择年少无知的胡亥。咱们看待历史,更多的还是应该站到当事人的角度来分析,少一些“后见之明”。

参考文献

熊永:《封建郡县之争与秦始皇嗣君选择》,《历史研究》2020年第1期。

王子今:《秦二世胡亥童年故事及相关问题》,《人文杂志》2010年第4期。

(作者:浩然文史·小太阳)

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注明外均来自网络搜索,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浩然文史是全博士团队文史科普自媒体,全网主流平台文史类优质作者。让专业的历史更有趣,让有趣的内容有深度。古今中外,考古文博,更多内容请关注我们的同名公众号(id:haoranwenshi)

标签: 嬴政秦二世扶苏李斯赵高

更多文章

  • 沙丘政变时“本分”的胡亥,是怎么被赵高劝服的呢?

    历史解密编辑:周医仙标签:秦二世,赵高,遗诏,扶苏,丞相,皇帝,沙丘政变,胡亥,艺术家,先秦,周朝

    秦始皇出游会稽,到沙丘时病情严重。便叫赵高写遗诏赐给公子扶苏,遗诏写好后,还没有交给使者送去,秦始皇就驾崩了。赵高因此扣留了赐给扶苏的玺印和遗诏,便找胡亥密议继承帝位之事,起初胡亥并没有直接接受,看看赵高时怎么“劝”的呢? 赵高对公子胡亥说:“皇帝去世,并没有分封诸公子

  • 西汉竹简揭秘嬴政传位真相, 胡亥没有篡位

    历史解密编辑:刘华说事标签:秦二世,嬴政,李斯,司马迁,史记,皇位,西汉竹简,胡亥,秦始皇,先秦,周朝

    我们从通过《史记》了解历史,秦始皇临死之前立诏欲将皇位传给公子扶苏,但是胡亥勾结赵高和李斯篡改了诏书,这样胡亥顺其自然的成为了秦二世,我们默认的历史似乎就是这样子,但是,李斯他们篡改遗照的事情怎么会传出来,并被后世的司马迁记载呢?这种密谋的事情不应该只有他们三个人知道吗?2009年,随着一批汉朝竹简

  • 是什么原因,让聪明的李斯不帮英明的扶苏,而去帮纨绔子弟胡亥?

    历史解密编辑:揉碎在你眼前标签:李斯,秦二世,扶苏,赵高,蒙恬,嬴政

    李斯剧照《史记.》“李斯列传”记载:“斯长男由为三川守,诸男皆尚秦公主,女悉嫁秦诸公子。”这段话的意思是:李斯的长子任职三川守,几个儿子都娶了公主为妻,而几个女儿都嫁给了诸公子。这“诸公子”极有可能包括秦始皇的长子——公子扶苏,换句话说,李斯极有可能就是扶苏的老丈人。李斯为何没有帮助疑似女婿的扶苏,

  • 闲聊强汉(增六)秦丞相李斯为何背弃扶苏,与赵高矫诏拥立胡亥?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小武哥标签:李斯,秦二世,赵高,扶苏,嬴政,秦国

    沙丘之变是秦朝历史的转折点,也是秦朝由强盛到崩溃的开始。在这次事变之中,丞相李斯和中车令赵高利用秦始皇突然去世的权利空白期,密谋用矫诏赐死了秦始皇遗诏中的继承人长子扶苏,改立胡亥为太子,使秦朝的历史滑向了不可逆转的深渊。很多爱好历史的朋友对李斯的决定难以理解,毕竟他已经位极人臣,当上了秦朝丞相的高位

  • 李斯身为秦朝丞相,为何不拥立始皇长子扶苏,反而帮助胡亥称帝?

    历史解密编辑:乐视的相亲聚集营标签:李斯,扶苏,丞相,赵高,胡亥,周朝,秦二世,秦始皇嬴政

    李斯作为秦朝丞相,天下的丞相,李斯参与谋逆之举,和赵高拥立秦始皇幼子胡亥为帝是自私的行为,李斯为一己之私把江山社稷抛之不顾,秦二世胡亥即位称帝后,加速了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朝的灭亡。如果作为一族之长,李斯的行为也是迫不得已,也能得到一定理解。秦始皇驾崩后,宦官赵高为了自己的个人地位,便私自扣压

  • 论及治国和败家,胡亥、阿斗和杨广,谁在哪方面的能力最为突出?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信箱标签:秦二世,隋炀帝,阿斗,赵高,治国,嬴政

    在我国历史上,存在着这样一类朝代。它的开国之君都致力于让国家变强变大,并在逝世前成功为自己的接班人留下了非常丰厚的江山基业。倘若这类朝代的二代皇帝能够做到其开国皇帝能够做到的一半,那估计这类朝代也不至于会在二代皇帝统治的时期彻底退出历史舞台。比如秦朝、蜀国和隋朝,就属于历二代而亡的朝代。本文我们之所

  • 秦始皇子女陵墓被发掘,真相让人不敢直视,秦二世胡亥果然很残忍

    历史解密编辑:酒苼清栀标签:嬴政,秦二世,赵高,李斯

    秦始皇,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其实,这就是一个谜一样的男人。出生是个谜,死亡又是一个谜,陵墓是一个谜,就连后宫和子女都一个谜。我们只知道他有不少的儿子和女儿,但只有两个儿子,我们知道其名,一个长公子扶苏,一个胡亥。而其他的就一概不得而知。那么,秦始皇儿子和女儿最后到底是什么下场呢?秦二世篡位后,到底

  • 胡亥继位之谜:矫诏还是合法继位?我们该如何看待史书和简牍差异

    历史解密编辑:旧闻故史标签:秦二世,嬴政,蒙毅,赵高,李斯,秦王

    (秦始皇 风云战国剧照)胡亥即位之事,两千年来云山雾罩,历来学者认为他是篡位,但新出土的材料却说他是合法即位。这两种说法哪一种正确?两种说法背后,又有怎样的历史因缘?一、《赵正书》的出土与颠覆性发现2003年,北京大学接受了一批社会捐赠的竹简,其中内容有一部分为《赵正书》。《赵正书》得名于本书第一句

  • 诡谲线索下埋藏的迷局:胡亥或许并不甘当咸鱼,但他确实太嫩

    历史解密编辑:地宫丝绒标签:赵高,李斯,嬴政,始皇,扶苏,蒙恬,迷局,胡亥,秦二世

    《史记》曰:始皇三十六年(前211年),一块陨石落在东郡,上书七字——“始皇帝死而地分。”一说秦始皇看到字后龙颜大怒,下令将坠石处周围一大圈内的百姓捕杀,房屋焚毁。但也有野史流传,始皇在看到谶语后出气地平静,独自一人与陨石共度数日,随后下令将其摧毁。陨石事件不久后,又有人扬言“今年祖龙死”。一系列不

  • 李斯英明一世,为何却不帮助贤能的扶苏,而要冒风险扶持胡亥?

    历史解密编辑:一点儿历史事标签:扶苏,嬴政,赵高,蒙恬,胡亥,周朝,秦二世,李斯英,春秋战国

    李斯英明一世,为何却不帮助贤能的扶苏,而要冒风险扶持胡亥?1.李斯其人李斯是大思想家荀子的得意门徒,学富五车,谋略过人,而且精通法家思想,懂得霸王之术,是当之无愧的“秦朝第一谋臣”。二十三年前,李斯初入秦国,一篇《谏逐客令》让他名扬四海,更让身为千古一帝的秦始皇大受震撼。从此之后,李斯一路青云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