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范增能力到底有多强?假如项羽听从范增建议,还会出现楚汉争霸吗

范增能力到底有多强?假如项羽听从范增建议,还会出现楚汉争霸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蔷薇凋零 访问量:3231 更新时间:2023/12/8 21:48:28

人们注意到,范增有先见之明地指出:未来跟项羽争天下的就是刘邦,但是没看到项羽跟范增之间的微妙关系,以及范增的短板。实际上,项羽从来就没有真正信任过范增,二人关系也远不像传说中的那么融洽。

即便项羽在鸿门宴上听从范增的建议,刘邦也不会遇害,因为范增和项羽都做不到,对已经提前做好充足准备的刘邦下手!所以,楚汉争霸跑不掉。

范增的能力到底有多强?

《史记》记载了范增三件事,第一件事献策项梁拥立楚怀王,第二件事建议项羽鸿门宴杀刘邦,第三件事荥阳与项羽分道扬镳。通过这三件事,我们大体上可以看出范增的能力。

1.范增有很强的洞察力

范增对事件的穿透能力,在当时绝对是一流的,他能通过表象,一眼看穿本质。比如,对陈胜失败的原因,他认为义军缺少一面旗帜,导致队伍后劲不足,缺乏统一人心的标杆。所以他建议项梁,拥立楚王之后,让天下人统一到一面旗帜之下。

事实证明,他的这个建议确实起到了作用,项梁借着楚怀王的名义,和先祖项燕的名望,队伍迅速发展。虽然他的这个计策,也给项羽后期如何处理楚怀王这个累赘,带来大麻烦,但不能否定范增的眼光独到,顶多说范增看到了问题,但解决问题的方案不完美。

在看待刘邦的问题上,范增也表现出了他的敏锐。他能通过刘邦抢先入关,并在关中秋毫无犯的举动,嗅觉到了刘邦不安分的气息。所以,他直言项羽,未来对你威胁最大的就是这个刘邦,赶紧除掉。

这两件事都说明,范增的洞察力非常强,七十年的生活历练,没有辜负他“好奇计”的大名。

2.范增长于决断杀伐果决

范增如果是单位一把手,绝对是个好的决策者,他所表现出来的决断能力,和果决的杀伐,一点老人家的暮气都看不到,而是充满冷峻、刚毅和霸气。

一般情况下,谋士之所以只能做谋士,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谋士往往看到问题所在,却没有贯彻执行方案的领导素质,我们在范增身上,看到了不一样的气质。

比如对待刘邦,他坚决主张从肉体上消灭,并一而再再而三地催促项羽动手,项羽犹豫不决时,他干脆越俎代庖,布置项庄上场,行刺失败后,气得大骂项羽。

所以,严格意义上讲,范增又不是一位好的谋士,喜欢越位行事。

3.范增缺少仁爱和价值取向

项羽一生中,没少留下违背道德的杀伐行为,比如坑杀二十万秦军、祸害关中、谋害楚怀王等,这些事件中,丝毫没有看到范增站出来说半个不字。尤其是楚怀王之死,按理来说,楚怀王是范增力主拥立,他应该对这件事有所表态。没有反对意见,就表明范增是项羽这些行为的支持者!

所以,后世不少史学家认为,范增有价值取向的问题。其实也不奇怪,范增的表现足见他就是一名纵横家,一切为目标服务,善谋断,不受道德约束,跟儒家就不是一类人。

4.范增短于识人和自省

范增最大的能力短板,就体现在识人和自省,这一点基本是史学家们的共识。

范增一边大骂项羽“竖子不足与谋”,一边还是充满期待地辅佐他,一边受着气,一边又忍气吞声为他出谋划策,从根子上讲,他还是不能看透项羽的本质。

同时,范增对自己也缺乏必要的自省,明明是一个谋士,偏要替项羽决断,明明年事已高,偏偏执着于靠不住的功名。所以,包括蔡东潘、苏轼在内的史学家,都指责范增在这方面的“鄙陋”。

范增与项羽的关系到底如何?

表面上看,项羽对范增表现出足够的尊重和信赖,对他以“亚父”相称,其实这都是表象,和后人的误解。

1.“亚父”的称谓是尊敬,但是不代表信赖

后人一看到“父”,就误以为项羽以“父”称之,就一定表示项羽拿范增当爹,其实是误解。“亚父”直接翻译过来应该是“老爹”,是指对年长者的尊称,一种泛概念称呼,而不是特指,就相当于今天,你称呼身边熟识的老人家为“某老爹”一样,没有特别含义。

大概是范增曾经辅佐项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项羽是范增的少主,所以,项羽的这个称呼,被附会了一些特别的亲近,但是无论如何,跟“父”的概念差得太远,更与信赖没有关系。

2.项羽没有把范增的建议当回事,也没拿范增当重臣

都说鸿门宴上项羽糊涂,不理解范增的一片苦心,其实站在项羽的立场,恐怕未必如此。项羽真的一点看不出来刘邦的威胁吗?如果是这样,他为何在分封刘邦的时候,煞费苦心地将他封在偏僻的汉中?

项羽更关心的事其实是当下,而不是未来,当下是什么?灭秦以后,让所有的反王们,感恩戴德地回到封地。因此他不想起争端。虽然他手握大权,毕竟楚怀王才是名义上的共主,他首先要考虑,不能因为自己的极端手段,导致诸侯王彻底倒向楚怀王。

所以,只要刘邦表现出顺从,哪怕是表面的顺从,眼下不生事,项羽都可以容忍。范增考虑的是未来,完全不顾眼下,所以立场不一样,处置方法就有差异。不过,作为决策者的项羽,他没必要事事都对范增讲那么透,况且楚怀王是范增建议所立,项羽能说吗?

3.陈平的离间计得逞,表明项羽没有真正信任过范增

陈平的离间计其实不算高明,为何就起了作用?离间计离的是心,假如彼此之间没有裂痕,再高明的离间计都不起作用。相反,只要彼此之间有裂痕,哪怕一点点风吹草动,也会被扯裂!

至于项羽为何不信任范增,历史上多有猜测,大才子苏东坡认为,他们之间的裂痕就在楚怀王身上。苏东坡认为,项羽杀楚怀王一定遭到过范增的激烈反对,这件事给他们二人之间造成了难以弥补的裂痕。

不过史书没有记载,只能是猜测。我个人认为,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范增在项羽心目中,从来就不重要。后世人认为范增重要,是因为刘邦说“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是后人觉得范增重要,所以想当然认为项羽也一定认为范增重要。

正因为项羽不认为范增重要,所以,背离间就很容易。

项羽听从范增,真的就能干掉刘邦吗?

讲清楚了范增的能力,以及他与项羽的关系,就能回答一个问题了:假如项羽跟范增没有嫌隙,对他言听计从,还会不会有楚汉相争?

换一个问法就是:假如项羽接受范增的建议,能杀得了刘邦吗?我认为很难!

在出席鸿门宴之前,刘邦阵营是做了充足准备的,不是毫无防备的情况下莽撞行为,第一个准备就是项伯的内应。要知道,项伯的份量远不是范增可比,他既是项羽的叔叔,又是项羽阵营最重要的实力派人物。

项梁起兵不是光靠他自己,而是整个项氏家族,包括项伯在内。所以,严格意义上讲,项伯是项羽集团的大股东之一,项羽做不到完全独断专行。

这就不难理解,项伯为何敢公然做出资敌行为,项羽明知道项伯已经提前泄露了他的计划,不但没追究,还接受了他的建议,原因就是项伯的份量太重,项羽不得不慎重考虑。

有项伯在,刘邦等于戴了一顶钢盔,除非项羽为了接受范增的建议,跟项伯闹内讧!

刘邦还有第二手准备:随行有死士护卫,坝上有军队接应。

项伯这个护身符万一失败了怎么办?这个问题在刘邦出行之前,一定是有解的,否则刘邦不可能去。鸿门宴对刘邦阵营来说已经是明牌,既然是明牌,就一定是在有对策的基础上才能出牌。尽管后面的准备没有发挥价值,但是零星的资料显示,张良等人已经做好充足的准备。

或许还有没有暴露的第三手准备:比如策动其他诸侯王集体反抗,或者动项羽阵营中预埋的钉子,等等。

这两种情况会出现吗?虽然没有证据,但是很可能远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多。把刘邦的危机包装成项羽与所有诸侯王的矛盾,捏住项羽的软肋,这一定是常规操作。项羽在刘邦那里有钉子,刘邦就不能在项羽那里有钉子?不可能的嘛。

总之,只要刘邦在明知有危险的情况下还出席鸿门宴,就表明一定是安全的,一定考虑到了项伯失败的可能。

所以,即便范增说服项羽,鸿门宴也一定不可能得逞!

综上所述,范增有很强的洞察力,也有很强的决断能力,可是他也有很明显的短板,从细节分析看,范增在项羽心目中地位并非想象中那么重要,两人的关系也并不那么亲密,这就是范增后来被项羽抛弃的原因。

即便项羽听从范增的建议,也达不成鸿门宴上杀害刘邦的目的,何况项羽原本就不是很信任范增呢!

标签: 范增项羽刘邦楚怀王项梁

更多文章

  • 项羽的亚父范增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奶思兔米鱿标签:项羽,范增,项梁,秦朝,汉朝,魏无忌,楚汉战争,春秋战国,汉高祖刘邦

    项羽的亚父范增是怎么死的?范增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一位将领,他是项羽的亚父,与项羽共同参与了楚汉战争。然而,范增在楚汉战争中的死因备受争议,历史上有多种不同的说法。下面将详细介绍范增的生平及死因。一、范增的生平范增是项羽的亚父,出生于沛国(今江苏徐州)。他年轻时曾拜在魏公子禽和项梁的门下学习军事,后来

  • 《楚汉之争》之范增离去

    历史解密编辑:著字以育人标签:范增,虞姬,军师,三毛,钟离昧,楚汉之争,霸王项羽

    范增对项羽顺将军再这样下去会很危险的,项羽生气的说亚父我不是和你说了吗这件事你最好不要管我自有主张,范增听完这话悲伤的说看来大王是觉得我老迈无用了,项羽笑着说亚父你不用多想我只是最近心情不好你先回去休息吧,范增无奈只能离去。虞姬富项羽说你何必这样对待亚父呢,项羽说项庄和我说亚父在我身边布置了很多眼线

  • 古代害死范增刘表的背疽, 到底是啥病, 为何患上就无药可救!

    历史解密编辑:马楠情感测试标签:范增,刘表,徐达,项羽,三国,汉朝,朱元璋,孟浩然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赠孟浩然》范增是西楚霸王项羽的谋士,曾跟随项羽征战,为他出谋划策,被项羽尊称为“亚父”可是项羽这个人为人莽撞、孤傲自大,受人挑拨猜忌范增的忠诚,范增不得不找借口告老还乡,在返回家中的路上却因背疽而死

  • 范增:悲凉的玉碎

    历史解密编辑:唐诗宋词有风云标签:范增,项羽,刘邦,史记·项羽本纪,韩信,鸿门宴

    在范增的生命里,玉,是一个悲凉的意象。如果不是生活在风云激荡的秦朝末年,这位“素居家,好奇计”(《史记·项羽本纪》)的七十老叟可能永远不会走进史家的视野,毕竟,七十岁是一个智力与激情都走向衰微的年龄,在这样一个年龄,竹雨听琴松风煮茗可能更适合填充晚年的时光。然而,白发皓首形销骨立的范增还是选择了在七

  • 楚霸王项羽的谋士范增水平到底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贱议你读史标签:范增,项羽,刘邦,章邯,秦军,楚怀王

    公元前202年,项羽从垓下一路突围到乌江。乌江亭长劝项羽过江,但被项羽拒绝。他把自己心爱的战马送给亭长。然后他徒步与追兵战在一起。在项羽的最后一战中,他一个人杀汉军几百人,身受十几处伤。项羽在生命的最后关头,命令所有士兵下马作战,用一场酣畅淋漓的反击,为自己的人生画上一个句号。但也为千载年来的人们留

  • 范增的能力如何?看一看鸿门宴上范增的表现,令人难以置信

    历史解密编辑:居居同学标签:范增,项羽,刘邦,鸿门宴,张良,楚怀王

    鸿门宴上,刘邦以如厕为由,中途离开饭局,留下张良致歉。张良面见项羽,赠送白璧一双,项羽接受玉璧,置之于桌。亚父接过玉璧,放在地上,拔剑击而破之,怒曰:“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当时,项羽军在鸿门,刘邦军在霸上,两地相距40里。如果从郦山脚下,取道芷阳小路走,两地相

  • 范增的能力如何?鸿门宴上范增的表现,令人难以置信

    历史解密编辑:闲岁标签:范增,刘邦,张良,鸿门宴,楚怀王,霸王项羽

    鸿门宴上,刘邦以如厕为由,中途离开饭局,留下张良致歉。张良面见项羽,赠送白璧一双,项羽接受玉璧,置之于桌。亚父接过玉璧,放在地上,拔剑击而破之,怒曰:“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当时,项羽军在鸿门,刘邦军在霸上,两地相距40里。如果从郦山脚下,取道芷阳小路走,两地相

  • 范增的谋士水平,到底有多高?为什么有人说范增只是三流谋士?

    历史解密编辑:小雪落的无尘标签:范增,刘邦,项梁,楚王,章邯,谋士,霸王项羽

    作为秦朝末年最有名的谋士之一,范增的谋略水平,其实是很难判断的。这主要是因为,正史上有关范增的记载,实在是太少了。不管是在《史记》还是在《汉书》当中,都没有单独记载范增的传记。而范增的事迹,也全都是从其他人传记当中,散乱的记载了一些。至于说范增这个人,到底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祖上是谁,我们一概不知。

  • 秦二世坑掉嬴政江山,洪天贵福比秦二世更坑,他爹估计得气活过来

    历史解密编辑:凯旋帝国史标签:嬴政,扶苏,先秦,周朝,秦二世,洪秀全,秦始皇,洪天贵福

    历史上从不缺少败家子的身影,有人把自己亲爹搬出来,还有人把亲人搬出来,不是坑爹就是坑亲戚。古代虽然不是完全讲究平等的社会,但是,如果有人敢动不动说“我亲人是谁谁谁”,不管是发表言论的本人,还是被提到的“高官”,下场都会很惨。坑爹在生活中似乎并不罕见,往远说秦朝有,往近看太平天国也有,个个都是坑爹的主

  • 秦二世究竟做了什么导致天下覆灭?是因严苛刑法,百姓觉得暴虐么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计划儿标签:秦国,嬴政,刘邦,先秦,周朝,秦二世,秦帝国,历史故事

    商鞅变法是很成功,成功将秦国领先于其他六个国家,秦朝法制推进很彻底吗?秦始皇统一天下,统一度量衡,车同轨,书同文,盛极一时也很好证明了这一点。那为什么秦始皇一死,秦二世一上台就有人起义造反呢?难道是因为严苛刑法,让百姓觉得暴虐吗?可是法律如果不加严厉惩治,那人们也不会去自觉遵守法律啊?那刑法这个度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