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范增的能力如何?鸿门宴上范增的表现,令人难以置信

范增的能力如何?鸿门宴上范增的表现,令人难以置信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闲岁 访问量:492 更新时间:2023/12/9 6:30:01

鸿门宴上,刘邦以如厕为由,中途离开饭局,留下张良致歉。张良面见项羽,赠送白璧一双,项羽接受玉璧,置之于桌。亚父接过玉璧,放在地上,拔剑击而破之,怒曰:“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当时,项羽军在鸿门,刘邦军在霸上,两地相距40里。如果从郦山脚下,取道芷阳小路走,两地相距20里,刘邦对张良说:“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秦汉一里等于415.8米,与今天相差不太大,二十里约等于今天的8.3公里。

一般来说,十公里跑步,如今世界冠军实力在25分钟以下,普通人大约需要50分钟上下,如果是走山路或小道,需要的时间将会更长。更何况,项羽有四十万大军,涉及范围很广,刘邦在项羽军中行走时,速度必然不敢太快,且史书记载刘邦“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逃离。因此,从鸿门到霸上,粗算刘邦大约需要40分钟左右。

司马迁记载刘邦对张良说“等我到了军中,你再进去(见项羽)”,这一记载不太合理,项羽与范增不可能苦等刘邦如厕40分钟而没有反应。如果果真如此的话,范增能力100%的有问题;如果范增尽早发现不对的话,在还有挽救的时间时,为何不立即派兵追杀刘邦?

作为秦汉交替之际的风云人物,范增充满了传奇色彩,七十岁出山,犹如八百年前的姜子牙,传统观点往往认为项羽不能用人,于是范增以悲剧收场,让后人唏嘘不已。

后人对范增的推崇,源于预言了刘邦成功、项羽悲剧,但对于范增的能力,至少并未得到普遍认可,质疑颇多,其中宋朝丞相洪迈评价格外辛辣,直言“世谓范增为人杰,予以为不然”,清朝王鸣盛指责“范增谬计,既误项氏,亦误怀王”。

古今文人,对待同时代的张良一致称赞,为何对范增却有褒有贬,那么范增的为人与能力到底如何?不妨回顾一下范增的经历。

范增出山之后,第一件事就是说服项梁等人扶立楚王的后裔,指出陈胜之败在于不立楚王之后而自立,无法调动楚人复国的积极性,因此如今要吸取教训,最终项梁等人找到替人放羊的楚怀王熊槐之孙熊心,复立为楚怀王。

对于这一谋略,有人叫好有人说坏,清朝文人王鸣盛认为是谬计,当时“六国亡久矣,起兵诛暴秦,不患无名,何必立楚后,制人者变为制于人”,项梁本来可以自立,范增建议立楚王是馊主意,反而让项氏受制于人。之后,楚怀王用宋义、刘邦制衡项羽,而项羽又杀掉楚怀王,两相斗争两相失败,所以是“范增谬计,既误项氏,亦误怀王”。

第二件是救赵,楚怀王任命宋义为上将,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末将,但在项羽袭杀宋义时,范增冷眼旁观。事后,范增末将身份没了,应被项羽收走兵权。乱世之中,兵权才是硬道理,范增本与项羽平起平坐,都是楚怀王的臣子,如今却成了项羽的属下,到底是范增自愿,还是迫不得已交出兵权?

第三件鸿门宴,暂且不谈。

第四件是反间,陈平施展反间计,导致范增与项羽矛盾爆发,范增无奈回乡。

公元前204年项羽将刘邦围困在荥阳,楚军多次切断汉军粮道,刘邦危在旦夕,于是就向项羽求和。项羽打算同意,范增说:“此时很容易就能击败汉军,如果现在把他们放走而去征服,以后一定会后悔的!”于是项羽与范增急攻荥阳。

但这时陈平设计,离间了项羽与范增的关系。项羽使者见刘邦时,刘邦准备了隆重的宴席,结果刘邦对使者说“我们以为是亚父的使者,没想到却是项王的使者”,随即换成粗陋食物。使者回来汇报,于是项羽怀疑范增与刘邦勾结,渐渐夺去了范增的权柄。范增由此大怒,就此告老还乡,还没有走到彭城,就生病而死。

围攻荥阳,体现了范增的战略眼光,在范增四件事中,唯有这一件得到公认,但当时刘项早已彻底识破脸皮,因此继续围攻刘邦的判断不能说有多高明,只能说是正常谋略水平。之后,范增就中了陈平的反间计。

由于历史是胜利者的宣言,作为失败者的范增与项羽,很多光辉事迹极有可能未能记载,但就上述四件事来看,范增谋略水平与他的历史地位极不相称。也就是说,范增的能力极有可能被夸大了,由此再来回顾鸿门宴上范增的表现,反而就能说得通了。

鸿门宴上,刘邦是客人,项羽是主人,刘邦有大功,项羽是主帅,在项羽组织的宴会上私下杀掉刚刚立下大功的客人刘邦,天下人如何看待项羽,还有谁敢与项羽一块愉快的玩耍?因此,鸿门宴上杀刘邦,绝对是一个馊主意。

即便准备在宴会上杀刘邦,范增焉能不考虑到突发事件,不准备相应的预案,不安排人手紧盯刘邦等人,随时汇报刘邦行踪?当刘邦离开时,范增应该立即动预案,或是阻挠刘邦离开,或是立即派兵追杀刘邦等。在项羽地盘,换成任何一个正常人,对付刘邦的手段都是数不胜数,更何况范增是项羽亚父,手上也掌握着一些权力,连项氏项庄都听范增的话。

尤为重要的是,欲杀刘邦,范增机会多得是,由于刘邦只有百余人赴宴,因此范增可以策划多场意外,还不用项羽背负责任,比如:伪装成秦军,在刘邦赴宴的路上截杀;刘邦来到鸿门时,安排齐、赵、魏等盟军中某一支截杀刘邦;宴会上气氛融洽,但在刘邦回去的路上,事先安排士兵截杀。

再退一步,在鸿门宴上,范增完全可以不必搞什么含蓄的项庄舞剑,直接刀斧手下场杀了刘邦,简单干脆直接,生米煮成熟饭,让项羽只能接受。

总之,连刘邦在内的五个人,就这么从范增眼皮底下潇洒地走了,挥一挥衣袖不留下一片云彩,简直是千古奇闻。

通过史书记载来看,尤其鸿门宴上的范增表现,说范增是顶级谋士很难让人信服,所以就难怪宋朝丞相洪迈曾说,“世谓范增为人杰,予以为不然。夷考平生,盖出战国纵横之余,见利而不知义者也。”

更为重要的是,项羽袭杀宋义,范增坐而视之;项羽坑秦降卒,杀秦子婴,火烧秦宫,范增尽皆不发一言.......不仅反映出范增谋略能力问题,还反映出范增人品问题,宋朝苏洵认为范增已经七十岁了,却“欲依羽以成功名,陋矣”。

参考资料:《史记》

更多文章

  • 范增的谋士水平,到底有多高?为什么有人说范增只是三流谋士?

    历史解密编辑:小雪落的无尘标签:范增,刘邦,项梁,楚王,章邯,谋士,霸王项羽

    作为秦朝末年最有名的谋士之一,范增的谋略水平,其实是很难判断的。这主要是因为,正史上有关范增的记载,实在是太少了。不管是在《史记》还是在《汉书》当中,都没有单独记载范增的传记。而范增的事迹,也全都是从其他人传记当中,散乱的记载了一些。至于说范增这个人,到底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祖上是谁,我们一概不知。

  • 秦二世坑掉嬴政江山,洪天贵福比秦二世更坑,他爹估计得气活过来

    历史解密编辑:凯旋帝国史标签:嬴政,扶苏,先秦,周朝,秦二世,洪秀全,秦始皇,洪天贵福

    历史上从不缺少败家子的身影,有人把自己亲爹搬出来,还有人把亲人搬出来,不是坑爹就是坑亲戚。古代虽然不是完全讲究平等的社会,但是,如果有人敢动不动说“我亲人是谁谁谁”,不管是发表言论的本人,还是被提到的“高官”,下场都会很惨。坑爹在生活中似乎并不罕见,往远说秦朝有,往近看太平天国也有,个个都是坑爹的主

  • 秦二世究竟做了什么导致天下覆灭?是因严苛刑法,百姓觉得暴虐么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计划儿标签:秦国,嬴政,刘邦,先秦,周朝,秦二世,秦帝国,历史故事

    商鞅变法是很成功,成功将秦国领先于其他六个国家,秦朝法制推进很彻底吗?秦始皇统一天下,统一度量衡,车同轨,书同文,盛极一时也很好证明了这一点。那为什么秦始皇一死,秦二世一上台就有人起义造反呢?难道是因为严苛刑法,让百姓觉得暴虐吗?可是法律如果不加严厉惩治,那人们也不会去自觉遵守法律啊?那刑法这个度该

  • 秦二世和隋炀帝都没资格入选乾隆和谁能当选最荒唐的五个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计划儿标签:皇帝,李显,秦二世,隋炀帝,武三思,韦皇后,朱祁镇,乾隆帝,艺术家,小说家

    历史上荒唐皇帝太多了,要是把三国两晋南北朝五胡十六国的“皇帝”都算上,那么昏君,也就是荒唐皇帝要比所谓的明君要多上好几倍,因为按照现代的观点来看,封建君主制度本身就很荒唐,所以出几个荒唐皇帝那也不算啥新鲜事。所以要历数荒唐皇帝,咱们还是从大一统的王朝中寻找,因为那些割据一方自称皇帝的家伙,名不副实,

  • 女子指着秦二世破口大骂,他却钟情这个女子

    历史解密编辑:明史官标签:秦二世,皇上,赵高,奸臣,皇帝

    金銮殿上一女子,披头散发,指着皇帝秦二世破口大骂:“昏君,你荒淫无道,终将灭国。”皇帝却痴痴地望着女子……这个女人是谁?竟敢如此大胆,指着皇帝叫骂?她就是大奸臣赵高的女儿赵艳蓉。与她的父亲截然不同,赵艳蓉是个心地纯良、坚强的女子。秦朝时期,赵高一心想拉拢朝中重臣,独揽大权,于是,把女儿嫁给自己的政敌

  • 秦朝虽然焚书坑儒却并未废儒,秦二世还曾召儒生问政

    历史解密编辑:蔷薇凋零标签:秦二世,焚书坑儒,嬴政,李斯,秦朝,孔子

    先秦时期,儒学成了先秦诸子中最有影响力的学说之一,韩非在《韩非子》中就提到:“世之显学,儒墨也”,并斥责其为“儒以文乱法”。儒家有两个著名的人物,一个是孟子,他主要从“内圣”方面继承了孔子的思想,推行“仁政”,坚持“德政”理念;另一个是荀子,从“外王”方面发展了儒学,重视帝王之学。而荀子有一个很出色

  • 项羽攻打秦国时,秦国五十五大军去了哪里?原来是秦二世从中搞鬼

    历史解密编辑:生活磁场标签:

    秦朝在历史上可以说是非常厉害的,它统一了国家、文字、货币,而它的影响更是长达了几千之久。但就是这么强大的一个国家,怎么会就只存在了十四年的时间呢?而且,当时项羽只有几万士兵,但秦朝却是派出了四十万大军与之对抗。但最终,这个帝国还是覆灭了。要知道,秦朝的实力可是很强的,而秦朝的军队更是厉害,非常骁勇善

  • 如果让你当皇帝,你会选择秦二世、汉献帝、崇祯、光绪中的谁?

    历史解密编辑:雨遥呀标签:秦二世,崇祯,汉献帝,皇帝

    首选崇祯,选其他人早晚是个死,崇祯有活路!尽管这是一个假设问题,但这个假设非常有趣。因为这个假设当中的4个皇帝,他们在某种程度上来说都是一样的,那就都是亡国之君。但在另一种程度上来说又都不一样,因为每一个人都有着自己的高光时刻。而只要合理巧妙的运用,最起码不会让自己死得这么惨,但是想要合理全面的运用

  • 秦二世与赵高密谋统一天下?天下不是秦始皇酒统一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二哥谈事标签:赵高,嬴政,卫国,周朝,先秦,秦二世,秦王朝,秦始皇,艺术家

    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元年)七月,靠不光彩手段登上皇位的秦王朝二世皇帝忽然心血来潮,他叫来得力亲信赵高,二人一起合谋,决定干两件大事给那些心怀观望的大臣们看看,让他们知道他是始皇帝的儿子——虎父无犬子!这君臣二人要干的两件大事:一件是斩杀诸公子(二世皇帝的亲兄弟)立威于内;派兵统一天下以扬名于外。这

  • 秦始皇有能力统一六国,为何选不出一个好继承人,导致秦二世就亡

    历史解密编辑:体验娱乐说标签:嬴政,秦二世,赵高,扶苏,李斯

    秦始皇选定的继承人是两个:一是长子扶苏,二是大太监赵高。客观地说,这两人都有份!都是秦始皇指定的!秦始皇做梦都想长生不老!哪会想到病死?皇帝“万寿无疆”天天这样叫,都习惯了,那么就算活不到一万岁,一千岁总能活吧?退几百步说,一百岁总可以吧?秦始皇临终时49岁,离一百岁、一千岁还差很远很远,他怎么会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