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二世究竟做了什么导致天下覆灭?是因严苛刑法,百姓觉得暴虐么

秦二世究竟做了什么导致天下覆灭?是因严苛刑法,百姓觉得暴虐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娱乐计划儿 访问量:4976 更新时间:2024/1/20 22:37:15

商鞅变法是很成功,成功将秦国领先于其他六个国家,秦朝法制推进很彻底吗?秦始皇统一天下,统一度量衡,车同轨,书同文,盛极一时也很好证明了这一点。那为什么秦始皇一死,秦二世一上台就有人起义造反呢?难道是因为严苛刑法,让百姓觉得暴虐吗?可是法律如果不加严厉惩治,那人们也不会去自觉遵守法律啊?那刑法这个度该怎么把握呢?

始皇帝在短短十余年间便实现了【奋六世之余烈】的目标,然而军事上的征服并不意味着政治与文化上的成功,秦国完成了对六国的军事征服和政治统一后,未能成功的实现对六国旧地的文化统一……秦法与东方各地固有的传统习俗发生了冲突,尤以秦楚之间的冲突最为严重】。南郡太守滕指出【今法律令已具矣,而吏民莫用,乡俗淫失之民不止……私好、乡俗之心不变】,南郡为楚国江汉核心区,随着白起破楚而入秦,此时已五十余年,仍然盛行楚俗,不用秦法,可见以秦国为代表的关中文化和以楚国为代表的关东文化矛盾之剧烈。

楚汉时期各国对反秦战争的反应与对秦法的态度密切相关,秦、韩、魏因为在战国时期便早早实现了变法,因此对秦法的接受度较高,因此在反秦战争中的态度也较为冷淡,而楚、齐、赵因为更多的保留了自身风俗,因此对秦法的反抗就更为激烈,在反秦战争中也更为活跃。

从语书的记载中,一方面能够看到楚地对秦法的抵制,更为直接的是秦国行政力量的受挫。无视秦法的不仅是黔首百姓,而是【吏】民莫用,这说明作为秦国的政策甚至无法在自身的吏员队伍中落实,更何谈普通关东百姓?结合刘邦的个人经历,我们甚至可以认为随着秦帝国的扩张,帝国的官僚队伍无法应对成倍增长的行政压力,不得不将当地豪杰大姓吸纳进吏员队伍,而这无疑会进一步削弱官僚体制的行政能力。在边远地区这种现象更为严重,【吴芮,秦时番阳令也,甚得江湖间民心,号曰番君。天下之初叛秦也……因率越人举兵以应诸侯】,吴芮先祖可能为吴越地区的大姓,秦国以一国兼并六国,一时间没有足够的官员管理地方社会,因而只能征募地方大姓进行管理,因而便产生一种奇特的现象,在向关东推行秦法时,政策的执行者并不是秦国人,这无疑加剧了政策推广的难度,同时也给地方社会留下了隐患。

从之后反秦真正的历史中我们同样可以看到地方行政的失控,首先是地方官员的忠诚度不足。其次,【山东郡县少年苦秦吏,皆杀其守尉令丞反】一方面体现出地方官员在关东不得人心,体现出对秦法的反抗,同时也说明,秦国在关东安排的官员本身也是极为有限的,更加基层的吏员大多由刘邦、萧何这样的本地人担任,这也更加说明了此前推行秦法的困难性。

由于地缘、体制等因素,秦国对其自身、韩魏尚且能够维持强大的统治,但是对于齐、楚、赵,秦帝国的地方控制能力是极为薄弱的,随着大泽乡首义的战鼓传来,秦帝国薄弱的地方统治几乎瞬间土崩瓦解,最终造成了秦帝国的覆灭。

总而言之:秦帝国在实现统一之后,试图将秦法推向六国,建立严密的地方统治,但是这大大超出了秦国现有官僚阶层的能力,秦国不得不吸纳当地百姓进入官僚队伍,这使得秦国对齐楚等国的统治是极为薄弱且效率低下的,不仅未能实现齐整风俗的任务,反而在官僚队伍中造成了极大隐患,最终在反秦战争中,秦吏要么成为屠杀的对象,要么干脆加入了反秦大军,秦帝国对关东六国脆弱的统治也就瞬间土崩瓦解了,这种行政上的低效一方面来自于秦国的自身老化,另一方面也是统一带来的行政压力大大超过了官僚体系的承受范围。

更多文章

  • 秦二世和隋炀帝都没资格入选乾隆和谁能当选最荒唐的五个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计划儿标签:皇帝,李显,秦二世,隋炀帝,武三思,韦皇后,朱祁镇,乾隆帝,艺术家,小说家

    历史上荒唐皇帝太多了,要是把三国两晋南北朝五胡十六国的“皇帝”都算上,那么昏君,也就是荒唐皇帝要比所谓的明君要多上好几倍,因为按照现代的观点来看,封建君主制度本身就很荒唐,所以出几个荒唐皇帝那也不算啥新鲜事。所以要历数荒唐皇帝,咱们还是从大一统的王朝中寻找,因为那些割据一方自称皇帝的家伙,名不副实,

  • 女子指着秦二世破口大骂,他却钟情这个女子

    历史解密编辑:明史官标签:秦二世,皇上,赵高,奸臣,皇帝

    金銮殿上一女子,披头散发,指着皇帝秦二世破口大骂:“昏君,你荒淫无道,终将灭国。”皇帝却痴痴地望着女子……这个女人是谁?竟敢如此大胆,指着皇帝叫骂?她就是大奸臣赵高的女儿赵艳蓉。与她的父亲截然不同,赵艳蓉是个心地纯良、坚强的女子。秦朝时期,赵高一心想拉拢朝中重臣,独揽大权,于是,把女儿嫁给自己的政敌

  • 秦朝虽然焚书坑儒却并未废儒,秦二世还曾召儒生问政

    历史解密编辑:蔷薇凋零标签:秦二世,焚书坑儒,嬴政,李斯,秦朝,孔子

    先秦时期,儒学成了先秦诸子中最有影响力的学说之一,韩非在《韩非子》中就提到:“世之显学,儒墨也”,并斥责其为“儒以文乱法”。儒家有两个著名的人物,一个是孟子,他主要从“内圣”方面继承了孔子的思想,推行“仁政”,坚持“德政”理念;另一个是荀子,从“外王”方面发展了儒学,重视帝王之学。而荀子有一个很出色

  • 项羽攻打秦国时,秦国五十五大军去了哪里?原来是秦二世从中搞鬼

    历史解密编辑:生活磁场标签:

    秦朝在历史上可以说是非常厉害的,它统一了国家、文字、货币,而它的影响更是长达了几千之久。但就是这么强大的一个国家,怎么会就只存在了十四年的时间呢?而且,当时项羽只有几万士兵,但秦朝却是派出了四十万大军与之对抗。但最终,这个帝国还是覆灭了。要知道,秦朝的实力可是很强的,而秦朝的军队更是厉害,非常骁勇善

  • 如果让你当皇帝,你会选择秦二世、汉献帝、崇祯、光绪中的谁?

    历史解密编辑:雨遥呀标签:秦二世,崇祯,汉献帝,皇帝

    首选崇祯,选其他人早晚是个死,崇祯有活路!尽管这是一个假设问题,但这个假设非常有趣。因为这个假设当中的4个皇帝,他们在某种程度上来说都是一样的,那就都是亡国之君。但在另一种程度上来说又都不一样,因为每一个人都有着自己的高光时刻。而只要合理巧妙的运用,最起码不会让自己死得这么惨,但是想要合理全面的运用

  • 秦二世与赵高密谋统一天下?天下不是秦始皇酒统一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二哥谈事标签:赵高,嬴政,卫国,周朝,先秦,秦二世,秦王朝,秦始皇,艺术家

    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元年)七月,靠不光彩手段登上皇位的秦王朝二世皇帝忽然心血来潮,他叫来得力亲信赵高,二人一起合谋,决定干两件大事给那些心怀观望的大臣们看看,让他们知道他是始皇帝的儿子——虎父无犬子!这君臣二人要干的两件大事:一件是斩杀诸公子(二世皇帝的亲兄弟)立威于内;派兵统一天下以扬名于外。这

  • 秦始皇有能力统一六国,为何选不出一个好继承人,导致秦二世就亡

    历史解密编辑:体验娱乐说标签:嬴政,秦二世,赵高,扶苏,李斯

    秦始皇选定的继承人是两个:一是长子扶苏,二是大太监赵高。客观地说,这两人都有份!都是秦始皇指定的!秦始皇做梦都想长生不老!哪会想到病死?皇帝“万寿无疆”天天这样叫,都习惯了,那么就算活不到一万岁,一千岁总能活吧?退几百步说,一百岁总可以吧?秦始皇临终时49岁,离一百岁、一千岁还差很远很远,他怎么会意

  • 秦二世:屠杀亲族,倒行逆施

    历史解密编辑:吉吉嗑普标签:秦二世,赵高,皇位,宗族

    屠戮宗族、迫害郎官,历史上最暴虐的君王当属这一位历史上为了谋划皇位,继承人之间的争斗不在少数,但是大都是私下暗自做些安排布置,或者像很多影视剧中演的那样,从后宫着手挑拨关系或是暗害妃嫔。但是真正像胡亥这样残暴,明目张胆地处死和自己有亲缘关系的哥哥们,甚至连无法跟自己争夺皇位的姐姐们也虐杀,还真是绝无

  • 他是导致秦朝灭亡的罪人,曾跟刘邦密谋瓜分关中,谋杀秦二世

    历史解密编辑:嫋嫋故事会标签:刘邦,秦二世,秦朝,嬴政,赵高

    秦二世而亡,引得后人无限唏嘘。按照嬴政的规划,他是始皇帝,后世还有二世、三世、四世……直到千秋万代,哪知道秦始皇驾鹤西去不到两年,大秦帝国就分崩离析。其实,秦亡有历史深层次的原因,也有人为的因素。“秦地被山带河以为固,四塞之国也”,秦都咸阳据有金城千里的关中,本是该开万世基业的。只是秦朝不幸,秦始皇

  • 从海外抢救回归的三千多枚西汉竹简揭历史谜案,秦二世为正当继位

    历史解密编辑:志英好心情标签:秦二世,嬴政,李斯,赵正书,赵正

    2009年1月11日,北京大学接受捐赠,收藏了一批从海外抢救回归的西汉竹简。这批竹简共有3346枚,保存情况良好,表面多呈褐色,质地硬实,字迹清晰,墨色鲜亮。其中,《日书》(类似“黄历”的占卜用书)等书简上保存有朱红色界栏和图画,色泽如新。是目前所见战国秦汉古书类竹简中数量最大、保存质量最好的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