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扶苏身边有蒙恬,还有三十万的秦军,为何仅凭一道圣旨就自杀了?

扶苏身边有蒙恬,还有三十万的秦军,为何仅凭一道圣旨就自杀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大魔王的创始人 访问量:3734 更新时间:2024/2/12 19:41:10

秦始皇一生中最大的失误可能是没有提前确立储君。一国储君是王朝的未来,皇帝一般会提前确立储君。秦始皇是一个非常惧怕死亡的皇帝,确立储君的言外之意是考虑自己的身后之事。秦始皇非常忌讳别人提“死亡”二字,大臣们也不敢轻易建议秦始皇提前确立太子。

秦始皇登基之后,废黜了谥号等制度,也没有正式确立嫡长子继承制度。扶苏做为秦始皇的长子,自然是皇位的继承者,却不一定是秦始皇帝位的第一继承人。扶苏继承了秦始皇的才能,却没有继承秦始皇的刚硬。秦始皇是一个强势的皇帝,扶苏却是一个非常仁厚的皇子。扶苏为人“刚毅勇武,信人而奋士”,非常富有政治远见,而且非常宽仁。秦始皇坑杀儒生、术士的时候,扶苏就曾经劝阻秦始皇。扶苏因为这件事惹怒了秦始皇,被“发配”到上郡,协助蒙恬镇守长城,抵御北方的匈奴。

蒙恬为人正直,是秦始皇的心腹大将,也是扶苏的忠实拥护者。如果扶苏能够顺利成为皇帝,蒙恬一定会受到重用。如果扶苏有难,蒙恬也一定会支持他。蒙恬手下的三十万大军,在一定程度上是扶苏手下的“亲兵”。秦朝的正规军很多,但是除了派往岭南的五十万大军,也就是剩下蒙恬的三十万大军和一些其他军队。秦朝的中央根本没有多少军队。秦末农民起义爆发之后,秦朝的总兵力不过一百万。五十万军队在岭南,三十万军队在长城,剩余的二十万军为临时拼凑。蒙恬手中的三十万大军都是经历战争的精锐士兵,战斗力非常强悍。

扶苏手中掌握着三十万大军,即使秦始皇也要抖三抖,胡亥更无法坐稳皇帝的宝座。扶苏是秦始皇的长子,在大臣中有一定威望,手中还有三十万大军为后盾。无论是从实力上还是从法理上,扶苏都有可能成为皇帝。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最后一次巡游天下。秦始皇走到沙丘的时候,病重而亡。秦始皇去世之前,命令赵高给扶苏留下遗诏。遗诏的大概意思是让扶苏将兵权交给蒙恬,然后回到咸阳主持秦始皇的丧事。遗诏的意思已经非常明显,由公子扶苏继承皇位。诏书还没有来得及发出去,秦始皇就一命呜呼。

如果秦始皇的遗诏顺利发出去,扶苏将会成为秦二世,秦朝的历史也有可能因此改变。可惜的是,赵高将秦始皇的遗诏扣了下来。赵高、公子胡亥和丞相李斯达成政治同盟,决定篡改秦始皇的遗诏,由公子胡亥继承皇位。赵高和李斯伪造了一封遗诏给公子扶苏,在诏书中历数扶苏和蒙恬的罪过,命令两人自杀。扶苏接到了遗诏之后,哭泣着走进内宅,决定自杀。蒙恬曾经阻止扶苏说:“陛下居外,未立太子,使臣将三十万众守边,公子为监,此天下重任也。今一使者来,即自杀,安知其非诈?请复请,复请而後死,未暮也。”

苏则对蒙恬说:“父而赐子死,尚安复请!”扶苏说完之后,便引颈自杀。扶苏自杀之后,胡亥最大的障碍被清除,胡亥也因此得以顺利登基称帝,成为秦二世。胡亥无论是品德还是才能均不如扶苏,秦朝也快速走向了灭亡。扶苏和蒙恬手上有三十万大军。如果扶苏不自杀,使臣也不能把他怎么样。如果扶苏和蒙恬起兵造反,也有很大的胜算。但是扶苏却没有反抗,接到诏书之后,反而不听劝阻而自杀。为什么扶苏会自杀呢?

赵高和李斯的假诏书有一定的威慑力。李斯和赵高堪称是秦朝的大才子,尤其是李斯。经过李斯和赵高“改编”的诏书,自然非常具有威慑力。李斯和赵高知道在诏书中写什么最能刺痛扶苏,也知道写什么能够刺破扶苏的心理防线。李斯和赵高在假诏书中提到了“诽谤我所为”、“以不得罢归为太子,日夜怨望”、“为人子不孝”等。诏书中的这些指责,每一项都刺痛了扶苏。李斯和赵高在指责中夹杂了伦理道德,直接击破了扶苏的心理防线。扶苏也认同了诏书对自己的指责。既然他已经认同了“罪名”,自杀也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甚至都不需要核实诏书的真实性。

李斯和赵高也应该非常懂得心理学,知道在扶苏心神未定之时,逼迫扶苏自杀,史载“使者数趣之”。传达诏书的使者一直在旁边催促扶苏自杀。扶苏本来就认同了自己的“罪名”,有了自杀的想法,自然难以听从蒙恬的建议。使臣再不停的催促,扶苏更加心神不定。人在心神不定的时候,往往容易做出错误的判断,做出一些错事。如果使臣不在旁边催促,扶苏可能会定定心心地听从蒙恬的建议。一旦扶苏的心神彻底安定下来,就有可能缓过神来,有可能认同蒙恬的做法。人冷静之后的判断和想法与情绪激动时的想法,可能不太一样。警察提审嫌疑人的时候,往往也是一鼓作气,不断冲击嫌疑人的心理防线。若是等嫌疑人回过神,此前的努力可能全部白费。

诏书的威慑力和使臣的催促彻底击溃了扶苏的心理防线,扶苏并没有听从蒙恬的建议,而是选择自杀。如果世界有后悔药,扶苏一定会多吃几瓶,也一定痛恨自己被击垮了心理防线。秦始皇虽然废黜了谥号等传统制度,但是传统的君父观念并没有被废除,甚至还通过皇帝制度强化君父观念。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总览一切大权,也可以决定大臣们的生死。秦始皇既是扶苏的君,也是扶苏的父。面对君父的命令,大部分人的选择是顺从,而不是忤逆。

古代,不少臣子接到自杀的诏书之后,往往都是“跪谢皇恩”,然后再自杀。扶苏的选择是大多数臣子的正常选择。当时扶苏并不知道秦始皇已经病死,更不知道这封诏书是假的。扶苏甚至都有可能不知道秦始皇的身体状况。扶苏在长城带兵数年,不知道秦始皇的具体情况非常正常。面对君父的命令,扶苏选择自杀是正常的,蒙恬的举动反而不正常。如果秦始皇真得活着,蒙恬的行为可能是“抗旨不遵”。抗旨不遵的后果会非常严重,蒙恬的行为有可能会连累家人。

扶苏终究是个老实人,更是一个仁厚之人。司马迁评价其说“扶苏为人仁”。正是由于扶苏仁厚,所以才“得罪”了秦始皇,才跟着蒙恬领兵。扶苏仁厚,内心中可能也有一些懦弱。面对遗诏,扶苏的第一选择不是反抗或者查明真相,而是执行诏书。如果换一个骜不驯的皇子,极有可能不履行诏书,也有可能询问相关情况,甚至有可能起兵造反。李斯和赵高可能也是看中了这一点,所以才给扶苏这么一道诏书。他们可能也认为仁厚的扶苏会选择自杀。仁厚没有问题,可惜的是,扶苏的仁厚用错了地方。仁厚的扶苏可能是一个好皇帝,却不适合尔虞我诈的政治斗争。

扶苏是幸运的,也是不幸的。扶苏的幸运在于他是秦始皇的长子,他的不幸运也在于他是秦始皇的儿子。做为皇子,扶苏可以享受荣华富贵,甚至有可能成为中国第一位皇太子。秦始皇是一位非常有能力的皇帝,也是一位非常强势的皇帝,任何人在秦始皇面前都得低一头。扶苏长期活在秦始皇的阴影之下,自然也是小心谨慎。无论是扶苏还是其他人,都不敢违背秦始皇的意愿,也都非常惧怕秦始皇。扶苏相对仁厚,而秦始皇非常强势。扶苏稍微有些忤逆秦始皇的意思,就被“发配”到上郡长达数年时间。因为一句话就被发配数年,扶苏心中的阴影面积自然可想而知。

秦始皇的强势时刻威慑着扶苏,扶苏惧怕秦始皇已经怕到了骨子里。面对“秦始皇的诏书”,扶苏自然不敢怀疑,只能按照诏书的意思,选择自杀。如果这道诏书不是以秦始皇的名义发布,而是以秦二世名义发布,估计扶苏也不会选择自杀。在秦始皇面前,扶苏早就已经如同一个鹌鹑,又怎么敢不自杀。胡亥和赵高选择篡改诏书可以理解,李斯选择篡改诏书却不能理解。李斯跟着赵高一起害死了扶苏,也害死了自己,更是害死了大秦王朝。扶苏自杀之后,胡亥顺理成章地成为秦二世。秦二世不仅残暴而且无能。在秦二世和赵高的“治理”之下,秦朝短时间内灭亡。

如果继承皇位的是扶苏,说不定有机会扭转局势。扶苏登基之后势必会改变秦朝过于严苛的施政理念,说不定能够避免农民起义,说不定能够延续秦朝的寿命。

标签: 扶苏蒙恬嬴政赵高秦二世李斯

更多文章

  • 扶苏为什么要自杀?明明坐拥大将蒙恬,以及30万大军

    历史解密编辑:尔东话史标签:蒙恬,扶苏,嬴政,秦军,自杀,遗诏

    文案策划、监制:袁载誉;文案:徐茂娜王夫之先生的著作《读通鉴论》之中有这样一句话:“商始兴而太甲放,周始兴而成王危,秦并天下而扶苏自杀。“这句话大概是想要表达王朝有大变化之时,总会有人的生命轨迹出现变化。就好比今天我们文章的主人公,秦始皇的长子,也是在王位争夺中自杀的可怜人——公子扶苏。那位儒雅的扶

  • 如果扶苏继位,有蒙恬辅佐,秦朝还会不会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历说观标签:蒙恬,扶苏,秦朝,嬴政,先秦,周朝,秦二世,秦王朝,春秋战国,汉高祖刘邦

    众所周知,秦王朝是亡于秦二世胡亥,主要原因是胡亥昏庸无知,赵高掌握实权,实行苛政所致。而公子扶苏素闻贤明,又是秦始皇病逝前认可的继承人,如果扶苏继位,再加上蒙恬的辅佐,秦朝还不会灭亡呢?可能有人认为扶苏太过软弱,即便就是做了皇帝,也改变不了秦朝灭亡的命运。软弱的说法大概是因为扶苏看见赐死诏书后并没有

  • 大秦帝国的太子爷扶苏到底死没死?大家发挥想象力都来推测一下呗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扶苏,秦二世,赵高,嬴政,李斯

    公元前221年,不可一世的秦王嬴政举秦国举国之兵力,任大将王翦为将军,兵发楚国,开始了统一中国的最后之战,在经过短短几年的鏖战之后,终于攻破了楚国的都城-郢都,俘获了楚怀王,楚国灭亡,嬴政终于扫清了他统一中国的最后一块绊脚石,得偿所愿,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专制的朝代-秦朝。并给自己封号为“始皇

  • 闲聊强汉(伍章)赵高矫诏赐死扶苏蒙恬,他们为何甘愿选择自尽?

    历史解密编辑:落榜秀才标签:扶苏,赵高,蒙恬,嬴政,蒙毅,秦二世

    秦始皇嬴政在巡游天下的过程中突然病重而死,赵高、胡亥和李斯合谋矫诏杀死秦始皇长子扶苏和大将蒙恬,把秦朝带上了灭亡的道路。这段历史在秦汉之交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也是秦朝陷入乱局,由盛到衰的开始。记载这些事情的历史资料我们可以在《史记》的相关章节中查到,可是其中隐藏的种种疑惑却难以解释。千百年来,历朝历

  • 为何陈胜吴广起兵,要冒用公子扶苏和项燕的名义?

    历史解密编辑:杰哥侃史标签:项燕,苏和,秦国,扶苏,先秦,公子扶,陈胜吴广,汉高祖刘邦

    陈胜吴广之乱始于公元前209年,一直持续到公元前206年。该叛乱对我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一场社会运动。而冒用公子扶苏和项燕的名义,则是该的一项重要策略。那么,为何陈胜吴广要这么做呢?我们先要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在秦朝当家时,秦的行为越来越残暴,农民的受害很深。而陈胜吴广之乱,就是在这种背景

  • “扶苏不死,大秦不亡”,有道理吗?

    历史解密编辑:漂江孤影标签:扶苏,嬴政,秦二世,赵高,蒙恬,秦国

    秦王嬴政,承袭秦国历代先君之夙愿,在经历了无数次战争、克服了无数次艰难险阻之后,终于实现了大一统,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然而,辉煌的秦朝只延续了14年就灭亡了。关于秦朝的灭亡,存在着一种"扶苏不死,大秦不亡"的看法。被寄予厚望的皇长子扶苏是秦始皇的嫡长子,他的名字取自《诗经》,是古

  • 公子扶苏实是愚忠之人!他如果不死,秦国能延续国祚吗?

    历史解密编辑:手腕绣花吗标签:秦国,先秦,周朝,秦二世,公子扶苏,秦始皇嬴政

    若论历史上第一“冤枉”之人,那一定是秦始皇长子——公子扶苏!公子扶苏是秦始皇的长子,因其母郑妃是郑国人,喜欢吟唱当地流行的情歌《山有扶苏》,始皇便将两人之子取名“扶苏”,“扶苏”是古人对树木枝叶茂盛的形容。年少时的扶苏机智聪颖,但却生就一副悲天悯人的慈悲心肠。这其实是不为“帝王之首”的秦始皇所喜欢的

  • 扶苏被逼自尽,是什么让他不求生机?

    历史解密编辑:安静的翻阅标签:扶苏,嬴政,蒙恬,秦二世,秦国,赵高

    扶苏被逼自尽,是什么让他不求生机?爱生活的小温2022-09-2821:49辽宁关注扶苏被逼自尽,是什么让他不求生机?他年轻的时候,读过秦国的历史,为秦始皇一统天下而震惊,为秦国二代的残暴而愤慨,长大后,他看到了秦代的历史,感慨着秦朝的权势,为自己的盛世感到惋惜。最郁闷的,莫过于公子扶苏了。如果扶苏

  • 扶苏身边有蒙恬和秦军,为什么看到圣旨就自杀了,不怀疑诏书真假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扶苏,蒙恬,嬴政,秦王,秦二世,赵高

    扶苏是秦始皇的长子,秦始皇到死都没有立太子,所以被赵高钻了空子,立了胡亥为太子。胡亥为了消除潜在的皇帝位的威胁,派人矫诏命令扶苏自杀了。一,扶苏“不类”秦始皇,秦始皇还是把他当做继承人来培养秦国本来就是周朝的诸侯国。与秦国并列的诸侯国上几百个,但是到了秦国称秦王的时候已经只有大大小小十几个诸侯国,其

  • 《史记》为啥从未提及秦始皇的皇后?扶苏、胡亥的生母又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烨青衣标签:嬴政,秦二世,扶苏,赵姬,吕不韦,秦宣太后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他的出现让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篇章。在他之后的历代君王都沿用了他所创立的皇帝称号,让无数的人为了这个位置而疯狂。而除了皇帝之外,那么最珍贵的身份应该就是皇后了。但是奇怪的地方出现了,在历史上只有关于秦始皇的记载,而没有关于谁是他的皇后的记载。大家都只知道扶苏和胡亥的父亲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