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始皇不是想传位给扶苏吗?秦始皇为何又不待见他?

秦始皇不是想传位给扶苏吗?秦始皇为何又不待见他?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佳佳很有料 访问量:4178 更新时间:2023/12/6 8:42:06

秦朝建立大一统,为后世千年开创了封建统治的典范。然而秦王朝的二世而亡,始终都是后人谈论的热点。

秦始皇被后世称作千古一帝,在位所做出的很多决策虽然“罪在当时”,却都是“功在千秋”的,然而在他对接班人的选拔问题上,却让人唏嘘不已。

其中,让人颇为不解的,是秦始皇平时并不怎么待见自己的长子扶苏,而更偏爱胡亥,却在弥留之际,要将扶苏从边疆召回来,甚至有意将皇位传给扶苏,才有了赵高李斯矫诏、赐死扶苏的一出戏码。

那么,秦始皇既然想传位给扶苏,为何平时又不待见他呢?

01

史料记载,扶苏刚毅果敢,为人“仁”,有政治远见,经常一腔赤胆劝谏父亲秦始皇,是一个正直的公子。

在我们现在看来,扶苏简直就是一个完美的继承人,可是秦始皇却并不这样想。扶苏崇尚儒家仁义,秦始皇则看重的是法家思想,为了实现大一统,他重用李斯,为了打造秦帝国,他采取的是雷霆手段。

在思想和信仰上,扶苏与秦始皇未能达成一致,必定会在平时朝政上产生各种分歧。

于是就有了“扶苏经常直言进谏秦始皇”的一幕幕场景。

或许一次两次,秦始皇只是反感,扶苏“忤逆”秦始皇的次数多了,直到量变达到质变,一引爆导火索,事就不一样了。

这个导火索,就是扶苏劝谏秦始皇别再修仙,同时反对坑杀“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让秦始皇暴怒,一怒之下把扶苏“贬”得远远的,前往上郡,去协助蒙恬修筑长城。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扶苏的生母是楚国人,他身上流淌着楚国的血脉。按理说,身为秦始皇长子的扶苏很出名,他的生母“始皇后”也应当有记载才对,可是各种史料都没有丝毫记载,更没人提及,这有些不合常理。

在当时情况下,秦国的两大势力,除了嬴政,就是以华阳太后为首的楚系,按照楚国的惯例,王后都是从太后的宗族中选的,这位“始皇后”应当是楚人无疑。末代楚王昌平君发生叛变,无论身为楚人的“始皇后”是否参与其中,都难辞其咎。

再结合翻遍史料都找不到“始皇后”的丝毫记载,不难推测出,可能因为昌平君叛变一事,连带着将身为楚人的“始皇后”都删得一干二净。

或许因为这个事,秦始皇连带着不那么喜爱扶苏,就连身为嫡长子,也没有被册封为太子。

02

“一个硬币有两个面。”看待事物时,我们常常会因为看到一个面,而忽视另一个面。在笔者看来,扶苏“不受待见”这件事背后,应当还有别的原因。

或许在对扶苏的“不待见”背后,也隐藏着秦始皇的良苦用心。

就拿秦始皇震怒下,派扶苏远去上郡监督蒙恬修长城这事来说,表面上看是一种“贬”,如果换个角度来看,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历练?

假若在秦始皇心中,暗自定了扶苏是下一任秦帝国接班人,那么扶苏必然不能只靠儒家仁义治天下,要想成为合格的秦二世,扶苏还需要很多磨炼。《过秦论》记载:“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

由此联想到,当时秦始皇热衷于修仙,听到了一个传言:“亡秦者胡也。”

或许我们以后世的“上帝视角”看,觉得这个“胡”说的是胡亥,可秦始皇当地听到这句话,第一想到的是匈奴。毕竟,古代北方的少数民族统一被称为“胡人”。

自此,秦始皇便觉得,匈奴才是危及秦帝国的心腹大患,北筑长城,攻打匈奴,也成了帝国的头等大事。

蒙恬去修长城,打匈奴,可不是孤军奋战,他身后还有三十万大军。

而扶苏到了那里,就是官最大的“总司令”,蒙恬也要听他的调动。一旦做得好,扶苏或许回来就能接班;退一万步打算,扶苏若是不成器,还有小儿子胡亥。

03

或许在人们眼中,秦始皇最偏爱的,还是小儿子胡亥。

主要表现在,秦始皇常常很宠着胡亥,哪怕是有什么放肆的言行,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可是秦始皇不是我们普通人,他的儿子们,也不能是普通人。作为千古一帝,他任由胡亥放肆折腾闹,还能笑嘻嘻地包容他,或许只说明一点——没打算传位给他。

因为不用继承大业的儿子,才可以活得更轻松;若是身肩负重担,必然每一步都得谨慎,也要经历更多磨炼。

第五次巡游全国,秦始皇带的是小儿子胡亥,表面看上去光荣无比,貌似秦始皇通过此举昭告天下——胡亥就是选定的下一任接班人。

然而表象背后深深隐藏的,未必那么简单。笔者猜测,带领胡亥巡游全国,本质上是对胡亥的一种考验,也类似于对扶苏的磨炼一样,秦始皇想看看胡亥是否能成气候,就给他荣耀、权势和地位,看他是否能接得住。毫无疑问,胡亥的考验结果没有通过。

让秦始皇没想到的是,修仙不成,巡游路上就要病死了。

最后关头,秦始皇意识到传位接班人的重要性,下诏让扶苏回来。任谁都知道,这个时候召扶苏回来是何意,赵高和李斯害怕扶苏即位,于是合谋修改遗诏,不仅没让扶苏回来,还假借秦始皇的诏令,赐死扶苏。

正直仁义的扶苏,信奉的是“道德”和“仁义”,哪里想到这里面会有那么多弯弯绕,他甚至都没怀疑,就自杀了。如果扶苏不死,但凡存疑,带领蒙恬的三十万大军杀回去,也未必没有胜算。

可悲可叹,扶苏没能读懂秦始皇的“苦心”,甚至不能在这样的“危机四伏”下保全自己,也算是没有磨炼到位所付出的代价吧。

标签: 嬴政扶苏秦二世蒙恬李斯赵高

更多文章

  • 秦始皇病重之时,此人将扶苏的亲信调走,或将对秦始皇下毒手?

    历史解密编辑:晓晓聊历史标签:嬴政,扶苏,赵高,蒙毅,秦二世

    秦始皇病重之时,此人将扶苏的亲信调走,或将对秦始皇下毒手?任何人会经历生老病死,这是不变的自然法则。倘若这个不变的法则放在历朝历代的皇帝身上,那就会产生不同的答案。历朝历代都有人为争夺皇位而互相算计,不惜父子反目。其中有很多离奇诡异的突然死亡的例子,比比皆是,帝王的死亡背后有隐藏着什么样的玄机呢?作

  • 若公子扶苏不死,顺利成为秦二世,秦的发展会是怎么样呢

    历史解密编辑:低级喜剧标签:扶苏,嬴政,秦朝,周朝,先秦,秦二世,若公子,秦始皇统一六国

    若公子扶苏不死,顺利成为秦二世,秦的发展会是怎么样呢?。如果扶苏不死,他将有可能成为秦朝开创良好局面的领袖。首先,他是秦始皇的长子,若是继位,将避免秦二世因为年幼无法有效处理国家事务,导致的乱象和内耗。扶苏具备优秀的军事才能,他有可能制定更为有效的军事战略和改进军事装备。在其治理下,秦朝的军事实力将

  • 《史记》里记录了许多皇后,为什么没有记载,扶苏、胡亥的生母

    历史解密编辑:屠水凡萌宠标签:扶苏,秦国,嬴政,王族,芈月,史记,皇后,胡亥,周朝,先秦,秦二世

    《史记》作为中国最早的纪传体通史,是第一次完整的记录了,从上古时代,到司马迁生活年代的通史著作,对于了解中国历史非常重要。但奇怪的是,史记记载了很多女性,尤其是君王配偶,有的甚至都非常详细,但奇怪的是,作为中国第一个皇帝的秦始皇,关于他皇后的记录却一点点都没有。这不能说是司马迁不重视秦始皇,秦始皇本

  • 扶苏是李斯的女婿,为何李斯还要篡改密诏,伙同赵高赐死扶苏呢?

    历史解密编辑:嫋嫋故事会标签:李斯,赵高,扶苏,秦二世,丞相,秦国

    导语:秦国虽然是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但是在始皇帝统一之后,它也面临了一个十分大的问题,那便是皇权继承。当时的赵高和胡亥儿直接篡改诏书让胡亥做上了秦二世,然后把长子扶苏直接赐死,除去他二人之外还有一个最重要的人便是丞相李斯,不过有很多人比较疑惑,扶苏是李斯的女婿,按理来说李斯应该不会加害扶苏,但是为

  • 假如扶苏不服从赵高伪造的圣旨,秦帝国局势会如何发展?

    历史解密编辑:冷暖小故事标签:赵高,扶苏,李斯,蒙恬,周朝,先秦,秦二世,秦帝国,书法家,秦始皇嬴政

    假如扶苏不服从赵高伪造的圣旨,秦帝国局势会如何发展?扶苏是秦始皇最宠爱的秦始皇之子,也是最受宠爱的继承人之一。尽管由于叔父的缘故,他和秦始皇之间产生了隔阂,但是,秦始皇并没有因此而失去理智。他很清楚,无论从心性还是从能力上来说,扶苏都是最适合让他来继承秦皇位的人。但秦始皇的希望,却随着他的陨落而破灭

  • 如果扶苏起兵,秦王朝会怎么样?刘邦和项羽又会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史吴前例标签:刘邦,项羽,扶苏,嬴政,蒙恬,周朝,秦朝,秦王朝,历史故事

    根据史料记载,以扶苏的为人性格几乎是不可能起兵造反的。那么假设扶苏会起兵造反,会对秦王朝有什么变化和影响呢?刘邦和项羽对扶苏起兵造反会有什么反应,还会不会再起义造反?以秦始皇长子扶苏起兵做出假设:如果扶苏起兵造反,赵高拥立胡亥称帝的计划可能就会落空;之后会加速动乱局面的出现,以扶苏在百姓心中素来贤德

  • 历史故事:秦始皇死因成谜 赵高嫌疑最大 扶苏胡亥都是牺牲品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看点啥标签:嬴政,赵高,秦二世,扶苏,李斯

    关于秦始皇的死,史记记述了很多,分别鉴于秦始皇本纪,李斯列传,蒙恬列传等处。似乎死因已明,无可置疑。可是,仔细阅读,可以发现其中有耐人寻味之处。始皇三十七年,也就是公元前二百一十年,秦始皇第五次出巡,李斯,胡亥,赵高等随从,尚清,蒙毅也在随行之列。蒙毅,是蒙恬的亲弟弟。是皇帝的亲信,可是,当秦始皇在

  • 扶苏、刘据、曹昂、朱标,这四位太子正常继位,历史会发生变化吗

    历史解密编辑:史说新史标签:卫太子,曹昂,朱标,扶苏,江充,刘彻

    中国历史上,封建时代长达2000多年,皇帝作为封建势力的代表,一直有着统御天下的地位,他们的一个决策往往影响着一个国家、一个朝代的命运走向。而中国历史上的大部分皇帝在即位前都有一段身为太子的经历,太子在中国历史的地位也是不可小视的。他们的性格、行为、决策很大一部分会沿用到他们登基为帝,影响到国家统治

  • 如果秦始皇死后是扶苏当皇帝,历史会有怎么样的变化?

    历史解密编辑:东岸瞭望台标签:嬴政,扶苏,秦国,秦二世,齐国,秦末

    历史的魅力就是,很多时候可能会存在一些可能改变历史走向的事件,但遗憾的是却没有发生!或许这就是历史,即使浮想联翩遗憾满满,也无法改变!那么秦始皇死后,由被外界看好的扶苏继承帝位,历史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呢?笔者认为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原因如下:其一,秦末起义其实在秦始皇后期已经爆发了,扶苏即使在秦始皇死后

  • 秦始皇嬴政病逝时,扶苏手握30万精锐秦军,为何选择自杀?

    历史解密编辑:情感疯标签:嬴政,赵高,蒙恬,蒙毅,扶苏,秦军,先秦,周朝,秦二世,秦始皇统一六国

    秦始皇当年横扫六国,统一天下,建立大秦帝国,何等风光。然而他在沙丘宫死掉后,却被秘不发丧,胡亥借机篡改遗诏而登基。秦始皇的三十多个子女,除了胡亥外,全部被害。胡亥仅登基三年,就被赵高逼迫自杀,秦帝国从建立到灭亡仅仅用了十四年。常常有人惋惜,若是当年公子扶苏登基为帝,便不会被赵高操纵,可能秦国情况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