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如果扶苏起兵,秦王朝会怎么样?刘邦和项羽又会怎么样?

如果扶苏起兵,秦王朝会怎么样?刘邦和项羽又会怎么样?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史吴前例 访问量:3571 更新时间:2024/1/23 16:01:21

根据史料记载,以扶苏的为人性格几乎是不可能起兵造反的。那么假设扶苏会起兵造反,会对秦王朝有什么变化和影响呢?刘邦和项羽对扶苏起兵造反会有什么反应,还会不会再起义造反?

以秦始皇长子扶苏起兵做出假设:如果扶苏起兵造反,赵高拥立胡亥称帝的计划可能就会落空;之后会加速动乱局面的出现,以扶苏在百姓心中素来贤德的形象,有可能会得到百姓的拥戴;不过六国贵族与秦有怨,会借此动荡之机生事。

假设扶苏起兵造反,秦王朝之后的走向

公子扶苏“抗旨不准”,决定起兵造反

众所周知,公子扶苏最后是自尽而亡的,至于自尽的原因我们也清楚。

扶苏自杀时,他的父亲秦始皇已经在巡游途中病逝。秦始皇病逝后,赵高担心扶苏称帝后会影响自己的地位,因为赵高和扶苏向来不和。

赵高心想:“自己身为胡亥的老师,如果胡亥称帝,不仅对自己的地位没有影响,反而还有利。但是扶苏作为作为秦始皇的长子,并且还是北方三十万大军的监军,一日不除始终无法安心。”

想到此处,赵高心中打起了小九九,有了拥立始皇幼子胡亥称帝和除掉公子扶苏的想法,随后赵高说动丞相李斯和胡亥一起密谋,准备用伪造的诏书赐死扶苏。但扶苏此时远在上郡,对这一切并不知晓。

等使者携带“矫诏”抵达上郡时,扶苏懵了,扶苏看到父亲赐死自己的内容是哭了起来,之后便准备自杀,蒙恬再三劝阻未果,扶苏最终还是自尽了。

我们假设公子扶苏看到“赐死诏书”后没有选择自杀,而是决定起兵造反。对于扶苏起兵造反,我认为是可行的。

扶苏担任北方三十万大军的监军已经多年,和大将蒙恬也共事多年,二人关系亲近,有北方三十万大军作为依靠,扶苏是有实力起兵造反的。

可能有人认为调军是需要军令和虎符的,扶苏和蒙恬没有调度军队的权力。不过扶苏如果造反,即便没有军令和虎符也依然可以起兵的。

首先扶苏是三十万大军的监军,其次身份是秦始皇的长子,一般的士卒和低级将领谁敢质疑扶苏的命令,最后蒙恬已经在北方经营十多年,要说在军中没有亲信,这肯定说不过去。

至于蒙恬为什么会帮助扶苏,首先蒙恬不相信秦始皇会赐死公子扶苏。扶苏去北方担任监军,虽然是因为劝谏顶撞了父亲,这也是被赋予重担,秦始皇岂会轻易赐死的自己的孩子,并且还是长子。

《史记》记载:“扶苏为人子不孝,其赐剑以自裁!将军蒙恬与扶苏居外,不匡正,宜知其谋。为人臣不忠,其赐死。”

其次使者送来的矫诏不仅是赐死扶苏,也是赐死蒙恬。先不说诏书的真假,如果真按照遗诏来,或者胡亥真的登上帝位,蒙恬只有两条路,一选择自尽,二只能是起兵。

但蒙恬的身份只是一个将军,如果强行造反,虽然军中可能有人跟随,但很难得到天下人的支持,失败的可能性很大,还会留下骂名,而蒙恬跟随扶苏起兵就不一样了。

扶苏是秦始皇的长子,身负秦王室正统血脉,蒙恬在面对赐死诏书时,要么选择自尽,要么就是帮助扶苏。帮助扶苏还可能有转机,不过前提是扶苏没有选择自尽。

(假设)公子扶苏看了使者送来的赐死诏书,在蒙恬的阻拦下没有选择自尽,扶苏认为自己没有犯下必死的罪行,父亲没有原因赐死自己,决定去和父亲问清楚缘由。

但送“矫诏”的使者明白上面的要求,公子扶苏无论如何都要死了才行。扶苏在使者一再的逼迫下,无奈之下,只好让蒙恬将使者暂且关押。

不过此举就算是犯了忤逆之罪,因为尽管这份诏书是赵高和李斯伪造的,但扶苏并不知道。这份诏书只要盖有秦始皇符玺和流程正常,那么在众人不清楚的情况下,他就是真的。

扶苏起兵造反,揭穿赵高等人的密谋

在此种情况下,扶苏只能起兵谋反。扶苏此时只有两条路可走,一:先押着传诏使者,和蒙恬带兵去找巡游途中的父亲问个缘由。二:直接和蒙恬带兵赶回咸阳。

此时扶苏首要做的就是稳定三十万边疆大军,扶苏和蒙恬联络军中亲信整顿大军,令数十万大军完全听取自己的号令。之后可以让一部分军队继续驻扎北疆,然后带剩余的军队出发。

如果扶苏选择去找父亲问清缘由,那么大军赶到秦始皇巡游途中,扶苏便会知晓父亲已经病逝的消息,便可以让传矫诏的使者对质,抓出幕后真凶。

赵高、李斯、胡亥的密谋自然就会真相大白。扶苏可以留下丞相李斯,证明父亲是让自己继承帝位,既然赵高可以篡改诏书,那么扶苏也能再将诏书改回来。

之后扶苏便可以率领大军和巡游队伍赶回咸阳,稳定朝局、继承帝位。如果扶苏选择率领大军赶回咸阳,那么便可以先行控制咸阳,赵高等人的密谋也难以成功。

即便赵高可以不停地伪造诏书,但在没有军队的情况下,也无法和扶苏对抗。此时扶苏手握三十万大军,外加咸阳的守卫部队,而赵高等人手中能动用的兵力能有多少。

顶多就是保护秦始皇巡游的军队,以及秦始皇巡游途中路过的郡县守备军队,远在百越的边疆军队是远水解不了近渴。并且关键在于秦始皇已经去世,消息总有暴露的那一刻。

秦始皇的巡游队伍只要回到了咸阳,那么秦始皇病逝的消息便再也无法隐瞒,而此时的咸阳已经在扶苏手中,文武百官会拥立谁为帝可想而知。

扶苏也可以在控制咸阳后,率军去追寻父亲的巡游队伍,赵高的密谋依然无法成功。不过赵高等人得知扶苏起兵后,估计也不敢提前赶回咸阳,或者会想办法化解危机局面。

但无论如何,只要扶苏手握大军,赵高等人几乎是没有胜算的,秦始皇病逝的消息迟早会被天下得知,扶苏作为秦始皇的长子,秦朝的第一顺位继承人,继承帝位是板上钉钉。

扶苏起兵继承帝位,天下开始动荡

在古代,帝位交替时,本就充满风险,况且扶苏的帝位还是凭借起兵而得来,那么天下出现动荡的局面是无法避免的。

不过扶苏继承帝位是通过兵权而得来的,有兵权在手,朝局上不会出现太大的动荡,蒙恬、蒙毅兄弟、秦王室的宗室大臣也会支持扶苏继位,秦王朝面临的危机主要是在民间。

因为秦始皇在位时,秦朝的统治已经处于即将崩溃的局面,但由于秦始皇以及开国大臣的镇压,没有人敢和秦朝对抗。而扶苏作为新帝,威严上自然不如攻灭六国的始皇帝,百姓心中不会那么惧怕这位新帝。

在这种情况下,那些之前遭受秦王朝压迫的百姓,可能会出来造反,不过人数应该不会很多。因为扶苏为人宽仁,在百姓心中的口碑素来不错,连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时都表示,百姓都说扶苏很贤德,连起义还是冒充公子扶苏的名义。

以扶苏在百姓心中贤德的形象,相信不少百姓会期待之后的生活会逐渐向好的方向发展。扶苏也会对秦朝之前的政策做出调整,如减少赋税和徭役等,百姓生活美满,自然不会冒着风险去起义反秦。

不过六国贵族不会这么想,秦始皇攻灭六国时,导致众多的六国王族、贵族遇害,或者被贬为庶民,如魏国王族魏咎、魏豹兄弟,齐国的齐王建之弟田假等六国贵族,他们在国家灭亡后,都被废为庶民。

如果不是秦始皇攻灭了他们的原本的国家,这些人还是各国的王族、贵族,他们可以享受荣华富贵、拥有美女无数,但随着秦军铁蹄的到来,国破家亡,他们沦为庶民,原本该享受的一切成为泡影,他们只会更加憎恨于秦。

在面临秦朝新帝交替之际,六国贵族难免不会动心思作乱,从大泽乡起义后的六国复国运动便可以看出,他们不甘沦为平民,他们是想复国的,想把失去的一切重新夺回来。

项羽作为楚国贵族,很可能还会起义反秦,不过刘邦就不一定了,刘邦起义反秦是因为押送的徒役逃走,按照之前的秦律,刘邦作为亭长会有很大的责任,刘邦不得已落草为寇,后来在陈胜、吴广起义后,刘邦也参与到反秦抗争之中。

扶苏继位后,以其为人宽仁的性格,对秦朝原有的政策会做出调整,刘邦所面临的这一切将会改善很多,秦朝征发的劳役少了,百姓的生活逐渐向好的方向发展,律法没有那么严苛,刘邦也不会在因此而落草为寇。

扶苏继位后,主要面临的就是六国贵族兴风作浪,不过六国贵族在没有百姓支持的情况下,或者只有少量百姓支持,六国贵族就无法对秦王朝造成太大的影响,况且蒙恬、蒙毅等著名的秦朝将领还在,在他们的带领下,秦军不说如狼似虎,相信比秦二世在位时要强很多。

扶苏也会想办法消弱六国贵族对秦王朝的恨意,而不是向其父秦始皇一样,一味用武力来对待六国贵族,相信扶苏有办法去解决六国贵族和秦王朝之间的关系,如影视剧《神话》中那般。

相信扶苏最终可以坐稳帝位,并且扶苏又具有政治远见,相信秦王朝在扶苏的带领下会逐渐向好的方向发展,秦朝的百姓也会安居乐业。

结语:

以上仅为假设,真实的扶苏却不会这么做。历史上的扶苏选择相信一份矫诏,认为“父要子死,作为儿子就应当服从父亲的命令”,所以扶苏最终选择自尽而亡。

可能我们认为扶苏有些傻,仅仅凭一份使者送来的诏书就会自尽,甚至没有去考虑诏书的真假,是否符合逻辑。但当时的人们看重忠义,扶苏的弟弟胡亥也是如此。

赵高劝说胡亥密谋时,表示扶苏登基后,胡亥什么也得不到,而胡亥的回答却是:“父亲既然未下令分封诸子,那就应该这样”。对此你怎么看?

如果扶苏没有自杀,而是起兵造反,大家认为是否可行,扶苏能否坐稳帝位呢?欢迎在下方评论区探讨。

更多文章

  • 历史故事:秦始皇死因成谜 赵高嫌疑最大 扶苏胡亥都是牺牲品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看点啥标签:嬴政,赵高,秦二世,扶苏,李斯

    关于秦始皇的死,史记记述了很多,分别鉴于秦始皇本纪,李斯列传,蒙恬列传等处。似乎死因已明,无可置疑。可是,仔细阅读,可以发现其中有耐人寻味之处。始皇三十七年,也就是公元前二百一十年,秦始皇第五次出巡,李斯,胡亥,赵高等随从,尚清,蒙毅也在随行之列。蒙毅,是蒙恬的亲弟弟。是皇帝的亲信,可是,当秦始皇在

  • 扶苏、刘据、曹昂、朱标,这四位太子正常继位,历史会发生变化吗

    历史解密编辑:史说新史标签:卫太子,曹昂,朱标,扶苏,江充,刘彻

    中国历史上,封建时代长达2000多年,皇帝作为封建势力的代表,一直有着统御天下的地位,他们的一个决策往往影响着一个国家、一个朝代的命运走向。而中国历史上的大部分皇帝在即位前都有一段身为太子的经历,太子在中国历史的地位也是不可小视的。他们的性格、行为、决策很大一部分会沿用到他们登基为帝,影响到国家统治

  • 如果秦始皇死后是扶苏当皇帝,历史会有怎么样的变化?

    历史解密编辑:东岸瞭望台标签:嬴政,扶苏,秦国,秦二世,齐国,秦末

    历史的魅力就是,很多时候可能会存在一些可能改变历史走向的事件,但遗憾的是却没有发生!或许这就是历史,即使浮想联翩遗憾满满,也无法改变!那么秦始皇死后,由被外界看好的扶苏继承帝位,历史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呢?笔者认为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原因如下:其一,秦末起义其实在秦始皇后期已经爆发了,扶苏即使在秦始皇死后

  • 秦始皇嬴政病逝时,扶苏手握30万精锐秦军,为何选择自杀?

    历史解密编辑:情感疯标签:嬴政,赵高,蒙恬,蒙毅,扶苏,秦军,先秦,周朝,秦二世,秦始皇统一六国

    秦始皇当年横扫六国,统一天下,建立大秦帝国,何等风光。然而他在沙丘宫死掉后,却被秘不发丧,胡亥借机篡改遗诏而登基。秦始皇的三十多个子女,除了胡亥外,全部被害。胡亥仅登基三年,就被赵高逼迫自杀,秦帝国从建立到灭亡仅仅用了十四年。常常有人惋惜,若是当年公子扶苏登基为帝,便不会被赵高操纵,可能秦国情况会大

  • 李斯是扶苏的岳父, 且又拥有大权, 为何还和赵高一起立胡亥为帝!

    历史解密编辑:农人小陈标签:李斯,秦二世,扶苏,赵高,始皇,皇帝,胡亥,书法家,艺术家

    始皇三十七年,始皇在他的最后一次巡游的过程中,因为生病而死于沙丘宫。这个时候是,陪伴在始皇身边的人有胡亥、李斯还有赵高。当时他的长子扶苏还在蒙恬处监军。始皇在他临死前。曾经给扶苏写下了一封诏书:“参加丧事的处理,灵柩等到咸阳之后安葬。”意思其实就很明白了,这番话表明是要扶苏回朝来继承皇位。但是让人没

  • 若是公子扶苏不英年早逝,顺利继位为秦二世,秦朝会是怎

    历史解密编辑:毕毕机爱探究标签:嬴政,秦朝,先秦,周朝,秦二世,公子扶苏,中央集权

    公子扶苏像扶苏若是继位,将会针对秦始皇的一些做法进行改变。第一,秦始皇实行的是极度严峻的法治政策,为了控制百姓,不惜用酷刑和残酷的刑罚。扶苏倾向于推行温和的政策,尤其是减少赋税和负担,促进国家民生发展。其次,秦始皇强调中央集权,消除地方政权,劳民伤财,使中国古代政治带上了铁面无私的痕迹。扶苏支持分权

  • 《史记》从未提起秦始皇的皇后,扶苏、胡亥的生母又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乐观探历史标签:嬴政,秦二世,皇后,扶苏,太后

    秦始皇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史料中对他的记载也很详细,但关于其皇后的记载却连只言片语都没有,不仅《史记》中没有记载,《资治通鉴》中也同样没有。而且关于秦始皇长子扶苏和秦二世胡亥的生母也没有任何记载。但根据记载,秦始皇有三十多个子女,可想而知,秦始皇的是有妻妾的,而且数量很不少,为什么史料中没有她

  • 为什么扶苏接到圣旨立马自尽?其实要怪这4个人,第四个意想不到

    历史解密编辑:故事征集标签:扶苏,赵高,秦国,商鞅,蒙恬,周朝,先秦,秦二世,秦始皇嬴政

    千古一帝秦始皇费劲心力,灭掉六国,才一统天下,创建了大秦帝国,可惜的是秦国并没有他期待的那样传世万年,造成这个结果的是秦始皇没有指定一个靠谱的继承人就挂了,那么这个靠谱的人是谁呢,毫无疑问就是长子扶苏,如果扶苏继位,那么秦朝还会延续很多代,可惜的是胡亥篡改了父亲的遗诏,登基为帝,还下了一道诏书让扶苏

  • 如果没有扶苏和蒙恬兄弟的冤死,秦朝国祚能有多长?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蒙恬,赵高,蒙毅,秦二世,嬴政,扶苏,始皇,秦朝,周朝,春秋战国

    要说中国历史上作为帝王的儿子死的最冤的可能数秦始皇的长子扶苏无疑了,其中还牵连了蒙恬、蒙毅兄弟,就是电影《神话》中的那个蒙毅。秦始皇的长子扶苏是个正直忠厚的人,却因劝谏焚书坑儒案而触怒始皇帝。因此扶苏被派到上郡(今陕西榆林)蒙恬军中做监军。蒙恬的祖父蒙骜为四朝元老,作为军队统领,他南征北战,所向披靡

  • 如果扶苏顺利继位,秦朝的历史会有所不同吗?

    历史解密编辑:知行视之标签:扶苏,秦朝,嬴政,项羽,蒙恬,赵高,先秦,周朝,秦二世,秦始皇统一六国

    秦王嬴政用了多年的时间,灭掉六国,将原来的秦国变成了后来的秦朝,统一全国,是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称谓的,被后人称为秦始皇。秦朝在秦始皇执政的时候,国力颇为强盛,有着足够的大国风范,然而在秦始皇死后,胡亥通过篡改遗诏扶逼苏自尽。扶苏看到遗诏后并未怀疑遗诏的真伪,就自尽了,扶苏死后,胡亥登基,史称秦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