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始皇嬴政病逝时,扶苏手握30万精锐秦军,为何选择自杀?

秦始皇嬴政病逝时,扶苏手握30万精锐秦军,为何选择自杀?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情感疯 访问量:4865 更新时间:2024/1/21 12:05:23

秦始皇当年横扫六国,统一天下,建立大秦帝国,何等风光。

然而他在沙丘宫死掉后,却被秘不发丧,胡亥借机篡改遗诏而登基。

秦始皇的三十多个子女,除了胡亥外,全部被害。

胡亥仅登基三年,就被赵高逼迫自杀,秦帝国从建立到灭亡仅仅用了十四年。

常常有人惋惜,若是当年公子扶苏登基为帝,便不会被赵高操纵,可能秦国情况会大不相同。

那么,当年公子扶苏身旁有蒙恬大将和三十万大军,在收到伪造的赐死诏书时,为何甘心自杀而不反抗呢?

直言劝谏,被调到边疆

秦始皇最为属意的继承人,可能就是公子扶苏了。

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司马迁记载了秦始皇身患重病之时,将玉玺赐给了公子扶苏,并且下诏书命其:“与丧会咸阳而葬”。

秦始皇既然让公子扶苏主持葬礼,可见对于公子扶苏的重视。

虽然秦始皇并没有明确立公子扶苏给太子,但是按照嫡长子继承制,在秦始皇没有皇后的前提下,公子扶苏是最有资格继承大统的。

公子扶苏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在秦朝百姓眼中,公子扶苏正直善良、威望极高,比如陈胜吴广起义,为了煽动舆论,陈胜就说过:“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在秦始皇眼中,公子扶苏有才能、孝顺,不同于胡亥的顽劣不堪,是一个好的继承人,能够治理国家。

然而,公子扶苏却有一个缺点,就是太过宅心仁厚了,在秦始皇眼中,这就是仁弱迂腐。

秦始皇迷信长生不老,为了成仙而养了很多方士在身旁。

然而,这些方士都是骗子,这世上并没有长生不老的丹药,他们原本是为了贪财,时间长了,又担心被秦始皇拆穿谎言而治罪。

秦朝的吏法极其严厉,他们这种罪过是要死刑的。

因此,在公元前212年,卢生和侯生这两个方士逃跑了,并且沿途讥讽秦始皇的人品,说他暴戾。

秦始皇得知此事后,大怒,于是派人将咸阳城内的方士都抓来审讯。

没想到,这些方士竟然互相告发,这时候,秦始皇才意识到,这世上可能真的没有长生不老药,失望之余又愤怒不已,并下令将这460多个方士全部活埋。

这也就是历史上的焚书坑儒。

心地善良的公子扶苏不忍心这些人被杀,便站出来劝谏秦始皇,天下刚刚安定,百姓还没有完全归附,若是用太过严厉的刑罚,可能会导致天下动荡。

公子扶苏的一番话,非但没能救下来这些人,反而自己也被恼羞成怒的秦始皇发配到了上郡。

其实,秦始皇之所以要公子扶苏去上郡协助蒙恬修建万里长城,并不单单是想流放他,这背后有着更深的含义。

正所谓“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秦始皇知道公子扶苏性子仁厚,学习了很多儒家思想,不愿意接受用法家的思想来治理国家。

于是,才让他去前线体验民间疾苦、沙场铁血,锻炼一下。

另外,蒙恬世代忠良,是唯一在外统兵的将军,若是公子扶苏和蒙恬建立好关系,对于日后也有很大的帮助。

蒙恬及手上的三十万大军可以保护公子扶苏的安危,让其不至于受到匈奴的伤害。

若是公子扶苏在边疆建立了军功,提高威望,也未免不是一件幸事。

篡改遗诏,逼其自杀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东巡的时候突然驾崩。

由于赵高和胡亥用“鲍鱼”掩盖尸体的腐臭味,所以这件事情并没有让旁人察觉。

当时赵高手中有秦始皇留下的遗诏和玉玺,这就意味着他可以决定皇位继承人是谁。

按照秦始皇的遗诏来看,最想让公子扶苏继承皇位,可是赵高并没有派人把原本的遗诏和玉玺交给公子扶苏。

赵高知道若是正直的公子扶苏继位,那自己将不受重用,甚至有性命之忧,毕竟自己最喜欢做些阴暗的事情。

若是和自己关系很好的胡亥继位,那既便于操纵,又可以保自己荣华富贵和权势。

因此,他打算篡改遗诏。

此处的鲍鱼,实则为“湿咸鱼”

花费了一番功夫,赵高说服了胡亥继承大统,但是这还不够,若是想要天衣无缝,还需要朝中另一位重臣李斯的配合。

虽然李斯对于秦始皇很忠心,但是李斯为了权力和地位,还是选择了和赵高同流合污。

原本写给公子扶苏的诏书被李斯和赵高销毁,他们又伪造了一份立胡亥为帝,同时赐公子扶苏与蒙恬自尽的遗诏。

他们之所以要顺便杀死蒙恬,除了因为蒙恬支持公子扶苏、手握重兵外,还因为赵高和蒙氏兄弟原本有仇怨。

当初赵高曾经犯下重罪,被秦始皇交给蒙毅处置,蒙毅依法判了赵高死刑,剥夺了他的官爵。

虽然后来秦始皇赦免了赵高,但是赵高因此而记恨着蒙氏兄弟。

由于蒙恬和蒙毅,一个主外政,一个主内政,处事谨慎,很有政治智慧,所以赵高一直找不到机会陷害蒙氏兄弟。

在接到赐死的诏书后,蒙恬也曾劝公子扶苏先不要自杀,先向秦始皇请示一下,辨明诏书的真伪,即“请复请,复请而后死。”

然而,赵高派来的使者在旁边再三催促,公子扶苏最终心灰意冷的说道:“父而赐子死,尚安复请!”

因此,公子扶苏就这样自尽了。

蒙恬没有选择自杀,而是被关押起来了,虽然蒙恬手中有三十万大军,但是他一生忠于秦始皇,不愿意造反,因此吞药自杀了。

至于蒙毅,原本是应该跟在秦始皇身边的,但是由于秦始皇东巡途中患病,通过占卜得知是由于北方山上有鬼怪作祟。

因此,秦始皇便派了忠诚的蒙毅前去会稽山祈福祷告。

于是,在秦始皇死的时候,蒙毅便没在身边,也没能察觉到秦始皇的去世,更没法提前给蒙恬通知消息。

在蒙毅回来后,赵高在胡亥旁边说其坏话,使得胡亥下旨将蒙毅给囚禁起来了,后来又将蒙毅赐死。

胡亥为了防止有人威胁自己的地位,在赵高的怂恿下,将自己剩下的兄弟姐妹也全都杀死了。

忠孝仁义,不愿造反

公子扶苏之所以不听从蒙恬劝说,执意立即自杀,有多方面的原因。

其一,赵高伪造的诏书能够以假乱真,公子扶苏是真的相信了。

赵高跟随秦始皇多年,对秦始皇的说话习惯非常了解,也具有仿照秦始皇笔迹的能力,所以伪造起来毫不费力。

而且,赵高知道秦始皇和公子扶苏父子间的矛盾在哪里,诏书中有很多戳公子扶苏心窝子的话。

赵高指责公子扶苏和蒙恬在边疆十几年了,却“士卒多秏,无尺寸之功”。

然后,他又指责公子扶苏曾经上书诽谤秦始皇的行为,这是公子扶苏当初被调到边疆担任监军的原因,也是父子俩的心结所在。

最后,又指责公子扶苏“日夜怨望......为人子不孝”,这么大的罪名扣下来,直接让公子扶苏伤透了心。

秦始皇虽然对公子扶苏寄予厚望,但是公子扶苏却没懂得秦始皇的良苦用心,他以为父亲是厌恶自己,才将自己赶走,父子两人缺少沟通,这个心结也没有解开。

回想起当年父亲失望的眼神,公子扶苏痛彻心扉,便存了一死了之的念头。

其二,公子扶苏的性格导致了他的结局。

由于儒家思想的影响,公子扶苏是一个忠孝之人,在相信伪诏的前提下,他不愿意做任何反抗,既然父亲已经让自己去死了,他便决定遵从孝道而自杀。

即便是公子扶苏怀疑这个诏书的真伪,他也不愿意动手。

因为他是个仁义之人,若是用蒙恬手中的三十万大军进攻咸阳,战乱会让百姓受苦,让将士们损伤,让秦朝的基业损毁,甚至可能让父亲当年辛苦统一的天下分崩离析,重回群雄割据的年代。

因此,为了大局,公子扶苏没有任何想要反叛的念头。

其三,秦朝律法严苛,反叛的后果非常严重。

商鞅当初为了震慑百姓、维护统治,曾经制定了非常严苛的法令,秦国也因此变得强大。

法令的一切生杀大权都掌握在最高统治者手中,即便是旁人再有理也说不清,这就导致商鞅被通缉时,一心只顾逃命。

法令规定,若是隐藏犯法作乱的人,就会受到连坐的惩罚,就连商鞅自己也作法自毙了。

当时秦朝已经统一了天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反叛的话那三十万大军是否听从指挥?这一仗能不能打赢?

若是输了,公子扶苏不只是名誉受损,还会受到严苛的刑罚,倒不如自杀来个痛快,还能保全作为皇子的体面,留下孝顺的名声。

即便是公子扶苏因为求生的本能,不愿就此了结生命,赵高也早已经准备好了对付公子扶苏的办法。

一方面公子扶苏并不知道使者是来赐死自己的,所以接旨之前并没有任何准备,那三十万大军可能根本起不到作用。

另一方面来传诏的使者是赵高和李斯的人,若是公子扶苏不愿自杀,使者就要动手关押或者除掉公子扶苏。

或许公子扶苏的结局早已经注定,后人也只能惋惜了。

更多文章

  • 李斯是扶苏的岳父, 且又拥有大权, 为何还和赵高一起立胡亥为帝!

    历史解密编辑:农人小陈标签:李斯,秦二世,扶苏,赵高,始皇,皇帝,胡亥,书法家,艺术家

    始皇三十七年,始皇在他的最后一次巡游的过程中,因为生病而死于沙丘宫。这个时候是,陪伴在始皇身边的人有胡亥、李斯还有赵高。当时他的长子扶苏还在蒙恬处监军。始皇在他临死前。曾经给扶苏写下了一封诏书:“参加丧事的处理,灵柩等到咸阳之后安葬。”意思其实就很明白了,这番话表明是要扶苏回朝来继承皇位。但是让人没

  • 若是公子扶苏不英年早逝,顺利继位为秦二世,秦朝会是怎

    历史解密编辑:毕毕机爱探究标签:嬴政,秦朝,先秦,周朝,秦二世,公子扶苏,中央集权

    公子扶苏像扶苏若是继位,将会针对秦始皇的一些做法进行改变。第一,秦始皇实行的是极度严峻的法治政策,为了控制百姓,不惜用酷刑和残酷的刑罚。扶苏倾向于推行温和的政策,尤其是减少赋税和负担,促进国家民生发展。其次,秦始皇强调中央集权,消除地方政权,劳民伤财,使中国古代政治带上了铁面无私的痕迹。扶苏支持分权

  • 《史记》从未提起秦始皇的皇后,扶苏、胡亥的生母又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乐观探历史标签:嬴政,秦二世,皇后,扶苏,太后

    秦始皇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史料中对他的记载也很详细,但关于其皇后的记载却连只言片语都没有,不仅《史记》中没有记载,《资治通鉴》中也同样没有。而且关于秦始皇长子扶苏和秦二世胡亥的生母也没有任何记载。但根据记载,秦始皇有三十多个子女,可想而知,秦始皇的是有妻妾的,而且数量很不少,为什么史料中没有她

  • 为什么扶苏接到圣旨立马自尽?其实要怪这4个人,第四个意想不到

    历史解密编辑:故事征集标签:扶苏,赵高,秦国,商鞅,蒙恬,周朝,先秦,秦二世,秦始皇嬴政

    千古一帝秦始皇费劲心力,灭掉六国,才一统天下,创建了大秦帝国,可惜的是秦国并没有他期待的那样传世万年,造成这个结果的是秦始皇没有指定一个靠谱的继承人就挂了,那么这个靠谱的人是谁呢,毫无疑问就是长子扶苏,如果扶苏继位,那么秦朝还会延续很多代,可惜的是胡亥篡改了父亲的遗诏,登基为帝,还下了一道诏书让扶苏

  • 如果没有扶苏和蒙恬兄弟的冤死,秦朝国祚能有多长?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蒙恬,赵高,蒙毅,秦二世,嬴政,扶苏,始皇,秦朝,周朝,春秋战国

    要说中国历史上作为帝王的儿子死的最冤的可能数秦始皇的长子扶苏无疑了,其中还牵连了蒙恬、蒙毅兄弟,就是电影《神话》中的那个蒙毅。秦始皇的长子扶苏是个正直忠厚的人,却因劝谏焚书坑儒案而触怒始皇帝。因此扶苏被派到上郡(今陕西榆林)蒙恬军中做监军。蒙恬的祖父蒙骜为四朝元老,作为军队统领,他南征北战,所向披靡

  • 如果扶苏顺利继位,秦朝的历史会有所不同吗?

    历史解密编辑:知行视之标签:扶苏,秦朝,嬴政,项羽,蒙恬,赵高,先秦,周朝,秦二世,秦始皇统一六国

    秦王嬴政用了多年的时间,灭掉六国,将原来的秦国变成了后来的秦朝,统一全国,是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称谓的,被后人称为秦始皇。秦朝在秦始皇执政的时候,国力颇为强盛,有着足够的大国风范,然而在秦始皇死后,胡亥通过篡改遗诏扶逼苏自尽。扶苏看到遗诏后并未怀疑遗诏的真伪,就自尽了,扶苏死后,胡亥登基,史称秦二世

  • 秦始皇:我让你去修长城你就真的只是去修长城吗?扶苏:儿错了!

    历史解密编辑:琳子乐园标签:嬴政,扶苏,李斯,蒙恬,赵高,秦二世

    秦始皇千古一帝,统一六国何等的霸气,虽然后世很多人评论他是暴君也有许多的恶行,但是整体来说是功绩要大于过错的,然而就这样的千古一帝一代君王的儿子公子扶苏每当提起却让人们除了叹息还是叹息。公子扶苏出生之后秦始皇便请名师让扶苏学习儒家学说,这时秦始皇正在忙着统一六国,而当秦始皇完成了统一六国之后人年纪也

  • 为什么扶苏接到胡亥的假圣旨,没有辨别真伪就草率地自行了断?

    历史解密编辑:廊人标签:秦二世,扶苏,蒙恬,嬴政,秦国,赵高

    秦始皇死得比较突然,当时他正在巡幸天下,身体并没有什么大碍,否则的话,也不可能自己给自己找罪受,重病的情况下,还要四处奔波,所以一般人会认为,秦始皇是突发急症死的,不然的话,死之前毫无征兆,走到沙丘的时候,突然暴病身亡,如果他是病死的,也不可能连即位诏书这样重要的文件都没有留下。而秦始皇死的时候,胡

  • 秦始皇为什么要逼迫扶苏?看完可以明白

    历史解密编辑:体验娱乐说标签:嬴政,扶苏,李斯,周文,秦二世,周文王

    众所周知,秦始皇的长子扶苏是秦朝最好的皇帝继承人。但是秦始皇将自己的长子赶到了遥远的边界。秦代的建立是秦国七代君王数百年的努力,但其灭亡仅用了14年的时间。司马迁的史记载了桑苏族性格和厚厚的气质,经常撞上祖先皇帝,让祖先珍惜子民。如果他下残酷的手就下了严厉的手,你应该软弱一点,还有什么比去边疆杀戮更

  • 如果扶苏不死,中国历史将会这样发展

    历史解密编辑:农民小阿蟹标签:扶苏,蒙恬,赵高,嬴政,李斯,秦二世

    我们知道,秦始皇死于东巡回归的路上,临死时下诏传位给扶苏。然而赵高伙同李斯,为了个人利益,假传圣旨,赐死扶苏蒙恬,扶植胡亥上位。之后,天下大乱,陈胜吴广,项羽刘邦……那么,加入扶苏不死,中国历史会是怎样的呢?当“圣旨”下达时,扶苏遵命准备自杀,经验老到的蒙恬曾出手阻止,说静观其变。假如扶苏真的听了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