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七七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指导下,越来越多的有志青年放弃自己的学业与事业,投身拯救国家与民族的时代浪潮当中。比如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个人,他就放弃了自己优渥的生活与学业,前往了革命圣地延安。
这个人的名字叫刘复之。刘复之出生于1917年,广东梅州市梅县区人,出生于一个华侨家庭,早年时期,刘复之主要在香港读书,也是读书时期,刘复之接触到进步思想,开始追求真理,积极参加学生运动。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之后,刘复之放弃了自己在香港的优渥生活与学业,前往了革命圣地延安。当时延安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有志青年,他们都有共同的理想,那就是赶走日本侵略者,解万民于倒悬。到达延安之后,刘复之首先进入陕北公学学习,毕业之后,他被分配到八路军总司令部,先是担任了朱德的秘书,一段时间后,刘复之又被调到八路军一二九师,成为了邓小平的秘书。
1941年,刘复之被调到一二九师的政治部锄奸部,那段时期,他开始接触政治保卫工作,自此之后,这份工作与刘复之结下了不解的缘分。新中国成立后,刘复之进入公安部,陆续担任了公安部办公厅副主任以及办公厅主任等职务,并在1964年晋升为公安部副部长。
不过,刘复之晋升公安部副部长后两年,十年特殊时期开始,1966年6月5日,作为副部长的刘复之得到通知,一边工作一边接受审查。在谢富治的推动下,8月份之后,公安部实行了军管,12月12日,刘复之被宣布停职。在这之后,公安部实行了改组,1968年,刘复之被下放劳动,直到1970年才重新回到公安部,继续担任副部长。
1971年,九一三事件发生,这起事件发生后,公安部开始整风,当时围绕公安部的整风形成了两种意见,一种是以刘复之与于桑为代表的,他们力主纠正过去存在的问题与错误;另一种是以公安部部长李震为代表的,他主张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刘复之等人的观点被认为是“算旧账”,1973年10月20日,李震专门主持了相关会议,力求解决“算旧账”的问题。然而,这次会议期间,曾威与于桑发生争吵,会议只能暂停。在这之后,李震被发现自杀,刘复之也受到牵连,被认为与李震自杀的案件有关,并被关押起来,直到华国锋等人调查清楚李震的真实死因之后,刘复之才恢复了自由。
粉碎“四人帮”之后,刘复之重新复出,并在1977年被任命为文化部副部长。在这之后,刘复之还担任了司法部党组书记以及司法部部长等职务,并在1983年正式升任公安部部长。也是担任公安部部长的这一年,在刘复之的带领下,公安部实行了“严打”,在这次“严打”行动中,刘复之抓捕了很多高干子弟,胡晓阳、陈冰郎等高干子弟伏法,社会秩序得到极大稳定。
1988年,刘复之被任命为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成为新中国的副国级干部,同时,刘复之也继续利用自己的丰富经验指导我国改革开放时期的法制建设。晚年的刘复之主要生活在北京,于2013年因病去世,享年96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