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19年,赵佗与屠睢受命平定南越,最终50万大军全线溃败,屠睢战死。前214年,赵佗与任嚣再次出征,顺利完成平定大业,为秦始皇了却一桩心愿。
两次出征,赵佗均为副将,但最终却成了战争的最大受益者。赵佗初被秦始皇任命为南海郡龙川县令,后来又自立为南越王,活了103岁。
平定南越之后,任嚣任南海郡尉,节制桂林、南海、象三郡。与任嚣并肩作战的赵佗不过一县令。不过,任嚣与赵佗私交甚密,视为己出。在秦末大起义时,病入膏肓的任嚣就叮嘱赵佗要见机行事,或可画地自立。
任嚣去世时,秦朝已经灭亡,中原大地被项羽分封,一时间诸侯国林立。赵佗则派兵断绝军事要道,依山傍险,以大海为屏障,将东西几千里的疆域收入囊中,并自立为南越武王。
赵佗是地地道道的中原人,祖籍今河北正定,所以他成为南越王后在促进南北文化的交流,提高越人的生产、改善生活水平,改变当地野蛮风俗(比如杀首子、食人等恶习)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广州等南方诸多城市的兴起,都与赵佗有很大的关系。
既然秦朝平定南越在先,汉朝也不可能坐视南越割据,所以刘邦在解决掉异姓诸侯之后,便开始与赵佗接触,争取南越归附汉朝,当然武力也是必要的选项。赵佗知道自身优势,更明白刘邦大军千里远征的不容易,弄不好就是下一个屠睢,所以他并没有向刘邦示弱。
刘邦剧照
其实刘邦也想轻易动兵,相比之下,南越对汉朝的威胁要远小于北方匈奴,所以他先礼后兵,派陆贾出使南越,劝赵佗归汉。
陆贾是辩士出身,伶牙俐齿,经常把刘邦怼得哑口无言。所以,陆贾到达南越后,几乎没费多大劲就说服了赵佗。陆贾将随身携带的印绶赐予赵佗,赵佗表示臣服汉朝,南越国甘为汉朝的一个藩国,并按时给朝贡。当时为公元前196年。
第二年,刘邦去世,吕后主政,南越与汉朝逐渐走向对立。吕后采用经济封锁政策反制南越,一不准铁制农器借给,二不准雌性牲畜流入。这样一来,南越国的农业生产受阻,久而久之就吃不消了。
赵佗见苗头不对,连忙三次遣使谢罪,但吕后不为所动。无奈之下,赵佗发动了战争。但是赵佗并不敢直接与汉朝碰撞,而是先攻打了长沙国。长沙国是吴芮的封国,当时吴芮已经去世,在位的应该是他的曾孙吴右。赵佗认为,汉朝之所以经济封锁南越,背后就是长沙国在捣鬼,所以出兵长沙有泄愤之意。
吕后剧照
长沙国为一郡之地,实力欠缺,很快被南越国抢占了几个县。与此同时,赵佗宣布南越国脱离汉朝,尊称自己为“南越武帝”。称帝就意味着与吕后平起平坐,吕后一向心高气傲,岂容赵佗冒犯,于是马上派隆虑侯周灶率10万人马进攻南越。
正如赵佗所料,北方士兵到南方水土不服,受不了南越一带炎热和潮湿的气候,加上山林瘴气,瘟疫流行,梁军纷纷倒下。此后战局陷入僵持,没过多久吕后病死,汉军回师。
既然能打跑汉军,赵佗就有了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认为自己这个皇帝当之无愧。之后,赵佗向周围示威,于是四下归附,疆域倍增,南越国进入鼎盛时期。
公元前180年吕后去世。继位的汉文帝刘恒一改吕后武力外交作风,派人重修了赵佗的祖坟,并设置守墓人,每年按时祭祀,对于赵佗在河北老家的亲戚们,要么封官,要么赐赏。
陆贾剧照
赵佗得知消息后,被感动得一塌糊涂,自己毕竟是中原人,而且根也在中原,与汉朝决裂不符合长远利益。深思熟虑后,赵佗去“帝”号,与汉朝示好。于是汉文帝便派陆贾再次出使南越,成功劝说赵佗归汉称臣。
赵佗是中国古代最长寿的帝王,出生于公元前240年,老死于公元前137年,活了103岁,还死在了儿子后面。赵佗的墓地至今没有被发现,想必有海量珍宝随葬。不过,也有人推测唐朝时期就被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