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始皇为什么将母亲赵姬囚禁,主要是由于赵姬自己作

秦始皇为什么将母亲赵姬囚禁,主要是由于赵姬自己作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地宫丝绒 访问量:911 更新时间:2024/1/27 13:54:07

别说是秦始皇,任何一个人都容忍不了赵姬的行为,因为她做的事情根本不是一个母亲应该做的事情,秦始皇的心被她伤的透透的。

问题的源头——吕不韦与子楚的联手

秦始皇的父亲子楚在当时只是一个落魄王孙,他的父亲,也就是秦国的太子安国君有二十几个儿子。

一般情况,父亲要么喜欢年长的儿子,要么喜欢年幼的儿子,而子楚排行居中,好事无论是从前面来,还是后面来,都没有他的份。

在秦国,他根本没有任何的存在感,秦昭襄王跟他不熟,安国君跟他也不熟,因此他得以“光荣”的从秦国到赵国去担任“质子”。

“今子兄弟二十余人,子又居中,不甚见幸,久质诸侯。”——《史记·吕不韦列传》

所谓质子,也就是人质,而在当时,秦国奉行的国策是“远交近攻”,结交远的国家,攻打近的国家,赵国恰好就是近的国家。

而国与国之间一旦产生冲突,质子绝对会第一时间被拉出来祭刀。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子楚在秦国王室的地位是何等的低下,他的爷爷、父亲竟然亲自将他推入鬼门关。

要不是一个人的出现,他这辈子到头来估计就是一个孤魂野鬼,这个人就是吕不韦。

吕不韦是辗转于各国的大商人,他在邯郸知道了子楚的存在,当即就意识到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吕不韦并不甘愿一辈子只当一个商人,因为商人是被统治阶层,只有投身政治,才能够加入统治阶层。

子楚的身上有秦国王室的血统,再加上他郁郁不得志,如果自己能够将他扶上秦国的王位,那么到时候能少得了自己的好处吗?肯定少不了。

吕不韦第一次见子楚的时候,并没有遮遮掩掩,不好意思将自己的目的说出来,而是简单明了的将自己的目的说了出来。

两个野心勃勃的人就这样走到了一起,他们不知道,他们即将构建出战国时期的一段传奇。

要想成为秦王,首先第一步就是提升子楚的地位。

子楚的花费并不是由原本的国家供给,而是由所在的国家供给,但当时秦国与赵国时不时的就打一仗,子楚的生活条件不是一般的差。

如果他才华到位的话,说不定还能写一篇《陋室铭》。

吕不韦给他提供了五百金,这五百金主要用来交际。子楚虽然不得志,但好歹是秦国的王室子孙,哪个人敢不给面子?

再加上有钱,因此子楚在上流社会混的风生水起,名声越来越大,甚至传到了秦国。

接下来就是第二步计划。

吕不韦又花费五百金购买各种金银珠宝拿到秦国进行游说。

他游说的对象并不是秦昭襄王,也不是安国君,毕竟这两位爷身份显赫,哪里会看得上吕不韦区区一个商人,更何况还是居心叵测的商人。

那么吕不韦游说的对象是谁呢?是华阳夫人

华阳夫人是安国君最宠爱的女人,没有之一。

安国君宠爱华阳夫人,并不单单只是因为她美丽。除了美丽,还有另一层原因,那就是华阳夫人手里握着的政治资源。

要知道,大秦宣太后芈八子有两位弟弟,一位是魏冉,另一位是芈戎,而芈戎又称“华阳君”,华阳夫人既是他的女儿。

以宣太后为首的楚系外戚势力从秦昭襄王继位以来,在秦国朝廷中就一直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这种地位一直延续到秦始皇继位,平定嫪毐叛乱的昌平君昌文君都是楚系外戚。

只要搞定华阳夫人,其他问题自然就迎刃而解。

吕不韦用什么搞定华阳夫人呢?毕竟华阳夫人要权有权,要钱有钱,吕不韦用的是未来,金银珠宝只不过是敲门砖而已。

华阳夫人哪里都好,唯一有一点不好,那就是生不出儿子,生不出儿子则代表着未来的秦王与他们没有任何的关系。

之所以用的是他们,是因为华阳夫人代表的是楚系外戚,只有答应吕不韦,楚系外戚的势力才能得到保证。

华阳夫人答应了吕不韦什么呢?将子楚收为养子,与其达成共同战线。

在当时,子楚已经声名远扬,他的事迹就连秦昭襄王、安国君都时常听到。

因此,华阳夫人的计划进展起来不是一般的顺利,只用了一天就大功告成。

华阳夫人的计划简单明了,那就是哭,对着安国君哭。

原本子楚就名声在外,再加上华阳夫人这一哭,安国君直接答应将自己的位置交由子楚继承。

华阳夫人毕竟是出自于权贵之家,不是一般人家的女子,深知空口无凭这个道理。

要是哪一天秦昭襄王去世,安国君翻脸不认人那该怎么办?

当时的法律已经足够完善,华阳夫人叫安国君将他立子楚为继承人的事刻在玉符上,将玉符一分为二,她与安国君一人一个。

难不成她不怕安国君私自将玉符毁掉?她不怕,因为玉符并不是只有她与安国君才有,秦国的档案室里也有。

就算安国君想耍赖,也耍赖不了,子楚未来的秦王地位就此奠定成功。

宴会结缘

吕不韦达成了自己的目标,子楚也达成了自己的目标,到了这个时候,自然要开一场盛大的宴会好好的庆祝一下。

就在这一场宴会上,子楚结识了赵姬。赵姬并不是一名普通的歌姬,而是吕不韦的妾。

赵姬的父亲是赵国的大商人,吕不韦在做生意的过程中结识了赵姬的父亲,赵姬的父亲将赵姬许配给吕不韦。

由于赵姬貌美如花,吕不韦又没有提前跟子楚说赵姬是他的妾,以至于子楚跟他提了一个小小的请求,那就是将赵姬献给自已。

吕不韦听到这句话大发雷霆,但是又不敢表现出来。

毕竟他已经为子楚付出了那么多,要是因此跟子楚撕破脸,那可就是得不偿失,他只能忍痛割爱,将赵姬献给子楚。

后世关于秦始皇的生父不是子楚,而是吕不韦一说,则是源自于此时。

按照《史记·吕不韦列传》的说法,此时的赵姬已经怀有吕不韦的儿子,也就是后来的秦始皇。

“吕不韦怒,念业已破家为子楚,欲以钓奇,乃遂献其姬。姬自匿有身,至大期时,生子政。”——《史记·吕不韦列传》

但事实上,这种说法一戳就破,简直愚蠢到不能再愚蠢。

在当时医学条件有限,吕不韦要想知道赵姬怀孕,一定是在两个月之后。

因为只有过了两个月,医生才能从赵姬的月经情况以及脉象情况得出赵姬有没有怀孕的结论。

如果赵姬在嫁给子楚之前已经怀孕,那么他生出秦始皇的时间不会是正常的十个月,也不会是不正常的十二个月(《史记·吕不韦列传》中的“至大期,生子政”这个“大期”的解释分别有两种,第一种是十个月,第二种是十二个月),而是七个月或者八个月。

有的人或许会说,秦始皇晚生两个月,三个月,那不就是十个月了吗?

秦始皇的确能够晚两个月,三个月出生,但是这个后果却不是一般的严重。

一旦怀孕的时间超过十个月,那么胎盘的功能就会出现衰弱,胎儿自然就接受不到足够的营养,最主要的是氧气还会出现问题,胎儿出生的不正常率大大提高。

超过十个月都已经是这样,更何况秦始皇是十一个月,十二个月,甚至十三个月生出来,他还能是个正常人吗?

单单从秦始皇出生的时间,就已经能够判定秦始皇不是吕不韦的儿子,再从另一点判断,也可以判断出秦始皇不是吕不韦的儿子。

而且这一点相比于出生时间更加可信,那就是战国时期的献姬惯例。

赵姬嫁给子楚并不能够直接成为夫妻,因为子楚是秦国的王室之孙。

更何况这个时候的他还即将成为未来的秦王,赵姬嫁给他,要经过层层的查验,最终才能够与他成为夫妻。

这层层的查验大致是这样的,首先将赵姬关在一间小房子里面,再由医生通过月经查看她有没有怀孕的可能。

其次,再由医生把脉看有没有怀孕的可能,只有赵姬将查验全部通过,才能与子楚成为夫妻,既然如此,赵姬又怎么会提前怀孕。

清朝大学者梁玉绳已经给出了答案,那就是大绳“大期”这两个字,太史公通过“大期”这两个字已经向世人说明秦始皇不是吕不韦的儿子。

那他为什么还要记载呢?其实他记载的并不是秦始皇是吕不韦的儿子,而是秦始皇就是子楚的儿子。

之所以会产生误解,是因为他采取的笔法有问题。他用辩别嫌疑的笔法,结合《春秋》嫡长子出生的笔法。

赵姬与子楚结婚,生出秦始皇,原本心里还在盘算着未来的美好生活,但是却不曾想,一场突如其来的战争,改变了她的命运。

这场突如其来的战争,就是长平之战。赵国四十五万大军被白起活埋,赵国肯定要泄愤,这个愤泄不到秦军的身上,那就只能泄到子楚的身上。

赵孝成王当即要将子楚抓起来,多亏吕不韦消息灵通,提前得知这一消息,用六百金(大手笔)收买了看守城门的士兵,才能带着子楚跑出来。

但是赵姬与秦始皇就没有那么好运。

由于人多太容易引起别人的注意,吕不韦并没有带上赵姬、秦始皇,以至于他们母子俩过着缉犯的生活,到处躲躲藏藏。

要不是赵姬的父亲是赵国的大商人,有一定的资源,或许他们母子俩当时就得被拉出去处死。

这种躲躲藏藏的生活一过就是十年,直到公元前250年,秦昭襄王去世,安国君继位,子楚成为太子,赵国为了巴结秦囯,才对秦始皇母子撤销通缉令。

还好人做到底,特地派出一只军队护送秦始皇母子回到秦国。

安国君、子楚继位的时间都相当的短,安国君仅仅三天,子楚仅仅三年。

公元前247年,秦始皇正式登上秦王的宝座,开始他传奇的一生,而他的母亲赵姬也开始突显出她的恋爱脑本质。

哪里是母亲?简直就是母夜叉

秦庄襄王去世的时候,赵姬仅三十岁出头,忍受不了寡居生活,与吕不韦旧情复燃。

此时的吕不韦已经贵为秦国的相国,地位在丞相之上,早就不是当年的那个商人,做什么事情都要考虑政治影响,与太后的关系也一样。

他非常明白这种关系持续的时间一长,难保不会让别人知道,而别人一旦知道,他一定逃脱不了秦始皇的制裁。

更何况当年的他就不缺女人,现在的他只会更不缺女人。

但他的地位有所提升,赵姬的地位也有所提升,而且是在他之上,贵为太后,他哪里敢明目张胆的拒绝赵姬。

那么该怎么样才能脱身呢?他想出了一个好办法,那就是找一个替身,这个替身就是嫪毐。

嫪毐原本就是他的门客,而特长就是性功能。

他故意让嫪毐当众表演他的性功能,又故意当着赵姬的面不经意提起,以至于赵姬一听就提起了兴趣,当即就要召嫪毐入宫。

后宫是只有太监才能去的地方,嫪毐要想入宫,那就得当太监,可赵姬、吕不韦又怎么可能让他当太监。

当时的秦始皇年仅十三岁,要到二十二岁他才能亲政,在这期间,朝政都是赵姬与吕不韦共同处理。

赵姬、吕不韦在当时就是真正的秦王,他们两个联手,没有什么事情是做不出来的。

随随便便给嫪毐安插一个要处以宫刑的罪名,但实际上却没有处以宫刑,只是在专门实施宫刑手术的地方呆了一会儿,就直接送到赵姬的宫中。

赵姬对嫪毐爱不释手,而爱不释手自然就会怀孕,怀上孕的赵姬是如何处置肚子里的这个儿子的呢?

要是一般人,可能也就是将儿子打掉,毕竟是太后,秦庄襄王都已经去世,怎么可能再生出一个儿子。

但是赵姬却将这个儿子生了下来,不过不是在咸阳,而是在雍城。因为她提前找了个借口,将居住场所搬到的雍城。

在雍城,没有人注意她,她更加肆无忌惮,竟然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接连生下两个儿子,这要是传出去,绝对是爆炸性新闻。

赵姬作为一个女人,没有什么政治野心,朝政向来都是交由吕不韦处理,但是随着嫪毐的出现,属于她的那份朝政则交由嫪毐处理。

而嫪毐只会借助权力满足自己的私欲,不但身居侯爵,竟然还有自己的封国。

生活水平更是当时的最高生活水平,单单是家中的仆人就有数千,出乎意料的是,他竟然还有门客,而且还是一千多。

但这些都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他竟然将赵姬的权力在手里握到死死的,不肯放,有的时候甚至还越界试图夺取吕不韦的权力。

这一点不止秦国的国内清楚,就连国外都清清楚楚。

吕不韦主持下的秦国一直对外扩张,魏王想要割地求和,但是对外割地的名义却不是割给秦国(如果割给秦国则代表着是吕不韦的功劳),而是割给嫪毐。

因为魏王明白吕不韦的能力太过于强悍,要是割给他,估计明天还得割。

但是割给只懂得如何夺权的嫪毐,那就不一样了,说不定明天就不用割。

“今王割地以赂秦,以为嫪毐功;卑体以尊秦,以因嫪毐。王以国赞嫪毐,以嫪毐胜矣。”——《战国策·魏策》

估计这个时候的吕不韦肠子都已经悔青,他怎么想都没有想到,嫪毐竟然有那么大的政治野心。

想要反抗,但似乎不用,因为秦始皇的年纪已经越来越大。

秦王政九年,秦始皇二十二岁,终于到了亲政的年纪。

嫪毐清楚自己的好日子即将到头,就算秦始皇放过自己,吕不韦也不会放过自己,要想活下来,就必须奋力一博。

按照规定,秦始皇亲政,必须要到雍城举行典礼。当时的赵姬、嫪毐已经不在雍城,而是在咸阳。

之所以要到雍城举行典礼,是因为那是秦国的故都,秦国的祖庙也在那里。

嫪毐计划等到秦始皇离开咸阳,到达雍城,然后借助秦王印、太后印发动叛乱。

先夺取咸阳,再以咸阳为根据地,向雍城进攻,夺取秦始皇的性命,拥立自己的儿子为秦王。

“长信侯毐作乱而觉,矫王御玺及太后玺以发县卒及卫卒、官骑、戎翟君公、舍人,将欲攻蕲年宫为乱。”——《史记·秦始皇本纪》

秦始皇是赵姬的儿子,而且还是有过共患难的儿子,赵姬此时是什么想法呢?她的想法是同意嫪毐的行为。

一个母亲能够做到她这种地步,也算得上是顶尖级别。

嫪毐的手里只有秦王印、太后印,这两个印都调动不了真正意义上的秦军,只能够调动咸阳附近的秦军。

仅靠这不到一万的秦军,嫪毐发动叛乱多多少少有点天真。

结果咸阳还没有出来就被剿灭,而他也落得了个被车裂的下场,他的那两个儿子则被全部抓到麻袋里摔死。

当时跟随他一同叛乱的有宫廷警卫大臣、内廷顾问最高长官、咸阳最高军政官。

可想而知,当时他的实力已经有多么的庞大,怪不得吕不韦都不敢轻举妄动。

在当时,养男宠是正常行为,宣太后就曾与两位男人有过不正当关系,分别是义渠王、魏丑夫,但是秦昭襄王却并没有放在心上。

而赵姬养男宠一事肯定并非上不了台面,上不了台面的是赵姬竟然与男宠生下了两个儿子,到后来还打算除掉秦始皇,立她与男宠的儿子为秦王。

这已经不是上不了台面的问题,而是极其严重的政治问题,已经触及到秦始皇底线的重大问题。

秦始皇对于赵姬的恨,可以说是远远超过他对嫪毐的恨,毕竟嫪毐与他非亲非故,赵姬却是将他生出来的母亲。

母亲竟然想杀自己,任何一个人恐怕都无法面对这种事实,这也是为什么秦始皇将赵姬囚禁在雍城,永世不想与赵姬相见。

若不是囚禁母亲太过于难听,影响到了他统一六国的计划,这一辈子他也不会再见赵姬一次,当然可能赵姬临死之前会见一次。

如果赵姬有自己的主见,不随意被嫪毐支配,那么她与嫪毐下场肯定不会那么惨。可她偏偏没有主见,被嫪毐随意支配,就是一个恋爱脑。而且嫪毐还没有什么政治水平,要是有政治水平的话,就不会与她生下两个儿子,更加不会不知道天高地厚的发动叛乱。他们两个人自从在一起的那一刻就注定了悲惨的结局。

标签: 嬴政赵姬吕不韦秦国秦王

更多文章

  • 嫪毐为何让赵姬那么痴迷?司马迁道出了其中的缘由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求知所标签:赵姬,秦王,秦国,西汉,先秦,司马迁,吕不韦,科学家,秦始皇嬴政

    秦朝作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国家,有着极其丰富的历史,秦王嬴政作为秦朝的建立者,有着无数的丰功伟绩,被后世称为千古一帝。然而在秦王嬴政一统六国并且最后称帝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甚至可以说是危险重重。其中“假太监”嫪毐所掀起的风浪,便是危险之一。和历史上其他的太监不同,嫪毐虽然以太监之名入宫,却

  • 赵姬为何如此喜爱嫪毐?司马迁道出了其中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混沌录标签:赵姬,秦国,周朝,汉朝,司马迁,吕不韦,科学家,秦始皇嬴政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可是第一个皇帝,与此同时,他身边的故事也被大家广为流传。赵姬为何如此喜爱嫪毐?秦始皇的母亲曾经可是一个大美人,但是这种美人也有她的风流韵事,这也导致不少人都在揣测赵姬的后宫中的生活。而唯一肯定的是,赵姬身边有一个男宠,名叫嫪毐。为什么他能独得赵姬的宠爱,甚至后期赵姬都能给嫪毐生下

  • 出土汉简揭示:秦始皇不杀风流的赵姬,除了亲情,还有一法律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阿乐聊文史标签:嬴政,赵姬,吕不韦,秦国

    嬴政,作为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位君王,可以说是开创了一个时代,开创了一个中华民族走向更强盛岁月的新时代,这样一位君王自然是有着无数支持他的人。俗语常说:“子不教,父之过”,既然有着天下第一等的儿子,那么秦始皇嬴政的生父,自然也不会说太窝囊。事实也的确是如此,秦庄襄王在他国为质多年、隐忍了多年,自然也不是

  • 王翦自知功高震主,连忙解甲归田,皇帝:朕不杀你,你留下便是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王翦,皇帝,秦国,嬴政,李牧

    古代君臣之间从来不是一成不变的关系,自臣侍君开始,两者之间的关系就应是效忠与被效忠的关系,然而,随着两方的利益发生冲突,为了谋利,君臣关系也会发生变化。那些功高震主被杀的臣多的是,而那些凭借势力弑君的臣子也不少。例如,有一位将军就曾因自知功高震主而打算卸甲归田,但他遇到了一个不错的皇帝皇帝,直言称不

  • 王翦伐楚时,见到士兵无聊得投石头,他却很高兴:士兵可用矣

    历史解密编辑:乡野的小宋标签:王翦,秦军,秦国,嬴政,大军,白起

    《十七史百将传》:“孙子曰:‘识众寡之用者胜。’翦谓伐荆当用六十万人。又曰:‘谨养勿劳,并气积力。’翦坚壁休士,投石超距而后用是也。”1、公元前225年,李信率二十万秦军伐楚,结果遭遇惨败的消息传回秦国后,举国震惊。嬴政的心中充斥着愤怒和悔意,他想起出征前,王翦所说的“非六十万人的大军不可胜”,自己

  • “老实人”绛侯周勃

    历史解密编辑:静嘉小可爱说故事标签:周勃,刘邦,吕雉,三毛,丞相

    周勃,汉初名将,汉王朝的开国功臣之一,为汉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最重要的功绩是铲除了吕氏外戚。在历史最关键的时刻,有大功于汉室。奠定了两汉四百余年来的社稷。所以周勃有幸被司马迁列为世家之一。但他的下场却令人唏嘘不已。丞相只当了两三年就被免职。还曾被诬告谋反而被捕入狱。虽然最终无罪释放但在狱中受尽了狱

  • 吕雉要要杀戚夫人和刘如意,周勃、陈平和张良等重臣为何不阻止?

    历史解密编辑:二哥谈事标签:吕雉,戚夫人,刘如意,周勃,三毛,张良,陈平,陈平(汉朝)

    公元前195年四月二十五日,汉高祖刘邦去世,其子刘盈继位,即汉惠帝,而吕后成为皇太后,独掌大权。于是乎,刘邦生前担忧的事情最终还是发生了。刘邦临终之际最放心不下的就是戚夫人和刘如意,毕竟吕后对戚夫人的恨是举朝皆知的,刘盈的太子之位差点被刘如意取而代之,这样的仇恨,倘若没有刘邦的保护,吕后定然是不会放

  • 周勃意气用事,马邑哀鸿遍野

    历史解密编辑:闲云清意标签:周勃,马邑,匈奴,高帝,韩信,汉朝,韩王信,汉高祖刘邦

    青铜剑秦末汉初,中原混乱,匈奴又强大起来。汉高帝六年(前201),为防御匈奴,韩王信被高祖刘邦选派镇守北方,改太原郡31县为韩国,建都晋阳(今太原西南)。韩王信本是故韩襄王庶孙,楚汉相争时,作为韩国将军率兵随沛公刘邦进入汉中。刘邦被封为汉王后,听从其建议,回师平定了三秦。高帝二年(前205),他率军

  • 吕雉死后,周勃陈平等人怎么处置她的兄弟子侄?不要太绝情

    历史解密编辑:纯度茶生活标签:吕雉,周勃,刘邦,刘盈,齐王,赵王,陈平(汉朝)

    汉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刘邦将天下重新梳理过了一遍,一些不稳定因素的异姓王都被铲除了(吴氏长沙国除外),换上刘氏子孙为王。刘邦与群臣杀白马为盟(古代盟誓的方式之一),订下誓约:“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白马之盟”。步入晚年的刘邦逐渐多疑猜忌,毕竟农家出身、根基浅薄,虽

  • 同是刘邦手下,为啥韩信、彭越等封王,周勃、樊哙等却没有封王

    历史解密编辑:斯基栀子标签:刘邦,彭越,周勃,樊哙,韩信,项羽

    原因很简单,被刘邦封王的多数都是他的政治盟友,而被刘邦封侯的多数都是他的臣子。刘邦在建立大汉的前后,一共封了九位异姓诸侯王,分别是楚王韩信、梁王彭越、长沙王吴芮、闽越王无诸、韩王韩信、赵王张耳、淮南王英布、燕王臧荼和燕王卢绾。这九位诸侯王,他们能被封王主要是基于以下三种原因。政治盟友。功高震主。别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