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出土汉简揭示:秦始皇不杀风流的赵姬,除了亲情,还有一法律原因

出土汉简揭示:秦始皇不杀风流的赵姬,除了亲情,还有一法律原因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阿乐聊文史 访问量:4236 更新时间:2024/2/11 12:53:01

嬴政,作为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位君王,可以说是开创了一个时代,开创了一个中华民族走向更强盛岁月的新时代,这样一位君王自然是有着无数支持他的人。

俗语常说:“子不教,父之过”,既然有着天下第一等的儿子,那么秦始皇嬴政的生父,自然也不会说太窝囊。事实也的确是如此,秦庄襄王在他国为质多年、隐忍了多年,自然也不是什么等闲之辈。

他靠着和吕不韦结成同盟,使得他最终君临秦国,得以施展自己的才华。只可惜,秦庄襄王走得早,年纪轻轻就离开了人世,留下了孤儿寡母两人。

对于父亲,秦始皇嬴政可以说是十分崇拜,并且十分的敬畏。然而,对于他的母亲赵姬,秦始皇的心理可以说是非常的复杂,既有母亲的养育之恩,也有对母亲的恨意。

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秦始皇嬴政在面对自己的母亲时,会有着如此复杂的感情呢?答案就是嫪毐。可是,面对玷污父亲威名的母亲,秦始皇为什么最后还是心慈手软,没有下令处死她呢?

这其中的原因挺复杂的,既包括有亲情,也包括有法律因素,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正是这一条法律原因才让赵姬捡回了一条命。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这个话题。

生养之恩

作为一代王后,赵姬可以说是非常的尊贵,如此这般尊贵的女子,按理说应当有着相应的操守,对礼义廉耻等事物有着更深的忌惮才对。

可是,赵姬却不在乎,出身风尘的她本就是风流浪荡成性,后来被吕不韦所看重成为了他的心腹,二人之间的关系也很是耐人寻味,这也就是为什么在历史上,有着这么多关于赵姬和吕不韦的绯闻的缘故。

后来,随着秦庄襄王与吕不韦达成了同盟关系,两人成为了一条船上的蚂蚱之后。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吕不韦一直在思考,怎么样能和秦庄襄王加强联系。

最终他想到了一招,那就是把赵姬献给秦庄襄王,吕不韦确信,靠着赵姬的美貌能让秦庄襄王神魂颠倒。果不其然,在面对着如此美人的时候,秦庄襄王也是难过美人关。

他被赵姬迷倒了,当即就将赵姬立为了妃子,不久之后,赵姬生下了一个男孩,这个男孩就是嬴政。多年后,靠着母凭子贵的原则,赵姬成功地成为了皇后。

虽然赵姬成为了皇后,但是很可惜,秦庄襄王天不假年,在位没有几年就因为染病而黯然离世了。至此,赵姬就成为了太后,开始了自己的守寡生涯。

然而,这对于赵姬来说却是一件无比痛苦的事情,因为赵姬生性风流浪荡,她守寡时不过才30岁不到,这种日子对她简直就是生不如死。

为了排解赵姬的苦闷,吕不韦最终找到了一个人,他就是嫪毐。嫪毐此人在男女之事方面颇有心得,得到了他的赵姬颇为满足,整天的与嫪毐鬼混,两人之间还生下了两个孩子。

赵姬和嫪毐的结局

这一切嬴政全然不知,只是随着嫪毐的野心逐渐膨胀,居然还在人前自吹自己为“秦王假父”。这件事后,嬴政开始对这个阉人上心,随着调查的深入,不难发现嫪毐与赵姬之间那不可告人的事情。

秦始皇嬴政大怒,下令诛杀嫪毐,害怕东窗事发的嫪毐,最终选择了孤注一掷、起兵谋逆。后面的事情自然是不用多说,失败之后的嫪毐,自然而然是逃不出被诛杀的命运。

而作为与之勾结的赵姬,却让秦始皇很是为难,最终他还是顾念了孝道和赵姬的生养之恩,对赵姬从轻发落,仍然保留了她的太后尊号。

可以说,秦始皇的处置已经算是做到了最好了,若不是赵姬对于嬴政有着生养之恩,恐怕赵姬也将会难逃一死。然而,事情真的就这么简单么?

其实并非如此,秦始皇之所以不诛杀赵姬,不单单是因为血浓于水这四个字。这其中也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也就是秦朝的法律,是《秦律》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赵姬。

法律原因

如上述所言,嬴政之所以会选择对赵姬做出如此宽大的处理,赵姬的生养之恩是一方面,而另一方面就是《秦律》,《秦律》有一条关于这类情况的法律依据。

正是这一条法律,才成为了能够保护赵姬捡回一条性命的最后一道保险。话说,在上世纪的湖北张家山考古发掘行动中,科考队员们发现了许多极具历史价值的法律文献。

其中,尤其是以《奏谳书》最为重要,因为这本书中记录了各种方面的案件实情,以案例来说明了秦汉时期的法律精神和判决思维,文献就记载了一个,和赵姬这种情况非常类似的案件。

也就是非常有名的“杜滹女子和奸案”,案件情形大概和赵姬的情况类似,杜滹女子在丈夫去世之后,在守灵的时候与男子通奸,事后被发现告到了官府。

此案一度也让判决案件的官员陷入了两难,因为按照当时作为主流的、儒家思想来说的话,通奸乃是重罪,这个女子难逃一死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实了。

只不过,要想结案就必须要有相应的法律条文,这才能服众。然而,判案官员找了一圈都没有发现相应的法律条文,无奈之下只好请求廷尉,查询秦朝法律关于此类案件作何判决。

得到了下级官员的反馈后,廷尉调集旧档案才发现,在秦朝时期,要想判决通奸罪有罪只有一种办法,那就是捉奸在床,同时抓获男女双方。

另外,还要对尚在人世的丈夫,造成了名誉上的损失才能定罪。说到这里大家都明白了,杜滹是在自己的丈夫死后,才做下这等事情的。

按照法律的贵族来说,的确是不构成通奸罪的,既然民间都能如此判决,那么在实行法家思想的秦国,王公贵族犯法自然而然也必须要遵循法律原则。

赵姬私通嫪毐是不假,她也的确是欺骗了死去的丈夫,但秦时的法律要求判决通奸必须是被捉奸在床,并要对尚在人世的丈夫造成损失才能定罪,很显然赵姬都不满足这两个条件。

因为这一条法律,赵姬才能保护下自己,出于生养之情和法律因素的双重考虑之下,嬴政最终还是放过了自己的母亲,仅仅是做出了从轻发落的判决。

不得不说,整个秦汉时期的法治精神还是很深厚的,下至各级官吏,上至国家君王都对法制极其上心,这一点也值得后人一直学习下去。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

标签: 嬴政赵姬吕不韦秦国

更多文章

  • 王翦自知功高震主,连忙解甲归田,皇帝:朕不杀你,你留下便是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王翦,皇帝,秦国,嬴政,李牧

    古代君臣之间从来不是一成不变的关系,自臣侍君开始,两者之间的关系就应是效忠与被效忠的关系,然而,随着两方的利益发生冲突,为了谋利,君臣关系也会发生变化。那些功高震主被杀的臣多的是,而那些凭借势力弑君的臣子也不少。例如,有一位将军就曾因自知功高震主而打算卸甲归田,但他遇到了一个不错的皇帝皇帝,直言称不

  • 王翦伐楚时,见到士兵无聊得投石头,他却很高兴:士兵可用矣

    历史解密编辑:乡野的小宋标签:王翦,秦军,秦国,嬴政,大军,白起

    《十七史百将传》:“孙子曰:‘识众寡之用者胜。’翦谓伐荆当用六十万人。又曰:‘谨养勿劳,并气积力。’翦坚壁休士,投石超距而后用是也。”1、公元前225年,李信率二十万秦军伐楚,结果遭遇惨败的消息传回秦国后,举国震惊。嬴政的心中充斥着愤怒和悔意,他想起出征前,王翦所说的“非六十万人的大军不可胜”,自己

  • “老实人”绛侯周勃

    历史解密编辑:静嘉小可爱说故事标签:周勃,刘邦,吕雉,三毛,丞相

    周勃,汉初名将,汉王朝的开国功臣之一,为汉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最重要的功绩是铲除了吕氏外戚。在历史最关键的时刻,有大功于汉室。奠定了两汉四百余年来的社稷。所以周勃有幸被司马迁列为世家之一。但他的下场却令人唏嘘不已。丞相只当了两三年就被免职。还曾被诬告谋反而被捕入狱。虽然最终无罪释放但在狱中受尽了狱

  • 吕雉要要杀戚夫人和刘如意,周勃、陈平和张良等重臣为何不阻止?

    历史解密编辑:二哥谈事标签:吕雉,戚夫人,刘如意,周勃,三毛,张良,陈平,陈平(汉朝)

    公元前195年四月二十五日,汉高祖刘邦去世,其子刘盈继位,即汉惠帝,而吕后成为皇太后,独掌大权。于是乎,刘邦生前担忧的事情最终还是发生了。刘邦临终之际最放心不下的就是戚夫人和刘如意,毕竟吕后对戚夫人的恨是举朝皆知的,刘盈的太子之位差点被刘如意取而代之,这样的仇恨,倘若没有刘邦的保护,吕后定然是不会放

  • 周勃意气用事,马邑哀鸿遍野

    历史解密编辑:闲云清意标签:周勃,马邑,匈奴,高帝,韩信,汉朝,韩王信,汉高祖刘邦

    青铜剑秦末汉初,中原混乱,匈奴又强大起来。汉高帝六年(前201),为防御匈奴,韩王信被高祖刘邦选派镇守北方,改太原郡31县为韩国,建都晋阳(今太原西南)。韩王信本是故韩襄王庶孙,楚汉相争时,作为韩国将军率兵随沛公刘邦进入汉中。刘邦被封为汉王后,听从其建议,回师平定了三秦。高帝二年(前205),他率军

  • 吕雉死后,周勃陈平等人怎么处置她的兄弟子侄?不要太绝情

    历史解密编辑:纯度茶生活标签:吕雉,周勃,刘邦,刘盈,齐王,赵王,陈平(汉朝)

    汉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刘邦将天下重新梳理过了一遍,一些不稳定因素的异姓王都被铲除了(吴氏长沙国除外),换上刘氏子孙为王。刘邦与群臣杀白马为盟(古代盟誓的方式之一),订下誓约:“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白马之盟”。步入晚年的刘邦逐渐多疑猜忌,毕竟农家出身、根基浅薄,虽

  • 同是刘邦手下,为啥韩信、彭越等封王,周勃、樊哙等却没有封王

    历史解密编辑:斯基栀子标签:刘邦,彭越,周勃,樊哙,韩信,项羽

    原因很简单,被刘邦封王的多数都是他的政治盟友,而被刘邦封侯的多数都是他的臣子。刘邦在建立大汉的前后,一共封了九位异姓诸侯王,分别是楚王韩信、梁王彭越、长沙王吴芮、闽越王无诸、韩王韩信、赵王张耳、淮南王英布、燕王臧荼和燕王卢绾。这九位诸侯王,他们能被封王主要是基于以下三种原因。政治盟友。功高震主。别有

  • 吕雉要杀戚夫人和刘如意,重臣周勃,陈平和张良为何不加以阻止?

    历史解密编辑:阔乐影视评标签:吕雉,周勃,三毛,张良,戚夫人,刘如意,陈平(汉朝)

    张良、陈平、周勃与戚夫人不是一路人,自然不会替戚夫人说话。而张良、陈平、周勃他们三个之间同样不是一路人,所以他们四个人如同四条平行的直线,不可能相交到一起。戚夫人与儿子为何被杀戚夫人是刘邦最宠爱的女人,刘如意是刘邦最喜欢的孩子,前者可以坐在怀里吃饭,后者坐在腿上喂食。因此,自认为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的

  • 都说周勃是个老实人,其实樊哙比他更实在

    历史解密编辑:琳子乐园标签:周勃,樊哙,刘邦,韩信,项羽,卢绾

    据《史记樊哙传》记载,杀狗出身的樊哙,自跟随刘邦造反以后,作战是异常的凶猛,毫不顾忌个人的安危,从沛县起兵到刘邦被封为汉王的这段时间里,樊哙每次打仗都冲在前面,曾经五次率先登城。率先登城这四个字,从字面上就能看出它的凶险不易,攻城这个事情,冲在最前面的,危险性是最大的,可万一成功,功劳也是最大的,樊

  • 同是刘邦手下,为啥韩信、彭越等封王,周勃、樊哙等却没有封王?

    历史解密编辑:学姐看生活标签:刘邦,彭越,周勃,樊哙,韩信,项羽

    原因很简单,被刘邦封王的多数都是他的政治盟友,而被刘邦封侯的多数都是他的臣子。刘邦在建立大汉的前后,一共封了九位异姓诸侯王,分别是楚王韩信、梁王彭越、长沙王吴芮、闽越王无诸、韩王韩信、赵王张耳、淮南王英布、燕王臧荼和燕王卢绾。这九位诸侯王,他们能被封王主要是基于以下三种原因。政治盟友。功高震主。别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