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秦始皇为“嬴政”,其实是个错误的叫法?儿子为何叫扶苏和胡亥
嬴政的赵氏来自他祖辈的赢姓赵氏,他爸他爷爷都氏赵。他妈的赵姬可以理解成从赵国纳过来的美人称作赵姬。如果卫国来的,就是卫姬,韩国来的就是韩姬,只是正巧都是赵这个字,秦始皇统一天下,追尊赵姬为帝太后。赵姬姓氏已失载,“赵姬”一词始于长篇历史小说《东周列国志》,故史家也称她为赵姬。吕不韦纳姬妾据说来自赵国可称赵姬,后献给嬴政他爸
正常而言,秦国是嬴姓秦氏,他的国君应该叫秦某某,和其他五国(韩赵魏燕齐)一样。七雄中的蛮夷楚国国君有氏在立国之前——羋姓熊氏——所以国君延称熊氏。
秦国首任国君秦非子没有证据表明他有氏,按常理就是以封地为氏——秦氏。但太史公时代姓氏已经不分了,估计未仔细考究就生拉了同为嬴姓之后的赵国先祖造夫的赵氏作为始皇帝的氏。所以史学界一直也没弄清楚秦国国君到底是秦氏还是赵氏,干脆就用嬴姓来称呼了。
秦赵同源于嬴姓没错,但赵是嬴姓赵氏,老秦人可是嬴姓秦氏,司马迁显然是老糊涂了。造父因封城为赵氏,可很快秦开也被周王封于秦邑,这就是分土立社了,给予贵族“氏”的称号,此时嬴秦即为嬴姓秦氏了。赵和秦,顶极王族自然分别为赵氏和秦氏,旗子上的国号,赵或秦,性质都是一样的,也分别成为各自的族徽和标志。
秦,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已经是嬴姓的大宗了,老赵家算什么?凭什么老秦人会去倒追造父的赵氏?这就是个笑话!氏以别尊卑,秦赵孰尊孰卑?嬴政一统天下,赵氏都亡国了,平民了,哪里还有什么氏的资格?连老周家都得卧着!嬴政,嬴姓秦氏。谢谢!秦汉以后,姓氏混一,因为,没什么真正的贵族了,三代传统意义上的贵族不存在了,永世世袭的“贵族”理论上只有一个,那就是皇帝。
而在当时子婴应该是秦孝文王之子,秦庄襄王子楚之弟,秦始皇之叔父。孝文王死于前250年,而取名婴就很奇怪,推测很可能出生没取名父亲就去世了或者是遗腹子,那么他应该出生在前250年,在秦末时候年龄在四十二三岁左右,这个时候有两个成年的儿子可以商议大事是可能的,同时他作为秦始皇的幺叔,胡亥的叔祖离皇位已经足够远,对秦二世起不到威胁,而且辈分足够高,身份足够尊贵,所以在秦二世乱杀时候敢进言劝谏
扶苏人生轨迹那可是秦始皇设计的,秦朝灭亡这锅必须由秦始皇自己背,其次扶苏责任。第一秦始皇没有立储君,始皇在位37年,活了49岁,没有明确遗诏和储君这是导致秦国动乱直接原因。
第二扶苏责任,从扶苏人生轨迹到监国理政秦始皇是按接班人培养,始皇突发,扶苏监军蒙恬左右,作为秦国公子生下来就要争,明知胡亥政变,自己服毒自杀,弃大秦江山不顾。
第三胡亥,没能力非要争,被蛊惑,从此秦朝土崩瓦解。秦国延续549年,商鞅变法到秦始皇统一延续135年,秦朝灭亡和变法思想,法制没,暴政什么没关联。起义就是国家虚弱内乱找个借口而已,六国后裔想复国。至于说秦朝暴政,酷刑,焚书坑儒,大兴土木,还不都是后来推翻王朝胜利者写的。
真真假假,一个点放大而已,鸡蛋里挑骨头而已。1975年出土秦始皇时期法律制度,行政文书《睡虎地秦墓竹简》了解一个真实秦朝,墓主人秦朝官吏。很多事都是后世不轨之人造谣。像焚书这锅就是项羽搞的后世都有批评。
但,扶苏的人生轨迹也不能全怪始皇,这是两个人的事,说实话,像扶苏这样劝谏皇帝的如果不是扶苏是始皇亲生儿子,早不知道去哪里了,关键是扶苏的劝谏还不一定全对,像那些骗始皇的儒生本就有错,还有焚烧书籍,也是因为儒生真的是以文乱国家只懂得以周分封来批判郡县,但扶苏从来只站在儒家方面思考,可曾替他父亲想过
二世而亡就在于不知变通。法家思想人是国家战争机器一个微不足道的小零件,绝对不能有自己的思想,更加不能有被视为家庭小团伙的孝。然而现在指导人们日常思想最深层的依然是儒家。比如孔子倡导的孝在中国深入人心,法家严批孝道,人只是国家机器的零件,长大必分家,父母有事不告密连坐,举报父母,诛杀父母重赏,某十年也曾短时间出现。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任用董仲舒以德治国,依然深刻影响现在,不过,说实话,法家的历史沉渣依然不时影响着现在
Ps:儒家是道,法家是术。儒家讲的是道德理念如: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秦始皇无任何有意义的政治理念,只是一味的横征暴敛,血腥杀戮!称秦始皇为无道暴君,一点都不为过!
历史可以有无数种合理合情的推测但绝不可能成为定论。只有文字和考古发现互相印证才能成为相对可靠的定论。但对大多数重要历史基本上很难做到这一点,所以今后永远有新的假设和争论出现。唯一指望的还是将来新兴的科学或技术才能对历史疑点作出无可辩驳的结论……比如人类真能做到“穿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