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建立的大秦王朝,仅仅存在了15年的时间就灭亡了。对于秦朝灭亡的原因,不同人有不同的看法,但是在史记中,太史公司马迁认为秦朝的灭亡归咎于赵高。赵高是秦始皇的亲信,深得秦始皇信任。按照司马迁的说法,秦始皇在沙丘驾崩后,是赵高篡改了秦始皇的遗诏,将皇位传给了胡亥。
众所周知的是,胡亥是历史上的一位昏君,在我期间胡亥连自己的兄弟姐妹都杀死了。这样的做法太过残忍。胡亥登基之后,昏聩无能,贪图享乐,胡亥能够得到皇位,原因就在于赵高。胡亥登基后,真真正正掌管大权的就是赵高,此时的赵高成为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人。
赵高篡改秦始皇遗诏,根据司马迁的记载来看,后人将赵高看成是秦朝灭亡的罪魁祸首,其次就是胡亥还有李斯,这两人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现如今,考古是经常进行的,在考古的过程中,很多历史谜团都得到了解答。那么在2009年的时候,考古学家在进行考古的时候,出土了一批竹简,改变了司马迁的记载。
2009年初,北京大学接受了一批从海外抢救回归的竹简,一共有3300多枚,抄写年代最晚应该在西汉中期,因此这批竹简被称为“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这批竹简所记载的内容全部属于古代典籍,包含了近二十种文献,其中第三卷叫《赵正书》。此卷主要记载的是秦始皇在临终前与李斯的对话。
《赵正书》的部分内容与《史记》中的颇为相似,但是,在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上,记载的内容就差很多了。《赵正书》中提到胡亥的继位,是秦始皇临死前认可的,也就是说,秦始皇将皇位传给了胡亥,同时也说明,赵高没有在秦始皇驾崩后篡改诏书。这样的说法,肯定是震惊史学界的。
书中记载了:秦王赵正出游天下······病笃。丞相臣斯、御史臣去疾昧死顿首言曰:“今道远而诏期群臣,恐大臣之有谋,请立子胡亥为代后。”王曰:“可。”这两句用大白话来说就是:赵正(即秦始皇)巡游的时候病了(命不久矣)······李斯和冯去疾对他说:“如今我们远离都城,恐怕大臣有变,不如立胡亥为太子。”秦始皇说:“可以。”
从《赵正书》的这一记载中可以看出,胡亥之所以能继承皇位,是因为左丞相李斯和右丞相冯去疾在秦始皇临终前,向他进言请求立胡亥为太子,以防止大臣有变。在这个过程中,根本没有赵高什么事。胡亥之所以能继位,从逻辑上也说得通。当时秦始皇很早就把扶苏打发到了边疆,但是他巡游天下的时候,一直把胡亥带在自己的身边。
从这可以看出,秦始皇心里对胡亥更为肯定。秦始皇在刚统一天下的时候,打算实行郡县制,但是儒生扶苏却提出了反对意见,认为分封制是祖制,不可更改。从此秦始皇对扶苏就慢慢疏远了。扶苏与胡亥相比,是有所不同的,就是扶苏太过仁慈,这一点是不如胡亥的。
如果扶苏真的反对郡县制,那我觉得秦始皇是疏远他是理所当然,在根本线路上如果跟皇帝唱反调,无论多亲多仁厚,秦始皇也不会立他为太子。根据出土的竹简来看,胡亥不一定是篡位,其次,赵高和李斯等人也没有篡改秦始皇的遗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