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秋鹏
看到过很多文章,分析刘邦为何要把韩信杀掉。因为刘邦的天下几乎都是韩信打下来的。没有韩信,刘邦说不定就被项羽灭掉了,根本没有机会建立伟大的汉朝。甚至我们今天都可能没有机会自豪地称自己为汉人。因此,我们汉人今天的辉煌,跟韩信当年的浴血奋战有很大的关系。
但是刘邦居然在夺取天下之后,就把开国功臣韩信大将军杀掉了。至于杀掉的原因,有很多种说法,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百度一下。笔者不吃别人的剩馍,提一个新观点,刘邦杀韩信,是因为韩信跟刘邦太像了。
其实刘邦一开始就不喜欢韩信。他不欢喜韩信的原因,就是韩信的出身,跟刘邦差不多,都是最底层的草根。韩信投奔刘邦之前,穷困潦倒,连饭都吃不饱,被几个地痞无赖欺负,为了避免挨打,从一地痞无赖胯下钻过。可见他的处境连地痞无赖都不如。
而刘邦的出身,也是跟地痞无赖差不多的。因此刘邦一看到韩信,就知道他是怎么回事。因为他看到的是另一个自己。而且正是那个地痞无赖的自己。而刘邦从骨子里看不起当初那个自己。看史料记载,刘邦还在最底层时见到了出行的秦始皇,说了一句“大丈夫当如是耳”。可见他对自己当时的身份是不认同的、厌恶的,他要成为秦始皇那样的人。而他毕竟还当过亭长。韩信的出身则比他还低贱。所以他也看不起韩信。
刘邦因为太了解自己,所以一看到韩信,就如看到了当年的自己。他对自己也是轻视的。那么一个还不如自己的人,充其量也就是跟自己差不多,有多大本领呢。他直接就把韩信看死了,认为他就是另一个泼皮无赖而已。
韩信能留下来受到重用,主要是萧何的意思。萧何是刘邦尊重的人。因为在起兵之前,萧何的地位就比刘邦高。所以刘邦没有看不起萧何。萧何在落魄时的刘邦眼里,几乎就是一个贵族了。所以这是骨子里的东西。后来萧何甘愿追随刘邦,对刘邦百依百顺,而且又为他出谋划策,忠心耿耿,所以刘邦是敬重萧何的。萧何说一定要用韩信,刘邦虽然同意了,但他并没有因此敬重韩信,他敬重的还是萧何。因为他相信萧何不会让他吃亏。
后来当上大将军的韩信虽然在打仗中屡建奇功,但他也跟刘邦讲条件,要刘邦封他王位与城池。说明他们不是肝胆相照的兄弟。这种饿鬼式的贪婪,还是跟出身于最底层的草根有必然的关系,一个早期极端贫穷的人,一旦发达,产生的欲望和野心也是极端的,永远也喂不饱、喂不熟。这也让刘邦不断从韩信身上看到另一个自己。韩信的存在,实际是在羞辱刘邦。而且刘邦能够从一个地坡无赖成为帝王,那么韩信为何不可?
所以刘邦跟韩信没有什么情分。韩信后来跟刘邦讨价还价,更让刘邦鄙视这个人。虽然韩信已经是大将军,已经是一方诸侯,但是在刘邦眼里,他还是那个钻到地痞无赖胯下的贱民。而这个贱民拿了无数的金银财宝还不满足,居然要分自己的天下。所以刘邦就会看到另一个自己,另一个让他非常厌恶的自己。
最终萧何下手杀韩信,是因为萧何了解刘邦的深层心理。他知道刘邦骨子里看不起这个人,从来没有看得起过,无论他打过多少胜仗,立过多少战功,都抵消不了刘邦内心的鄙视。而且萧何知道,韩信的存在,会让别人联想到另一个刘邦,一个潜在的刘邦。
韩信之死,让刘邦有一种心理上的痛快。因为他活着,就是对刘邦的一种羞辱。因为两个人有相同的出身。当初的韩信钻到地痞无赖的胯下,而今天的韩信要跟刘邦平起平坐,那么相当于证明了刘邦跟他是一路货色,这种微妙的联想让贵为帝王的刘邦寝食难安。
因此并非刘邦喜欢杀功臣。同为功臣,萧何没事,张良没事,因为他们的出身跟刘邦不同,他们在刘邦眼里有点贵族气息,加上他们对刘邦绝对忠诚,也从不为了自己的利益跟刘邦讨价还价,因此刘邦敬重他们。他们跟刘邦不像,存在明显的差异,所以刘邦不会厌恶他们。因此他们可以平安享受荣华富贵。
值得一提的是,刘邦的好兄弟樊哙,跟刘邦是发小,在鸿门宴上救了刘邦的命。而且为刘邦立下的战功也不小。对刘邦的忠诚度不输于萧何、张良。而且樊哙还是吕后的妹夫,跟刘邦属于连襟关系,几乎就是一家人。但是在刘邦晚年,燕王卢绾叛变,刘邦派樊哙带兵前去征讨,结果刘邦听人挑拨离间,居然派陈平、周勃追上去,不光夺了樊哙的帅印,还宣布对樊哙就地斩首,刘邦并指令陈平立即带樊哙首级回去见他,可见刘邦作出的决定非常果断。要不是陈平留了一手,樊哙当场就被斩首了。而且樊哙就算回去也没有活命机会,刘邦是迫不及待要看到他的首级的。幸亏刘邦死掉了,才逃过一劫。
那么刘邦为何对发小樊哙都会下狠手呢?其中有一个原因,可能也是不可忽视的,那就是,樊哙跟刘邦也太像了。这是否跟韩信有点殊途同归的味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