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世人皆知蒯通曾劝韩信反刘邦,为何后来韩信被杀,蒯通却平安无事

世人皆知蒯通曾劝韩信反刘邦,为何后来韩信被杀,蒯通却平安无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慢聊的历史 访问量:1242 更新时间:2024/3/15 16:43:16

世人皆知蒯通曾劝韩信刘邦,为何后来韩信被杀,蒯通却平安无事

刘邦作为汉朝的开国皇帝,杀伐决断也是千年以来有名的人物。尤其是诛杀了汉朝的开国大功臣韩信,也是在是让大家领教了帝王为了皇权稳固的无情和狠辣。不过世人皆知韩信身边的谋士蒯通曾劝说韩信反了刘邦,为何在韩信被杀之后,蒯通却可以平安无事呢?

韩信为何被杀?

韩信被杀的结果其实也是当时形势发展的必然。

一是功高震主,对于帝王统治来说已然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在韩信平定齐国,并一举大败项羽派去的十万大军时,韩信的能力已经是显而易见。项羽曾经游说韩信,在韩信的军中也有不少刘邦的人,所以也并不是秘密。刘邦之所以这么痛快地答应封韩信为王,最重要的目的也是稳住韩信。因为如果韩信想要独立出来,局势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说也说不好。所以在刘邦的心里,韩信已然成为心腹大患之一。

二是韩信为人比较张扬,得罪了不少人,不懂得低调为人处世之道。韩信能力强势众所周知的,可是他却不懂得韬光养晦,低调行事。锋芒太露自然成为很多人忌惮的目标。如果一个人能力强又不好控制不能为我所用,那是不是还不如除去呢?

三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其实说到底韩信是萧何发掘的人才,刘邦从一开始就并不喜欢韩信,只不过能力突出刘邦也就顺势而为。自始至终韩信都不是刘邦心中信任的刘家人,你们说是吗?

蒯通机敏应对刘邦

蒯通是韩信身边的谋士,他劝韩信造反自然是私底下进行的,那么为何后来却成为世人皆知的事情呢?

其实这都是和韩信的遗言有关。韩信被萧何骗进宫,临死的时候非常后悔没有听从蒯通的建议,所以后来刘邦得知韩信的遗言之后,就把蒯通抓来想要治罪。大家以为蒯通这就要完蛋了吗?非也,蒯通不愧是一位谋士,脑筋转得快,口才也是相当了得。

他当即就把刘邦比作圣君,把自己比作盗贼的一只狗,盗贼的狗之所以朝着尧叫唤,是因为尧帝并不是它的主人而已。但是即便狗朝着尧帝叫唤,尧依然还是世人眼中的好君主。不得不说这番说辞实在是相当的高明,既将刘邦比作圣明的尧帝,捧得高高的,自贬为盗贼的狗,表明自己当初的建议也只是各为其主罢了。刘邦听了自然身心舒畅,何况韩信已除,自己的江山已然没有什么忧患,区区一个蒯通能成什么事?放了蒯通还能成就自己大度的美名,何乐而不为呢?所以蒯通自然就平安无事了。

历史的变化风云诡谲,情势走向只在一念之间。徜徉历史故事之中,总会有许多让人意难平的瞬间,也会有很多不解的疑惑。只因为我们并非身处当时的情境之中,自然也很难完全理解历史人物的所思所想。作为后世的一个小小历史爱好者,也只能从已经发生的历史事实出发,稍做揣测和分析,品味个中滋味。

标签: 刘邦韩信蒯通萧何项羽齐国

更多文章

  • 司马迁为何要丑化韩信?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韩信,司马迁,史记,兵法,布衣,太史公司

    韩信,有兵仙之称的一代名将,关于他的成语就造了34个。而且,凡是认真上过点学的人没有不知道韩信这个人的。但是就这样一个大名鼎鼎、万人敬仰的传奇人物,在其还是布衣、尚未发迹的时候给人的印象却是非常的差,完全不像是个能成大器有潜力的人,倒像个混混和无赖。而这样的形象,就是太史公司马迁一手刻画的。以前上学

  • 韩信被杀后,萧何看着他的遗体说了四个字,被人吐槽至今

    历史解密编辑:伯爵灬焦点标签:韩信,萧何,刘邦,张良,汉朝,秦朝,春秋战国,霸王项羽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经常被用来形容一个人或一件事的双面性,这个典故出自真实的历史故事:萧何与韩信的经历。萧何是举荐韩信、帮助他成为刘邦座下名将的重要恩人,同时也是诱杀韩信的主要谋划人、具体执行人和重要功臣。因为战功卓越,韩信有不少历史迷的粉丝,这些人对萧何出力谋杀韩信的做法非常鄙夷,所以萧何在后世

  • 韩信被杀之前,一个狱卒去请教兵法,韩信却拿起了一根筷子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韩信,刘邦,狱卒,项羽,萧何,吕雉,兵法,秦朝,汉朝,春秋战国

    几乎每个朝代的开国君主他们的身边总是有着一些在自己身边发挥重要作用的良臣。汉朝的开国皇帝刘邦身边也有着三位对他开创江山非常重要的人物,他们被称为“汉初三杰”。这三位分别是韩信、萧何、张良。不过这三人中,韩信的结局最惨——被乱棍打死。其实在他被杀之前,曾经有一个狱卒前去请教兵法,而韩信却拿起了一根筷子

  • 品读——韩信将兵(三)

    历史解密编辑:小范先生标签:韩信,刘邦,项羽,齐国,魏王豹,魏国

    关于韩信的故事,要给大家作为一个重点讲讲,因为刘邦消灭项羽的主要战争,都是韩信打的。首先是攻打魏地。当时,韩信军队集结在河西地区,准备从一个叫临晋渡的渡口过河,河对岸有个魏国,魏王豹,过去刘邦打彭城的时候,是跟着刘邦一起反项羽的,后来刘邦失败,他又归附到项羽门下,刘邦派人去找他,他很生气,说:“汉王

  • 韩信被杀之谜:从汉初形势和吕后性格分析,韩信面临的必死之局

    历史解密编辑:香茗史馆标签:韩信,吕雉,刘邦,项羽,张良,吕后,汉朝,秦朝,春秋战国

    刘邦之所以在历史上留下杀功臣的恶名,韩信之死可以说是个重要因素,然而综合史料来看,实际上韩信之死与刘邦并没有多大关系,反倒如《史记·吕太后本纪》中所说,“所诛大臣多吕后力”,韩信、彭越等人之死大多出自吕后之手。而在当初那种形势下,韩信面临的可以说是必死之局。01.韩信被杀背景:西汉初期频发的叛乱刘邦

  • 蒯彻苦劝韩信三分天下而自立,为什么韩信就是听不进去?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韩信,蒯彻,刘邦,樊哙,曹参,勾践

    武涉走后,辩士蒯彻认为刘项胜负的关键在于韩信,想出奇计打动他,就用看相的身份规劝韩信,说:“我曾经学过看相技艺。”韩信说:“先生给人看相用什么方法?”蒯彻回答说:“人的高贵卑贱在于骨骼,忧愁、喜悦在于面色,成功失败在于决断。用这三项验证人相万无一失。”韩信说:“好,先生看看我的相怎么样?”蒯彻说:“

  • 刘邦赐死韩信,300年后,他替韩信灭了汉家江山,报了前世之仇

    历史解密编辑:乐享盖生活标签:刘邦,韩信,曹操,吕雉,曹丕,董承,秦朝,汉朝,汉献帝,春秋战国

    要说韩信是不是刘邦杀的呢?其实不是,韩信是死于吕雉之手,韩信功高盖主有传言说要造反,于是吕雉先发制人。传说吕雉杀韩信还是费了很多的功夫,因为韩信有保护符,传言见光不死,见地不死,见铁器不死,男人也杀不死他。于是吕雉就把韩信骗进一间屋子,将窗户用帷幕封上,铺了一层厚地毯,让很多宫女用竹签将韩信给刺死了

  • 汉朝开国之后,韩信到底做了什么?为何最后会命丧未央宫?

    历史解密编辑:史小子范儿标签:韩信,刘邦,樊哙,吕雉,齐国,秦朝,汉朝开国,春秋战国,霸王项羽

    汉朝开国之后,作为刘邦打天下的头号大功臣,韩信其实活的很不开心。这个故事,其实还得从之前楚汉战争的时候开始说起。之前刘邦和项羽争天下的时候,刘邦长时间带领汉军主力,和项羽在荥阳一带对峙。这场对峙,持续了整整两年的时间,后世史称‘成皋之战’。在刘邦和项羽对峙期间,韩信作为刘邦手下的头号大将,就负责带着

  • 武庙“十哲”,白起、韩信,谁更厉害?韩信稍弱

    历史解密编辑:琳子乐园标签:韩信,白起,魏国,项羽,刘邦,齐国,十哲,秦朝,汉朝,春秋战国

    白起VS韩信,谁的战斗力更加强悍?唐朝人评价:白起强于韩信,武庙“十哲”排行榜上,白起第一,韩信稍微弱一点。中华上下五千年,谈论武将排行,白起、韩信可以挤进前十名,战斗力杠杠。白起号称“杀神”,战国时期将士阵亡三百余万,白起就“贡献”了一半,这是近代学者梁启超对他的评价。韩信号称“兵仙”,刘邦说他是

  • 韩信不显山不露水,萧何是怎么知道韩信有大将之才的

    历史解密编辑:廊人标签:韩信,萧何,显山,刘邦,汉朝,秦朝,夏侯婴,春秋战国,霸王项羽

    韩信不显山不露水,萧何是怎么知道韩信有大将之才的?如同当年吕公看见刘邦那样,一眼就看出刘邦拥有高贵之相,还把女儿吕雉嫁给他。吕公懂相术,这没什么奇怪的,但从来没听说过萧何会看相,发现韩信有统帅之才,可能是因为他俩有眼缘吧。彼此看着顺眼,相互能轻松交谈,大概就是所谓的眼缘。眼缘的感觉至关重要,萧何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