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在司马迁所写的历史中,对于秦朝末期的皇位的传承的描述是一场彻底的阴谋。当时始皇帝病危,立下遗诏,要立扶苏当皇帝,但是最后被赵高和李斯等人合谋改变了诏书,改立胡亥为皇帝。并且最后密令将扶苏杀死,最后才导致了秦朝的灭亡。
本来这件事情经过两千年的时间传承之后,却发生了变化。最新发现的战国竹简《赵政书》对于这件事情的记载,却和我们一直认为的历史却是不一样。里面详细的记载了始皇帝最后去世时候的情景,当时始皇帝出游的时候,不小心得了病,但是并不见好,病情还不断的在加重。于是皇帝就准备回咸阳去。在途中的时候问自己身边的人,让他们推荐一个皇位的继承人,以李斯为首的一帮人就推荐了胡亥。嬴政听后也同意了,最后胡亥就成了皇帝。
如果这个竹简中记载的事情是真实的话,那么就和司马迁的记载出现了很大的不一致。同时也会是一个颠覆我们认知的一个事情。其实我们再回顾一下整个事情后我们就会发现,其实司马迁记载的历史反而虚构的成分会更多一些,而这次发现的史料其实更真实一些。
一般来说不管是在春秋还是战国,皇帝或者国王出游的时候太子都是在皇帝身边或者是镇守都城。这样一来避免皇帝出现意外的时候国家会大乱,不管是哪个朝代都没有出现过,皇帝出游,太子在边关镇守的事情。这其实就是说明了当时的始皇帝并不喜欢扶苏。可是为什么皇帝不喜欢自己的太子呐?
这就要从始皇帝施行的制度说起,当时虽然始皇帝施行的郡县制,但是由于这是一种全新的制度,相对于存在了八百多年的分封制来说,属于一种全新的制度。所以反对的人肯定不在少数,不仅六国那些被征服的国家内的贵族们反对这种制度,就连秦国内部也是有很多的反对势力。
其中就有以太子为首的保守派。始皇帝其实担心如果传位给扶苏,到时候改变了自己创立的郡县制,就会使得自己的王朝不能延续千世万世,虽然传位给胡亥更糟糕,二世便亡国。不过毕竟秦始皇也不能预见未来,
始皇帝也知道,之前很多还有不少的国王比胡亥还没有出息,更加愚笨都没有亡国,胡亥相对来说还是可以的,所以始皇帝也是安心将皇位传给胡亥。而司马迁为什么要这样记载呐?应为当时汉武帝废除太子,立幼子。为了劝诫这种行为,便拿出历史来说事,但是又不能明说,于是就举传位幼子亡国的例子来劝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