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出游南方的路途中,不幸染病而死。在其临死前,立下了遗诏,欲将皇位传给公子扶苏,并命令赵高保存这份诏书。然而,心怀鬼胎的赵高,为了避免扶苏继位后会刁难自己,选择了篡位谋权。
秦始皇出游南方
由于赵高一直是胡亥的老师,且胡亥一直非常听自己的话,赵高便想要扶持胡亥即位。但此举需要得到丞相李斯的支持,赵高便利用李斯贪权的弱点威胁他。之后,在赵高、胡亥、李斯三人的合谋之下,将秦始皇立下的遗诏篡改,成功扶持扶苏即位。而公子扶苏和大将蒙恬先后被逼自杀,令人唏嘘。
胡亥剧照
以上是《史记》中关于胡亥如何即位的具体记载,也是最被世人认可的正史记录。然而,2003年发生了一件事,却彻底颠覆了人们以往的认知。胡亥究竟如何即位?似乎还有待考量。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且听历史象细细道来。
北京大学发现《赵正书》
2003年,北京大学在整理一批来自社会捐赠的竹简时,意外发现了一部《赵正书》。据推断,《赵正书》成书年代应该在西汉早期,其作者很有可能是东方六国旧贵族及其后裔。其中大篇幅的记录了秦始皇临终前与李斯的对话、李斯被害前的陈词以及子婴的谏言等。
《赵正书》
部分内容与《史记》相反
令人震惊的是,《赵正书》中的部分内容虽与《史记》中某些记载相似,但一些重大的史料记载却完全相反。据《赵正书》记载,秦始皇在临终前本就打算立胡亥为帝,且胡亥并没有对秦始皇的死讯秘不发丧,更没有打算篡改诏书。
赵正流涕而谓斯曰:“吾非疑子也。子,吾忠臣也,其议所立。”
丞相臣斯、御史臣去疾昧死顿首言曰:“今道远而诏期群臣,恐大臣之有谋,请立子胡亥为代后。”王曰:“可。”
秦始皇欲传位给胡亥?
这段记载中,“赵王”指的就是秦始皇。在《史记》中也有明确的记载,秦始皇姓赵,名为赵正。秦始皇临终前,将李斯叫到了床前,痛哭着将儿子胡亥托付给李斯,并在李斯和御史冯去疾的请求下,准许了立胡亥为帝的要求。在这里,秦始皇不再是那个叱咤风云的千古一帝,而是一位心系儿子的普通父亲而已。
秦始皇剧照
引发社会各界热议
《赵正书》的内容一经传播,便引发了社会各界的热议。因其撰写时间要早于《史记》,所以并不存在故意针对《史记》进行反写的问题。以北大教授辛德勇为代表的大部分文史学家认为,《赵正书》只能算作野史记载,很可能都是根据一些坊间传闻编纂而成,因此并没有太高的可信度。
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辛德勇
此外,因司马迁的个人品格更受世人信任,其编纂的《史记》也被认为是最可信的观点。不过,历史象认为,虽然对《赵正书》中的记载不能太过于信任,但我们也不能完全忽略其对历史研究的价值及作用。
胡亥有可能是正统即位的
那么,胡亥究竟有没有可能是正统即位的呢?自然是有可能的。胡亥虽胸无大志,但秦始皇出行时愿意带他随行,就说明他是受秦始皇重视的。而公子扶苏虽然更有才,但其某些治国思想,并不被秦始皇接受,为了惩罚他,秦始皇还让他去了蒙恬军营中锻炼。这些都是《史记》中存在的记载。
扶苏剧照
不过,历史真相究竟如何,无人知晓。或许,随着我国考古技术的发展,这个谜题终究会被我们揭开也说不定。对此,你如何认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