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淮南子》中的上古神话

《淮南子》中的上古神话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大道知行知行堂 访问量:4467 更新时间:2023/12/28 12:46:31

《淮南子》是汉代初年淮南王刘安领衔编撰的一部集大成作品,是在《山海经》之外搜罗神话最为宏富的著作。《淮南子》最大的功绩是完整记录和保存了著名的四大神话,即后羿射日、嫦娥奔月、女娲补天和共工触山。其中的后羿射日与嫦娥奔月,先秦时代已有记载,但以《淮南子》的记载最为完整;女娲补天和共工触山,则是第一次出现,属于中国的创世神话和洪水神话。

女娲补天属于始祖神话。《淮南子·览冥训》载: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不覆,地不周载……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

女娲不仅被视为天地的创造者,而且是世界秩序的维护者。《楚辞》中的女娲属于人头蛇身,在补天之外还创造了人类,是人类的始祖。东汉应劭《风俗通义》记载,天地开辟之初,还没有人类,女娲用黄土捏人,由于工作量巨大,来不及一一捏成,于是将绳子放入泥中,甩成人类,并且将人区分为富贵和贫贱。这个故事已经有了阶级意识,明显经过后世的加工。

女娲补天的行为,实际上是弥补人类的过失,拯救的措施是“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至于女娲补天的原因,则与远古全世界流行的洪水神话有关。其中,大鳌和黑龙是洪水暴发时的水怪,女娲杀死这些兴风作浪、危害人间的怪物,并积累了许多芦灰用来遏制洪水。

共工触山就属于典型的洪水神话。《淮南子·天文训》载: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就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由此可见,这是共工氏与颛顼的争帝战争导致的灾祸,从侧面说明大洪水是由人为原因造成的。

但是,《淮南子·本经训》说“舜之时,共工振滔洪水,以薄空桑,龙门未开,吕梁未发,江淮通流,四海溟涬,民皆上丘陵,赴树木”,《淮南子·兵略训》说“共工为水害,故颛顼诛之”,又表明颛顼与共工的战争具有正义性,并非争帝那么简单。

后羿射日属于英雄神话。《淮南子·本经训》载:逮至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豨、修蛇,皆为民害。尧乃使羿诛凿齿于畴华之野,杀九婴于凶水之上,缴大风于青邱之泽,上射十日而下杀猰貐,断修蛇于洞庭,擒封豨于桑林。万民皆喜,置尧以为天子。

《淮南子》之前,还有一些其他相关记载。《山海经》说:“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齿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意思是指,十个太阳住在树上,轮流值班,并未酿成祸害。《楚辞·招魂》说后羿射下太阳,只剩一个,但并未说明具体细节。《淮南子》则交代了后羿射日的原因,并丰富了射杀九个猛兽以及受命于尧的信息。

嫦娥奔月属于民间传说。《淮南子·览冥训》载: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以奔月,怅然有丧,无以续之。嫦娥的形象最早见于《山海经》:“月女子方浴月,帝俊常羲,生月十有二,此始浴之。”她本属帝俊的妻子,但《淮南子》将其换为后羿的妻子。嫦娥奔月之后,还有“托身于月,是为蟾蜍,而为月精”一句,说的是嫦娥在月亮里化身蟾蜍。该句本是旧记所有,只是被后人删削了。

《淮南子》还记载了缤纷的神仙形象,举凡天地日月、雷雨风电,莫不有相应的神仙。例如,太阳是一切能量的源泉,是世间万物的主宰,因而成为古人的想象重点。《淮南子·天文训》详细描述了太阳一天的行程,将太阳的起落归结为九州七舍共十六个点,分为朝、昼、昏、夜四个名称。其中,太阳升起的地方是旸谷、咸池、扶桑。《山海经》说:“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齿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太阳落山的地方则叫虞渊、蒙谷,也属于水乡泽国,反映了陆地为海洋环绕的地理观念。

◎本文原载于《解放日报》(作者徐昌盛),图源网络,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标签: 淮南子山海经颛顼女娲共工

更多文章

  • 《淮南子》“汶出弗其”之山为寄母山考

    历史解密编辑:当代中国标签:淮南子,母山,淄水,淮南,汶水,汶河

    大汶河,是负载着厚重历史底蕴的一条河流,它孕育出了著名的大汶口文化,滋育了远古时期与中原文化并立的东夷文化,为中华五千年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我国大多数河流自西向东,然大汶河借地之势自东向西,形成汶水倒流的壮丽景色。对于这条闪耀着文明光芒又展现着奇特景观的河流,诸多经典文献有载,如《尚书·禹贡》“莱夷

  • 道家名著《淮南子》精华30句,一定惊动你的慧心!

    历史解密编辑:大道规律标签:淮南子,西施,文天祥,慧心,老子说

    1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淮南子·人间训》大意:边塞上有一个人丢了一匹马,人们都来安慰他。他的父亲说:怎么知道不会因此而得福呢?过了几个月,那匹马果然带了一匹胡地的骏马回来了。点题:老子说祸福相依,从更广大和更长久的角度去看,一定是这样。我们常人往往因福而喜、因祸而悲,恰恰说明我们看得窄、看得短。2舟

  • 《淮南子》格言9句,句句箴言,受益终生!

    历史解密编辑:国学杂谈标签:淮南子,道家,灾祸,淮南鸿烈,格言

    《淮南子》,是西汉时期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汇编的一部道家著作,又叫《淮南鸿烈》、《刘安子》。一、患生于多欲,害生于弗备。点评:一个人的欲望太多,不知道节制,就会引来祸患;为人处世,应该居安虑患,未雨绸缪,如果没有一点防备,发生意外时就会造成严重的危害。二、心哀而歌不乐,心乐而苦不哀。点评:人的内心情感

  • 刘邦为什么不能丑化自己的死对头项羽?

    历史解密编辑:东坡史话标签:刘邦,韩信,曹操,汉朝,秦朝,楚怀王,春秋战国,霸王项羽

    你和什么样的人竞争,就决定了你是什么层次的人。一个豁达大度、有格局的人自然不会轻易污名、贬低自己的竞争对手。现实中,刘强东就曾评价马云:口才很好,任何时候都喜欢站在更高层。历史上,曹操对自己的死敌也给予充分肯定。对孙权,他说“生子当如孙仲谋”;对刘备,他说“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武侠里,东方不

  • 闲聊强汉(廿八)项羽在彭城大败刘邦,为何英布却选择背叛项羽?

    历史解密编辑:强哥说史标签:项羽,英布,彭城,汉朝,楚汉战争,春秋战国,汉高祖刘邦

    楚汉战争的进程经过了多次反复,持续了五年时间才分出胜负。在整个过程中,各国诸侯王就像墙头草一样,在项羽和刘邦两个阵营上随风摇摆。这些诸侯既希望刘邦率领的汉军能够战胜西楚霸王项羽,又惧怕于楚军强大的军力,所以在战事不明的时候经常变换阵营。这种情况在彭城之战前后表现得非常典型。大战前刘邦出兵汉中,攻占关

  • 项羽分封18个诸侯王,为何都不帮项羽?追根溯源看分封就懂了

    历史解密编辑:烨青衣标签:项羽,分封,秦国,刘邦,齐国,诸侯国

    项羽这个人,历史上对他的评价都认为他之所以输给刘邦,都败在了那个优柔寡断的个性上,不然一场“鸿门宴”中,他若是要了刘邦的命,也不至于有了后来的“楚汉之争”。然而项羽除了这些之外,也不得不承认他有着将帅之才,不然也不可能稳坐西楚霸王的位置。然而项羽缺乏的是远见和胆识,他的成败刚好毁在了疑心病重和不懂运

  • 唐朝这首诗,黑了刘邦项羽1000年,坑了国人几十年!

    历史解密编辑:读史标签:刘邦,刘备,孙权,嬴政,曹操,唐朝,秦朝,汉朝,春秋战国,霸王项羽

    刘项原来不读书,成了草莽英雄的代名词,现在还成了网上反智主义的宣言,好像知识越多越反动,只有文盲才能建功立业。然而事实真的是如此?刘项原来不读书,本出自唐人章碣的《焚书坑》,其全文为: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大意其实就是,秦始皇害怕别人读书读多了有造反的念头,

  • 彭城之战:项羽大战刘邦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求知所标签:刘邦,韩信,彭越,大军,秦朝,汉朝,彭城之战,春秋战国,霸王项羽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汉朝初年,刘邦和项羽两位霸主争夺天下,最终项羽败北。项羽虽然战败,但仍有一支庞大的军队和一批忠诚的将领。他率领残余部队北上,最终在今天的江苏省徐州市附近的彭城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这场战斗,

  • 别傻了,其实韩信要比项羽厉害的多,他根本瞧不起莽夫项羽

    历史解密编辑:闲人观史标签:韩信,秦军,骑兵,秦朝,汉朝,巨鹿之战,春秋战国,霸王项羽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项羽的垓下歌充分表现出了项羽的勇猛霸气,但是也展现出了项羽那无法掩盖的巨大缺点。依小编看,项羽便是一个有勇无谋的人,匹夫竖子而。与同时代的名将韩信相比,更是相差着十万八千里呢。他指挥打仗简直就像市斤打架,全无任何水准。项羽的成名之战为巨鹿之战,巅峰为彭城之战。但是

  • 固陵之战,项羽最后的辉煌,刘邦包围项羽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刘邦,韩信,黥布,彭越,秦朝,汉朝,固陵之战,春秋战国,霸王项羽

    刘邦和项羽在鸿沟议和之后,项羽便带着他的十万大军回归彭城。当初征伐刘邦的时候,他是带着数十万大军前来的,只不过,经过两年多的消耗,兵力减少了很多,后来龙且在齐国兵败,直接损失了十万大军。最终留给项羽的也就手中的十万士卒了。十万士卒归故乡,数十万军魂却永远留在了他乡。项羽东归后,刘邦原本也想带着他的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