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胡亥篡位是假,扶苏根本不是选定继承人?古籍出土颠覆历史

胡亥篡位是假,扶苏根本不是选定继承人?古籍出土颠覆历史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廊人 访问量:583 更新时间:2023/12/7 8:47:40

秦朝可以说是我国历史上存在时间最短的大统一王朝,自秦朝公元前221年统一中国,到秦王子婴项羽所杀,秦朝国祚仅仅十四年。许多人在阅读秦朝的历史时,都不由地会想像,假如赵高李斯少一点私心,没有发动沙丘政变,假如扶苏没有被假诏命逼死,假如扶苏登上了帝位而不是胡亥......那么秦朝是不是可以国祚绵长呢?

当然历史从来没有假设,未曾发生的事我们也无从猜测。但是最近新整理出土的典籍却让我们的既有认知有了极大的颠覆。这部典籍是《赵正书》,经过北京大学的诸位教授的努力,这部竹简的内容逐渐被整理出来,之所以叫《赵正书》是因为秦始皇嬴政,幼年居赵国,又名赵政。而且全书的内容规格很高,全文都是臣子的口气,借古瑜今,相反更像是一部劝谏奏章。而且内容也与我们了解的常识有了极大的不同。

《史记》中,记载“......相於是乃相与谋,诈为受始皇诏丞相,立子胡亥为太子........扶苏为人子不孝,其赐剑以自裁!”

而《赵正书》中却记载道:“期群臣恐大臣只有谋,请立太子胡亥,为代后,王曰可,王死胡亥立.......”

别小看这两句话的不同,这两段话揭示的是胡亥得位的正统性,如果胡亥篡位是假的,扶苏根本不是选定继承人,那么秦始皇生前所做的一系列事情也就可以解释,因为他知道若要幼子即位,清除长子就成了理所当然。

那么秦始皇有没有可能做出废长立幼这个决定,答案是还真有可能。

其实如果我们结合扶苏的整个身世分析,就可以看出端倪。扶苏的母亲是楚国人,在秦楚的联姻时,成为了尚为秦王嬴政的王妃,扶苏的舅舅昌平君也是楚国公子,从小与秦王一同长大,而且由于昌平君在秦始皇剿灭吕不韦,醪毐等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因此秦始皇一直非常信任昌平君及扶苏母族,让其为相多年。

但在灭楚一战中,昌平君面对自己的母国,最终还是背叛了秦国,导致第一次伐楚之战大败,这一次巨大的背叛,让秦始皇倍感愤怒,不仅诛杀了所有的楚国外戚,同时对流淌着楚人血液的扶苏也埋下了芥蒂。随后王翦二次伐楚大胜,昌平君也自杀身亡。两位至亲之人间的厮杀,让刚刚弱冠的扶苏备受打击,同时也让扶苏失去了最大的政治资本。

同时扶苏的”贤名“也可能是扶苏被废的重要原因,扶苏屡次驳逆秦始皇的为政措施,在实际上已成为反对郡县制、反对北修长城南伐百越、反对沉重赋税和徭役、反对大修宫室和骊山陵墓的那些势力团体的灵魂人物。

特别是到了秦始皇后期,史载:“始皇之心日益骄固,百官莫敢谏。”

虽然明着不敢说,但是暗中很多秦朝官员都将所有的希望寄托在秦始皇早日去世,让公子扶苏早日拨乱反正。也是如此的贤名让秦始皇愈发感受到了扶苏的威胁。

要知道在我国古代,“立储以嫡,无嫡立长”,扶苏作为长子,可以说是天然的继承人,我国古代又有“太子不在边”的古制,一般而言太子被发配守边,就意味着国君有废太子的心思。而秦始皇选择将扶苏发配的时间也很微妙,公元前212年,秦始皇已经察觉到自己身体大不如前,如果秦始皇真有心立扶苏为太子,很难解释他为什么要将其排挤出权力中心,让其他人有可趁之机。如果按照《赵正书》的说法胡亥没有篡位是秦始皇选定的继承人,那么就可以解释秦始皇的生前行为了。

那么《史记》可以完全相信吗?其实也要存疑,这里不是怀疑太史公的可靠性,而是《史记》成书于汉武帝中期,那时已经距离秦末乱世百年了。许多史料太史公也无从判定其真实性。再加上汉朝需要证明自身的正统性,而从一个篡位皇子手里夺来江山,自然对汉代的传承更有利。相较而言《赵正书》作为一本谏言书,自然也就不用过多的矫饰。当然《赵正书》虽然成书于汉初,相比《史记》更早,史料的收集也相对容易。但是孤证不立,我们依旧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其真实性。

标签: 秦二世扶苏嬴政昌平君

更多文章

  • 秦二世胡亥:屠杀兄弟姐妹,亡了大秦,为何还有人说他冤?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秦二世,赵高,秦王,秦国,李斯

    实用历史·楚汉争霸篇·19引子:胡亥,在成为秦二世之后,最大的人生理想便是玩,他认为皇帝的权威,就在于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为了稳坐王位,他将屠刀挥向了自己的兄弟姐妹,皇子们在咸阳街头处死,公主们则被五马分尸。对待人民,他比秦始皇时期更加残暴。结果,玩了仅仅3年,秦国就没了,胡亥也被赵高所杀,死后葬在了

  • 李斯那么聪明,最后为什么不帮英明的扶苏,而选择纨绔子弟胡亥?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李斯,秦二世,扶苏,赵高,嬴政

    古往今来,皇权之下无父子,皇权的更替也往往伴随着血雨腥风,血染玄武门,尸寒沙丘宫,一桩桩一件件都是欲望与人性的交锋。同样的,秦朝奋六世余猎,一统天下,成就始皇帝祖龙威名,然而,晚年却意外猝死于迅游途中。李斯赵高狼狈为奸,计杀公子扶苏,让小儿胡亥登基为皇,最终间接导致秦朝二世而亡。令人唏嘘不已却有留下

  • 李斯那么聪明, 为何不帮英明的扶苏, 而去帮纨绔子弟胡亥继位

    历史解密编辑:贱议你读史标签:李斯,秦二世,扶苏,赵高,嬴政

    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天下熙熙皆为利来!政治,不是小孩子过家家,也不是拍电视剧,谁是好人,谁是坏人,好人就一定要长命,坏人就一定要受死。政治,是多方利益的博弈,作为老谋深算的李斯,自然明白这个道理。选择支持胡亥,与赵高一起逼死扶苏,并不是他老糊涂了,而是利益使然。利益最大化,是李斯一生的追求!帝国的生死

  • 扶苏与胡亥,儒家与法家,谁才是秦始皇选择的帝国接班人?

    历史解密编辑:阳光路十七号标签:秦二世,嬴政,扶苏,李斯,赵高

    大秦一统后,始皇帝嬴政为这个帝国确立了全新的制度。一切都是新的,一切都要和旧时代切割。但很多勋贵旧族并不认同以法家为主导的新制度,反而图谋恢复旧时代的旧制度。帝国皇帝嬴政和丞相李斯只能亲自下场,镇压了勋贵们一次又一次地反扑。然而,令秦始皇怎么也没想到的是,寄予厚望的长子扶苏,居然也走上了和他相反的那

  • 秦始皇怎么死的?到底是自然死亡,还是被赵高、胡亥、李斯害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嬴政,秦二世,李斯,赵高

    大家好,我是读者。关注我,带你走进一个不一样的文化历史世界。上一讲谈到秦始皇之死和胡亥在一连串阴谋手段之下的继位,这段历史是人们两千多年来所相信的,然而到了2009年,北京大学接受海外捐赠,收获了一批西汉竹简,其中最惊人的一篇叫作《赵正书》,它的现身严重挑战了司马迁笔下的秦始皇之死。那么,历史真的会

  • 李斯那么聪明,为何不帮英明的扶苏,却要帮赵高弟子胡亥继位呢?

    历史解密编辑:纯度茶生活标签:李斯,赵高,扶苏,嬴政,蒙恬,胡亥,秦二世,书法家,春秋战国

    秦朝之所以灭亡,很大原因是秦始皇死后,赵高篡改圣旨,逼死大公子扶苏,让胡亥继位。胡亥登基之后胡作非为,导致民不聊生。自陈胜吴广起义之后,群雄并起,秦国遍地都是农民起义,扑灭这个那边又起。最终,中国第一个统一的王朝在刘邦和项羽的夹击灭亡。秦始皇在去世前,曾经将后事托付给丞相李斯与太监赵高。赵高身为胡亥

  • 秦朝有嬴政、胡亥、子婴三位君主,为何却说“秦二世而亡”?

    历史解密编辑:娱三三三标签:秦二世,子婴,嬴政,秦朝,秦国

    公元前259年,嬴政出生于赵国都城邯郸。公元前251年,嬴政回到秦国都城咸阳。公元前247年,13岁的嬴政继承了秦国君主的宝座。公元前237年,在罢免吕不韦的丞相一职后,嬴政全面掌握了秦国大权。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嬴政先后消灭韩国、赵国、魏国、楚国、燕国、齐国这六国,在39岁的时候就完成

  • 李斯那么聪明,为何不帮英明的扶苏,反而要帮助胡亥继位?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李斯,秦二世,扶苏,赵高,嬴政,丞相

    秦朝的二世而亡,在很多人看来都难以理解,明明当时并非真的没有人才了,比如丞相李斯其实就是一个比较厉害的大人物,他早在秦始皇时期就得到重用,对秦朝发展做出诸多贡献。按理来说,这样厉害的一个人,心中应该明白扶苏和胡亥谁更合适继位,可是为何在秦始皇去世后,李斯却加入到赵高与胡亥的队伍中,一起害死扶苏、一起

  • 秦始皇叫嬴政,为何他的儿子却叫扶苏、胡亥,不随父亲姓嬴?

    历史解密编辑:人间史名人录标签:嬴政,秦二世,扶苏,秦国

    公元前221年,临淄城下,齐王田建见秦国之兵气势壮如百万雄师,令人闻之胆寒,且除了齐国以外的其余六国都相继被秦王所攻下,于是,昏庸无能且的他便听从了齐国国相后胜的建议,投降于秦国。齐国灭亡,六合皆扫,大秦从此一统天下,此举奠定了在中国历史上绵延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王朝的基本政治格局,秦王嬴政改称“始皇

  • 现代人为什么叫秦始皇为嬴政,而把他的儿子叫扶苏和胡亥?

    历史解密编辑:文史鉴赏观标签:嬴政,秦二世,苏和,吕不韦,商鞅

    叫秦始皇为“嬴政”,其实是个错误的叫法。在古代,对人的称谓其实很复杂的。一个人的称谓,大致包含有姓、氏、名、字、号等。现在,我们已经把姓和氏合成了一个词——“姓氏”,指的就是姓;同样,也把名和字合成了一个词——“名字”,指的就是名。原因很简单,氏和字的讲究已经消失了,至于号,大概也只与外号挂钩了。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