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一统后,始皇帝嬴政为这个帝国确立了全新的制度。
一切都是新的,一切都要和旧时代切割。
但很多勋贵旧族并不认同以法家为主导的新制度,反而图谋恢复旧时代的旧制度。
帝国皇帝嬴政和丞相李斯只能亲自下场,镇压了勋贵们一次又一次地反扑。
然而,令秦始皇怎么也没想到的是,寄予厚望的长子扶苏,居然也走上了和他相反的那条道路。
站在秦始皇和李斯的立场,分封制在这个新帝国已经落伍了。
然而大秦帝国从开国到始皇去世,恢复分封制,取消郡县制的声音就从未消失过。
坚持分封制,反对郡县制的这些人不仅仅是恐惧新事物,担心帝国动荡,主要还是他们有私心。
分封只是他们的借口,他们真实目的是借恢复分封制撕开法家大一统的格局,弃法引儒,利用儒家思想重新改造大秦帝国。
那么经过改造后的大秦帝国,就不是秦始皇理想中那个新帝国了,只能是周朝的翻版。
因此刚建立的大秦帝国就有了两条路线的斗争:
以秦始皇嬴政和丞相李斯为代表的法家路线;
以勋贵旧族为代表的儒家路线。
秦始皇和李斯为了延续法家制度,制造了历史上的「焚书」事件,目的就是进行一场文化清理运动,在文化领域也来一次大一统。
管住这一代的嘴,等下一代成长起来,法家思想和制度就能够落地了。
当然秦始皇的「焚书」并不是把书完全烧绝,诸子百家的典籍诗书在咸阳都有备份,只不过后来项羽攻入咸阳城后,一把火烧了个干净。
作为帝国最高统治者,秦始皇明白如果不把群臣心中分裂的种子彻底清除,那么大秦帝国大一统的成果只会流于表面。
一旦有了合适的机会,这些勋贵们必然会反扑,到时候统一的帝国又会面临分裂的危险。
当他和李斯联手镇压了一次又一次旧势力反扑后,秦始皇突然发现,自己培养的帝国接班人、长子扶苏竟然走了和自己不同的路线。
始皇心碎了。
大秦帝国二世而亡,短短十几年里人们熟知的皇族只有四人:秦始皇、公子扶苏、二世胡亥、秦王子婴。
在后世儒家操刀的史书中唯有一人的描写是正面:刚毅勇武,为人宽仁,信人而奋士,有政治远见。
那就是公子扶苏。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们写到,「焚书坑儒」的黑锅儒家让秦始皇背了2000多年,和大秦帝国的法家相比,儒家无疑是胜利者,然而历史都是胜利者书写的。
因此打压儒家的法家代言人秦始皇在儒生嘴里就是个暴君,千古一帝被他们彻底黑化,胡亥作为帝国接班人,又是亡国之君自己也没有好名声。
唯独公子扶苏在儒生嘴里是个好人,是个优秀的帝国接班人。
为什么?
因为公子扶苏在大秦帝国的路线斗争中,是儒家路线的支持者。
按照秦始皇的设想,当年轻一代成长起来之后,法家思想就会成为帝国的主流思想,也就没有人想着分封,想着儒家了。
可帝国接班人竟然被和平演变了。
秦始皇第一马仔李斯先后压下了前丞相王绾和博士淳于越妄图恢复分封制的想法,又在侯生、卢生两个术士诋毁诽谤秦始皇时抓了460个一起造谣生事的江湖神棍,其中有几个儒生,他们全部被坑杀。
这时候公子扶苏站出来说:
「儒生们全诵读并效法孔子的言论,而今陛下却用严厉的刑法处置他们,臣担心天下会因此不安定。」
品一下公子扶苏这句话的意思,效孔子之法,陛下严惩,天下不定。
啥意思?
儒家才是天下稳定的关键。
身为帝国接班人,不知道扶苏是真的看不懂自己的老爹在做什么,还是已经坚定认为老爹的路线是错误的。
但不管他是什么想法,从这一刻起,公子扶苏就不再是帝国接班人了。
秦始皇派他去了上郡,做大将军蒙恬的监军。
新的接班人,两年后就会出现。
公元前210年,50岁的秦始皇开启东巡计划,第一马仔李斯自然是伴驾随行,小儿子胡亥也想跟着老爹出去见见世面,于是撒娇求老爹带他去玩。
秦始皇答应了。
「始皇外出巡游,左丞相李斯伴行,右丞相冯去疾留守,少子胡亥欲同往,请求始皇,始皇帝允之。」
从这里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胡亥能和老爹撒娇,肯定是被老爹宠爱的。
就好比你和自己的老爹关系不好,他出门旅游,你想跟着他去吗,他会想着带你去吗?
根本不可能,从老爹的角度看眼不见心不烦,从儿子的角度看恨不得老爹多玩几天才好,这样家里就没人管他。
父子关系越是亲近,才会撒娇求带。
胡亥就是秦始皇宠爱的孩子,所以东巡时带上了他。
还有一种可能,这时候秦始皇已经把胡亥当成帝国接班人培养了。
但为什么是胡亥?
因为胡亥的学历和专业。
「胡亥少从中车府令赵高学习狱法。」
胡亥自小跟着以后的祸根赵高学习法律专业,这在崇尚法家思想的大秦帝国是最根正苗红的专业。
最重要的是胡亥年轻啊,年轻人,可塑性比较高。
他还没接触过儒家思想,还没被分封制这种复古的旧时代思想污染,还没有成熟稳定的世界观,秦始皇想着那个被儒家洗脑的长子,再看看眼前的幼子,非常有信心塑造出一个法家小天才。
或许在这一刻,胡亥成为了秦始皇心中合适的接班人。
可秦始皇没有时间了。
汞中毒严重的始皇帝没有完成东巡计划,死在了沙丘,永别了咸阳城。
李斯和赵高替他写了遗诏,胡亥成为帝国接班人,蒙恬和扶苏被赐死。
「始皇于沙丘暴卒,宦官赵高胁迫李斯发动“沙丘之变”,废扶苏,立胡亥。」
这里又有一个疑问。
李斯何许人也?
荀子高徒,战国末期入秦,为始皇帝横扫六合出谋划策,助始皇帝完成统一大业。
大秦帝国建立后,身为始皇帝的第一马仔扫除旧弊、革故鼎新,和始皇并肩作战维护法家思想,协助始皇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大一统王朝。
这种要资历有资历,要威望有威望,要谋略有谋略的官场老油条会被赵高胁迫和忽悠吗?
答案只有一个,李斯也看中了胡亥。
如果大秦帝国有谁能理解、支持秦始皇的宏伟大业,那这个人一定是李斯。
作为始皇帝手下头号马仔,在推行法家制度的道路上,李斯一直和始皇并肩作战。
在扶苏和胡亥之间做选择,就是在儒家和法家之间做选择。
毫不意外,法律专业出身的胡亥就是那个能够坚守法家思想,完成始皇大业的不二人选。
但没人能想到,胡亥能如此不成器。
世事无常。
秦始皇希望法家一定不能输、大一统格局一定不能打破、胡亥一定要成器,结果一切成空。
李斯梦想着功成名就,最终落得个三族被灭的悲惨结局。
赵高妄图宦官称帝,却输给了子婴的伪装。
子婴多么想重振大秦山河,却只能跪迎献玺。
大秦帝国,二世而亡,活脱脱一场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