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扶苏与胡亥,儒家与法家,谁才是秦始皇选择的帝国接班人?

扶苏与胡亥,儒家与法家,谁才是秦始皇选择的帝国接班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阳光路十七号 访问量:648 更新时间:2024/2/14 11:06:03

大秦一统后,始皇帝嬴政为这个帝国确立了全新的制度。

一切都是新的,一切都要和旧时代切割。

但很多勋贵旧族并不认同以法家为主导的新制度,反而图谋恢复旧时代的旧制度。

帝国皇帝嬴政和丞相李斯只能亲自下场,镇压了勋贵们一次又一次地反扑。

然而,令秦始皇怎么也没想到的是,寄予厚望的长子扶苏,居然也走上了和他相反的那条道路。

站在秦始皇和李斯的立场,分封制在这个新帝国已经落伍了。

然而大秦帝国从开国到始皇去世,恢复分封制,取消郡县制的声音就从未消失过。

坚持分封制,反对郡县制的这些人不仅仅是恐惧新事物,担心帝国动荡,主要还是他们有私心。

分封只是他们的借口,他们真实目的是借恢复分封制撕开法家大一统的格局,弃法引儒,利用儒家思想重新改造大秦帝国。

那么经过改造后的大秦帝国,就不是秦始皇理想中那个新帝国了,只能是周朝的翻版。

因此刚建立的大秦帝国就有了两条路线的斗争:

以秦始皇嬴政和丞相李斯为代表的法家路线;

以勋贵旧族为代表的儒家路线。

秦始皇和李斯为了延续法家制度,制造了历史上的「焚书」事件,目的就是进行一场文化清理运动,在文化领域也来一次大一统。

管住这一代的嘴,等下一代成长起来,法家思想和制度就能够落地了。

当然秦始皇的「焚书」并不是把书完全烧绝,诸子百家的典籍诗书在咸阳都有备份,只不过后来项羽攻入咸阳城后,一把火烧了个干净。

作为帝国最高统治者,秦始皇明白如果不把群臣心中分裂的种子彻底清除,那么大秦帝国大一统的成果只会流于表面。

一旦有了合适的机会,这些勋贵们必然会反扑,到时候统一的帝国又会面临分裂的危险。

当他和李斯联手镇压了一次又一次旧势力反扑后,秦始皇突然发现,自己培养的帝国接班人、长子扶苏竟然走了和自己不同的路线。

始皇心碎了。

大秦帝国二世而亡,短短十几年里人们熟知的皇族只有四人:秦始皇、公子扶苏、二世胡亥秦王子婴

在后世儒家操刀的史书中唯有一人的描写是正面:刚毅勇武,为人宽仁,信人而奋士,有政治远见。

那就是公子扶苏。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们写到,「焚书坑儒」的黑锅儒家让秦始皇背了2000多年,和大秦帝国的法家相比,儒家无疑是胜利者,然而历史都是胜利者书写的。

因此打压儒家的法家代言人秦始皇在儒生嘴里就是个暴君,千古一帝被他们彻底黑化,胡亥作为帝国接班人,又是亡国之君自己也没有好名声。

唯独公子扶苏在儒生嘴里是个好人,是个优秀的帝国接班人。

为什么?

因为公子扶苏在大秦帝国的路线斗争中,是儒家路线的支持者。

按照秦始皇的设想,当年轻一代成长起来之后,法家思想就会成为帝国的主流思想,也就没有人想着分封,想着儒家了。

可帝国接班人竟然被和平演变了。

秦始皇第一马仔李斯先后压下了前丞相王绾和博士淳于越妄图恢复分封制的想法,又在侯生、卢生两个术士诋毁诽谤秦始皇时抓了460个一起造谣生事的江湖神棍,其中有几个儒生,他们全部被坑杀。

这时候公子扶苏站出来说:

「儒生们全诵读并效法孔子的言论,而今陛下却用严厉的刑法处置他们,臣担心天下会因此不安定。」

品一下公子扶苏这句话的意思,效孔子之法,陛下严惩,天下不定。

啥意思?

儒家才是天下稳定的关键。

身为帝国接班人,不知道扶苏是真的看不懂自己的老爹在做什么,还是已经坚定认为老爹的路线是错误的。

但不管他是什么想法,从这一刻起,公子扶苏就不再是帝国接班人了。

秦始皇派他去了上郡,做大将军蒙恬的监军。

新的接班人,两年后就会出现。

公元前210年,50岁的秦始皇开东巡计划,第一马仔李斯自然是伴驾随行,小儿子胡亥也想跟着老爹出去见见世面,于是撒娇求老爹带他去玩。

秦始皇答应了。

「始皇外出巡游,左丞相李斯伴行,右丞相冯去疾留守,少子胡亥欲同往,请求始皇,始皇帝允之。」

从这里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胡亥能和老爹撒娇,肯定是被老爹宠爱的。

就好比你和自己的老爹关系不好,他出门旅游,你想跟着他去吗,他会想着带你去吗?

根本不可能,从老爹的角度看眼不见心不烦,从儿子的角度看恨不得老爹多玩几天才好,这样家里就没人管他。

父子关系越是亲近,才会撒娇求带。

胡亥就是秦始皇宠爱的孩子,所以东巡时带上了他。

还有一种可能,这时候秦始皇已经把胡亥当成帝国接班人培养了。

但为什么是胡亥?

因为胡亥的学历和专业。

「胡亥少从中车府令赵高学习狱法。」

胡亥自小跟着以后的祸根赵高学习法律专业,这在崇尚法家思想的大秦帝国是最根正苗红的专业。

最重要的是胡亥年轻啊,年轻人,可塑性比较高。

他还没接触过儒家思想,还没被分封制这种复古的旧时代思想污染,还没有成熟稳定的世界观,秦始皇想着那个被儒家洗脑的长子,再看看眼前的幼子,非常有信心塑造出一个法家小天才。

或许在这一刻,胡亥成为了秦始皇心中合适的接班人。

可秦始皇没有时间了。

汞中毒严重的始皇帝没有完成东巡计划,死在了沙丘,永别了咸阳城。

李斯和赵高替他写了遗诏,胡亥成为帝国接班人,蒙恬和扶苏被赐死。

「始皇于沙丘暴卒,宦官赵高胁迫李斯发动“沙丘之变”,废扶苏,立胡亥。」

这里又有一个疑问。

李斯何许人也?

荀子高徒,战国末期入秦,为始皇帝横扫六合出谋划策,助始皇帝完成统一大业。

大秦帝国建立后,身为始皇帝的第一马仔扫除旧弊、革故鼎新,和始皇并肩作战维护法家思想,协助始皇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大一统王朝。

这种要资历有资历,要威望有威望,要谋略有谋略的官场老油条会被赵高胁迫和忽悠吗?

答案只有一个,李斯也看中了胡亥。

如果大秦帝国有谁能理解、支持秦始皇的宏伟大业,那这个人一定是李斯。

作为始皇帝手下头号马仔,在推行法家制度的道路上,李斯一直和始皇并肩作战。

在扶苏和胡亥之间做选择,就是在儒家和法家之间做选择。

毫不意外,法律专业出身的胡亥就是那个能够坚守法家思想,完成始皇大业的不二人选。

但没人能想到,胡亥能如此不成器。

世事无常。

秦始皇希望法家一定不能输、大一统格局一定不能打破、胡亥一定要成器,结果一切成空。

李斯梦想着功成名就,最终落得个三族被灭的悲惨结局。

赵高妄图宦官称帝,却输给了子婴的伪装。

子婴多么想重振大秦山河,却只能跪迎献玺。

大秦帝国,二世而亡,活脱脱一场悲剧。

标签: 秦二世嬴政扶苏李斯赵高

更多文章

  • 秦始皇怎么死的?到底是自然死亡,还是被赵高、胡亥、李斯害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嬴政,秦二世,李斯,赵高

    大家好,我是读者。关注我,带你走进一个不一样的文化历史世界。上一讲谈到秦始皇之死和胡亥在一连串阴谋手段之下的继位,这段历史是人们两千多年来所相信的,然而到了2009年,北京大学接受海外捐赠,收获了一批西汉竹简,其中最惊人的一篇叫作《赵正书》,它的现身严重挑战了司马迁笔下的秦始皇之死。那么,历史真的会

  • 李斯那么聪明,为何不帮英明的扶苏,却要帮赵高弟子胡亥继位呢?

    历史解密编辑:纯度茶生活标签:李斯,赵高,扶苏,嬴政,蒙恬,胡亥,秦二世,书法家,春秋战国

    秦朝之所以灭亡,很大原因是秦始皇死后,赵高篡改圣旨,逼死大公子扶苏,让胡亥继位。胡亥登基之后胡作非为,导致民不聊生。自陈胜吴广起义之后,群雄并起,秦国遍地都是农民起义,扑灭这个那边又起。最终,中国第一个统一的王朝在刘邦和项羽的夹击灭亡。秦始皇在去世前,曾经将后事托付给丞相李斯与太监赵高。赵高身为胡亥

  • 秦朝有嬴政、胡亥、子婴三位君主,为何却说“秦二世而亡”?

    历史解密编辑:娱三三三标签:秦二世,子婴,嬴政,秦朝,秦国

    公元前259年,嬴政出生于赵国都城邯郸。公元前251年,嬴政回到秦国都城咸阳。公元前247年,13岁的嬴政继承了秦国君主的宝座。公元前237年,在罢免吕不韦的丞相一职后,嬴政全面掌握了秦国大权。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嬴政先后消灭韩国、赵国、魏国、楚国、燕国、齐国这六国,在39岁的时候就完成

  • 李斯那么聪明,为何不帮英明的扶苏,反而要帮助胡亥继位?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李斯,秦二世,扶苏,赵高,嬴政,丞相

    秦朝的二世而亡,在很多人看来都难以理解,明明当时并非真的没有人才了,比如丞相李斯其实就是一个比较厉害的大人物,他早在秦始皇时期就得到重用,对秦朝发展做出诸多贡献。按理来说,这样厉害的一个人,心中应该明白扶苏和胡亥谁更合适继位,可是为何在秦始皇去世后,李斯却加入到赵高与胡亥的队伍中,一起害死扶苏、一起

  • 秦始皇叫嬴政,为何他的儿子却叫扶苏、胡亥,不随父亲姓嬴?

    历史解密编辑:人间史名人录标签:嬴政,秦二世,扶苏,秦国

    公元前221年,临淄城下,齐王田建见秦国之兵气势壮如百万雄师,令人闻之胆寒,且除了齐国以外的其余六国都相继被秦王所攻下,于是,昏庸无能且的他便听从了齐国国相后胜的建议,投降于秦国。齐国灭亡,六合皆扫,大秦从此一统天下,此举奠定了在中国历史上绵延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王朝的基本政治格局,秦王嬴政改称“始皇

  • 现代人为什么叫秦始皇为嬴政,而把他的儿子叫扶苏和胡亥?

    历史解密编辑:文史鉴赏观标签:嬴政,秦二世,苏和,吕不韦,商鞅

    叫秦始皇为“嬴政”,其实是个错误的叫法。在古代,对人的称谓其实很复杂的。一个人的称谓,大致包含有姓、氏、名、字、号等。现在,我们已经把姓和氏合成了一个词——“姓氏”,指的就是姓;同样,也把名和字合成了一个词——“名字”,指的就是名。原因很简单,氏和字的讲究已经消失了,至于号,大概也只与外号挂钩了。那

  • 派遣长子扶苏去边关,对幼子胡亥宠爱有加,为何秦始皇如此偏心?

    历史解密编辑:最爱故事标签:嬴政,秦二世,扶苏,赵高,司马迁

    熟悉秦朝历史的朋友应该知道嬴政派扶苏到异地,而对自己的小儿子嬴胡亥宠爱有加,甚至连出行巡游都带在身边。如果说,对于扶苏,始皇帝表现出的更多是“严父”一面的话,那么对于小儿子胡亥,这位身姿英武、不可一世的天子则表现出了普通父亲疼爱幼子的心理。也许是因为胡亥年龄最小的缘故,始皇帝于诸子之中对他最为宠爱。

  • 考古队发现秦始皇女儿的坟墓,场面凌乱不堪,网友点评胡亥太狠了

    历史解密编辑:小哈哈说历史标签:扶苏,大为,皇帝,胡亥,周朝,先秦,秦二世,秦始皇嬴政

    1976午10月,考古学家在秦陵东侧上焦村附近发现了17座陪葬墓群,考古学家发掘了其中8座。在打开墓棺时,众人都大吃一惊,棺内尸骨凌乱不堪。头骨,四肢,躯体四处摆放,有些头颅上还插着箭羽,可以看出来墓主并不是正常死亡。死前应该是经历很多磨难,墓中的陪葬品却是极其丰富,金银首饰一共有200多件。由此看

  • 盘点历史废物人物———秦二世胡亥

    历史解密编辑:毛迪说教育标签:秦二世,赵高,扶苏,蒙恬,李斯,蒙毅

    秦朝末年,天下民众哀怨。农民起义四起,六国余烈更是伺机而动。公元前210年,始皇病逝沙丘,宦官赵高联合李斯胡亥篡改遗书,并杀死太子扶苏,帮助胡亥继位!在赵高和李斯帮助下,他杀死兄妹二十余人,将始皇嫔妃和全部工匠封死在骊山陵墓。征调武士五万人屯卫咸阳,竟然只是为了教他骑马射箭。二世苛政,天下有志者无不

  • 新发现竹简颠覆历史,秦始皇明确下诏传位胡亥,并无阴谋一说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嬴政,皇帝,皇位,扶苏,竹简,胡亥,先秦,周朝,秦二世,秦始皇

    我们知道在司马迁所写的历史中,对于秦朝末期的皇位的传承的描述是一场彻底的阴谋。当时始皇帝病危,立下遗诏,要立扶苏当皇帝,但是最后被赵高和李斯等人合谋改变了诏书,改立胡亥为皇帝。并且最后密令将扶苏杀死,最后才导致了秦朝的灭亡。本来这件事情经过两千年的时间传承之后,却发生了变化。最新发现的战国竹简《赵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