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斯身为丞相,为何同意杀扶苏立胡亥?因为赵高说了一个人!

李斯身为丞相,为何同意杀扶苏立胡亥?因为赵高说了一个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大米饭故事 访问量:2562 更新时间:2024/1/15 3:17:36

作为中国历史上的风云人物,李斯一生充满了传奇,但也留下了无数谜团,其中最大的一个是:李斯身为丞相,又是扶苏岳父,却为何赞同矫诏立胡亥为帝?

需要解释一下,秦汉时期的丞相,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手中权力非常大,并非皇帝传声筒这么简单,属于政府首脑,相当于现在的总理,地位远非赵高能比。而且,李斯还是扶苏岳父,更有裙带关系,因此李斯矫诏杀扶苏、立胡亥,这就出人意料了。

而且,李斯深知赵高与胡亥的关系,一旦胡亥登基,那么赵高势必得到重用,会对自己地位造成威胁。

既然如此,李斯到底为何还要矫诏?史书记载,开始李斯反对赵高做法,但赵高说了一个人之后,李斯最终赞同修改秦皇遗诏。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携幼子胡亥巡游,先后到达湖北、湖南、安徽、江苏、浙江、山东、河北,但在河北沙丘宫(今邢台广宗,赵武灵王饿死此处,纣王于此酒池肉林)时,秦始皇病重,或感大限将至,于是命令赵高发布命令:

《史记·李斯列传》:以兵属蒙恬,与丧会咸阳而葬

秦始皇让扶苏将北地兵权,全部交给蒙恬,然后回咸阳主持葬礼。显然,秦始皇这是让扶苏接班。

然而众所周知的是,赵高不仅没有发出秦皇最后遗诏,反而矫诏赐死扶苏、蒙恬。

这时,李斯位高权重,地位要比赵高这个“大内总管”高得多,那么李斯到底怎么做的呢?

秦始皇死后,李斯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封锁消息。

李斯以为上在外崩,无真太子,故秘之。

秦始皇死于外地,一旦消息公布,自然容易引起动荡,李斯做法不能说错。所以,为了掩盖尸臭,李斯与赵高就购买了一些臭鲍鱼掩盖真相。

总得来说,李斯虽然掩盖秦皇死讯,但却没有矫诏想法。赵高向李斯透露矫诏计划时,李斯闻之大惊失色。

《史记·李斯列传》:安得亡国之言。此非人臣所当议也。

可见,李斯并未想过违抗秦始皇遗命。其实可以理解,李斯已是丞相,做到了官之极致,又是扶苏岳父,根本没有必要矫诏。

然而,赵高说了一个人之后,李斯却立即转变立场!或者说,赵高早就摸准了李斯心思,找到了一个李斯最害怕的人,并成功用他威胁李斯,这个人就是蒙恬!

君侯自料能孰与蒙恬。功高孰与蒙恬。谋远不失孰与蒙恬。无怨於天下孰与蒙恬。长子旧而信之孰与蒙恬?

赵高从才能、谋虑、功高、无怨、扶苏信任五个方面,拿李斯与蒙恬比较。李斯闻之沉默片刻之后,感慨“此五者皆不及蒙恬”!随即,赵高又说了一段话,彻底击溃了李斯心理防线。

长子刚毅而武勇,信人而奋士,即位必用蒙恬为丞相,君侯终不怀通侯之印归於乡里.......(胡亥)慈仁笃厚,轻财重士,辩於心而诎於口,尽礼敬士,秦之诸子未有及此者

这句话的意思是,扶苏登基,蒙恬就可能成为宰相,李斯只能告老还乡,而胡亥仁厚、轻财重士等,让胡亥为帝更适合。

听了这一番话之后,摸爬滚打数十年,才登上丞相之位的李斯,最终同意了赵高矫诏计划。

说到底,李斯做出违背常理的选择,背后原因就在于过于看重名利富贵,舍不得丞相之位。而这一弱点,早被赵高看在眼里,从而才能一击而中!

然而李斯的贪婪,却给自己带来杀身之祸,最终被赵高设计杀死。追逐了一辈子功名利禄的李斯,临死之前对儿子说了一句“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或许李斯至此才恍然大悟吧。

当然,司马迁的这一记载,也让人充满疑惑:李斯在上述5项中,真是全不如蒙恬?北大简中的《赵正书》揭示,立胡亥为帝是秦始皇同意的。所以说,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已经很难找到历史真相了。

更多文章

  • 李斯与胡亥、赵高之间勾心斗角,是十分自然的事情

    历史解密编辑:心中曾经难舍弃标签:李斯,赵高,丞相,胡亥,秦二世,书法家,春秋战国,汉高祖刘邦

    秦二世听信了赵高的谗言,就派人调查李斯之子李由通敌的情况。李斯知道后,才恍悟自己中了赵高的圈套。就上书揭发赵高说:“赵高现在的权力可与陛下相比。他利用陛下的威信,怀有不可告人的野心。“从前田常做齐简公的相国,窃取了齐国王位,这是天下人共知的事实,现在赵高图谋不轨,私人的财富可与田常在齐国为相时相比。

  • 秦始皇的儿子扶苏与胡亥为什么不姓嬴?他们的真名叫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嬴政,秦二世,扶苏,秦王,刘邦

    秦始皇,嬴姓,赵氏,名政,叫嬴政。而扶苏便姓扶,名苏;胡亥就姓胡,名亥了吗?(简而言之,秦始皇嬴政的儿子扶苏与胡亥为什么不姓嬴?)肯定不是,这样的称呼,肯定会被拖出去砍头的。应该亲切称呼“公子扶苏”,与“公子胡亥”。如司马迁在《史记》中叙述沙丘政变时,说:高乃与公子胡亥、丞相斯阴谋破去始皇所封书赐公

  • 赵高发动政变杀死秦二世胡亥,为何却被即位几天的秦王子婴杀死?

    历史解密编辑:乐享盖生活标签:赵高,秦二世,秦王子婴,李斯,丞相

    历史上,君主为了保持血统的“纯正”,只允许阉割后的奴仆留在宫中服侍,也就是太监。作为皇帝的身边人,有时甚至可以直接影响王朝的兴衰。秦朝的大太监赵高,就是个野心与胆子俱在的人。害扶苏,立胡亥,除李斯,杀胡亥,秦朝的灭亡,离不开赵高的“胡乱运作”。可就是这么一个人,敢于发动政变杀死秦二世,却为何被秦王子

  • 一代大儒叔孙通,为了保命,也奉承过二世祖胡亥

    历史解密编辑:云晓观历史标签:秦二世,孙通,赵高,嬴政,李斯,大儒

    本文系作者原创,希望大家喜欢,转载请与本人或者合作网站联系。碧海天空是我的战场,月光如水是我的爱情。立足养成教育,反思历史和文化!历史告诉我们,活下来的人才是未来的主人!一代大儒叔孙通薛县人,因为在儒学上的造诣,得到了秦始皇的赏识,作了个待诏博士!儒作为神官,掌控着国家的祭祀和礼仪!秦始皇的赏识,目

  • 李斯是聪明之人,为何他不帮扶苏,反而去帮纨绔子弟胡亥继位?

    历史解密编辑:生活磁场标签:李斯,赵高,扶苏,胡亥,先秦,秦朝,秦二世,书法家,秦始皇嬴政

    种种迹象表明,沙丘之谋最大的幕后推手其实是李斯,他自然不会帮助扶苏了。李斯一生信奉“老鼠哲学”,并以此作为其行动准则。所谓“老鼠哲学”,是李斯在楚国做小吏的时候,从老鼠身上总结出的一套经验。李斯发现,即使是老鼠,其实也有尊卑之分。那些住在厕所的老鼠,混得就很惨,不仅骨瘦如柴,而且整天紧张兮兮的,刚听

  • 李斯后悔拥立胡亥,被腰斩前预言大秦未来只用13字,结果字字应验

    历史解密编辑:学姐看生活标签:李斯,秦二世,赵高,嬴政,秦国,扶苏

    《咏史上·李斯三首》诗云:“李斯何敢妄坑儒,但作逢君固位图。”大秦一统天下,李斯居功甚伟,但他建议实施的“焚书坑儒”,以及后来为了保住相位,一味迎合秦二世胡亥的做法也饱受后人诟病。秦始皇是千古一帝,而李斯也可称为千古一相,在李斯的辅佐下,秦朝才完善实施了郡县制,对后世造成重大影响。汉朝延续秦例,国祚

  • 秦始皇叫嬴政,为啥他儿子却叫扶苏、胡亥?可能和你想得不太一样

    历史解密编辑:生活磁场标签:嬴政,秦二世,扶苏,蒙恬,赵高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李白《古风·秦王扫六合》说到秦始皇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先后攻灭了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完成了统一的大业,建立起了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秦朝。秦始皇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过五

  • 赵高权利欲望加重,指鹿为马,杀胡亥!被子婴斩首!!

    历史解密编辑:乡野的小宋标签:赵高,子婴,皇帝,胡亥,先秦,秦二世,书法家

    赵高赵高想,如今大秦天下已是我赵高的了,我要试一试大臣们的态度。有一天,他找到秦二世,对他说:“陛下,臣得到一宝物,想亲自在朝中献给皇帝陛下,请您明日一定上朝。”胡亥不知赵高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也不好驳了他的面子。第二天去上朝时,只见赵高牵着一只梅花鹿来到大堂上。胡亥心想,这只鹿有什么稀奇的,算什么宝

  • 历史上真实的秦二世胡亥到底是不是个昏君

    历史解密编辑:蜜语说标签:秦二世,赵高,嬴政,扶苏

    后世史书中的秦二世是一个昏庸无道、冷酷无情,一无是处的人,那么历史上真实的胡亥是什么样的呢我们今天就来说一说这位亡国之君秦二世胡亥。胡亥是秦始皇的第18个儿子,也是最小的儿子。据记载,小时候的胡亥天真直率,顽皮可爱。比其他皇子都更得始皇帝的喜爱。成年后的小胡“慈仁笃厚,轻财重士”,妥妥的优质小年青。

  • 忠心耿耿的李斯,为何被称之为现实的政治家,只因为拥护了胡亥?

    历史解密编辑:夏觅一年标签:李斯,嬴政,赵高,秦国,韩非,胡亥,秦朝,先秦,秦二世,春秋战国,秦始皇统一六国

    如果说商鞅改变了秦国,那么李斯改变的是秦朝。秦始皇最初萌生统一中国的念头就是受李斯启蒙。之后由于韩国的疲秦计败露,秦始皇大怒之下,驱逐所有在秦国的外国人,李斯奋笔疾书,一篇《谏逐客书》如当头棒喝,唤醒了神智失常的秦始皇,也把秦国从悬崖边拉了回来,最终一统华夏。李斯在我国历史上是著名的政治家,不过他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