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李白《古风·秦王扫六合》
说到秦始皇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先后攻灭了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完成了统一的大业,建立起了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秦朝。
秦始皇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过五帝。”因此采用三皇帝的“皇”和五帝之“帝”,构成了自己“皇帝”的称号。
秦始皇称帝后,做出了诸多的改革措施,比如说地方上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以及统一货币、度量衡等,书同文,车同轨。对外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修筑万里长城。整体上来说秦始皇的贡献是远大于过错的,因此明代思想家李贽将其誉为“千古一帝”并且得到了后世的肯定。
不过令人感到奇怪的是,秦始皇名叫嬴政,为何他的儿子却叫扶苏和胡亥呢?
首先我们要知道,秦始皇的儿子并不只有扶苏和胡亥,秦始皇一共有23个儿子和10个女儿,但是只有4个儿子在历史上留下了名字,女儿几乎都没有留下名字。
作为秦始皇长子的扶苏本应该继承皇位,但是却被胡亥和赵高、李斯从中作梗,伪造了诏书,送到在北面边境戍守的扶苏和蒙恬处,命其自杀。扶苏和蒙恬不敢违抗圣旨,更没想到胡亥等人敢伪造诏书,于是便真的自杀了。
扶苏和蒙恬死后,胡亥十分顺利的登上了皇位,可是尽管如此他依旧不安心。为了让自己的皇位能够坐得稳当,他以各种理由残害自己的手足兄弟,包括他们的后人,最后秦始皇这一脉基本上只剩下赵高了。
这些被胡亥杀害的手足兄弟,没有被记载下姓名自然是很正常的,而最终秦始皇最为人熟知的两个儿子,便只有扶苏和胡亥了。
扶苏和胡亥既然是秦始皇的儿子,自然是随秦始皇姓的。秦始皇姓赢,赵氏。在秦汉以前,姓和氏是分开的,姓一旦产生往往很牢固不会轻易的改变,而氏则会随着子孙后代官职和封地的改变而改变。
《史记》记载:“秦之先为嬴姓……然秦以其先造父封赵城,为赵氏。”因此秦始皇可以称作嬴政也可以称作赵政。
而扶苏与胡亥可以称作“嬴扶苏”和“嬴胡亥”,也可以称作“赵扶苏”和“赵胡亥”,之所以直称他们的名字,不过是为了更方便记忆而已,有些史学家就是这样记的,比如秦始皇还在做王的时候就被直呼“秦王政”。
其实这种直称其名的现象在历史上并非少见,比如说因为《铁齿铜牙纪晓岚》而家喻户晓的大贪官和珅,肯定有不少人以为他姓和,但实际上和珅是满族人,为钮祜禄氏,因此你得叫他钮祜禄和珅,那还不如直接叫他和珅的好,扶苏和胡亥也是同样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