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扶苏被逼自尽,是什么让他不求生机,坚决赴死?

扶苏被逼自尽,是什么让他不求生机,坚决赴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黛眉浅浅 访问量:1681 更新时间:2023/12/21 21:28:58

年少时看秦朝史,惊叹着秦始皇的天下一统,愤怒着秦二世的人暴虐无道,长大后看秦朝史,感叹着奸臣当道,惋惜着辉煌一时。

其中最最意难平的,还是公子扶苏。倘若扶苏不曾自刎,倘若秦始皇未曾将他派往边境驻守,将他留在自己身边跟随,也许一切都会向不一样的方向发展,也许大秦帝国不会那么快就走向消亡。

若扶苏称帝

一个拥有秦始皇的谋略,却没有秦始皇的凶残暴虐的未来帝王,温文尔雅、礼贤下士的他,若生于太平盛世,一定会是一代明君。

只可惜,他生于乱世,尽管他的父皇已经统一了天下,想尽办法为他留下了自认为稳妥的人,可还是没能逃过被人联手陷害致死的结局。在那个战火连绵的时代,朝堂动荡不安,没有铁血的手腕,光有谋略是不够的。就因为他太过遵守规则,就因为他没有和父亲一样狠戾的手段,才会被比他狠的人重重的踩在脚下,哄骗,诱惑,逼迫。

伪造的诏书里,一字一句都在剜着公子的心。

也许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扶苏不听蒙恬的话,回京确认后再做打算。

因为他是那样一个重视忠义礼孝的人呢。当听到父亲遗诏是赐死自己的那一刻,大概就已经心灰意冷再无求生之意了。本就被父亲贬去抵御匈奴,以为父亲对自己已经彻底失望了。

倘若当初他听蒙恬一句劝,先找理由回咸阳城一探究竟

,很轻易就能发现弟弟与朝臣宦官的卑劣计策。如果当时的扶苏顺利继位,那可能还能对大秦帝国的颓势力挽狂澜一番,以扶苏的性子,不然不会想自己的父亲一样继续压榨臣民,当人心所向之时,天下自然就稳固了。

可惜扶苏的性格也注定他会毫不犹豫的跳下他们挖好的坑中,也正是因为是到这一点,赵高才能窜通李斯帮他们一同造假诏书。

因为他们知道,这诏书将会是压死扶苏的最后一根稻草。

纵观公子一生

公子扶苏是秦始皇第一个儿子,始皇对这个孩子予以重望,自小就是按照未来储君去培养的。为长子赐名扶苏,是取自《诗经-山有扶苏》中的“山有扶苏,隰有荷华。”扶苏一词在那时候是形容树木枝繁叶茂的,

自出生起秦始皇对这个孩子有着非常高的期望。

只是随着孩子慢慢长大,与父亲的观念就渐渐不同了,尤其是在父亲的暴政引发百姓文臣不满后,父亲的做法让他觉得太过残忍。

扶苏大抵也是不想自己的父亲变得越发不得民心吧,就开始带头反对父亲“焚书坑儒”的做法,一次两次的,秦始皇当儿子是太善良,忍了。

扶苏一直是个有些执拗的孩子。

见父亲对自己的劝谏毫不理会,好,一次不理会那我多上书几次,结果可想而知。

秦始皇在收到多次谏言后自然是非常生气的,这大秦天下是靠着他铁血手腕打下来的,

镇住那些宵小之徒的不光是大秦帝国的铁骑,还有他秦始皇的威名,

越想越气,

随即将扶苏发配边疆,让他去蒙恬的军中和蒙恬一起镇守边疆。

扶苏就算不甘心,也还是听父亲的话去了,也许从这时候开始,扶苏心里就有些绝望了。

公元前201年,秦始皇外出巡游天下,却不曾想在路上病重。

知道自己命不久矣的秦始皇想着尽快安排好自己远在边疆的大儿子,召来赵高去拟旨,唤扶苏尽快赶回咸阳主持大局。只是秦始皇也没想到自己竟没能撑到最后,

遗诏还未交代好人送出去,就去世了。

远在边疆的扶苏什么都不清楚,努力帮父亲守好边疆,也不曾去打听帝都的消息,等到他收到父亲来信时,竟已经是遗诏了。还没等自己感受亲人去世的伤痛,一个更大的打击随之而来——赐死。

看到父亲至死都觉得自己没用,下遗诏也要让自己死,扶苏彻底心灰意冷。

蒙恬将军得知这个消息以后,赶忙来营帐劝阻扶苏:“公子,陛下既然能派你来此督军,那必然是对您有极大的期望与信任的,您以为这个位置谁都能做吗?一个小小使臣,怎么就能逼着您自杀呢?若这是小人奸计,这天下岂不是要毁于一旦!公子,您还是确认一下吧!”旁边的使臣听将军这样说,自然也担心扶苏反应过来,便一直催促着。

沉浸在绝望之中的扶苏已经不想挣扎了,或者说他不敢赌这份诏书是假的,他惹怒父亲才被派往边疆,本就是罚,如今父亲下这样的遗诏,大概是觉得自己不堪重用了吧。

越发绝望的扶苏最终还是选择了应诏自杀,而扶苏一死,百姓最后的救星都没有了。

原以为努力熬一熬,盼死了秦始皇,等到公子继承大统他们就能过上好一些的生活了,却不曾想,竟然盼来了一个比秦始皇还暴戾的秦二世。无勇无谋只知道享乐的秦二世不得民心,大肆耗费人力物力,肆意的鱼肉百姓。

而将军蒙恬最终也在赵高的几进谗言下将蒙恬囚于牢狱之中,随后用了当时害死哥哥扶苏一样的手段,下旨让使者去逼蒙恬自尽,蒙恬不是扶苏,自然是要求生挣扎一番,只是求生无望,他现在连见秦二世的机会都没有,最终还是服毒自尽了。

百姓不知扶苏已死,只是深深的不理解为何继位的竟不是扶苏。秦朝暴政越发严重,逼的民众不得不反,而扶苏得民心,这便成了他们起义的理由。

秦二世喜欢天下太平之说,因此常常掩耳盗铃。

但凡说有人叛乱,有人造反之类的话语,都被秦二世重罚处决,毕竟太平盛世是不会有人反叛的,若有,就说明他秦二世治理天下不周,这自然就让这个虚荣心极强的帝王很是不满。也正因为他这样的行为,让秦朝在陈胜吴广起义后,仅仅两年就彻底灭亡。

始皇最喜爱的儿子

作为秦始皇最喜爱的儿子,扶苏似乎是没有这个觉悟的。

他一直以为自己不够优秀不得自己父亲的心,也许是生长环境的原因,秦始皇给他锻炼的机会,让他处理各种事物,他都认为这是身为未来储君应该做的,并且应该做的更好一些。而父亲对他的发配,他觉得是自己做错了被罚,却并未想到是父亲想让他锻炼心性。也许想到过,只是扶苏对父亲的敬佩与尊敬并不能让他生出别的多余的想法。

为了能让儿子顺利继位,秦始皇让已经成长起来的儿子远离朝堂的权力漩涡中心,让他安全的摘出去,他相信自己一手培养出来的继位者可以在军中也赢得众人辅佐,就像他在这天下百姓心中所留下的贤名一样。

秦始皇一直都知道,在这个乱世之中,以扶苏现在的心性恐怕活不了几天。他为这个儿子铺了太多的路了,扶苏的贤者仁心,作为父亲,他怎么会不清楚呢?

他只是希望扶苏可以再心狠一些,毕竟心善容易被人欺负。

既然秦始皇从未想过要改变这个儿子的想法,那是不是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想,他是在用自己的暴戾残忍去衬托儿子的贤明,让天下百姓打心眼里都想拥护这个即将上位的未来帝王。

如此,扶苏上位,一得民心,二得军心,这样他做起这个帝王,想去整治朝纲都会变得理所应当很多。

只是秦始皇没想到自己的死劫来得如此之快,还没来得及把自己最喜爱的儿子安排明白,就与世长辞了。

怕是始皇到死前还幻想着儿子将这大秦天下打造成了真正的太平盛世,大秦王朝延绵百年吧!

只是他大概也没想到,自己长眠于地下后,竟这么快就见到了自己予以重望的儿子。两人见面,扶苏跪地忏悔自己不够优秀,才让父亲失望,而始皇一脸懵逼:“我不是下诏叫你赶紧回去继位主持大局吗?”

也许精明的始皇想到了会有人陷害扶苏,但没想到会是自己的二儿子,居然胆大到和赵高篡改遗诏,也没想到留着用来辅佐大儿子的丞相李斯会参与其中,最最想不到的应该还是自己的大儿子在军中磨练的这些年没有半点长进,曾经多次反驳他的大儿子,最后对于这伪造的遗诏竟没有生出一丝反抗之心。

标签: 扶苏嬴政秦二世遗诏赵高蒙恬

更多文章

  • 秦始皇陵挖出一头骨,专家观点令人费解:史记扶苏死因被推翻?

    历史解密编辑:金牌娱乐酱酱标签:扶苏,嬴政,蒙恬,秦二世,秦始皇陵,史记

    关于扶苏之死,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的非常明确,秦始皇死后,赵高李斯矫诏,派人送诏书给远在北地边疆的扶苏和蒙恬,密令他们两人自杀。蒙恬觉得此事蹊跷,希望上书秦始皇问清缘由,但扶苏认为不需询问,就此自杀。扶苏为人仁,谓蒙恬曰:“父而赐子死,尚安复请!”即自杀。扶苏自杀之后,就安葬于上郡(今陕西省绥德县

  • 秦始皇死后,为什么蒙恬蒙毅没有支持公子扶苏,反而束手就擒呢?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看点啥标签:嬴政,蒙恬,蒙毅,公子扶苏,秦二世,扶苏

    秦始皇死后究竟发生了什么?蒙恬蒙毅两兄弟一内一外,手握三十万大军,为什么不支持公子扶苏继承皇位呢?让我们一起来一探究竟。始皇出巡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冬季,秦始皇生平最后一次出巡。像往常一样。左丞相李斯陪同前往,右丞相冯去疾留守咸阳。始皇有二十多个儿子,小儿子胡亥最受宠爱,他要求随父皇出游,

  • 秦始皇病死后,公子扶苏手握30万大军,为何听从命令自杀?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晓晓古今标签:嬴政,大军,赵高,蒙恬,蒙毅,先秦,周朝,秦二世,公子扶苏,秦始皇统一六国

    秦始皇在东巡途中忽然病逝,是所有人意料之外的事情,当时蒙毅远在会稽山为秦始皇的病情祷告,蒙恬和公子扶苏远在边疆修建万里长城。秦始皇的身边,只有胡亥、赵高和李斯等人。其中,秦始皇之所以只带胡亥一个子女出来,是因为胡亥极力要求的结果。胡亥作为秦始皇最小的儿子,很得秦始皇的喜爱,他年幼调皮,并没有表现什么

  • 扶苏是李斯女婿,赵高和胡亥才是外人,李斯篡改遗诏到底图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紫陌阁标签:李斯,赵高,秦二世,扶苏

    史料中记载,丞相李斯的女儿嫁得是秦国皇族子弟,儿子们娶的也是秦国公主,为此有了公子扶苏是李斯女婿的说法。那么李斯为何不帮助女婿扶苏,而是选择帮助赵高,拥立秦始皇幼子胡亥继位称帝呢?虽然史料中记载李斯的女儿嫁的是秦国皇族子弟,但并不一定是秦始皇的长子扶苏,而且到目前为止,并没有任何史料,包括已经出土的

  • 扶苏身边有蒙恬, 还有三十万的秦军, 为何仅凭圣旨就自杀了!

    历史解密编辑:陆哥搞个菜标签:蒙恬,扶苏,秦军,嬴政,赵高,李斯,蒙毅,周朝,秦朝,秦二世,春秋战国,汉高祖刘邦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说的,是存在于那份圣旨里的秦始皇,而并不是真正的,并且还活着嬴政。毕竟,我们都知道,真正的嬴政,在圣旨送达之际,早就被做成了“咸鱼”。但是这一切,当时的扶苏却不知道,他压根儿没想到自己的父亲已死,更没想到这份要他自尽的诏书,居然是假的。那个年代,可没有什么电话手机之类。而赵高和李

  • 生不逢时的悲情扶苏

    历史解密编辑:旧闻故史标签:扶苏,嬴政,李斯,赵高,蒙恬,秦二世,吕不韦,生不逢时,汉高祖刘邦

    身为秦始皇的长子,扶苏可以说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并且素有贤名,为人宽厚,颇有政治远见。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准皇帝,却以“自杀”的方式悲情谢幕,成为秦初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公子扶苏公子扶苏,本该是参天大树——以仁政奠定万古基业,安定天下,开创大秦盛世。然而当时的政治环境没有他施展抱负的空间,再加上性格上的缺

  • 如果秦始皇让扶苏继位, 是否可以挽救秦国, 司马迁的分析极为正确

    历史解密编辑:农民小刚标签:嬴政,司马迁,扶苏,秦二世,秦国,蒙恬

    秦朝的建立是极其艰难的一段过程,贾谊的《过秦论》中有这样的记载,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从秦孝公开始,启动商鞅变法,经过了百余年的时间,秦国才从一个蛮荒的国家逐渐变的强大,为嬴政的统一六国奠定了强大的基础。然而,百年的基业却

  • 扶苏如果同蒙恬起兵而成为秦二世,能否改变秦国的命运?

    历史解密编辑:酒苼清栀标签:蒙恬,秦二世,扶苏,同蒙恬,嬴政

    扶苏:贤良尽泪垂,屈死树边时山有扶苏,隰有荷华;不见子都,乃见狂且。山有乔松,隰有游龙;不见子充,乃见狡童。扶苏的名字源自上面这首《诗经·郑风》,是古人对树木枝叶茂盛的形容,有香草佳木之意;同时,“扶苏”亦含有兵车藩盾之意,秦始皇给自己的长子以此命名,能看出对其是寄予着无限期望的。虽然秦始皇在生前并

  • 扶苏和蒙恬为什么自杀,其实也是被逼无奈,秦始皇早已设下困局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蒙恬,嬴政,苏和,扶苏,大军,自杀,秦始皇,先秦,秦朝

    秦始皇是第一个实现大一统的君主,他通过自己强大的治理能力和军事管理能力带领着国家步入了一个新的高度。而秦始皇也真正的成为了一个值得我们纪念的传奇历史人物,而他去世以后,秦二世胡亥却向自己的哥哥扶苏下达了赐死的指令。其实,当年扶苏在接到这条指令的时候,大将军蒙恬也进行过劝阻,可是扶苏仍然坚定地选择赴死

  • 实拍秦始皇长子扶苏和大将蒙恬陵墓,简陋荒凉,隔河遥遥相对

    历史解密编辑:画个圈圈吧标签:嬴政,蒙恬,苏和,扶苏,陵墓,李斯,秦朝,秦始皇,春秋战国,汉高祖刘邦

    秦始皇陵是中国一座没有挖掘的帝王陵墓,如果能挖掘出来,那就是轰动世界了。秦始皇有个儿子叫扶苏,是他的大儿子,扶苏这个人真是不幸,被赵高和丞相李斯等人陷害致死,他的陵墓在陕西绥德县城一座小山坡上,看起来非常简陋荒凉,没人说,很多人都不知道,一个皇太子落到这个地步,真悲哀。绥德县位于陕西省北部,与榆林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