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如果扶苏顺利继位,秦朝的历史会有所不同吗?

如果扶苏顺利继位,秦朝的历史会有所不同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知行视之 访问量:4770 更新时间:2024/1/20 22:37:10

秦王嬴政用了多年的时间,灭掉六国,将原来的秦国变成了后来的秦朝,统一全国,是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称谓的,被后人称为秦始皇

  秦朝在秦始皇执政的时候,国力颇为强盛,有着足够的大国风范,然而在秦始皇死后,胡亥通过篡改遗诏扶逼苏自尽。扶苏看到遗诏后并未怀疑遗诏的真伪,就自尽了,扶苏死后,胡亥登基,史称秦二世

  秦朝在胡亥的统治下,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中,导致了各地起义的接连爆发。

  秦朝在胡亥的统治后期早已属于名存实亡,后来秦二世胡亥被赵高所杀,死于望夷宫。

  虽然赵高又拥立了子婴,那时候的秦朝离正式的土崩瓦解就差一步了,灭亡只是时间问题了。

  那么如果当时扶苏没有在外面而是守在秦始皇的身边,并且顺利的继承了皇位,秦朝是不是就不会短命呢?

  如果按照当时的形势而言,扶苏即位的话也改变不了短命的结局,为什么会这么说呢,虽然扶苏为人仁厚,在政治方面有一定的远见,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没有一定的权谋和心计。

  连弟弟胡亥给自己遗诏的真假,他都没有怀疑,就立即自杀了,这是典型没有权谋心计的表现,但凡有点心计的人,都不会相信遗诏是真的,虽然在朝政上因为直谏得罪了父亲,被派往边疆协助蒙恬将军,修筑长城,抵御匈奴。

  这些也都是秦始皇为了磨炼扶苏,而且如果遇到秦始皇死后朝中有什么大变革的话,扶苏在边疆地区,会比在京中安全的多。

  秦始皇属于一边保护着扶苏,一边磨炼着扶苏,秦始皇如果想要杀掉扶苏的话,当时一道圣旨杀掉就好,何必要等到自己死后呢。

  这也是如果扶苏即位后,不会挽救当时形势的第一个原因。

  还有就是治国理念方面,秦朝在秦始皇时期一直秉承着法家的思想,讲究乱世用重典。

  其实法家的思想没有太多的过错,只是在秦朝,尤其是在秦始皇时期,过于严苛的刑法,加重了与民众的矛盾。

  而且在这其中最主要的矛盾,就是被秦始皇之前灭掉的六国贵族们,

  在这种环境下,需要的是有着雄才大略用着权谋手段,去治理这个国家的君主。很显然,仁厚的扶苏在这个环境下,是不能完全镇住这些人的。

  秦朝的滥用劳动力的情况也是十分严重的,也是与民众产生矛盾的主要原因之一。

  即便扶苏在位,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因为这当中有父亲秦始皇的陵墓。

  扶苏即位后,总不能下令停止修建皇陵吧,那肯定是不能停止啊,不仅不能停,反而还要更快,这在无形中更会增加劳动力,矛盾也还是会有,只会增而不会减。

  还有就是手下可使用的人才,扶苏可使用的人才,就只有蒙恬将军,蒙恬将军虽然骁勇善战,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但是毕竟一个人的力量还是有限的。

  历史是没有假设的,秦朝的亡,除了皇帝本身执政的原因,还有就是当时的秦朝从各个方面来讲,已经腐朽到极致了。

  即便扶苏登上皇帝,也只是治标不治本,他在百姓 当中有名望,但是在项羽这样的人眼中,扶苏几乎没有什么作用。

  项羽是个有野心的人,从早年间项羽在街上看到秦始皇出行时,说道想取而代之就能看出。

  而且项羽和项梁都是跟秦朝有着一定的仇恨的,同时他们作为楚国的贵族,只要振臂一呼,还是有很多人跟随的。这些都是扶苏阻止不了的,扶苏用军队镇压的话,当时秦朝军队的战斗力已经不是秦始皇那时候的战斗力了。

  即便当时有蒙恬,那么项羽也不弱。两者相战最多势均力敌,彼此军队都会有伤亡,还有趁此之乱的其他六国贵族们,也会来插一脚。

  这样的交战下,秦朝也是迟早会灭亡的,所以综合以上的原因,秦朝的统治短命,即便扶苏在位也是一样。

更多文章

  • 秦始皇:我让你去修长城你就真的只是去修长城吗?扶苏:儿错了!

    历史解密编辑:琳子乐园标签:嬴政,扶苏,李斯,蒙恬,赵高,秦二世

    秦始皇千古一帝,统一六国何等的霸气,虽然后世很多人评论他是暴君也有许多的恶行,但是整体来说是功绩要大于过错的,然而就这样的千古一帝一代君王的儿子公子扶苏每当提起却让人们除了叹息还是叹息。公子扶苏出生之后秦始皇便请名师让扶苏学习儒家学说,这时秦始皇正在忙着统一六国,而当秦始皇完成了统一六国之后人年纪也

  • 为什么扶苏接到胡亥的假圣旨,没有辨别真伪就草率地自行了断?

    历史解密编辑:廊人标签:秦二世,扶苏,蒙恬,嬴政,秦国,赵高

    秦始皇死得比较突然,当时他正在巡幸天下,身体并没有什么大碍,否则的话,也不可能自己给自己找罪受,重病的情况下,还要四处奔波,所以一般人会认为,秦始皇是突发急症死的,不然的话,死之前毫无征兆,走到沙丘的时候,突然暴病身亡,如果他是病死的,也不可能连即位诏书这样重要的文件都没有留下。而秦始皇死的时候,胡

  • 秦始皇为什么要逼迫扶苏?看完可以明白

    历史解密编辑:体验娱乐说标签:嬴政,扶苏,李斯,周文,秦二世,周文王

    众所周知,秦始皇的长子扶苏是秦朝最好的皇帝继承人。但是秦始皇将自己的长子赶到了遥远的边界。秦代的建立是秦国七代君王数百年的努力,但其灭亡仅用了14年的时间。司马迁的史记载了桑苏族性格和厚厚的气质,经常撞上祖先皇帝,让祖先珍惜子民。如果他下残酷的手就下了严厉的手,你应该软弱一点,还有什么比去边疆杀戮更

  • 如果扶苏不死,中国历史将会这样发展

    历史解密编辑:农民小阿蟹标签:扶苏,蒙恬,赵高,嬴政,李斯,秦二世

    我们知道,秦始皇死于东巡回归的路上,临死时下诏传位给扶苏。然而赵高伙同李斯,为了个人利益,假传圣旨,赐死扶苏蒙恬,扶植胡亥上位。之后,天下大乱,陈胜吴广,项羽刘邦……那么,加入扶苏不死,中国历史会是怎样的呢?当“圣旨”下达时,扶苏遵命准备自杀,经验老到的蒙恬曾出手阻止,说静观其变。假如扶苏真的听了蒙

  • 为何《史记》从未提及秦始皇的皇后?扶苏、胡亥的母亲是谁呢?

    历史解密编辑:丹宝说文史标签:嬴政,秦二世,扶苏,皇后,赵姬,秦国

    秦始皇作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皇帝,不仅建立了家天下的皇帝继承制度,也创建了第一个封建王朝,可以说秦始皇的一生充满了传奇,同时也伴随着很多的谜团,而且因为年代久远了,关于他个人以及与之相关人物的记载并不是很多,其中有一点让人疑惑的便是秦始皇贵为皇帝,但是他生平去没有设立皇后。要知道自古以来很

  • 秦二世篡位后,名声好、能力强的扶苏为何不起兵,状况根本不允许

    历史解密编辑:古今中外历史说标签:秦二世,扶苏,秦国,嬴政,赵高,蒙恬

    公元前210年,东巡路上的秦始皇突然病逝。秦始皇去世后,在李斯和赵高的帮助下,胡亥继承皇位,被称为秦二世。对于秦二世很多人都比较熟悉,秦朝的灭亡他要付很大的责任。在秦二世逼死的兄弟姐妹中,扶苏是非常可惜的。因为很多人觉得,如果不是秦二世,扶苏应该继承皇位,秦朝也不至于灭亡。更有人觉得扶苏当年应该起兵

  • 秦始皇的决定没能实现,秦朝灭亡得怪扶苏过于听话

    历史解密编辑:吉吉嗑普标签:嬴政,扶苏,秦二世,赵高,秦朝,皇位

    思来想去,秦始皇断不可能把皇位传给自己的二儿子胡亥,相比于二儿子,公子扶苏各方面都要强于自己的弟弟,可能唯一不足的就是眼里缺少杀气。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一直在寻求长生不老之术,努力了很久,却没有任何收获。等待将死之时,他也深知,自己还是没能逃脱“死字”。在秦始皇将死的时候,叫赵高写好盖了玉玺的传位诏

  • 假如扶苏在北疆起兵勤王,他是否可以挽救大秦王朝?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扶苏,项羽,刘邦,章邯,蒙恬,韩信

    扶苏:我要是不死,项羽你得掉一身皮!蒙恬:还得我跟他硬钢!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要是扶苏督蒙恬30万长城军南下,能否延续大秦帝国的年限?我们先来理顺一下逻辑,假如扶苏不死,蒙恬挂帅,30万大军南下要面对哪些敌人?蒙恬有没有胜算的可能?我们知道大秦灭亡,主要是因为三股势力在起作用,其中项羽的西楚军,大概兵

  • 北大3346枚汉代竹简,里面记载:秦始皇死前指定的继承人并非扶苏

    历史解密编辑:酒城森哥S标签:扶苏,史记,李斯,北大,先秦,周朝,秦二世,司马迁,汉代竹简,秦始皇嬴政

    我们知道《史记》是二十四史之一,也是一部纪传体通史。 司马迁曾经记载过“沙丘之变”事件的经过,在始皇37年(前210年),秦始皇生前最后一次出巡,不料却在沙丘病死。病重时,命令赵高写诏书给长子扶苏,让其参加丧事处理。但诏书一直在赵高处,没有使者送出。太监赵高不怀好意,为了自己的权利,和丞相李斯沆瀣一

  • 秦二世处死了所有的兄弟姐妹,为何留下了扶苏的儿子子婴没有杀?

    历史解密编辑:乐观探历史标签:子婴,扶苏,赵高,先秦,周朝,秦二世,秦始皇嬴政

    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第五次东巡途中病逝驾崩,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中央集权的王朝——秦朝,短暂的失去了统治者。在古代帝王驾崩可是大事,但是秦始皇驾崩的消息并没有第一时间被王公大臣等人知晓,而是被赵高、胡亥、李斯三人合谋封锁消息。想来秦朝刚刚建立天下还未稳定,始皇帝去世的也突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