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如果没有扶苏和蒙恬兄弟的冤死,秦朝国祚能有多长?

如果没有扶苏和蒙恬兄弟的冤死,秦朝国祚能有多长?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循迹故事汇 访问量:2825 更新时间:2024/1/20 11:15:25

要说中国历史上作为帝王的儿子死的最冤的可能数秦始皇的长子扶苏无疑了,其中还牵连了蒙恬蒙毅兄弟,就是电影《神话》中的那个蒙毅。

秦始皇的长子扶苏是个正直忠厚的人,却因劝谏焚书坑儒案而触怒始皇帝。因此扶苏被派到上郡(今陕西榆林)蒙恬军中做监军。

蒙恬的祖父蒙骜为四朝元老,作为军队统领,他南征北战,所向披靡,战果辉煌,为秦始皇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蒙骜死后,儿子蒙武继承父业,协同大将王翦,领兵攻打楚国并最后灭了楚国。公元前221年,蒙恬又继父业,担任将军,攻灭齐国。蒙氏祖孙三代可以说为秦国立下了汗马功劳,是秦国的开国功臣。统一六国后,秦始皇又命蒙恬带领三十万将士开辟北疆,对匈奴起了很大的威震作用。

弟弟蒙毅,也颇受秦始皇的器重,任上卿之职,跟随皇帝左右,出谋划策,成为了始皇的心腹大臣。秦始皇又任命出身卑微,但通晓狱法的宦官赵高为中车府令。赵高是个生性狡诈,善于察言观色,逢迎拍马的角色,因此也颇得始皇信任。一次赵高犯罪,秦始皇令蒙毅依法查办,蒙毅不敢曲法,判赵高死刑,除去了宦官名籍。始皇因为赵高平时做事还算勤勉,印象不错,就下令赦免了他,还恢复了官职。但因为这事儿赵高恨透了蒙毅。秦始皇的小儿子胡亥很受宠爱,赵高便私下以辅导律法为名,笼络感情。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巡游会稽,公子胡亥、左丞相李斯、上卿蒙毅、中车府令赵高等一路跟随。途中,秦始皇病重,遂派蒙毅前往名川大山祈祷神灵。行至沙丘时秦始皇已奄奄一息,知道大限将至,便命令赵高起草一份诏书,命长子扶苏将兵权交给蒙恬后速回咸阳主持其丧葬事宜。但是诏书还未交给使者发送,秦始皇就驾崩了。当时诏书与玉玺都在赵高手中。赵高一看时机来了,便怂恿胡亥篡夺皇位。胡亥答应后,赵高又去拉拢李斯。李斯起初表示不同意,赵高分析说:“你才能、功劳及与公子扶苏的交情各方面都不如蒙恬,一旦那扶苏登基,你的地位恐怕难保了。你也知道秦国被罢免的丞相,往往都是身死家灭。”赵高的一席话让李斯不寒而栗,仰天长叹后无可奈何地同意了。

在赵高与李斯串通一气之下,伪造了一份立胡亥为太子并赐扶苏与蒙恬自尽的诏书,派使者送到扶苏与蒙恬手中。扶苏接到诏书后伤心地流下眼泪,准备自刎。蒙恬赶忙上前劝阻:“皇帝在外巡游,公子统领三十万大军,重任在身,不可来一使者即自杀。万一其中有诈呢?应该弄清楚再死不迟。”送信的人担心完不成使命而被牵连便在一旁催促。扶苏为人憨厚,没有勇气去核实,便对蒙恬说:“父要子亡,还有什么可请求的呢?”说罢,便拔剑自刎了。蒙恬因不肯自杀,便被使者关押在上郡阳周的监狱中。

使者回去复命,胡亥高兴之余觉得自己皇位已稳,便打算释放蒙恬。但赵高怕蒙氏兄弟重新起用后对自己不利,而且还和蒙毅有仇,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便向胡亥谗言道:“我听说先帝早就想立你做太子,就是被蒙毅所劝阻。明知陛下贤明而反对立为太子,则是对君主的不忠欺瞒,应该杀了他。”胡亥一听,立刻生气地派人将蒙毅关押于代郡监狱。

始皇葬礼结束后,胡亥登基称秦二世皇帝,赵高也升迁为郎中令。为了将蒙氏兄弟置于死地,赵高变本加厉地诬陷蒙氏兄弟,捏造罪名。昏聩的秦二世完全相信赵高的诬告,派使者到关押蒙毅的代郡,宣诏说:“先王欲立朕为太子,而卿阻拦,是为不忠,乃赐卿死。”蒙毅申辩绝无此事,但使者已受赵高密嘱,又领会胡亥之意,便抽剑将蒙毅杀了。

接着,二世又派使者至上郡阳周,对蒙恬再度赐死。蒙恬气愤地说:“我祖先三世有功于秦,今天我统领三十万大军,虽身陷囹圄,实足以反叛,然自知必死而不敢辱祖先之教,也不敢忘先王之恩。”蒙恬又慷慨陈词一番后,知道事情已无可挽回,便长叹一声:“我何罪于天!”便服毒自杀了。

虽杀了兄长扶苏与蒙氏兄弟,但秦二世对自己篡位之事仍有些忧心忡忡便与赵高谋曰:“大臣不服,诸公子与我争,如何是好?”赵高出主意要二世“严法而刻刑,尽除去先帝之故臣和诸公子,更置陛下之亲信,便可高枕无忧了”。秦二世于是公布严酷法令。没几天,群臣与诸公子纷纷被指控犯罪而入狱。这下子,二世的十二个兄弟和十个姐妹均在咸阳和杜陵被处死。其余兄弟姐妹也大为震恐,请求为始皇殉葬。一时间秦始皇的三十四个子女,被秦二世杀了个干干净净。

秦始皇怎么也想不到,原本为传万世基业而诞下的庞大后嗣皇族,居然才传到二世就已经在自相残害中几乎被杀戮殆尽。唯一只剩下的胡亥一族也很快被后来的秦末农民起义消灭。秦亡。

(图片源于网络,侵删)

更多文章

  • 如果扶苏顺利继位,秦朝的历史会有所不同吗?

    历史解密编辑:知行视之标签:扶苏,秦朝,嬴政,项羽,蒙恬,赵高,先秦,周朝,秦二世,秦始皇统一六国

    秦王嬴政用了多年的时间,灭掉六国,将原来的秦国变成了后来的秦朝,统一全国,是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称谓的,被后人称为秦始皇。秦朝在秦始皇执政的时候,国力颇为强盛,有着足够的大国风范,然而在秦始皇死后,胡亥通过篡改遗诏扶逼苏自尽。扶苏看到遗诏后并未怀疑遗诏的真伪,就自尽了,扶苏死后,胡亥登基,史称秦二世

  • 秦始皇:我让你去修长城你就真的只是去修长城吗?扶苏:儿错了!

    历史解密编辑:琳子乐园标签:嬴政,扶苏,李斯,蒙恬,赵高,秦二世

    秦始皇千古一帝,统一六国何等的霸气,虽然后世很多人评论他是暴君也有许多的恶行,但是整体来说是功绩要大于过错的,然而就这样的千古一帝一代君王的儿子公子扶苏每当提起却让人们除了叹息还是叹息。公子扶苏出生之后秦始皇便请名师让扶苏学习儒家学说,这时秦始皇正在忙着统一六国,而当秦始皇完成了统一六国之后人年纪也

  • 为什么扶苏接到胡亥的假圣旨,没有辨别真伪就草率地自行了断?

    历史解密编辑:廊人标签:秦二世,扶苏,蒙恬,嬴政,秦国,赵高

    秦始皇死得比较突然,当时他正在巡幸天下,身体并没有什么大碍,否则的话,也不可能自己给自己找罪受,重病的情况下,还要四处奔波,所以一般人会认为,秦始皇是突发急症死的,不然的话,死之前毫无征兆,走到沙丘的时候,突然暴病身亡,如果他是病死的,也不可能连即位诏书这样重要的文件都没有留下。而秦始皇死的时候,胡

  • 秦始皇为什么要逼迫扶苏?看完可以明白

    历史解密编辑:体验娱乐说标签:嬴政,扶苏,李斯,周文,秦二世,周文王

    众所周知,秦始皇的长子扶苏是秦朝最好的皇帝继承人。但是秦始皇将自己的长子赶到了遥远的边界。秦代的建立是秦国七代君王数百年的努力,但其灭亡仅用了14年的时间。司马迁的史记载了桑苏族性格和厚厚的气质,经常撞上祖先皇帝,让祖先珍惜子民。如果他下残酷的手就下了严厉的手,你应该软弱一点,还有什么比去边疆杀戮更

  • 如果扶苏不死,中国历史将会这样发展

    历史解密编辑:农民小阿蟹标签:扶苏,蒙恬,赵高,嬴政,李斯,秦二世

    我们知道,秦始皇死于东巡回归的路上,临死时下诏传位给扶苏。然而赵高伙同李斯,为了个人利益,假传圣旨,赐死扶苏蒙恬,扶植胡亥上位。之后,天下大乱,陈胜吴广,项羽刘邦……那么,加入扶苏不死,中国历史会是怎样的呢?当“圣旨”下达时,扶苏遵命准备自杀,经验老到的蒙恬曾出手阻止,说静观其变。假如扶苏真的听了蒙

  • 为何《史记》从未提及秦始皇的皇后?扶苏、胡亥的母亲是谁呢?

    历史解密编辑:丹宝说文史标签:嬴政,秦二世,扶苏,皇后,赵姬,秦国

    秦始皇作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皇帝,不仅建立了家天下的皇帝继承制度,也创建了第一个封建王朝,可以说秦始皇的一生充满了传奇,同时也伴随着很多的谜团,而且因为年代久远了,关于他个人以及与之相关人物的记载并不是很多,其中有一点让人疑惑的便是秦始皇贵为皇帝,但是他生平去没有设立皇后。要知道自古以来很

  • 秦二世篡位后,名声好、能力强的扶苏为何不起兵,状况根本不允许

    历史解密编辑:古今中外历史说标签:秦二世,扶苏,秦国,嬴政,赵高,蒙恬

    公元前210年,东巡路上的秦始皇突然病逝。秦始皇去世后,在李斯和赵高的帮助下,胡亥继承皇位,被称为秦二世。对于秦二世很多人都比较熟悉,秦朝的灭亡他要付很大的责任。在秦二世逼死的兄弟姐妹中,扶苏是非常可惜的。因为很多人觉得,如果不是秦二世,扶苏应该继承皇位,秦朝也不至于灭亡。更有人觉得扶苏当年应该起兵

  • 秦始皇的决定没能实现,秦朝灭亡得怪扶苏过于听话

    历史解密编辑:吉吉嗑普标签:嬴政,扶苏,秦二世,赵高,秦朝,皇位

    思来想去,秦始皇断不可能把皇位传给自己的二儿子胡亥,相比于二儿子,公子扶苏各方面都要强于自己的弟弟,可能唯一不足的就是眼里缺少杀气。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一直在寻求长生不老之术,努力了很久,却没有任何收获。等待将死之时,他也深知,自己还是没能逃脱“死字”。在秦始皇将死的时候,叫赵高写好盖了玉玺的传位诏

  • 假如扶苏在北疆起兵勤王,他是否可以挽救大秦王朝?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扶苏,项羽,刘邦,章邯,蒙恬,韩信

    扶苏:我要是不死,项羽你得掉一身皮!蒙恬:还得我跟他硬钢!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要是扶苏督蒙恬30万长城军南下,能否延续大秦帝国的年限?我们先来理顺一下逻辑,假如扶苏不死,蒙恬挂帅,30万大军南下要面对哪些敌人?蒙恬有没有胜算的可能?我们知道大秦灭亡,主要是因为三股势力在起作用,其中项羽的西楚军,大概兵

  • 北大3346枚汉代竹简,里面记载:秦始皇死前指定的继承人并非扶苏

    历史解密编辑:酒城森哥S标签:扶苏,史记,李斯,北大,先秦,周朝,秦二世,司马迁,汉代竹简,秦始皇嬴政

    我们知道《史记》是二十四史之一,也是一部纪传体通史。 司马迁曾经记载过“沙丘之变”事件的经过,在始皇37年(前210年),秦始皇生前最后一次出巡,不料却在沙丘病死。病重时,命令赵高写诏书给长子扶苏,让其参加丧事处理。但诏书一直在赵高处,没有使者送出。太监赵高不怀好意,为了自己的权利,和丞相李斯沆瀣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