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中国历史上作为帝王的儿子死的最冤的可能数秦始皇的长子扶苏无疑了,其中还牵连了蒙恬、蒙毅兄弟,就是电影《神话》中的那个蒙毅。
秦始皇的长子扶苏是个正直忠厚的人,却因劝谏焚书坑儒案而触怒始皇帝。因此扶苏被派到上郡(今陕西榆林)蒙恬军中做监军。
蒙恬的祖父蒙骜为四朝元老,作为军队统领,他南征北战,所向披靡,战果辉煌,为秦始皇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蒙骜死后,儿子蒙武继承父业,协同大将王翦,领兵攻打楚国并最后灭了楚国。公元前221年,蒙恬又继父业,担任将军,攻灭齐国。蒙氏祖孙三代可以说为秦国立下了汗马功劳,是秦国的开国功臣。统一六国后,秦始皇又命蒙恬带领三十万将士开辟北疆,对匈奴起了很大的威震作用。
弟弟蒙毅,也颇受秦始皇的器重,任上卿之职,跟随皇帝左右,出谋划策,成为了始皇的心腹大臣。秦始皇又任命出身卑微,但通晓狱法的宦官赵高为中车府令。赵高是个生性狡诈,善于察言观色,逢迎拍马的角色,因此也颇得始皇信任。一次赵高犯罪,秦始皇令蒙毅依法查办,蒙毅不敢曲法,判赵高死刑,除去了宦官名籍。始皇因为赵高平时做事还算勤勉,印象不错,就下令赦免了他,还恢复了官职。但因为这事儿赵高恨透了蒙毅。秦始皇的小儿子胡亥很受宠爱,赵高便私下以辅导律法为名,笼络感情。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巡游会稽,公子胡亥、左丞相李斯、上卿蒙毅、中车府令赵高等一路跟随。途中,秦始皇病重,遂派蒙毅前往名川大山祈祷神灵。行至沙丘时秦始皇已奄奄一息,知道大限将至,便命令赵高起草一份诏书,命长子扶苏将兵权交给蒙恬后速回咸阳主持其丧葬事宜。但是诏书还未交给使者发送,秦始皇就驾崩了。当时诏书与玉玺都在赵高手中。赵高一看时机来了,便怂恿胡亥篡夺皇位。胡亥答应后,赵高又去拉拢李斯。李斯起初表示不同意,赵高分析说:“你才能、功劳及与公子扶苏的交情各方面都不如蒙恬,一旦那扶苏登基,你的地位恐怕难保了。你也知道秦国被罢免的丞相,往往都是身死家灭。”赵高的一席话让李斯不寒而栗,仰天长叹后无可奈何地同意了。
在赵高与李斯串通一气之下,伪造了一份立胡亥为太子并赐扶苏与蒙恬自尽的诏书,派使者送到扶苏与蒙恬手中。扶苏接到诏书后伤心地流下眼泪,准备自刎。蒙恬赶忙上前劝阻:“皇帝在外巡游,公子统领三十万大军,重任在身,不可来一使者即自杀。万一其中有诈呢?应该弄清楚再死不迟。”送信的人担心完不成使命而被牵连便在一旁催促。扶苏为人憨厚,没有勇气去核实,便对蒙恬说:“父要子亡,还有什么可请求的呢?”说罢,便拔剑自刎了。蒙恬因不肯自杀,便被使者关押在上郡阳周的监狱中。
使者回去复命,胡亥高兴之余觉得自己皇位已稳,便打算释放蒙恬。但赵高怕蒙氏兄弟重新起用后对自己不利,而且还和蒙毅有仇,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便向胡亥谗言道:“我听说先帝早就想立你做太子,就是被蒙毅所劝阻。明知陛下贤明而反对立为太子,则是对君主的不忠欺瞒,应该杀了他。”胡亥一听,立刻生气地派人将蒙毅关押于代郡监狱。
始皇葬礼结束后,胡亥登基称秦二世皇帝,赵高也升迁为郎中令。为了将蒙氏兄弟置于死地,赵高变本加厉地诬陷蒙氏兄弟,捏造罪名。昏聩的秦二世完全相信赵高的诬告,派使者到关押蒙毅的代郡,宣诏说:“先王欲立朕为太子,而卿阻拦,是为不忠,乃赐卿死。”蒙毅申辩绝无此事,但使者已受赵高密嘱,又领会胡亥之意,便抽剑将蒙毅杀了。
接着,二世又派使者至上郡阳周,对蒙恬再度赐死。蒙恬气愤地说:“我祖先三世有功于秦,今天我统领三十万大军,虽身陷囹圄,实足以反叛,然自知必死而不敢辱祖先之教,也不敢忘先王之恩。”蒙恬又慷慨陈词一番后,知道事情已无可挽回,便长叹一声:“我何罪于天!”便服毒自杀了。
虽杀了兄长扶苏与蒙氏兄弟,但秦二世对自己篡位之事仍有些忧心忡忡便与赵高谋曰:“大臣不服,诸公子与我争,如何是好?”赵高出主意要二世“严法而刻刑,尽除去先帝之故臣和诸公子,更置陛下之亲信,便可高枕无忧了”。秦二世于是公布严酷法令。没几天,群臣与诸公子纷纷被指控犯罪而入狱。这下子,二世的十二个兄弟和十个姐妹均在咸阳和杜陵被处死。其余兄弟姐妹也大为震恐,请求为始皇殉葬。一时间秦始皇的三十四个子女,被秦二世杀了个干干净净。
秦始皇怎么也想不到,原本为传万世基业而诞下的庞大后嗣皇族,居然才传到二世就已经在自相残害中几乎被杀戮殆尽。唯一只剩下的胡亥一族也很快被后来的秦末农民起义消灭。秦亡。
(图片源于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