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朝大将蒙恬临死前留下两句话,为什么曹操读一次就哭一次

秦朝大将蒙恬临死前留下两句话,为什么曹操读一次就哭一次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云晓观历史 访问量:4722 更新时间:2024/1/29 11:28:35

在秦朝的时候,有一个大名鼎鼎的将军叫蒙恬,被誉为中华的第一勇士。这个人就是我们课文中贾谊笔下率领十万大军的常胜将军,《过秦论》中描述到:“秦始皇派蒙恬去北方的边界修筑长城,把匈奴吓退了足足有七百公里。

蒙恬从小就生活在将相之家,自然而然地就对兵器武功耳濡目染,所以他从小就下定决心立志报国。可是到了后来,赵高假传圣旨赐死了蒙恬,蒙恬临死的时候就只留下了两句话,就是这两句话让一代枭雄曹操每每都感到痛心。

蒙恬从小天资聪颖,再加上他世代长辈都是武将出身,在他很小的时候他的父亲和祖父早已经是赫赫有名的大将军了。据史料记载,蒙恬是齐国人,秦始皇十分的喜欢他,有时候外出,秦始皇还会让蒙恬和他一辆马车,其他的大臣只有羡慕的份儿。

蒙恬这个人也是赏罚分明一丝不苟的,他从来不畏惧权贵为五斗米折腰,所以文武百官都十分的爱戴他。有一次,赵高不知道犯了什么罪,蒙恬便要把他赐死,可是后来又被秦始皇赦免了死罪。正是因为这样,赵高跟蒙恬的梁子算是结下了,才为后来赵高假传圣旨赐死蒙恬埋下了伏笔。

公元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蒙恬也在攻破最后一个国家立下了汗马功劳,到了后来,秦国得到天下之后,秦始皇就派蒙恬去北方击退匈奴收复失地,也就是现在的内蒙古一带。接着蒙恬又率领军队把甘肃到辽宁的长城给修筑起来抵御匈奴外侵。

他把燕国、赵国、秦国的长城连在一起,利用险要的地势,设计重重关卡震慑了匈奴长达十年之久。它不仅把长城管理得风生水起,还在百姓的农耕生活上安排得有声有色,这也得到了许多老百姓的爱戴和喜欢。

人们都说,一个人的性格往往决定一个人的命运。蒙恬的性格就是直来直往的,在他的眼里是容不得一点沙子的。与蒙恬一样都是宠臣的赵高犯了错,秦始皇就交给蒙恬处理,谁料想到蒙恬果真是铁面无私秉公处理,他不接受赵高家人的任何贿赂,执意想要处死赵高,于是便下令赐死赵高。

可能是因为赵高是秦始皇的宠臣,到最后秦始皇赦免了赵高的死罪,只是革去了他的职位。这件事过后赵高对蒙恬极为不满,一直想要找个机会报仇。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刚去世不久,赵高就联合秦始皇的皇子和丞相拟定了一个赐死蒙恬的假圣旨,蒙恬接到圣旨之后就怀疑圣旨的真假不肯从命。然后蒙恬便被关押了起来,胡亥本来过一段时间想要把蒙恬放出来继续为军事效力,可是赵高等人害怕蒙恬出狱后会对他进行报复,所以一心想要赐死蒙恬。

刚开始赵高先去胡亥那里挑拨胡亥和蒙恬的关系,撒谎骗他说,之前蒙恬多次向皇上进谏胡亥的过错。胡亥得知此事之后雷霆大怒,立刻给蒙恬执行死刑。

蒙恬十分痛心地说:“我的祖祖辈辈和子子孙孙自始至终都为秦国忠心耿耿、肝脑涂地,我手上现在有三十万的兵力,足以让我抵抗起义,可是我明白一个道理,我始终效力于我的国家,就算死也不能背叛,我不能背叛宠爱我的先帝,这是他打下来的江山啊。”

结语:这段话至今为止也是广为流传的,就连曹操也为蒙恬的死感到痛惜万分。曹操戎马一生,在他五十六岁的时候回忆起自己的生平,感觉蒙恬就像是他的挚友。他被蒙恬的大忠大义所折服。

蒙恬的祖孙三代都为秦国鞍前马后,曹操被蒙恬的肝胆侠义之情所感动,好多人都认为蒙恬是忠臣,曹操是奸臣,他也是为汉朝披荆斩棘走到最后的,曹操的三代人也是为朝廷尽心尽力了,他也希望他自己的忠诚能被汉朝所认可。

标签: 蒙恬曹操嬴政赵高秦二世秦国

更多文章

  • 蒙恬与韩信,哪一个死的更凄惨?

    历史解密编辑:农民小阿蟹标签:蒙恬,韩信,嬴政,项羽,赵高,汉朝,秦朝,春秋战国,汉高祖刘邦

    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24个字,几乎写尽了上下五千年诸多能臣名将的结局,鲜有善终。(一)蒙恬:守着忠勇恩义,直到身死,从未叛国蒙恬,被誉为中华第一勇士。是秦朝时期秦始皇身边有名的将军。在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被秦始皇委以重任,率领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收复河南。是中国西北最早的

  • 历史上,真实的蒙恬到底是什么样子?

    历史解密编辑:闲人观史标签:蒙恬,嬴政,秦国,始皇,秦人,秦朝,匈奴人,春秋战国,汉高祖刘邦

    在汉人对秦政诸多指摘中,秦始皇修筑长城与攻逐匈奴,无疑是秦诸多暴政中最为浓烈的一笔。值得注意的,秦廷这两项失政,均与秦之名将蒙恬有着直接关系,更是评价蒙恬是非功过的关键所在。蒙恬,先世战国齐人,祖父蒙骜自秦昭王时由齐至秦,后代世为秦将。祖父蒙骜、父亲蒙武皆为秦国的重要将领,曾攻略韩、赵、魏、楚诸国,

  • 蒙恬被赐死前说了两句话, 曹操每次读了都会哭, 或许我们错怪他了

    历史解密编辑:小莉的快乐生活标签:蒙恬,曹操,嬴政,赵高,李斯,蒙毅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东巡途中患病,到沙丘已身体不支,最终死在行宫。在临终前,秦始皇遗诏,让公子扶苏从北方边境回咸阳主持葬礼,而这封遗诏被解读为立扶苏为新君。此时,跟随车队的李斯、赵高心生恐惧,对死对头蒙恬蒙毅十分不甘,密谋重新写出诏书,让幼子胡亥继位,并发假诏书赐死扶苏和蒙恬。秦国一统六国后,蒙恬

  • 秦国名将世家蒙家,出了蒙骜、蒙恬、蒙毅等名将,却因一人而衰落

    历史解密编辑:史说新史标签:蒙恬,蒙毅,蒙骜,秦国,魏国,王翦,蒙家,秦朝,春秋战国

    战国时期的秦国可谓是名将辈出,既有号称战国四大名将的杀神白起,又有王翦王贲父子双名将。当然最为有名的还是蒙氏家族,三代出了三名大将,一名文臣,其中最为有名的就是负责修建长城,北拒匈奴的名将蒙恬。那么名将辈出的蒙家到底是什么来头?蒙家作为秦国有名的名将世家,竟不是土生土长的秦国人作为战国七雄之一秦国最

  • 蒙恬自杀前说了2句名言,曹操心情不好时就读它,每次都悲痛不已

    历史解密编辑:月亮上的邮递员标签:蒙恬,曹操,蒙毅,嬴政,赵高,刘协

    蒙恬自杀前说了2句名言,曹操心情不好时就读它,每次都悲痛不已蒙恬虽然没有被列入“战国四大名将”,但是名气丝毫不比他们小。蒙恬出生于武将世家,与蒙毅兄弟两个被世人称赞为“忠信”,最得秦始皇的的信任。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蒙恬更是北击匈奴,促进了北方的和平。蒙恬与蒙毅虽然受秦始皇宠信,但是并不恃宠而骄,贪

  • 秦国大将军“蒙恬和蒙毅”能斩敌首于万千之中,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文史鉴赏观标签:蒙恬,蒙毅,赵高,秦国,嬴政,扶苏

    蒙恬是秦国的将领,齐国在他手中灭亡。后来,秦始皇命他率军防御匈奴等少数民族。在他的主持下,长城建成了。秦始皇对此很满意,经常在众多大臣面前夸赞蒙恬的才华。蒙恬还有一个弟弟,蒙义,也是大官。始皇出门总是带着他,让他坐车;待在宫中,他总是让孟毅在身边侍奉。此时的孟天和孟毅在秦国的地位无人能及。此外,赵高

  • 赵高伪造诏书,让蒙恬自杀,为何蒙恬既不反抗,却又不自杀?

    历史解密编辑:轻私塾标签:赵高,蒙恬,扶苏,自杀,先秦,书法家,春秋战国,秦始皇嬴政

    不夸张的说,蒙恬是第一个彻底打垮游牧民族的人,曾驻守九郡十余年,威震匈奴,所以才被誉为“中华第一勇士”!西元前221年,六王毕四海一,大秦帝国建立,蒙恬率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内蒙古河套南鄂尔多斯市一带,并率军修了万里长城和九州直道!随后,一直率领30万精锐大军驻守北方,镇守边陲,监军就是公子扶苏!可

  • 赵高称赞蒙恬天下无敌,秦始皇哈哈大笑:这三句话能让蒙恬死三次

    历史解密编辑:体验娱乐说标签:赵高,蒙恬,嬴政,秦王,周朝,秦始皇,春秋战国,汉高祖刘邦

    赵高不是太监,但却比很多太监还狠毒。之所以这样说,没有贬低太监这个行业的意思,因为太监在古代并不是一个行业——不是所有的阉人都有资格被称为太监,有资格被称为太监的也不全都是阉人。赵高不是阉人,一辈子也没当过太监,他的职务是中车府令和丞相。赵高在《史记》中没有列传,他的事迹多数见于《秦始皇本纪》和《李

  • 秦始皇命蒙恬挥军三十万北上,却做两手打算,成就了世界奇迹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嬴政,蒙恬,匈奴人,秦国,匈奴,齐国,秦始皇,春秋战国,先秦,周朝

    在秦国未统一天下之前的战国时期,北方的游牧民族经常南下进行骚扰、劫掠,当时地处中原最北面的燕赵两国,除了面对与其他诸侯国之间的争端麻烦之外,还要时时刻刻提防着来自另一边的“北方之狼”,这的确是件挺让人头疼的事情。匈奴人的弓箭秦国统一之后,这件事情轮到秦始皇头疼了。那些来自北边的游牧民族能骑善射、骁勇

  • 蒙恬自杀前说2句话,曹操每读就会流泪,这两句话究竟有何用意?

    历史解密编辑:毛迪说教育标签:曹操,蒙恬,自杀,匈奴,嬴政,王翦

    为什么曹操每读一次蒙恬遗言,都会为此流泪?不仅是为蒙恬而流三国时期英雄辈出,不管是善用人才的刘备,还是十分骁勇的曹操,以及智慧超群的诸葛亮都令人十分的敬佩。曹操的手段虽然有的时候比较卑劣,而且善用计谋,但是从他的功绩上不难看出曹操的确是一个比较厉害的角色,因此而被称为一代枭雄。除此之外曹操也是一个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