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秦朝的时候,有一个大名鼎鼎的将军叫蒙恬,被誉为中华的第一勇士。这个人就是我们课文中贾谊笔下率领十万大军的常胜将军,《过秦论》中描述到:“秦始皇派蒙恬去北方的边界修筑长城,把匈奴吓退了足足有七百公里。
蒙恬从小就生活在将相之家,自然而然地就对兵器武功耳濡目染,所以他从小就下定决心立志报国。可是到了后来,赵高假传圣旨赐死了蒙恬,蒙恬临死的时候就只留下了两句话,就是这两句话让一代枭雄曹操每每都感到痛心。
蒙恬从小天资聪颖,再加上他世代长辈都是武将出身,在他很小的时候他的父亲和祖父早已经是赫赫有名的大将军了。据史料记载,蒙恬是齐国人,秦始皇十分的喜欢他,有时候外出,秦始皇还会让蒙恬和他一辆马车,其他的大臣只有羡慕的份儿。
蒙恬这个人也是赏罚分明一丝不苟的,他从来不畏惧权贵为五斗米折腰,所以文武百官都十分的爱戴他。有一次,赵高不知道犯了什么罪,蒙恬便要把他赐死,可是后来又被秦始皇赦免了死罪。正是因为这样,赵高跟蒙恬的梁子算是结下了,才为后来赵高假传圣旨赐死蒙恬埋下了伏笔。
公元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蒙恬也在攻破最后一个国家立下了汗马功劳,到了后来,秦国得到天下之后,秦始皇就派蒙恬去北方击退匈奴收复失地,也就是现在的内蒙古一带。接着蒙恬又率领军队把甘肃到辽宁的长城给修筑起来抵御匈奴外侵。
他把燕国、赵国、秦国的长城连在一起,利用险要的地势,设计重重关卡震慑了匈奴长达十年之久。它不仅把长城管理得风生水起,还在百姓的农耕生活上安排得有声有色,这也得到了许多老百姓的爱戴和喜欢。
人们都说,一个人的性格往往决定一个人的命运。蒙恬的性格就是直来直往的,在他的眼里是容不得一点沙子的。与蒙恬一样都是宠臣的赵高犯了错,秦始皇就交给蒙恬处理,谁料想到蒙恬果真是铁面无私秉公处理,他不接受赵高家人的任何贿赂,执意想要处死赵高,于是便下令赐死赵高。
可能是因为赵高是秦始皇的宠臣,到最后秦始皇赦免了赵高的死罪,只是革去了他的职位。这件事过后赵高对蒙恬极为不满,一直想要找个机会报仇。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刚去世不久,赵高就联合秦始皇的皇子和丞相拟定了一个赐死蒙恬的假圣旨,蒙恬接到圣旨之后就怀疑圣旨的真假不肯从命。然后蒙恬便被关押了起来,胡亥本来过一段时间想要把蒙恬放出来继续为军事效力,可是赵高等人害怕蒙恬出狱后会对他进行报复,所以一心想要赐死蒙恬。
刚开始赵高先去胡亥那里挑拨胡亥和蒙恬的关系,撒谎骗他说,之前蒙恬多次向皇上进谏胡亥的过错。胡亥得知此事之后雷霆大怒,立刻给蒙恬执行死刑。
蒙恬十分痛心地说:“我的祖祖辈辈和子子孙孙自始至终都为秦国忠心耿耿、肝脑涂地,我手上现在有三十万的兵力,足以让我抵抗起义,可是我明白一个道理,我始终效力于我的国家,就算死也不能背叛,我不能背叛宠爱我的先帝,这是他打下来的江山啊。”
结语:这段话至今为止也是广为流传的,就连曹操也为蒙恬的死感到痛惜万分。曹操戎马一生,在他五十六岁的时候回忆起自己的生平,感觉蒙恬就像是他的挚友。他被蒙恬的大忠大义所折服。
蒙恬的祖孙三代都为秦国鞍前马后,曹操被蒙恬的肝胆侠义之情所感动,好多人都认为蒙恬是忠臣,曹操是奸臣,他也是为汉朝披荆斩棘走到最后的,曹操的三代人也是为朝廷尽心尽力了,他也希望他自己的忠诚能被汉朝所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