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始皇命蒙恬挥军三十万北上,却做两手打算,成就了世界奇迹

秦始皇命蒙恬挥军三十万北上,却做两手打算,成就了世界奇迹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循迹故事汇 访问量:3906 更新时间:2024/1/16 3:43:30

在秦国未统一天下之前的战国时期,北方的游牧民族经常南下进行骚扰、劫掠,当时地处中原最北面的燕赵两国,除了面对与其他诸侯国之间的争端麻烦之外,还要时时刻刻提防着来自另一边的“北方之狼”,这的确是件挺让人头疼的事情。

匈奴人的弓箭

秦国统一之后,这件事情轮到秦始皇头疼了。那些来自北边的游牧民族能骑善射、骁勇善战,实在不好对付。

面对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又带有侵略性的民族,对于当时的秦国而言,的确是挺大的威胁。所以秦始皇下定了决心,派兵攻打他们!

公元前215年,大将军蒙恬受到秦始皇的命令北击匈奴。蒙家世代为将,三代忠良,在作战方面也是一把好手。之前,与北方游牧民族接壤的秦地和燕赵之地虽然经常受到袭扰,但拥有该地的这些国家都忙于征战,无暇顾及那些游牧民族,而秦国统一天下后,此事到了势在必行的地步。

长城

“万里长城万里长”,这句话的确是真实的,历史上很多个朝代都修筑过长城,不过规模较大的应该就是秦长城和明长城。

秦长城是秦始皇嬴政为了抵御外族(匈奴人)入侵而下令修筑的,此长城东起辽东郡(今辽宁省)西至临洮(今甘肃临洮),总长度超过万余里。

明朝时期也曾经大规模修筑长城,该时期的明长城也达到了近九千公里的长度。

在蒙恬率领浩浩荡荡的三十万大军北上后,秦始皇却做着两手打算。他一边命令蒙恬驻守在那里,一边开始征调大量的民夫,修筑军事防御工事——长城。

其实像长城这种军事防御工事,早在先秦就出现了,不过当时的一些诸侯国修建的是一些烽火台和烽火墙,而且这些“长城”的长度也并不是很长,较长的一般也就在几百千米到一千千米之间。但秦长城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奇迹,它把之前北方诸侯国所建的长城连接起来,并加以扩展,最终形成足足有万余千米长度的防御工事。

匈奴人进犯中原北方边境(画作)

在这边紧锣密鼓地修筑长城时,北方的蒙恬则已经采取了主动出击的策略,公元前215年秋,蒙恬的大军主动出击,北扫荡了匈奴的诸多部落。匈奴人四处逃窜,向更北的方向撤退,而蒙恬在取得了一定成效后,并没有继续追击,而是暂时撤回来,准备经过冬季的休养生息后,来年春天再出击。

到了第二年春天,蒙恬的大军渡过黄河,占领了一些地方,而匈奴人可能之前被秦军打怕了,还没交战就吓得赶紧往北跑。秦军将一些之前的失地收复,而后,开始在边境进行长期的驻守。当然,在此地驻守的蒙恬也不是待着没事做,现在匈奴人暂时不敢进犯,但不代表永远不来。蒙恬派人对北部的地形进行了勘察了解,以便于日后交锋时,能够更熟知地形而在战场上获得更大优势。

蒙恬将军雕像

匈奴人的主力当时都集中在阴山地区和贺兰山地区,对于靠河套南边的一些区域,他们并没有派遣太多的兵力驻守。而秦国人觉得这正是一个好机会,于是,蒙恬率领着他的大军,朝着黄河以南的地区开进。一路上,蒙恬几乎没遇到什么太顽强的抵抗,匈奴人就被打散了。

匈奴人在吃了败仗后再次进入流窜的状态,而河套以南地区因为匈奴兵太过分散,而且在整体实力上也根本不是秦军的对手,所以双方刚一接触,匈奴部队就溃败得一发不可收拾。秦国人收复了河套以南地区,并且一路向前推进,一直向北打到了乌加河,才停住了脚步。

当时的匈奴处于奴隶社会制度,蒙恬把这些“北方之狼”打跑后,他们便不能再像以前那样于秦国境内进行侵略抢夺。当然,秦国人向北推进时,不少匈奴人也留了下来,他们和秦国人之间的相处也慢慢变得融洽,彼此之间混居,共同进行劳动、生产。

良将蒙恬

公元前221年,被封为将军的蒙恬攻打齐国。也不知道是齐国的在任君主软弱,还是因为大势所趋,他认为反抗也是没有意义的,因此齐国几乎是不战而降。蒙恬因为在此战役中立功,继而又升了官。

秦国一统天下后,蒙恬就被派到边境抗击匈奴,一直到最后秦始皇驾崩,胡亥上位,而后赐药于蒙氏兄弟,蒙恬和他的弟弟蒙毅皆吞药而亡。

想想·说说(评论区见)

匈奴人为什么总是跑到南边来入侵抢掠?秦始皇为什么要劳民伤财地修建长城?

更多文章

  • 蒙恬自杀前说2句话,曹操每读就会流泪,这两句话究竟有何用意?

    历史解密编辑:毛迪说教育标签:曹操,蒙恬,自杀,匈奴,嬴政,王翦

    为什么曹操每读一次蒙恬遗言,都会为此流泪?不仅是为蒙恬而流三国时期英雄辈出,不管是善用人才的刘备,还是十分骁勇的曹操,以及智慧超群的诸葛亮都令人十分的敬佩。曹操的手段虽然有的时候比较卑劣,而且善用计谋,但是从他的功绩上不难看出曹操的确是一个比较厉害的角色,因此而被称为一代枭雄。除此之外曹操也是一个善

  • 秦始皇宠信的名将蒙恬,如何率兵抵御匈奴?如何惨遭秦二世冤杀?

    历史解密编辑:世界如此美妙标签:嬴政,蒙恬,匈奴,蒙毅,先秦,秦二世,秦始皇,春秋战国,汉高祖刘邦

    作者:清心【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蒙恬(约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姬姓,蒙氏,名恬,琅琊蒙山(今山东省蒙阴县)人 。秦朝时期名将,上卿蒙骜之孙,内史蒙武之子。出身名将世家,自幼胸怀大志。率军攻破齐国,拜为内史 ,深得秦始皇宠信。秦统一六国后,率领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收复河南之地,威

  • 蒙恬家族从何而来?甲骨文上取得重要发现,难怪秦始皇重用蒙恬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蒙恬,嬴政,甲骨文,商朝,秦国

    战国中晚期,齐人蒙骜西投秦国,数次率军出征,帮助秦国夺取韩赵魏90余座城池,历经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庄襄王、秦始皇四朝。蒙骜之子蒙武,孙子蒙恬、蒙毅,都是震古烁今的名将,深得秦始皇的信任。其中,蒙恬得授三十万兵马镇守北疆,蒙毅经常与秦始皇出入同车。可以说,蒙氏一门三代皆名将,是秦始皇统一六国的重要

  • 蒙恬:一代战神胸怀大志,深得秦始皇信任,却枉死在小人之手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蒙恬,嬴政,秦国,匈奴,齐国,赵高,周朝,先秦,秦始皇

    在历史大剧《大秦赋》中,秦王嬴政终于统一六国建立了自己的帝国大业,成了千古一帝秦始皇。一路走来,他的身边始终有一个人,忠心耿耿,鞍前马后,护在他左右。在秦始皇出兵征讨天下的过程当中,立下了汗马功劳,这个人就是被誉为“秦国第一战神”的蒙恬。蒙恬身出名家将门之后。他的老家是齐国蒙山,祖辈人都是齐国人。战

  • 蒙恬和蒙毅虽死了,但蒙家军还在?为何后面没出来维护秦国安全?

    历史解密编辑:毛迪说教育标签:蒙恬,蒙毅,蒙家军,项羽,秦国,章邯,秦朝,春秋战国

    蒙恬虽然死了,蒙恬手下的军队自然还是在的,只不过已经不能称之为蒙家军了。而且,这支军队后来也被调回国内镇压起义军了,项羽在巨鹿打败的恰恰就是这支军队,可见项羽军队战斗力之强大。一、蒙氏兄弟蒙氏在秦国发迹是从蒙氏兄弟(蒙恬、蒙毅)的祖父蒙骜由齐入秦开始的。当时秦国正是广纳人才之际,蒙骜一生历仕昭襄、孝

  • 蒙恬自杀前说了一句“名言”,曹操推崇备至,读一次哭一次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蒙恬,曹操,秦国,嬴政,匈奴,秦王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这是一首颂扬将士攻打匈奴时所创作的边塞诗。匈奴是汉朝时期比较猖獗的外敌,大多数人都知道汉武帝把匈奴逼得西迁,名将卫青、霍去病就是其中的功臣,很少有人知道,汉武帝之前,刘邦差点命丧匈奴之手,白登之围不得不让刚刚建立的汉朝与其和亲求得一

  • 他是史上最年轻的大将军,战神秦将蒙恬甚至都无法和他相比

    历史解密编辑:金牌娱乐酱酱标签:蒙恬,匈奴,霍去病,大将军,卫青,刘彻

    要说到这位大将军,那还是先来说说蒙恬将军的功绩。蒙恬(?-公元前210年),姬姓,蒙氏,名恬,祖籍齐国(今山东省蒙阴县)人,秦朝著名将领。蒙恬出身于一个世代名将之家。祖父蒙骜、父亲蒙武均为秦国名将,深受家庭环境的熏陶,自幼胸怀大志。秦始皇三十二年,蒙恬受命率军30万北击匈奴,次年收复河南地,击退匈奴

  • 秦国七大猛将,名将蒙恬仅排第三,杀神白起不是第一

    历史解密编辑:史书凌轩阁标签:蒙恬,白起,章邯,王翦,秦国,秦军

    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和几代君臣的励精图治,守土开疆,一步步发展壮大。等到秦始皇即位后,他“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于宇内”,吞六合扫八荒,一统七国。秦国能够灭六国,离不开骁勇善战的秦军,更离不开决胜沙场的秦国猛将。秦军被称作是“虎狼之师”,今天我们就用这篇文章来聊一聊秦国统领虎狼之师的七位猛将,其中章邯垫

  • 长沙左家公山曾出土一座古墓,有件文物很显眼,蒙恬造笔或存疑问

    历史解密编辑:飞鱼说史标签:蒙恬,嬴政,蔡伦,匈奴,秦国,左家公

    现如今,笔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物品,其种类繁多,令人应接不暇,铅笔、钢笔、蜡笔、粉笔、圆珠笔等等都有着各自的用途。不过如果要说书法所用之笔,自然要数毛笔。而笔本义为手握由竹管和兽毛制成的软性书写工具,指的便是我们现在人所称的毛笔,在历史沿袭的过程中,毛笔有着无法被取代的重要意义。当我们

  • 蒙恬自杀前说了一段千古名言,曹操推崇备至,每次受到委屈必读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蒙恬,曹操,赵高,嬴政,秦国,蒙毅

    蒙恬秦朝的四大名将之一,为秦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蒙恬出生于武将世家,其祖父蒙骜是齐国人,在秦昭王时代投靠了明主。这样来自临沂蒙阴的蒙氏在秦国混的是风生水起,尤其是蒙恬的父亲蒙武,在初期统一的道路上也是有着高光的表现。大小战事节节胜利,攻取大片的城池,得到了秦氏家族的信任。蒙恬一家对秦朝非常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