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若这两人还在,刘邦根本不敢动韩信!可惜韩信将他们全杀了

若这两人还在,刘邦根本不敢动韩信!可惜韩信将他们全杀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年华名人汇 访问量:3527 更新时间:2024/1/19 9:07:49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所有古代君王建功立业以后,几乎都害怕一件事情,即大臣们功高盖主,让手下臣子以及百姓,对大臣的信任超过对君王的信任。又或者说大臣手中的权力,威胁到君王统领天下的安全。

哪怕大臣没有这样的心思,只要他有这样的能力,君王都会不惜一切代价将其铲除。

这就如匹夫无罪,怀璧其罪的升级版一样,毕竟古代封建社会之中,只能有一个声音存在。

当所有人手中都有了“话筒”,君王又该如何治理天下。

而这件事情上面,刘邦韩信就成了一个典型。

不过很少有人知道的是,如果有两个人还活着的话,刘邦根本不敢动韩信。只可惜因为不同的原因,韩信竟然将他们全部杀害。

韩信

了解相关事件以前,我们可以先看看功高盖主的韩信,究竟都有哪些功绩,又为何会被刘邦视为眼中钉、肉中刺,等到夺取天下、建立汉朝以后,就迫不及待地想要将韩信杀掉。

原本韩信是投靠到项羽手下作为一名士兵,结果项羽风头正盛,根本没把韩信放在眼里。于是韩信一怒之下转投刘邦,势必要让项羽为自己识人不明而后悔。

可他没有想到,到了刘邦军营之中,自己的遭遇同样没有发生任何变化。

若不是机缘巧合下和萧何有了交流沟通的机会,且萧何对自己充满信任,请他回去做大将军,估计韩信早已在奔波之中,失去了征战天下的热情。

甚至哪怕他还有心思投靠其他诸侯,有这种脾气的加持,也很难做出多少成绩。

总之,萧何月下追韩信,就注定了韩信未来的崛起。而他的一生,也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来总结。

其一是确定征战天下的战略,韩信拜将以后,刘邦曾问他如何治国安邦。韩信给刘邦总结出一个基本方针:退守汉中,起兵向东,攻三秦属地,等待时机谋取天下。

在韩信看来,彼时的刘邦无论任何一个方面,都无法和项羽相提并论,但在人才选用这一点上,刘邦却做得十分出色。

项羽待人恭敬慈爱,语言温和;可等到这些人奋力搏杀应当封爵受赏的时候,项羽又表现得十分小家子气,实在不是一个霸王该有的气度。

反观主上(刘邦)就做得很好。用现代话来说就是,刘邦比项羽更会画饼。

不仅如此,因为实力有限,刘邦画饼程度有限,大家也能接受。等到事后兑现承诺的时候,大家更觉得刘邦值得追随。

至于第二个阶段,其实就是韩信和项羽相互征战的过程之中,还趁机平定了魏、赵、燕、齐这四个国家。

不过这时候的韩信,其实已经有了独立刘邦的能力。就连项羽都忍不住派遣使者前来游说,希望大家三分天下。

韩信霸气拒绝,而刘邦鸿沟和议主动偷袭反而打了败仗以后,天下战事就进入了第三个阶段,即四面楚歌、垓下之战,以致于项羽乌江自刎。

至此,韩信不仅在一次又一次的战争中做到了“韩信将兵,多多益善”,更顺利完成当初对刘邦的承诺。可他不知道,项羽没了,他就成了刘邦最大的敌人。

项羽之死

事实上,在项羽刚死不久,韩信手下谋士蒯通就曾希望韩信自立或者辞官归隐。

他对韩信表示:刘邦是一个可以共患难,但绝不可能共享天下的皇帝。在这样的情况下,要么让自己对汉朝没有任何威胁,要么直接起兵造反,千万不能犹豫。

为何蒯通会这么说呢?原因就在于韩信平定四国的时候,曾经请求刘邦封赏自己的假齐王,刘邦则给了一个真齐王的称号。

两人之间为何会有这个交易,不正是因为项羽的威胁,导致刘邦不得不借助韩信的能力来战胜对方?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韩信携功求赏的行为做出来以后,就注定他和刘邦不可能融洽相处。

君王不怕臣子个人能力太出众,唯一害怕的就是借着相应的功劳,用威胁的语气和自己对话。

霸王项羽还在的时候,刘邦不敢动韩信。这不仅是项羽的个人声望远比刘邦要强,更重要的地方还在于项羽实在是太能打。除去韩信之外,刘邦军中根本没有人能够制裁项羽。

以彭城之战为例,刘邦四处联合盟友,最终以五十五万诸侯大军迎击项羽三万大军,分明应该是轻松取胜过得一场战斗,结果依旧被项羽取胜。

因此,只要项羽一日不死,刘邦就必须一直依赖韩信的帮助。

这一点很像汉末三国时期的司马懿和曹魏政权之间的关系,《三国演义》中提及司马懿有鹰视狼顾之相,曹操便一直提醒曹丕等人继位以后,一定要对司马懿严加防范。可面对北伐的诸葛亮,除去司马懿之外,他们还真不放心其他人,这才让司马懿一直存活下去。

和韩信相比,司马懿的威胁和功劳显然都要弱了不少,而项羽对刘邦的威胁,也显然比诸葛亮对魏国的威胁更大。在更加极端的情况下,韩信真应该思考自己在项羽和刘邦之间的关系。

无论是否想要反抗刘邦,他都不应该将项羽逼入绝境、乌江自刎。否则刘邦抽出手来,他哪里还有机会能够与之对抗。

很多人可能会想,项羽死后,韩信自立为王,和刘邦争锋天下不就可以了?

可大家忽略了两个重要因素,其一是人心不稳,韩信的一切都是刘邦给的,如果他选择反抗,难度绝不会低于讨伐项羽。

其二则是韩信在军事上无比出色,政治上实在是目光短浅。他始终认为刘邦不会加害他,两人能够共同和平享受天下。

钟离眛

如此浅薄的政治嗅觉,也体现在韩信杀死的另一个人身上,即钟离眛。

当初韩信与项羽争锋的时候,钟离眛就以项羽麾下大将的身份,一直和韩信交战。

尽管行军打仗以及兵法谋略上,钟离眛稍逊一筹,但除韩信之外,钟离眛也算得上是一员猛将。因此,哪怕是在不同阵营之中,韩信对钟离眛也比较喜爱。

更关键的是,两人一直都是发小,韩信十分希望钟离眛能够离开项羽,主动投靠自己。可项羽败亡于乌江之前,钟离眛始终没有表态。等待韩信已经取得胜利,钟离眛便主动投降于韩信。

原本正常情况下来说,这种敌军降将,实在是再正常不过。可刘邦却下令将钟离眛设为头号通缉犯,命令所有将士将其抓捕归案。

难道刘邦不知道彼时钟离眛已经加入了韩信麾下?其实他比任何人都清楚。只是抓捕钟离眛是假,试探韩信才是真。

倘若韩信不愿意上交钟离眛,那就说明韩信一定还有其他的心思。到时候只要掌握证据,那就能给韩信造成致命打击。即便不能直接剥夺韩信性命,也可以将韩信手中的权势逐渐收回。

可如果韩信愿意上交钟离眛,这说明韩信“忠心”的同时,政治思想觉悟也低得可怜。

军事上,十个刘邦也不会是韩信的对手。但政治较量上面,韩信显然还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最终刘邦只是稍加压力,韩信便迫不及待地将钟离眛处死并献上头颅,这一下,刘邦安心了,韩信也安心了。

然而韩信根本不知道,当他杀死钟离眛那一刻,就注定他已经无法置身事外。趁着他的政治嗅觉被完全封闭的时候,吕后与萧何两人联合在一起,终于成功处死韩信。

可能很多人会想,杀也不是、留也不是,那韩信应该怎么做呢?

其实方法很简单,只要将兵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面,刘邦就拿他没有任何办法。

韩信是怎么死的?不正是被哄骗到宫中,萧何吕后安排手下心腹将其弄死?

如果是在战场上,他们根本不会有这样的机会。

而韩信也足够愚蠢,当初刘邦封韩信为齐王,封地却以原楚国为界的时候,他就应该有所警惕,这完全是名正言顺的架空自己。

越是让敌人害怕的力量,越应该掌控在自己手里面,军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结语

中国古代历史发展进程中,像韩信一样遭遇的功臣还有很多。

尤其是朱元璋建立大明朝的时候,无数开国功臣都曾因为各种各样的罪行受到牵连。

可反过来想一想,成功逃过君王的处罚,安全退居二线的人同样有不少。

他们的能力不一定比其他功臣更强,但他们的心思一定会更加深沉。

正如前文所言,君王从来不在乎臣子对自己是否忠心,更关键的是手下是否拥有威胁自己统治的能力。

宋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以后的第一件事情,不是威逼小皇帝退位,而是杯酒释兵权,将权力掌握在自己手里面。

韩信的权势和能量威胁到刘邦的时候,就已经注定了他的结局,而好不容易有人让他有机会能够改变这一切,也被他一一杀害,实在令人唏嘘感慨。

标签: 刘邦韩信项羽司马懿萧何诸葛亮

更多文章

  • 令人费解的楚王韩信

    历史解密编辑:阅读悦读之写乎标签:韩信,楚王,樊哙,刘邦,无赖,先秦,汉朝,楚怀王,春秋战国

    作者:华德阳被封为楚王的韩信,可谓衣锦还乡。韩信重赏了一位老大娘,因为在他落魄时,连饭也吃不上,这位洗衣服的老大娘,尽管贫穷但心地善良,在漂洗的这段时间内,每天都把自己带的干粮分给韩信吃。韩信脸皮也够厚的,作为一个青壮年,连饭也吃不上,竟然依靠大冬天在河里洗衣服以此养家糊口的老大娘,而且还心安理得地

  • 算命先生算出韩信能活75岁,为何韩信却在35岁便英年早逝?

    历史解密编辑:纯度茶生活标签:韩信,刘邦,项羽,汉王,刘彻,秦朝,汉朝,算命先生,英年早逝,春秋战国

    倘若提起大汉王朝,世人除了想到刘邦、汉武帝等人以外,也会想到为了大汉征战沙场的韩信。此人为大汉王朝开国功臣,他一生为刘邦浴血沙场,打了许多的胜仗,为刘邦建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可以说,倘若没有韩信的话,刘邦是否能够战胜项羽,一统天下还未可知。然而,谁也没有想到的是,坐上皇位之后的刘邦却因为忌惮韩信军功

  • 萧何帮吕后除掉了韩信,为何又托熟人将韩信儿子偷偷地送到广西?

    历史解密编辑:小辉做菜标签:萧何,韩信,吕雉,刘邦,赵佗,吕后,秦朝,汉朝,霸王项羽

    一代兵仙韩信,汉初三大将之一(韩信,英布,彭越),也是汉初三杰之一(张良,韩信,萧何)!韩信原来是西楚霸王项羽的部下,可惜项羽慧眼不识珠,导致韩信投靠刘邦,可惜刘邦也是三角四棱二五眼,把美玉当成破砖头,让他看粮草!韩信越想越寒心,“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跳槽”!在一个花好月圆夜骑着自行车,奥不是

  • 此二人不死,刘邦不敢杀韩信,可惜两人全被韩信杀掉了

    历史解密编辑:七号说三国标签:刘邦,韩信,项羽,秦军,楚怀王,章邯

    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刘邦敢杀手下第一名将,是因为他最忌惮两个“狡兔”,被韩信杀掉了。如果此二人不死,他不敢杀韩信。一、项羽项羽是刘邦最忌惮的对手,且刘邦多次惨败于项羽,差点被项羽所杀。没有韩信,刘邦很难战胜项羽。项羽,楚国人。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后,项羽也跟随叔父项梁在会

  • 阅读《资治通鉴》刘邦起用韩信

    历史解密编辑:如汝侃娱乐标签:刘邦,韩信,萧何,汉王,秦朝,汉朝,夏侯婴,资治通鉴,春秋战国,霸王项羽

    刘邦起用韩信——萧何月下追韩信韩信是刘邦手下最有名的大将,不过在最初,他却是一个生活在淮阴(今江苏淮阴西南)地区跟着别人吃闲饭的人。韩信家境贫寒,又没有好的口碑,所以一直也没人举荐他做官,那个时候的他走到哪里都惹人讨厌。图片来自网络有一次,韩信在城墙底下钓鱼,有一个在水边洗衣服的妇人见他饿得不行了,

  • 走进韩信故里

    历史解密编辑:新民晚报标签:韩信,萧何,张良,刘邦,项羽

    漂母的懿德,韩信的智勇,已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组成部分,千秋景仰。西汉“战神”韩信,是我青少年时期崇拜的偶像,他与萧何、张良并称为“兴汉三杰”。当年我插队之地——淮北泗县,离淮安近在咫尺,坊间流传着诸多有关韩信的神奇故事。尔后我读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时颇为感慨,受得起“胯下之辱”的壮士,才是

  • 此2人不死,刘邦根本不敢动韩信,可惜这2个人全被韩信给杀了

    历史解密编辑:李三脚标签:刘邦,韩信,项羽,萧何,吕雉,章邯

    登坛一日冠群雄,钟室仓皇念蒯通。——《韩信》 韩信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座丰碑,是楚汉争霸的风云人物,却不料最后竟然落得个惨死的下场。 他先是被刘邦玩弄于股掌之中,后又被吕后的阴谋暗算,穷其一生,尽然是死无葬身之地的结局,不免让人唏嘘不已。 但在唏嘘之后,却又有人想要探讨韩信最后如此身亡的原因。其实,韩

  • 韩信唯一的徒弟,才学到韩信的一点皮毛,把汉朝搅得天翻地覆

    历史解密编辑:听趣闻史标签:韩信,刘邦,萧何,平定,丞相

    “天欲其亡,必令其狂”,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想要毁灭一个人,一定要先让他骄傲膨胀。也可以理解为“物极必反”,所谓事物发展到极致,就会向相反的方面发展。中国古代历史上曾经有过一场战乱,主人公叫做陈豨,就说明了这个道理。陈豨本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人物,虽然跟随刘邦多年,但是在军中依然不是很出众的人。后来陈豨到

  • 韩信惨死,谁才是诛杀韩信的幕后黑手?不是萧何,也不是吕后

    历史解密编辑:故事一箩筐标签:韩信,萧何,吕雉,刘邦,项羽

    长夜漫漫,萧何收到吕后密信彻夜未眠公元前196年的一天晚上,西汉开国第一功臣萧何彻夜未眠,他在卧室中走来走去,沉默不语,以至于娇妻同氏多次喊他睡觉,他都没有反应,似乎跟没有听见似的。确实,萧何正在思考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原来,就在天色渐渐暗下来的时候,萧何突然接到宫中吕后派信使传来的绝密情报,当他打

  • 项羽并非不重用韩信,韩信为何还要投靠刘邦?原因用四字就可解释

    历史解密编辑:史学听讲堂标签:项羽,韩信,刘邦,夏侯婴,萧何

    众所周知,“兵仙”韩信曾经是西楚霸王项羽的部将,后来才成为刘邦的部属。在很多人看来,韩信之所以逃离项羽阵营,是因为他不受重用。投奔项羽多年,才仅仅只是个持戟小官,因此才弃项归刘。然而笔者仔细阅读《史记》,结合《汉官仪》等书籍的记载,最终发现,项羽其实并没有不重用韩信,相反还十分看好他。大家都知道,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