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韩信唯一的徒弟,才学到韩信的一点皮毛,把汉朝搅得天翻地覆

韩信唯一的徒弟,才学到韩信的一点皮毛,把汉朝搅得天翻地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听趣闻史 访问量:3945 更新时间:2024/3/18 4:14:34

“天欲其亡,必令其狂”,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想要毁灭一个人,一定要先让他骄傲膨胀。也可以理解为“物极必反”,所谓事物发展到极致,就会向相反的方面发展。中国古代历史上曾经有过一场战乱,主人公叫做陈豨,就说明了这个道理。

陈豨本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人物,虽然跟随刘邦多年,但是在军中依然不是很出众的人。后来陈豨到了韩信麾下,他看到韩信骁勇善战足智多谋,于是就跟着韩信学习行军打仗,后来还成为他唯一的徒弟,并将整个汉朝搅得底朝天

虽然陈豨学习的时间很短,而且韩信教给他的东西也不多,但是韩信的作战理论是非常了得的,所以即使陈豨学得非常肤浅,依然在他后续与刘邦的对抗中取得了非常骄人的战绩。

一、韩信其人

韩信,江苏淮安人。是西汉开国功臣、军事家、“汉初三杰”之一、淮阴侯。和兵圣孙武、亚圣吴起、人屠白起等军事天才齐名,被后人尊称为“兵仙”,“神帅”。

韩信不是那种攻打城池,能野外作战的猛将,他会做周密的计划、长远的考虑,可谓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他既有背水之战的勇者之智,也是决胜庙堂的大将之才。

但这一届草莽英雄的成败却都因为萧何一个人而决定,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把韩信这样以为开国功臣的一生做了概括。因为他不明白在顺利或得意时及时引退、避免后祸的规律,更不懂得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

又因他倚仗着自己的才能而对自己的行为不加以约束,不懂得掩其锋芒,使君主感觉受到了威胁而心有疑虑,最终因树敌太多,注定了长乐宫中的悲剧。

二、唯一传人

韩信的才能众所周知,那么他死后他的才能有没有人传承下来呢?相传,韩信唯一的传人叫陈豨,此人显得格外神秘,史书上对他的记载也是少之又少,甚至连他的出生年月都没有记载

陈豨,山东菏泽人,起初是刘邦的手下,随刘邦征战多年,表现出类拔萃,立下不少战功,后来在平定赵、代时跟随韩信成为了他的部下,韩信感觉陈豨恭敬而且顺从,温文尔雅,虚心求教,于是就多次给他指点兵法,但陈豨也只是学到了一点皮毛而已。

韩信当年正在编写一部兵法,在向陈豨传授作战理论的时候,韩信就边写边给陈豨讲解,虽然韩信只是随口说说,但对于陈豨来说,却是受益非浅,收获很大,两人时常在一起秘密聊天,这也为日后陈豨的命运埋下伏笔。

刘邦是个生性多疑的人,他得到天下之后,就将和他一起征战南北,为他打下江山的功臣一个个地杀掉了。韩信也不例外,即使不确定他有没有叛变的想法,刘邦还是决定杀了他。刘邦让吕后和萧何设计害死了韩信,韩信就这样不明不白地死了。

陈豨非常喜欢结交朋友,广结善缘,家里经常宾客如云。他养了许多门客,人数竟然达到三千余人。有一次他回家,随行的门客众多,途经赵国时,陈豨随行人员乘坐的车辆有一千多辆,把附近的旅店全部都住满了,而且陈豨对待宾客的态度也是以礼相待,非常客气随和。

赵相国周昌非常看不惯陈豨的做派,他认为陈豨聚集这么多人,一定是有了谋逆之心。于是周昌马上来到长安,将陈豨豢养众多门客,又一直独自在边疆掌管兵权很多年,恐怕会有谋逆之心的想法禀报给了刘邦。

刘邦对周昌的话半信半疑,这时有个叫栾说的人举报说当年陈豨跟韩信过从甚密,两个人经常在一起聊天,相交甚厚,刘邦思前想后,开始彻查陈豨家的门客。

这些门客多为商人,刘邦用收买的方式笼络了很多人,发现了许多问题,当然陈豨也牵扯其中。刘邦认为陈豨可能真的有了造反之心,于是动了除掉陈豨的想法。

三、陈豨叛乱

陈豨也从别人口中听说了刘邦竟然怀疑自己,他非常害怕。汉高祖十年,刘邦的父亲去世,诸侯大臣们都要去长安祭拜,陈豨也不能例外,被召见进长安城,陈豨自然不敢去,便洋装重病。刘邦看陈豨竟然违抗旨意,大发雷霆,于是便下令捉拿他。

陈豨眼见刘邦真把自己当成了叛徒,于是他一不做二不休,选择了造反。公元前197年,陈豨与王黄、曼丘臣等人一同叛乱,自立为王,率军掠夺了赵国和代国。

刘邦先后派出宰相周勃、左丞相樊哙、丞相灌婴、曹相国曹参、郦商夏侯婴傅宽靳歙、卢绾等众多名将,都没能消灭陈豨。陈豨将从韩信那里学到的作战的策略和战术运用到与刘邦的对抗中,多次打败敌军,取得了胜利。这时陈豨已经攻下了赵国、代国两地。

高祖十一年冬天,汉军在曲逆城下斩杀了陈豨的大将侯敞、王黄,经过一年多时间,陈豨毕竟双拳难敌四手,败在刘邦手下了,最终陈豨被刘邦所杀,当时的陈豨因为寡不敌众而亡。在这时候,刘邦封刘恒为代王,也就是之后的汉文帝。

韩信只是将自己极少的作战理论传授给陈豨,虽然最终陈豨也没能抵挡住刘邦强大的攻势,丢了性命,但是在这场战役中,足足支撑了整整一年时间,这已经是非常了不起了。

当年汉高祖刘邦派出西汉所有名将对抗陈豨,而且最后不得不亲自出征才打败陈豨。陈豨负隅抵抗一年之久,最终因手下大将系数牺牲,他寡不敌众,才被打败,刘邦才最终平定了陈豨之乱。如果刘邦没能及时平定陈豨之乱,恐怕会产生更多危机。

四、总结

由此可见,陈豨只不过学到了韩信很少一点的作战理论和战术思想,就能在和刘邦的对抗中取得如此骄人的战绩。试想一下,陈豨如果领会和学习了韩信的所有兵法,那么这场战争的结果也未可知,西汉的历史也许就不是我们今天了解的景象。不得不说,韩信的战术思想的确非常了得,不愧为“兵仙”。

标签: 韩信刘邦萧何平定丞相

更多文章

  • 韩信惨死,谁才是诛杀韩信的幕后黑手?不是萧何,也不是吕后

    历史解密编辑:故事一箩筐标签:韩信,萧何,吕雉,刘邦,项羽

    长夜漫漫,萧何收到吕后密信彻夜未眠公元前196年的一天晚上,西汉开国第一功臣萧何彻夜未眠,他在卧室中走来走去,沉默不语,以至于娇妻同氏多次喊他睡觉,他都没有反应,似乎跟没有听见似的。确实,萧何正在思考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原来,就在天色渐渐暗下来的时候,萧何突然接到宫中吕后派信使传来的绝密情报,当他打

  • 项羽并非不重用韩信,韩信为何还要投靠刘邦?原因用四字就可解释

    历史解密编辑:史学听讲堂标签:项羽,韩信,刘邦,夏侯婴,萧何

    众所周知,“兵仙”韩信曾经是西楚霸王项羽的部将,后来才成为刘邦的部属。在很多人看来,韩信之所以逃离项羽阵营,是因为他不受重用。投奔项羽多年,才仅仅只是个持戟小官,因此才弃项归刘。然而笔者仔细阅读《史记》,结合《汉官仪》等书籍的记载,最终发现,项羽其实并没有不重用韩信,相反还十分看好他。大家都知道,韩

  • 韩信之死是刘邦授意?不,刘邦是背后保护韩信的人,凶手另有其人

    历史解密编辑:浩然文史标签:刘邦,樊哙,萧何,秦朝,汉朝,韩信之死,春秋战国,霸王项羽

    关于大汉开国功臣淮阴侯韩信的死,自古以来,人们都认为这是一起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恶性事件。甚至有人认为吕后干的那些事,都是在刘邦的默许下进行的。所以啊,最后杀韩信的其实是刘邦本人。司马迁老先生不也说过吗,刘邦听闻韩信的死讯后,且喜且怜之,你看,他多高兴啊!可说这话的人,大多都对汉初的政治形态有着极大

  • 韩信,“萧规曹随”的牺牲品

    历史解密编辑:看鉴人文历史标签:韩信,刘邦,曹参,樊哙,吕雉,萧何,丞相,汉朝,秦朝,春秋战国

    每个成功男人的背后,都少不了一个成功的女人。吕雉作为汉高祖刘邦的发妻,毫无疑问是大汉初年这群布衣将相们心目中的“大嫂”。吕雉|《楚汉传奇》剧照她跟着刘邦一路共患难,数次死里逃生,终于熬成了一流的女政治家。在其后,更是展示了她的雷霆手段,尤其是诛杀韩信。01吕后动手的时机韩信作为大汉军方的一号人物,功

  • 如果这两人不死,刘邦根本不敢杀韩信,可惜这二人全被韩信给杀了

    历史解密编辑:饭小妹说历史标签:刘邦,韩信,萧何,齐国,秦朝,汉朝,春秋战国,霸王项羽

    汉朝柱石级人物韩信的人生可谓大起大落,他出身微寒,却靠着努力一步步登上高位。可正当他意气风发的时候,他又遭到处决,结局悲惨。其实,他的死本可以避免的,只要他当初手下留情,放过这两个人,那么他就能保全自身。韩信是淮阴人,出生在一个已经走向没落的豪强家庭,他的幼年和少年过得并不如意,因为没有工作,也无田

  • 萧何当时为什么不救韩信,却和吕后一起设计杀害韩信?

    历史解密编辑:史说话春秋标签:萧何,韩信,吕雉,项羽,吕后,秦朝,汉朝,汉高祖刘邦

    萧何懂人才,但更懂政治。韩信是萧何举荐并且提拔的,在楚汉战争中立下不世之功,这对于萧何来说本应该是好事,因为最高级的政治本质就是裙带关系,韩信的地位提高,对萧何一样有反哺作用。但韩信虽然能力强,功绩大,他的内心和表现却配不上他,他太过自大,也不会审时度势,这让韩信成为了让刘邦忌惮万分的一个人,萧何作

  • 刘邦屡次坑韩信,韩信为何就是不反?原因和项羽之所以失败一样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故事上集标签:刘邦,韩信,萧何,汉朝,春秋战国,霸王项羽

    刘邦屡次坑韩信,韩信为何就是不反?原因和项羽之所以失败一样战国时代,是一个游侠的时代。在司马迁的《游侠列传》中,曾这样描述侠客:“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困厄。”同时,战国的游侠都恩仇必报,对于他人滴水的恩情,均会涌泉相报。“兵仙”韩信早年出身不详,但从其行

  • 韩信没当元帅的经验,为何打仗却很厉害?韩信的能力从哪来?

    历史解密编辑:生活磁场标签:韩信,刘邦,项梁,秦国,秦朝,汉朝,春秋战国,霸王项羽

    秦国统一六国之后,收缴了很多违禁品,兵书就是其中之一。韩信大约生于公元前231年,秦国统一六国的时候(公元前221年),他才10岁左右。老秦的法令推行得很彻底,私藏兵书是犯法的事,逮住了就得挨收拾,不排除少年时代的韩信有通过非正常渠道得到兵书的可能,但是,这种可能并不是很大。韩信读过兵书,击破赵国之

  • 吕雉将韩信杀害,韩信临死前撂下一句狠话,为何吓得刘邦脊背发凉

    历史解密编辑:博哥故事会标签:吕雉,韩信,刘邦,项羽,萧何

    韩信早年间境遇不太好,虽然身体魁梧,但是跟刘邦一样“不事生产”,虽然腰间配着长剑,但是从不打架斗殴,每天到各处去蹭吃蹭喝,街坊四邻、亲朋好友大多都因此而厌恶他。好在这样的日子没有持续太久,秦始皇暴卒后,陈胜、吴广大泽乡揭竿而起,放出一去豪言:“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各地纷纷掀起了反秦的浪潮。韩信趁此机

  • 《楚汉之争》之韩信的抉择

    历史解密编辑:著字以育人标签:韩信,刘邦,齐王,张良,齐国,汉王,汉朝,秦朝,楚汉之争,春秋战国,霸王项羽

    蒯彻对韩信说将军你攻下了齐地日后又有什么计划吗,韩信说现在不是很好吗,蒯彻说你现在只是一个大将军是无法名正言顺的地治理齐国的,韩信说你的意思是,蒯彻说将军你应当自荐让汉王封你做齐王,刘邦说汉王能答应吗,蒯彻说现在楚汉之争已到了关键时刻,汉王现在正需要你的帮助,你如果上书汉王一定会答应的,韩信考虑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