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秦始皇曾在河南地迎战匈奴,这个地方是今天的河南吗?

秦始皇曾在河南地迎战匈奴,这个地方是今天的河南吗?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3120 更新时间:2023/12/8 22:23:52

河南,简称豫,位于我国中部,和陕西,山西、河北、山东、安徽、湖北接壤,河南因为历史上大部分地区位于黄河以南而得名。在我国历史上,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地名---河南地,不太熟悉历史的朋友,乍看到这个地名,一定会和河南联系起来。实际上,历史上的河南地和河南相隔甚远,二者之间除了名字比较相似外,基本上没有什么太多的关系。

熟悉地理的朋友对阴山山脉都不陌生,它横亘于我国内蒙古中部,位于 “几”字形黄河的上方。阴山山脉西起阿拉善高原,东至多伦以西的滦河上游谷地,包括狼山、乌拉山、色尔腾山、大青山、大马群山等一系列东西走向的山峰。阴山山脉东西长约1200公里,主峰为狼山西部的呼和巴什格,海拔2364米。

阴山山脉平均海拔在1400米到2300多米之间,不算太高,但是阴山南坡陡降,直接砸在河套平原上,落差达千米。这种特殊的地形使得阴山南北气候差异比较大。阴山以北干旱少雨、气温低;阴山以南则气温稍高、雨水要多一些。加上这里黄河比较平缓,河水易于灌溉,阴山以南的河套平原宜农宜牧,有“黄河九曲,唯富一套”说法。这里便是中原农耕文明和蒙古高原游牧势力角逐的前沿 ,都欲得之。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秦国奋六世之余烈,公元前221 年秦始皇横扫六国一统天下,开了华夏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王朝---秦朝。但雄才伟略的秦始皇并不满足于此,继续开疆拓土,南攻百越、北却匈奴。公元前215 年,秦始皇派大将蒙恬率30万大军北击匈奴,夺取河南地,公元前214年,蒙恬又渡河夺取黄河以北的高阙、阴山、北假中等地区。匈奴头曼单于率众北逃,史书记载“匈奴势慑,不敢南面而望十余年”。秦朝在取得的河南地设了三十多个县,阴山以南地区纳入大秦帝国控制之下。秦朝为了抵御匈奴、巩固在河南地的统治,在北方修筑长城和秦直道。

因史书对河南地的记载过于简略,河南地到底有多大范围语焉不详,不过我们却可以从点点滴滴的描述中做出分析和大致的判断。一般情况下,我们会粗略地认为,河南地就是河套平原黄河以南的地区。实际上,这样说并不准确。一方面,这样说太笼统,只说了北部边界,根本没法确定河南地的范围。再就是以黄河为北界的说法,也不准确。

河套平原主要有三部分构成,前套、后套和西套。秦汉时期,黄河在后套平原的干流和今日有些区别,当时的黄河干流河道在北河,即如今的黄河支流乌加河,秦时河南地在后套平原的北界便是此黄河古道。后来随着泥沙和狼山山洪冲积,使得河床抬高,黄河的干流南移。至于前套平原,之前为赵国领地,置九原郡和云中郡,赵国灭亡后,领地被秦继承。也就是说,在秦朝时,前套并不是河南地的范围。

在蒙恬北击匈奴前,秦和匈奴之间北部界线大致在秦昭襄王时修建的长城一线,河南地南界和东界大致以秦昭王长城为界,西起今甘肃省定西市岷县,途径固原、环县、榆林等地,东至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点素脑包。河南地的西界比较清晰,大致从甘肃兰州榆中县一带开始,以流经甘肃、宁夏至内蒙古阴山山脉的黄河北流段为西界。综合起来看,河南地的大致范围就是从兰州开始黄河北流段以东,秦昭王长城以北、以西,阴山以南赵国九原郡以西的这片区域。

秦始皇取得河南地后,分两次从内地迁徙人口约30万至河套平原屯垦固边。但是秦始皇死后,镇守北疆的蒙恬也被秦二世胡亥赐死,秦始皇生前在北疆的布局被打乱,最终匈奴趁着秦末中原大乱之时,重新夺回河南地,双方边界基本上重新回到蒙恬北征之前,秦始皇和蒙恬所做的一切都付诸东流。

西汉建立初期,实力并不足以从匈奴手中夺回失地,河南地暂时被匈奴所控制。直到汉武帝时,卫青率军长途奔袭,迂回至后套而后南下,出其不意发动进攻,一举拿下匈奴楼烦、白羊部等河南地的土地。

此后,汉武帝又花血本在后套平原这种当时一穷二白的地方建朔方城,置朔方郡,并迁徙山东贫民70多万以垦殖戍边,从此河南地纳入汉帝国疆域之中。虽然成本很高,但是足见汉武帝的战略眼光之深远,因为河南地包括阴山对中原文明来说实在太重要。《九边考》中也说过:“……故阴山为御边要地,阴山以南即为漠南,彼(匈奴)若得阴山,则易以饱其力而内犯,此秦、汉、唐都关中,必逾河而北守阴山也。”

河南地作为内对一定范围内区域的一个统称,有些类似于“关中”、“河东”等,在河南地所覆盖的地域慢慢由生地变成熟地,且分属于朔方郡、上郡、北地郡等郡管理后,河南地这个特定时期的称谓便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标签: 秦朝蒙恬战史风云

更多文章

  • 大唐的王朝悲剧是如何造成的?“盛世”背后的真实面貌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唐朝,历史解密

    说起大唐,我们每个人都会为之自豪和心生向往。公元618年,唐高祖李渊建立唐政权,历史自此迈入一个全新的时代。唐太宗「贞观之治」显现出「自旷古而来,未有如此之盛者」的开明局面,年轻的唐玄宗励精图治,打造出「开元盛世」。然而盛世不长,公元755年爆发的惊天突变——安史之乱,戳破了王朝美梦的幻象,大唐从此

  • 孝惠章皇后:14岁入宫成皇后,21岁守寡无一子

    野史秘闻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孝惠章皇后,清朝,野史秘闻

    一入宫门深似海,三尺红墙内,锁的是女人的悲鸣!顺治一生活在孝庄的掌控之中,可以说没有孝庄,顺治便没有这个皇位,要知道皇太极离世,本有2位候选人,其中皇太极嫡长子豪格最有机会,其次就是多尔衮,可偏偏皇位就落到了一个6岁的福临(顺治帝)手中,这一点上面就可以看出来孝庄手段如何?不过话说回来,顺治帝这一生

  • 历史上李恪事什么人?他最后为何会被逼自缢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风云人物

    李恪,陇西狄道人,唐朝宗室大臣,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众所周知,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极为开放、鼎盛的朝代。唐太宗李世民登基之后,以“水可载舟,亦可覆舟”为格言,励精图治,为百姓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这段时期可谓是“政通人和,百废俱兴”,历史上将这段时期成为“贞观之治”。虽然唐

  • 薄皇后是在怎样的权利平衡之下,最终被汉景帝给废了?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文史百科

    刘启是第五个儿子,窦氏(窦漪房)在刘恒那里也比较得宠,就立窦氏为皇后,刘启也成为太子。刘恒过世后,刘启即位成为汉景帝,与父亲汉文帝刘恒开创了"文景之治";并为其子刘彻的"汉武盛世"奠定基础。在位期间,推行"削藩策",削诸侯封地,平定七国之乱,巩固中央集权,勤俭治国,继续奉行"与民休息"政策,发展生产

  • 城濮之战是如何爆发的?其对历史的影响有哪些呢?

    战史风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战史风云

    俗话说“先下手为强,后动手遭殃”。在军事上,“先发制人”也是一个重要的命题。早在《左传》中便有“先人有夺人之心”的提法,后人也多强调“兵贵先”、“宁我薄人,无人薄我”,意思都是主张争取作战中的先机之利。然而,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后发制人”也是军事斗争的重要手段,它与“先发制人”之间

  • 他帮司马睿打理一切,为东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司马睿,东晋,历史解密

    东晋的建国天子司马睿,刑到江南的时间一点都不威风当到江南都半年了可是处所的头面人物却一个都没来访问过,完全就是拿他不当回事,王导酸心之余,找到了时任扬州刺史的堂兄王教,乞请道,我的主公司马睿被人看轻,但愿借你的名望帮他一把,所以在曲水市的盛大宴会下,邀请了当地各界知名人士。那一天,司马一行声势浩大,

  • 明朝王爷娶10个侧室,生儿子百人,最后怎么分财产?

    野史秘闻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明朝,朱元璋,野史秘闻

    网上有一部热度很高的小说,叫做《回到明朝当王爷》。在明朝当王爷,绝对过的是米虫一样的生活。当时明朝王爷们各自有各自的封地,平时除了据守一方不能轻易外出之外,生活上那还是相当逍遥的。尤其是朱棣上位之后,他的皇位是从侄子朱允炆手里抢来的。为了给自己塑造一个好人设,他就变本加厉的厚待这些藩王们,想一口气把

  • 雍正的侧福晋,历史上的齐妃有多受宠?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齐妃,清朝,风云人物

    雍正的原配是孝敬宪皇后乌拉那拉氏,孝敬宪皇后去世后,雍正再没有册立过皇后。当然除了原配妻子之外,雍正潜邸还有两位侧福晋。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其中一位就是著名的年氏,年羹尧的妹妹。她入潜邸的时间较晚,不过很快便获得宠爱,雍正即位就直接册封她为贵妃,后来更是晋升为皇贵妃。可另一位入府比她早,

  • 古代当铺术语都有哪些呢?当铺术语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文史百科

    古代当铺术语都有哪些呢?典当业在收当时常用一些行话和隐语,一是为内部管理条理,避免业务中出现不必要的纠纷;二是为便于当铺员工相互配合,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1、拆当:典当行营业员根据估当结果和当户协商,按一定比例折扣确定典当金额的行为。2、承当人:即“典当行”,以收取当户所交的

  • 明末的文臣武将,为何都选择降清?原因是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降清,明朝,战史风云

    1644年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年份。就在这一年,延续了二百七十六年的大明王朝走到了尽头。与此同时,中国又出现了三股主要势力逐鹿中原的情况,这三股势力分别是:大清政权、大顺政权,以及南明弘光政权。大清政权也就是后来的清朝,这个大家想必都非常了解。大顺政权由农民起义军领袖李自成所创建,虽然起初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