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诸葛亮和鲁肃都对孙权用过激将法,孙权为什么想杀鲁肃?

诸葛亮和鲁肃都对孙权用过激将法,孙权为什么想杀鲁肃?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体验娱乐说 访问量:931 更新时间:2023/12/29 23:38:50

在人们的印象中,诸葛亮是一个善于用“激将法”的高手。这大概是和《三国演义》中有一定关系。

诸葛亮想用哪一个将领,就一个劲打击他,好让他超常发挥。而鲁肃的形象则是一个宽厚长者,说白了就是老实人,不会耍什么心思。

其实在历史上,鲁肃也有过使用“激将法”的行为,还差点被杀。这是怎么一回事呢?下面小编就来说一说。

诸葛亮的“激将法”

《三国演义》是一部小说,对真实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不可避免地进行了改编和扩充。但其中很多事情都是有来源的。

就比如诸葛亮喜欢使用“激将法”这一招。事实上,诸葛亮初出茅庐的时候,就使用了“激将法”。

诸葛亮出山辅佐刘备的时候,也正好赶上曹操平定北方,准备磨刀霍霍进攻荆州、扬州的时候。曹操的南下确实给荆州带来巨大的动荡,尤其是刘表去世,荆州土崩瓦解,直接归了曹操。

刘备当时给刘琮守门呢,刘琮可以投降,刘备却不能,赶紧向南逃亡江陵。但由于带着十多万人口,走得太慢,于是让曹操的虎豹骑在当阳叮咣五六一顿胖揍,江陵去不成了,刘备打算进入交州,投靠苍梧太守吴臣。这在一定程度上来说也是失去逐鹿中原的机会。

结果瞌睡来了就有人送枕头。鲁肃奉孙权的命令来找刘备。本来鲁肃和孙权的意思是挖一下刘琮的墙角,结果墙都被曹操推倒了,鲁肃及时追上刘备,把他拐到江东的阵营里。

孙权当然比吴臣强大,刘备也不愿意放弃自己的愿望,于是两人一拍即合,刘备派诸葛亮去江东谈结盟的事情。

曹操的势力太强,扬州上游的荆州又被曹操拿下,长江天险对于江东集团来说不复存在,反而处于下游的劣势。

所以说孙权一时半会真是拿不定主意,在战斗和求和之间做斗争。当时江东的文武群臣也是这个状态。在谈判的过程中,诸葛亮为了劝孙权抵抗曹操,就用了“激将法”。

诸葛亮对孙权说,如果你要是想用江东之地对抗曹操,就早早表明态度;如果不想对抗,那就赶紧放弃刀兵,向曹操俯首称臣。

如果就这么拖下去,战也不战,和也不和,到时候什么好处都捞不到。孙权反问诸葛亮,刘备为什么不投降曹操?

诸葛亮则说,刘备是盖世英雄,汉室宗亲,岂能屈居于曹操之下。这下孙权气坏了,要是不拿出个态度,那明显从气概上就被刘备压过去了。

接着诸葛亮又交代己方的兵力、曹操一方的劣势,加强孙权对抗曹操的决心。这次谈判可以说是诸葛亮的“首战”,干得很漂亮。

鲁肃的“激将法”

鲁肃的“激将法”和诸葛亮的其实差不多,历史背景、方式方法、激怒的对象都差不多。历史背景就是在曹操拿下荆州的时候。

曹操拿了荆州,长江两家共有有,又从荆州那里获得不少战船,他就想顺势消灭江东了。在这之前,曹操给孙权写了一封信。

“近者奉辞伐罪,旄麾南指,刘琮束手。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於吴。”

曹操这一封信就像一记老拳,一下就把江东集团打蒙了。信中未必没有联合孙权消灭刘备的意思,但肯定带有威胁的意图。而且曹操新定北方,实力强大,确实有嚣张的资本。

鲁肃有一句话说得对,除了孙权,其他人真是可以投降曹操,该当官当官,该发财发财。但鲁肃是一个什么人?是一个追求功名的人,是希望孙权平定天下,然后以安车蒲轮迎接自己的人。草草投降曹操可以保住身家性命,但不符合鲁肃的心理诉求。可以说鲁肃是铁杆的主战派。

孙权总是犹豫,犹豫就会败北。鲁肃就想着用“激将法”,给孙权一剂狠药。鲁肃对孙权说,曹操太厉害了,尤其耗死袁绍,吸收袁氏势力后就更厉害了。曹操最近接连打胜仗,士气正盛,打刘备就跟切豆腐差不了太多。江东也抵挡不了。不如派兵帮助曹操,并且把家属送到河北邺城当人质,这样一来还能够保住江东。

孙权听完这个气啊。这不是主动把尾巴送给曹操抓吗。一怒之下就要杀鲁肃。鲁肃赶紧又说,现在事态危急,如果不想归附曹操,那为什么不派兵支援刘备,反而要斩杀自己呢?孙权这才明白鲁肃的意图,也下了联刘抗曹的决定。

鲁肃“激将法”的争议

鲁肃用“激将法”激怒孙权,这件事不见于《三国志》,而是《三国志》引注的《魏书》和《九州春秋》。

陈寿没有采用这段史料,博彩群书的裴松之给加进去了。但同时裴松之也在里面贴了一条其他史学家的质疑。

东晋史学家孙盛认为,《魏书》和《九州春秋》所载非实。理由有两点。第一鲁肃对曹操的态度很明确,孙权的大敌。鲁肃刚见孙权的时候,提出一个类似诸葛亮《隆中对》性质的战略,就是著名的《榻上策》。

《榻上策》的核心就是坐拥荆州、扬州,全据长江,与曹操抗衡;在刘表去世的时候,鲁肃也提出要联结刘备,还是对抗曹操。鲁肃一直以来都视曹操为大敌,现在却要投降曹操,这是孙盛认为的第一个不合理的地方。

第二孙权的态度。当时曹操简直是所向披靡,主张投降的人并不少,反而要多于主战派。“皆劝权迎之,而肃独不言。”是这样一个状态。那么多人都选择投降曹操,孙权也没有把他们挨个放血,为什么偏偏要斩杀鲁肃呢?这是孙盛认为的第二个不合理的地方。

小编难曰:孙盛认为这两个不合理的地方,小编认为并不足以推翻《魏书》和《九州春秋》的记载。首先鲁肃的真实想法是对抗曹操,但他这番话是为了激怒孙权,是违背本心的想法,说这样的话也没有什么不可能的。

其次是孙权要杀鲁肃,孙盛也说了,鲁肃一直以来都是敌视曹操的,现在却倾心于曹操,这种前后不一的态度更能够激怒孙权。而且说这番话的时候,已经在孙权和部下进行过讨论之后了。

大家都惧怕曹操,让孙权心中烦闷。孙权出去更衣,鲁肃追过来,又跟孙权说这种话,这种急迫“希望”孙权投降的做法可能恰巧就点燃孙权心中的火药桶,产生这种过激行为。

当然小编也不笃定鲁肃用“激将法”的事情是伪史,但也不认同孙盛的说法,直接把它打死。至于究竟有没有这件事,还需要读者自行判断了。

参考文献:《三国志》、《九州春秋》

标签: 诸葛亮鲁肃孙权

更多文章

  • 涨知识:历史上的单刀赴会,主角并非是关羽,而是东吴的鲁肃

    历史解密编辑:心一说史标签:关羽,鲁肃,东吴,刘备,孙权,吕蒙,汉朝,三国,涨知识

    广为流传的各种文艺作品中,有很多关于单刀赴会的演绎,说的是三国时期东吴鲁肃邀请关羽过江赴宴,计划在宴席上趁机讨回荆州。智勇兼备的关羽只带周仓一人,乘一叶小舟单刀赴会,挫败了东吴讨要荆州的计策安然返回。然而,历史上单刀赴会真正的主角并非是关羽,而是东吴的鲁肃,这到底是什么情况呢?赤壁之战后,刘备占据了

  • 野心勃勃的江淮豪侠——鲁肃,并非《三国演义》中的受气包形象

    历史解密编辑:琳子乐园标签:鲁肃,三国演义,刘备,周瑜,孙权,诸葛亮

    鲁肃是一个比较有名的历史人物,他是典型的成也《三国演义》,败也《三国演义》的人物。《三国演义》的广泛传播度确实提升了鲁肃这个人物的知名度,但相应地也混淆了鲁肃的形象,让鲁肃的形象更偏向于一个非常忠厚的老实人的样子。然而历史上的鲁肃并非如此,他也是东汉末年的一个豪强,喜欢击剑骑射而非儒家经典,希望在乱

  • 鲁肃:三国奇才,为后人留下典故和旅游胜地

    历史解密编辑:小脑袋大历史标签:鲁肃,周瑜,东吴,孙权,刘备,曹操

    鲁肃(172年-217年),字子敬,汉族,临淮郡东城县(今安徽省定远县)人,中国东汉末年杰出战略家、外交家。《三国志·吴书》曰:“周瑜、鲁肃,建独断之明,出众人之表,实奇才也”。鲁肃少年蓄大志鲁肃年幼丧父,由祖母抚育成人。史称鲁肃“体貌魁奇,少有壮节,好为奇计。”“思度宏远,有过人之明,周瑜之后,肃

  • 荆州取舍:鲁肃吕蒙谁更高?从孙权视角看孙刘联盟,才知问题所在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鲁肃,吕蒙,孙权,荆州,刘备

    所谓荆州之争,是指鲁肃与鲁蒙在荆州问题上的政治纷争。东汉末年,荆州原属刘表管辖。然而,由于其重要的地理位置,曹操、孙权和刘备都想占领荆州。曹操之所以要占领荆州,是因为他想在基本统一北方之后,统一南方和全国。荆州是他的必争之地,否则他统一全国的理想就无法实现。孙权和刘备想占领荆州,因为占领荆州是他们既

  • 从奇货可居到鲁肃赠粮,交朋友,锦上添花比不上雪中送炭

    历史解密编辑:朝夕搞笑官方标签:鲁肃,周瑜,吕不韦,秦王,孙策,孙权

    "奇货可居"这个成语典故,许多人都不陌生。到底是什么奇货可居也?最后为什么能得到巨额回报呢?吕不韦(网络图片)战国时期,各国诸侯国之间有相互交换王子做人质的惯例。秦王的庶出孙子异人被交换到赵国做人质。因为当时秦国国力一般,再加上异人庶出的身份,被赵国轻视在情理之中。异人时常连吃饭穿衣都供给不上,生活

  • 历史上真正的“单刀会”发起人并非关羽,而是东吴鲁肃!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的百态标签:关羽,鲁肃,刘备,孙权,曹魏,单刀会

    鲁肃历史上真正的“单刀赴会”,发生于公元215年吴、蜀争夺荆州的战场上,其策划与主导人物是鲁肃,而并非小说《三国演义》里那位“孤胆英雄”关羽;其起因、经过、结局以及历史意义,也与“演义小说家言”截然不同。“单刀会” 之举不仅仅体现了鲁肃过人的胆略,更表现了他作为东吴统帅的智慧和眼光,而且在大的战略、

  • 诸葛亮的隆中对、鲁肃的榻上策和周瑜的二分天下,哪一个更高明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诸葛亮,鲁肃,周瑜,隆中对,孙权

    事实上,无论是诸葛亮的隆中对,还是鲁肃的榻上策,亦或是周瑜的二分天下之计,都有很大的硬伤!说白了,这三个计谋都是假大空的,只不过最终实操出来的效果不同,所以众人普遍认为诸葛亮的隆中对要好一点!接下来我们就来详细分析一下这三个战略,看看他们究竟有何硬伤?鲁肃的榻上策周瑜将鲁肃引荐给孙权,引起了孙权的好

  • 鬼斧神工、神踪难追的江南名楼,与历史名人鲁肃、张说等都有渊源

    历史解密编辑:宅女看史标签:鲁肃,巴陵,张说,诗人,汉朝,三国,岳阳楼,范仲淹,鬼斧神工,江南名楼

    坐落于湖南省岳阳市西城门的岳阳楼,因其位于天岳山之阳,故谓之“岳阳楼”。一、鬼斧神工,鲜有其匹。岳阳楼为三层木质结构,全部闩缝对榫制作,没有一颗铆钉,也没有一块砖石。楼顶貌似古代将军的头盔,楼角凌空高高挑起;梁柱结构,鬼斧神工;门窗别致,尽显其妙。整个造型华朴巧拙,在古代楼阁中鲜有其匹。现今的岳阳楼

  • 周瑜临终前,为何任命鲁肃为大都督,一个教书先生能统领三军?

    历史解密编辑:原始人侃历史标签:周瑜,鲁肃,刘备,孙权,曹操

    周瑜鲁肃吕蒙三人根本没当过大都督,仅有陆逊被任命为大都督,而且这个大都督只是一个临时职位,是某场战争的最高指挥,而不是军事最高长官。都督在东汉只是个中低级别职位,曹丕登基后,设立都督某军事,都督才能为一州军事首长。两晋、南北朝沿用。赤壁之战前,别说没有所谓的“都督”,就算有也轮不到周瑜几人,要知道孙

  • 孙刘联盟为何没有提前破裂?只因鲁肃凭借一己之力挽救危局。

    历史解密编辑:肤浅世觅标签:鲁肃,刘备,孙权,吕蒙,曹操,关羽,周瑜,汉朝,三国,孙刘联盟

    本文是长期连载的一部分,请关注我并私信回复:1,即可看全部文章,已经整理好。从南郡之战结束开始,孙刘联盟内部便因为荆州的分割问题生出了裂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是曹操主动放弃江陵策略的一大成功。裂痕从发生的那一天起便不可收拾,更糟糕的是,东吴内部在外交政策这一点上,为了本国利益不惜破坏联盟的疏刘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