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曹爽为何绞尽脑汁,至死斗不过司马懿?看看司马懿有多隐忍与智谋

曹爽为何绞尽脑汁,至死斗不过司马懿?看看司马懿有多隐忍与智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钰姐来了 访问量:2684 更新时间:2024/1/10 4:12:53

曹爽是曹操的侄孙,曹真的儿子,曹魏宗室及重要大臣,在魏明帝曹叡病危时,他与司马懿共为托孤大臣。

那为何掌握军政大权的大将军曹爽至死都斗不过司马懿,还被他灭了三族呢?这确实十分耐人寻味

自诸葛亮去世后,蜀汉几乎大势已去,曹魏的外部威胁大为降低,但为何曹操的孙子魏明帝曹叡不一鼓作气灭掉蜀汉一统天下呢?

因为曹叡跟父亲曹丕一样都不长寿,曹丕40岁英年早逝,曹叡活得更短36岁就去世了,如此短命也就意味着曹魏走上了下坡路。

公元239年,曹叡在洛阳病逝,将年仅8岁的长子曹芳托付给了两位重臣-曹爽与司马懿。

曹芳继位后,曹爽担任大将军,司马懿担任太尉,两人共同辅政。

原本两人的关系相处得还比较融洽,但曹爽耳根子软,听信亲信之言而打击司马懿,令司马懿很是不爽。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时间一久,面对曹爽等人的咄咄逼人,司马懿忍无可忍,决定反击。

曹爽

一是蓄养死士三千。

司马懿一面韬光养晦以迷惑曹爽等人,一面让儿子司马师蓄养死士3000,为最后的摊牌甚至发动政B做准备。

司马懿的隐忍与奸诈在中国整个古代史上都是十分罕见的。

司马家族在曹操当权时就颇负盛名,到司马懿这代又出现了著名的八达,而司马懿又是八达中的卓越人物,因而被曹操费尽心机地纳入麾下为他效力。

但后来因司马懿有狼子野心的“狼顾之相”被曹操忌惮,想方设法想要除掉他。

但最终司马懿还是凭借自己的谋略与隐忍消除了曹操对他的怀疑,他甚至还活过了曹操、曹丕甚至孙子曹叡三代人。

曹操与司马懿

司马懿这数十年的隐忍,真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像他这样的一个狠角色,要对付曹爽这样的人,似乎也只是信手拈来。

不过,曹爽当时掌控曹魏的军政大权,司马家族又被曹魏忌惮而监视,司马懿的也无实权,他想要有所动作,也是很不易的。

于是,隐忍10年之后,即公元249年。

司马懿认为时机已成熟,于是趁曹爽离开洛阳去祭奠曹叡的高平陵,曹爽儿子与亲信都一同前往时,就与儿子司马师、司马昭联合老臣蒋济、王观、高柔等人发动政B,以一举歼灭曹爽一党。

这就是史上有名的高平陵政B。

此前,司马懿虽然位列三公之上,但他只是名义上的太尉,曹魏政权被曹真、曹爽等人掌控,想必曹魏对司马懿仍然心存防范,并没有给他实权。

于是司马懿只能经常以养病为由在家,很少公开在外活动,但内心对曹魏政权却一直没有放弃觊觎之念。

二是联合其他大臣里应外合。

司马懿手上可靠的帮手,就只有他的几个儿子和弟弟司马孚,但他们大多也都是闲职,并没有兵权与实权。

而要与曹爽斗,就必须靠实力说话。

史载,司马懿命儿子司马师“阴养死士三千”起了决定性作用,后来的政B成功大多皆源于此。

但在曹爽一伙戒备森严的首都洛阳,要想政B成功,却也非常难。于是司马懿又联合内大臣高柔、王观、蒋济等帮手参与其中,确保高平陵政B成功。

1、由高柔带人复出曹爽的大将军营宣读皇太后诏书,令曹爽深信不疑将大将军临时接管军权交给高柔;

2、让王观带人去武卫将军营同样以皇太后诏书以代理中领军身份坐镇那里,以防止北军五宫等反攻;

3、司马懿与蒋济一同带兵出城,占领洛水之上的浮桥,以迎接曹爽等人的反扑。

可以说,司马懿联合的此三人是除了司马氏家族以外能够保证政B成功的最大力量。

不得不说,司马懿的眼光真毒,他选中的这三人也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与司马家族成为政B的最佳组合。

如:高柔时任司徒,是三公之一的文臣,是当时司法系统的最高负责人;王观时任少府,是洛阳本地的父母官;蒋济时任太尉,统率洛阳禁卫部队。

当然,这样重大的行动必定要经过几人长期密谋与策划,司马懿之所以选中他们作为中坚力量,正是看中了他们的实力。

再有,司马懿的儿子司马师担任中护军,对于军队的信息,他掌握起来也很便利,但由于他仍是曹爽等人的监视对象,他掌握信息有限,因此高柔三人掌握的会更多些。

由于组织周密,出手果断,司马懿父子在洛阳发动政B成功,并迅速控制了洛阳,但并不意味着政B就已经成功了。

高柔

那时曹芳、曹爽等人仍在高平陵,天子在谁手上,谁就是勤王之师,这是司马懿所不具备的,而且各地人马并不都听令于司马懿。

按说,事已至此,曹爽应该殊死一搏。

但司马懿派人来做他的工作,一通连哄带骗之下,他竟然真的认为司马懿不会杀他,就主动回到了洛阳,没想到正中了司马懿的圈套,被司马懿一网打尽。

不得不说,曹爽真是一个缺乏政B敏感性的人,他缺乏政Z智慧与胆识,关键时刻优柔寡断,毫无果断魄力,下不了决心,如此在谋略过人的司马懿面前,节节败退。

总结一下,司马懿给曹爽上了这一系列的“攻心三部曲”。

一是给曹爽吃定心丸。

当曹爽听到政B后吓傻了,同行人陈泰等人劝他回洛阳,说不会有事,曹爽就派陈泰等人回洛阳认罪。

司马懿通过二人之话断定曹爽心虚,就让他们回去跟曹爽说保证不要他的性命,只要曹爽不掌权,荣华富贵照享。

二是给曹爽立字据。

口说无凭,司马懿为打消曹爽的顾虑,让三朝老臣蒋济给曹爽写信,只要他交出权力,可保曹爽等人爵位与富贵。

这下曹爽就对司马懿更有九分信任了,认为司马懿不会不顾及曹家在天下的号召力,也不至于把事情做绝。

三是给曹爽发誓。

为诱骗曹爽回洛阳,司马懿又找了一个人去劝曹爽,这个人叫尹大目,此人与曹爽关系极佳,深得曹爽的信任。

尹大目同样向他保证,说司马懿对他只是免官,说他亲眼看见司马懿“以洛水为誓”,这下曹爽完全相信了。

可见,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司马懿是很懂人心的,他对曹爽的内心活动及性格特征揣摩得十分透彻,因而为曹操量身定做了“三部曲”,最终曹爽一败涂地!

这一年里即249年,也是曹操去世29年后,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父子三人篡魏成功,曹操“三马同食一槽”的梦终得以应验。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如侵则删)

更多文章

  • 70岁的司马懿发个誓,就把权臣曹爽给灭了,简直滑稽且反智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大学堂标签:曹爽,刘秀,曹芳,刘邦,汉朝,司马懿,司马氏,史说三国

    一个70岁的老人,面对一个 “宗室+权臣”双重属性的壮年人,对条大河,发个毒誓,说自己保证留他一命。结果,壮汉竟然轻而易举的相信,乖乖的束手就擒。如此滑稽可笑且反智的剧情,恐怕即使是当下不入流的“古装神剧”都未必能想的出来。但是,这样的场景,却实实在在的在公元249年的高平陵上演,身为曹魏宗室、大将

  • 临死前,曹爽为何对台上的司马懿大喊:“太傅为何负我?”

    历史解密编辑:挑食的老牛标签:曹爽,司马懿,曹魏,魏明帝,曹芳,魏国

    公元249年2月9日,刚刚卸任曹魏大将军的曹爽被绑缚刑场,将连同全族7000余人一同被开刀问斩,曹爽年仅3岁的儿子曹麟也在其列。当经过监斩台时,曹爽对台上的司马懿大喊:“太傅为何负我?”,这又是从何说起呢?曹爽和司马懿原本都是魏明帝曹睿指定的托孤大臣,二人共同辅政魏少帝曹芳。但曹爽很快用手中的权势架

  • 高平陵之变曹爽为什么不战而降! (司马懿的两张底牌是什么! )

    历史解密编辑:康兰讲科技标签:曹爽,曹魏,魏国,汉朝,司马懿,司马氏,史说三国,高平陵之变

    做了一个高平陵之变的合集:高平陵之变(1):司马家崛起的核心人物是谁?(权力斗争的最重要原则是什么?)高平陵之变(2):夏侯徽真的是被司马师谋害的嘛?(魏国最顶级家族与司马氏的关系)高平陵之变(3):最令司马懿忌惮的三大家族(魏国四大军区的势力分布)高平陵之变(4):曹睿弃曹宇用司马懿背后的隐情是什

  • 司马懿敢对曹爽下手,是因为看到曹爽有两个致命的缺点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司马懿,曹爽,费祎,魏明帝,蜀汉

    嘉平元年(249年)正月,曹爽陪同魏帝曹芳离开洛阳,去祭拜魏明帝高平陵(今洛阳汝阳县大安乡工茹店村),同去的除了大将军曹爽之外,还有曹爽的兄弟中领军曹羲和武卫将军曹训。等曹爽一行前脚刚离开洛阳出城,老谋深算的司马懿立即抓住机会,关闭城门,占据武库,屯兵洛水浮桥,封锁了京师洛阳城门,然后,司马懿上奏郭

  • 司马懿发动事变夺位时,如果曹爽奋力反抗,能否击败司马懿

    历史解密编辑:强哥说史标签:曹爽,皇帝,曹魏,汉朝,司马懿,夏侯霸,史说三国

    众所周知,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曹爽选择在洛水投降司马懿,而这素来被许多史家认为是一个败笔,但是究竟情况如何呢?假如曹爽不投降,真的就能反败为胜吗?首先,“高平陵政变”是司马懿在正始九年正月初六发动的一场政变,当时司马懿虽然表面上没有兵权,但是自己的儿子司马师却豢养了三千死士。而当时曹爽和小皇帝

  • 曹爽与司马懿的十年明争暗斗,高平陵只是最后决战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档案笔记标签:曹爽,曹魏,曹芳,蜀汉,汉朝,司马懿,司马师,高平陵,中国文物,曹操手下

    曹爽与司马懿的十年明争暗斗,高平陵只是最后决战魏明帝死后,合作夺取顾命大臣之位的曹爽和司马懿,在权势上明争暗斗。曹爽和司马懿、刘放、孙资合作,排斥燕王曹宇和夏侯献,让曹魏中枢本来就所剩不多的曹魏宗室元气大伤。而且禁军控制被大大动摇,然后就是唯一的曹氏军团长,荆州军区换人,这已经是让曹氏丢了大半力量了

  • 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诛杀曹爽,当时唯一能叫板司马懿的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多角镜头标签:司马懿,曹爽,高平陵,曹芳,曹魏

    三国后期,曹魏政权名将凋零,曹氏宗族大将曹休和曹真相继去世,司马懿作为托孤忠重臣,和大将军曹爽共掌兵权,后来曹爽排挤司马懿,将司马懿升为太傅,明升暗降,曹爽独揽大权,司马懿便称病在家,伺机而动。正始十年(249年),司马懿隐忍已久,终于等到时机,趁曹爽陪皇帝曹芳离开洛阳去高平陵祭拜魏明帝的陵墓时,司

  • 孙策和周瑜英年早逝以后,貌美如花的大乔小乔命运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明史官标签:周瑜,大乔,孙策,小乔,孙权,孙登

    36岁的周瑜因病去世,孙权前来奔丧,三叩首后,扭头就对小乔说:“给我做媳妇吧!”小乔梨花带雨的脸瞬间失了颜色,吓得连连后退。孙权见状,知道小乔定是误会了,连忙解释道:“我的意思是说让你女儿给我的儿子做媳妇,你千万不要乱想。”小乔虽然心有余悸,但想到自己的女儿才5岁,她拒绝了:“我女儿年纪尚小,如何能

  • 娶美女大乔小乔,和孙策周瑜天不假年之间有没有联系?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孙策,周瑜,大乔,曹操,关羽,甄姬

    自古红颜多薄命,英雄多磨难。娶大小乔后,孙策活26岁周瑜活36岁,全都早逝,似乎是偶然现象,貌似没有联系,其实是必然现象,有其因果关系,这里面有着一定的规律性的因素存在。在此我要说明一下聚了大小乔以后,孙策周瑜全都是英年早逝的原因。这是因为当时的大小乔是美女,而美女在任何时候都是稀缺资源,在当时的群

  • 三国演义中,容貌倾城的大乔小乔,最后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空城遇梦标签:大乔,小乔,周瑜,三国演义,孙策,孙权

    看过《三国演义》的人,对大乔小乔都不陌生,她们是一对倾国倾城的姐妹花,她们是那个征伐时代里难得的一缕婉约。她们都是当时宛城桥公家的姑娘,大姑娘大乔最后嫁给了大将军孙策,小姑娘小乔嫁给了大都督周瑜。其实,在大乔、小乔出嫁的时候,孙策和周瑜的名气并不大,周瑜那时候也只不过是孙策身边的中郎将。关于大乔小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