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蜀汉举国反对北伐,廖化都指着鼻子骂了,姜维却为何仍屡败屡战?

蜀汉举国反对北伐,廖化都指着鼻子骂了,姜维却为何仍屡败屡战?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秀才吃瓜 访问量:1280 更新时间:2024/1/6 22:22:36

又一孔明——诸葛武侯的优秀接班人姜维(5)

蜀汉后期,大将军姜维数次兴军大举伐魏,前期也取得过大破王经这样的辉煌胜利,但后期也出现了很多重大军事失利:

蜀汉延熙十八年(公元255年),姜维在大破曹魏雍州刺史王经之后,本欲再破狄道,后因各路魏军的及时来援而被迫撤退,但其没有退回蜀地,而是屯驻于边境地区的钟题(今甘肃成县西北)。第二年秋,姜维与驻屯汉中的镇西大将军胡济约定会师于天水上邽(今甘肃天水市)后从钟题出兵,其先至祁山(今甘肃西和东北),听闻魏军有备后又改攻南安,却因邓艾提前守险而没能得手,于是便东渡渭水,沿山向上邽进发,但本该抵达这里会师的胡济“失誓不至”,故姜维“为魏大将邓艾所破於段谷,星散流离,死者甚众”。

曹魏镇东将军王基对此役点评为“姜维因洮上之利,轻兵深入,粮饷不继,军覆上邽” 1。但如史料所载,“轻兵深入,粮饷不继”根本原因是由于本该会师上邽的镇西大将军胡济“失誓不至”,而并非姜维单方面的执意冒进。倘若胡济能够按时抵达会师,纵然无法攻克上邽,但也绝不会出现“星散流离”式的溃败。《三国志魏书三少帝纪》载此役“斩首获生,动以万计,自顷战克,无如此者”,可知蜀汉兵士也折损过万,这次惨败还导致了另一个不利因素,即《姜维传》提到的“陇已西亦骚动不宁”。陇右属曹魏领土,曹魏军民不会为姜维惨败而骚动不宁,那么骚动的只能是一直以来支持蜀汉北伐军的陇右羌、胡等少数民族,这些少数民族见蜀汉大势已去纷纷开始向曹魏示好,故而“陇已西亦骚动不宁”。

惨败后,姜维效仿武侯街亭引咎自责一事,自贬为后将军,代行大将军事务。至于延误军期的镇西大将军胡济受到何种处罚,史料并无记载,但基本能够判断,即使有处罚,也不会太重,因为胡济在此之后依然承担着汉中都督的重任。

延熙二十年(公元257年),姜维不顾一年前的惨败,趁曹魏大军平定东方淮南诸葛诞叛乱之时于夏季第五次大举北伐,兵出汉中以北的骆谷后进至芒水(水名,今陕西周至东南。源出秦岭之北,北流入渭水)与魏将邓艾、司马望对峙,二人因兵少拒绝应战。双方对峙持续到转年的蜀汉景耀元年(公元258年)春季,听闻诸葛诞已经覆灭,已无利可图的姜维率军返回,大将军之职也在返回后予以恢复。

姜维原本就是魏人,因诸葛丞相的赏识与栽培才有了今天的地位。自他掌军之后连续五年年年出兵,兴师动众,劳民伤财,还遭遇过一次惨败,不但自己的左膀右臂张翼廖化心怀不满,朝廷辅政的恩师武侯之子诸葛瞻欲夺兵权外,陈寿的老师、蜀汉儒学大师谯周更是以一篇《仇国论》批评指责姜维。谯周在《仇国论》中指出:小国要想战胜大国最根本的办法就是养民,以前春秋五霸之一的越王勾践正是采用“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办法养民二十年,方才战胜了强大的吴国。俗语讲,拉弓射箭时与其胡乱发射无法击中目标且又浪费箭支,不如谨慎发箭。如果不顾国困民疲一味穷兵黩武,那么国家就会因此败亡,即使是智者也挽救不了。

或许是各方反对的声音过于激烈,又或许是征战多年确实需要休整,从芒水退军后,姜维中止北伐,在汉中休整了几年,又前往陇右沓中屯田,前后加在一起休整了将近五年。在这五年中,投降蜀汉的夏侯霸病逝,北伐又少了一员大将。

蜀汉景耀五年(公元262年)冬十月,姜维决定第六次大举北伐,这一次,蜀汉资历最老的将军、已经年过耄耋的廖化也对姜维爆发了:

“‘打仗不知收敛必将自食恶果’,说的就是你姜维!(“兵不戢,必自焚”,伯约之谓也)我们每次出兵在军事规划上都逃不出敌人的算计,在兵力上又少于敌人。仍然这样不停的去用兵,怎样才能生存啊!(智不出敌,而力少于寇,用之无厌,何以能立)《诗经》里面讲,没有发生在我的前面,没有发生在我的后面,偏偏出现在这个时代让我赶上了,说的就是今天的状况啊!(诗云“不自我先,不自我后”,今日之事也)”(《三国志蜀书宗预传》附《廖化传》裴注引《汉晋春秋》)

面对廖化的指责与愤慨,姜维没有听从,“率众出汉、侯和,为邓艾所破,还住沓中”2,这也是姜维人生中最后一次北伐,再次被邓艾击败。不过,曹魏、蜀汉双方对这场战事记载都极为简略,仅有胜负结果而未提及任何战事进程,因此推断战事规模不大。《晋书·文帝纪》载,姜维失利后的转年夏季,司马昭意图伐蜀,并遣人向邓艾咨询意见,邓艾以蜀汉朝廷未发生政治混乱为由屡陈异议,却并没有考虑蜀汉的军事力量,可见姜维最后一次北伐只是普通的军事失利,未到伤筋动骨的地步。

失利后,姜维退回沓中继续利用羌人屯田,伺机进取陇右,其不惜一切代价与魏军反复争抢陇右致使曹魏朝野为之震撼,魏宫廷骑士路遗甚至打算效仿郭循潜伏蜀汉诈降再行行刺之事3,魏人伐蜀前也给予他“蜀所恃赖,唯维而已”4的评价。

与三国时期诸多重大战事比起,包括姜维的偏军西入与大举北伐无法改变历史走势,结果上是徒劳的。军事上来说,击破郭淮、迎回治无戴、斩杀徐质乃至大破王经等战果虽然也曾一度重创曹魏,但只是削弱了曹魏对陇右地区的统治,却未真正达成“陇以西可断而有”的战略目的。不过,姜维伐魏却印证了一件事:自武侯去世后,即使蜀汉方面不再具备举十万之众进军五丈原的实力与人选,但蒋琬、姜维等后来者并未因此放弃北伐。相反,面对占据压倒性优势的曹魏,姜维却仍然敢于进取中原,其数次率偏师西入陇右联络羌、胡,在与魏军不断的交锋中反复探索北伐战略、寻求新的突破,这种不畏强敌、矢志不渝的精神是永远值得后人予以肯定与颂扬的。

注释:1《晋书傅玄传》2《三国志魏书王基传》2《晋书荀勖传》4《三国志魏书三少帝纪》

标签: 廖化姜维蜀汉曹魏邓艾北伐三国

更多文章

  • 廖化和周仓都是黄巾军,为何关羽只收留了周仓,却没有收留廖化?

    历史解密编辑:金牌娱乐酱酱标签:廖化,关羽,黄巾军,周仓,刘备

    关羽“千里走单骑”的故事,想必大家都听说过,留下书信、辞别曹操的关羽带着两位嫂子去找大哥刘备。但是刚走没多久,曹操就追上来了,两人站在桥头寒暄。寒暄结束后,快马加鞭追嫂子的关羽却发现怎么也不见嫂子的人影。正当关羽心慌时,廖化带着安然无恙的嫂子出现了,自报家门跪地请求,讲述了一遍刚才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 被困麦城时,为何廖化能成功突围而关羽不行,关羽差在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落榜秀才标签:关羽,廖化,麦城,刘备,突围,大将

    三国演义中,关羽是大家非常喜欢的人物,他武艺高强,为人忠义,令众人称羡。不过,关羽的最终结局却并不是太好,在他北伐襄樊时,后背遭到了孙权的偷袭,最终兵败只能退守麦城。按理说,关羽有过五关斩六将之能,应该是能很轻松的突围,但是为何关羽并未能突围成功,相反,武艺一般的廖化倒是成功突围了?要搞明白为何廖化

  • 蜀中大将廖化,是演义书里的庸将,细读正史,可知他是了不起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萌心生活馆标签:廖化,姜维,诸葛亮,关羽,蜀汉,刘备

    凡稍微了解一点三国知识的人,都应该听说过“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这句话。可以说,廖化在《三国演义》里面的出镜率非常高,尤其是诸葛亮、姜维北伐的过程中,一直活跃于战斗前线,成为妇孺皆知、耳熟能详的“老面孔”。然而,就是这样一位每战必与、长期战斗于第一线,并具备了老黄牛精神与品质的“老面孔”,却自始至

  • 262年,姜维蓄意北伐魏国,廖化大声训斥,果然如廖化所料

    历史解密编辑:赵林云教授标签:姜维,廖化,蜀汉,魏国,关羽,孙权,三国

    262年,姜维蓄意北伐魏国,廖化大声训斥:“如今军队力量很弱,用兵却不知收敛,且太过于消耗国库必然大败。” 不久,果然如廖化所料。廖化这位老将军一生戎马,可谓是历史上的传奇风云人物,世人有着“廖化作先锋”的评价,他见证了蜀汉的兴衰。廖化和荆州的关羽是情同手足的好兄弟,当年,廖化给关羽当主簿,就相当于

  • 三国时蜀汉将领廖化如何北伐建功?他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思考这个世界标签:廖化,姜维,邓艾,刘备,刘禅,钟会,时蜀汉,古装片,历史片,三国(电视剧)

    作者:西城【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廖化(?-264年),本名淳,字元俭,荆州襄阳郡中卢县(今湖北省襄阳市)人。三国时蜀汉将领。廖化曾为前将军关羽帐下主簿。关羽败亡后,归属孙吴,用诈死之计回归蜀汉,被刘备授为宜都太守。刘备去世后,转拜丞相参军,后为广武都督,迁阴平太守,多次参与蜀汉的北伐。官至

  • “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廖化真的实力无能吗?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计划儿标签:廖化,关羽,姜维,诸葛亮,魏延,大将,夏侯霸,三国

    “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这句话似乎充满了对廖化的歧视。意思好像就是:只要稍微有一个有本事的人,就轮不到廖化来担任蜀军的先锋官了。用廖化做先锋,实在是无人可用了,也算是矬子里边挑将军了。事实证明,廖化的能力绝对非同一般。既然这句话谚语来自民间,我们就以《三国演义》来展现一下廖化的人生历程。廖化开始是

  • 关羽嫂子被山贼捉住,廖化将其搭救后表示要追随关羽。关羽:不收

    历史解密编辑:以史为镜说古今标签:关羽,廖化,刘备,姜维

    200年,关羽的嫂子被山贼杜远捉上山,廖化诛杀了杜远,拎着他的脑袋去投奔关羽,关羽却说道:我不收留你。廖化明明救了关羽的嫂子,关羽为何不收留他呢?廖化,字元俭,湖北襄阳人,东汉末年,天下纷纷,廖化上山当了土匪头目。一日,廖化和另一头目杜远在山下巡哨时,抓到了两个女子,一打听得知,这两个女子是刘备的两

  • 被视为“蜀中无大将”的典型的廖化,曾经两度击败曹魏名将郭淮

    历史解密编辑:灰脸娱乐说标签:郭淮,廖化,姜维,蜀汉,夏侯霸,刘备

    宿刘温书斋(张乔)不掩盈窗月,天然格调高。 凉风移蟋蟀,落叶在离骚。 回笔挑灯烬,悬图见海涛。 因论三国志,空载几英豪。有句话说“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意思是蜀汉后期人才匮乏,只能用廖化这样的庸才。虽然网络上一度将这句话的意思进行所谓的“反转”,但我们看这句话产生的语境(出自清末小说《扫迷帚》第

  • 廖化真的活了一百多岁吗?他投降吴国之后,又是如何逃回蜀汉的?

    历史解密编辑:老夫从不吹牛标签:廖化,蜀汉,关羽,刘备,糜芳,姜维,魏延,杨吴,三国,曹操手下

    廖化劫刘备妻在《三国演义》中,关羽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之前,曾有这么一个小插曲。当时关羽刚辞别曹操,骑着赤兔马独自北上,准备去寻在河北的刘备,突然路上被数百人拦住。云长举目视之,只见一少年,黄巾锦衣,持枪跨马,马项下悬着首级一颗,引百余步卒,飞奔前来。这个少年虽然身后有数百人,但是一看到独行的关

  • 俗语“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讽刺的其实不是廖化,而是此人

    历史解密编辑:蔚蓝史族标签:廖化,姜维,刘备,关羽,曹魏,大将,刘禅,三国,曹操手下

    引言看过《三国演义》的人肯定对廖化这个人并不陌生,一句出自清末反迷信文学作品《扫迷帚》的话,就是与廖化有关,这句话就是“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很多人一看到这句话,就觉得是在讽刺廖化这样一个老将去担任本应该是年轻人担当的前锋,从而凸显出蜀国无人可用的窘境,但其实,这句话其实并不是在讽刺廖化,而是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