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水镜先生知道汉朝大势已去他为何还要推荐诸葛亮给刘备

水镜先生知道汉朝大势已去他为何还要推荐诸葛亮给刘备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故事一箩筐 访问量:1743 更新时间:2024/2/12 15:54:50

 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可是一个牛人,号称卧龙先生,帮助刘皇叔打下了偌大的蜀国江山。那么这样的一位人物它有没有老师呢,当然有的,没有人生下来就是“圣人”。诸葛亮的老师就是“水镜先生”,就连诸葛亮本人也是水镜先生举荐给刘备的,并且还是在当时汉朝大势已去的情况下,举荐诸葛亮给的刘备!那么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今天就跟大家聊聊这件事情!

  我们大家所说的水镜先生,其实他就是三国时期一位十分低调的能人司马徽。这位先生平生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做伯乐,看见谁有点能力就想着利用自己的关系去帮助别人一把,这样帮了帮去反而给他积累了许多的人脉。分别向当时还在落魄阶段的刘备举荐了庞统和诸葛亮,那么在当时汉朝大势已去的时候,水镜先生举荐诸葛亮给刘备的目的何在呢?

  一、水镜先生对汉室仍怀有深厚的感情,或者是有难么一点同情心!

  司马徽的家族几百年来世受汉室的皇恩,他这么有人脉也是他先辈给他留下的家底。所以尽管当时的汉室已经大势已去了,水镜先生任然希望自己的好学生诸葛亮,能够辅佐一心想要光复汉室的刘备。尽管刘备是一个落魄之人,水镜先生也选择他!

  二、水镜先生十分了解自己的学生诸葛亮,所以才投其所好推荐给刘备。

  当时的诸葛亮虽然没有出山辅佐过人,但是却已经是盛名在外了。况且当时的诸葛家族也是不容小觑,水镜先生十分了解自己的学生,知道诸葛亮是一个不愿意老死在茅庐里面的人。但是在当时的情况下之下,没有比把诸葛亮推荐给汉室推荐给刘备最合适的了。当时的曹操虽然讲实力算的上是最大的,但是曹操这个人生性多疑,并且手里的谋士又特别的多。

  就算是诸葛亮去辅佐可曹操也只能算是锦上添花,可能还会受到曹操的猜疑,甚至是不被重用。以诸葛亮的高傲性格,如果自己不被曹操重用的话,可能就真的会隐匿在深山老林之中,一辈子不出来了。这就是有本事之人的通病!所以选来选去综合性能最好的就是刘备,水镜先生看破了学生的心思,所以把诸葛亮举荐给了汉室的刘备。

  三、诸葛亮本人的意愿可能就是如此!

  虽说当时的水镜先生也是名人,但是想要控制诸葛亮的想法有点不太现实。诸葛亮虽说是身住茅庐,但是人家的背后家族势力可是大的吓人。一般的小军阀们都惹不起诸葛家族,所以在这件事情上诸葛亮有很大的自主权。这时的汉朝虽然已经大势已去了,不过瘦死的骆驼总要比马大,就是剩下汉室的名头拿来唬人。

  它也特别的好用,再加上诸葛亮本人当时特别的年轻呀,也就是三十多岁一心想着自己能够打下一片属于自己的天下。而既然想自己去打天下,那么选择合作伙伴的时候就要选择最差的,这样以来才能够施展自己心中的抱负和所有想法!

  当时的刘备除了一个振兴汉室的口号之外,基本上什么都没有了要城池没有城池,要兵马没有兵马,要粮草还没有粮草。唯一的一个谋士徐庶还没曹操被挖走了,基本上在这个时候只要是有个人能够跟着刘备,他就会拜为国士。所以在这种情况之下,诸葛亮明知道振兴汉室的刘备啥都不行,还是义无反顾的投了过来为的就是实现自己心中的梦想!

  在这里要说明一点其实诸葛亮投了汉室,也有刘备做的好的原因。当时的刘备去请诸葛亮的时候是怎么做的,被拒绝了一次又来了一次。一共是来了三次,一次比一次待的时间久这件事基本上在当地都已经传成佳话了。如果当时的诸葛亮在这种情况下,再不出来投汉室的话。那么就会出现两个情况,第一个情况是各地的诸侯不会再搭理诸葛亮。因为没有人选择去丢这个面子,刘备三次都请不来诸葛亮。

  各路诸侯所以请四次诸葛亮呢,这样诸葛亮就真的出不了山了。第二种情况刘备虽然落魄了点,但是名义上代表汉室。诸葛亮家族几代人受汉室的恩惠,现在有人三次请诸葛亮出山振兴汉室都不出山。这样的能人谋士名声彻底的就坏了,所以水镜先生拿捏准了自己徒弟的脉门,才会在明知汉室大势已去的情况下,举荐诸葛亮去振兴汉室!

  曹操平定北方,耗时八年左右时间,刘表刘备孙权为什么不敢北上?

  三国时期,风起云涌。各路英雄豪杰纷纷自立,群雄逐鹿。可以说是个英雄辈出的乱世,而在这其中曹操显然就是各路诸侯当中最为成功的那一个。他先是起兵征讨董卓,后来又占据青州等地,随后北上一路直接在官渡之战灭亡袁绍,耗费足足八年时间,最后统一了当时的北方地区。成为了当时最大的诸侯,而后在赤壁之战惨败,就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但是要注意的是曹操从征讨袁绍开始,到最后统一北方,可以说足足用了八年时间。那在这段时间了里面,其他的诸侯譬如刘备,刘表,孙权等人,为什么不去征讨曹操。而是眼睁睁的看着他统一北方呢?那么接下来我们就来分析一下,为什么曹操能够顺利统一北方。

  首先先来说一说孙权。

  当时孙策在,遇刺身亡,而年少的孙权刚刚接任孙策的位置,成为了江东大地的主人。而据史书描述:“乃改易权服,扶令上马,使出巡军。是时惟有会稽、吴郡、丹杨、豫章、庐陵,然深险之地犹未尽从,而天下英豪布在州郡,宾旅寄寓之士以安危去就为意,未有君臣之固……分部诸将,镇抚山越,讨不从命”

  从这段史书描述我们不难看出,当时因为孙权年纪小,许多的地方豪强对于他都不是那么服气。各地都有谋反自立的现象出现可以说给当时的江东带来了极大的麻烦。不过幸亏孙权有着周瑜鲁肃等忠心耿耿的臣子,跟随他一起征讨平定。

  最后才勉强稳定了江东的局势,可以说在当时曹操北上和袁绍决战的过程当中,孙权正在和世家豪强打内战。不过即便是这样,在这八年当中,孙权的地盘还是向北方略有扩大。只不过因为内部争斗的原因而没有派出大军进军北方阻止曹操统一北方罢了。

  其次再来说一说这荆州刘表在忙什么。

  要说起来这刘表,其实也是诸侯当中比较强悍的一个了。本身就占据了荆州这个地方,可以说是南方地区的一个强者。据《后汉书·卷七十四下·袁绍刘表列传下》:

  初,荆州人情好扰,加四方骇震,寇贼相扇,处处麋沸。表招诱有方,威怀兼洽,其奸猾宿贼更为效用,万里肃清,大小咸悦而服之。关西、兖、豫学士归者盖有千数,表安尉赈赡,皆得资全。遂起立学校,博求儒术,綦母闿、宋忠等撰立《五经》章句,谓之《后定》。爱民养士,从容自保。

  从此可以看出,刘表其实单单看他治理地方的能力还是可以的,在政治方面他积极行办教育,招揽儒生等人才,安抚流民。当时荆州军队带甲十万,可以说是离不开刘表的治理的。

  但是如果说刘表是个内政人才,但是他显然在军事方面能力一般。早年面对曹操的威胁,他选择扶持盟友张绣作为屏障。而在曹操和袁绍会战于官渡的时候,刘表又按兵不动,作为一个主公,这样的战略眼光实在是让人不敢恭维。

  如果当时刘表趁机率领荆州军北上,兴许这天下的局势就是另外一番光景了。而且他在立嗣这方面也不尽如人意。也就难怪陈寿如此评价他:袁绍、刘表,咸有威容、器观,知名当世。表跨蹈汉南,绍鹰扬河朔,然皆外宽内忌,好谋无决,有才而不能用,闻善而不能纳,废嫡立庶,舍礼崇爱,至于后嗣颠蹙,社稷倾覆,非不幸也。

  最后我们再来说一说这八年刘备在忙些什么。

  其实刘备当时还在为了自己的地盘而奔走,公元200年,刘备当时在被曹操打败之后,率领军队投奔袁绍。此后与曹操交战失利,就以联结刘表为名头,前往汝南地区,此后又从袁绍转而投奔荆州刘表。

  后来刘备在荆州地区安定下来作为刘表的部下,他击败了曹军将领夏侯惇的进攻,直接杀退了曹军。而这八年当中,刘备最大的幸运就是招揽到了诸葛亮,为他后来开创蜀汉,奠定了基础。

  其实说起来这三个人,孙权是因为后院着火,不得不留在老家救火平叛。刘表是因为胸无大志,就想着守卫好自己荆州这一亩三分地,没有进取谋求天下的决心。而刘备则是因为颠沛流离,寄人篱下而且没有什么兵马,因此无法北上。可以说这三个人各有各的原因,这也就导致了后来曹操统一北方的结局。

标签: 诸葛亮刘备水镜先生曹操刘表孙权

更多文章

  • 水镜先生告诉刘备: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为何刘备还是败了?

    历史解密编辑:校草不咋帅标签:刘备,水镜先生,曹操,法正,刘表,庞统

    导语:相信看过《三国演义》的朋友对水镜先生司马徽并不陌生,当年刘备在汝南被曹操击败以后,南下荆州投奔同样是汉室宗亲的刘表。刘表非常看中刘备的能力让他驻扎在新野城抵御曹操大军。当时的刘备求贤若渴,在荆州境内到处拜访名士。水镜先生就和他说了“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刘备铭记于心。在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

  • 明知汉室气数已尽,水镜先生为何还向刘备推荐诸葛亮?两人有仇?

    历史解密编辑:天涯执剑书生标签:刘备,诸葛亮,水镜先生,曹操,庞统

    说到诸葛亮,在三国中是一个十分厉害的人物,人称卧龙先生,正是在他的辅佐下,刘备才得以一步步壮大,最终成为三国最大的势力之一。如此厉害的一个人是天生就如此吗?其实也不是,他师从于司马徽,也就是我们说的“水镜先生”,而且司马徽还想刘备推荐了自己的徒弟,但是当时的汉室气数已尽,为什么他要将诸葛亮推荐给还很

  • 水镜先生赞诸葛亮庞统是卧龙凤雏,为何没提同样出色的司马懿

    历史解密编辑:莹子小趣标签:诸葛亮,庞统,司马懿,水镜先生,曹操

    水镜先生司马徽曾极力推荐诸葛亮和庞统,说“孔明卧龙,士元雏凤也”。徐庶更是说这两人,“得一可安天下”。那么,为什么司马徽没有推荐另一个与诸葛亮、庞统齐名的狠角色司马懿呢?虽然有诸葛亮是“卧龙”,庞统是“凤雏”,司马懿是“冢虎”,姜维是“幼麟”这样的说法。但这不过是现在人加上去的罢了。司马徽没有提到司

  • 三国最著名的五位隐士:除了水镜先生,你还知道哪一个?

    历史解密编辑:落榜秀才标签:水镜先生,庞统,诸葛亮,隐士,司马懿,刘备

    隐士,即隐居之士。真隐士的人格特点是寻求诗意的栖居,是人性的一种回归,是对仕隐情结的一种解脱。如老子出关归隐,孔子周游列国累了,便说沂水春风“吾与点”,庄子看惯了大小诸侯尔虞我诈,便要到自然中去逍遥;陶渊明在仕途上倦了,便吟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在汉末三国时期,因为战乱等因素,就导致不少名士选择

  • 诸葛亮出山时,水镜先生说了八个字,揭示孔明的最终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酒苼清栀标签:诸葛亮,水镜先生,刘备,曹操,徐庶,水镜,孔明,三国,天文学家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是徐庶和水镜先生推荐给刘备的,这说明在这两人看来,诸葛亮是辅助刘备的上佳人选。然而水镜先生在推荐完诸葛亮时,却说了“虽得其主,不得其时”八个字,这是什么意思呢?水镜先生推荐孔明刘备从蔡瑁等人手中逃脱后,偶然来到水镜先生的隐居之地,两人相谈甚欢,水镜先生告诉刘备,卧龙凤雏这二人,只需

  • 当年水镜先生为何向刘备推荐诸葛亮,而不是自己的侄儿司马懿?

    历史解密编辑:嫋嫋故事会标签:刘备,诸葛亮,司马懿,水镜先生,曹操

    东汉末年,天下动荡不安。正所谓“乱世出英雄”,这一时期也涌现出了大量的人才。例如善谋者司马懿、诸葛亮等,擅战者赵云关羽等。最终,在群雄斗争下天下一分为三,分属魏蜀吴。在善谋者中,大家可能最欣赏的是诸葛亮,奇谋妙计让白手起家的刘备建立了蜀汉政权。但从诸葛亮六出祁山无果来看,司马懿的谋略更胜一筹。既然如

  • 足智多谋又功败垂成,诸葛亮的结局早被水镜先生料中

    历史解密编辑:阴雨天讲故事标签:诸葛亮,水镜先生,刘备,庞统,蜀汉,曹操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说起三国,最先想起的无非是曹、刘、孙,他们站在时代的最前端,毫无疑问是推动这段历史不可或缺的人物。有些人或许名声不显,但胸有大才,只因机缘不巧未能闯下一番功名。有些人得遇明主,但天妒英才,英年早逝,满腹壮志也来不及施展,令人扼腕叹息。但他们存在过,这世界上留下

  • 水镜先生和司马懿是老乡,当初为何向刘备推荐诸葛亮?

    历史解密编辑:避光草莓标签:刘备,汉朝,司马懿,诸葛亮,水镜先生,天文学家,曹操手下

    三国!一想起这两个字,我们的耳边就会传来气吞山河的喊杀声,刀剑的碰撞声,马儿的嘶鸣声!那些动辄几十万,上百万人参与的大战,曾几何时十户九空,饿殍偏野!历史虽然悲壮,但毕竟已成为过去!然而,那些人与人之间微妙的关系在危急时刻如何处理,以及古代人经常使用的权谋,时至今日依旧经久不衰!说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 刘备三顾茅庐前,水镜先生为何会说卧龙虽得明主,然不得其时?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信箱标签:刘备,明主,诸葛亮,水镜先生,曹操,刘表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是一个非常厉害的角色,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军事谋略样样精通,可谓是个全才。当刘备三顾茅庐请他出山相助时,诸葛亮欣然同意,然而水镜先生司马懿却说“卧龙虽得明主,然不得其时”,这是为何呢?卧龙得明主诸葛亮原本是琅琊人,因为东汉末年天下大乱,他才跟随叔父来到荆州,之后便在荆州扎下了根。诸

  • 水镜先生告诉刘备,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为何没提到司马懿呢?

    历史解密编辑:云心似我心呐标签:刘备,司马懿,诸葛亮,庞统,蜀汉,徐庶

    作为诸葛亮的小迷弟,罗贯中在写《三国演义》的时候,基本上已经把诸葛亮半仙化了,不但会奇门遁甲这类的八卦五行之术,还会延年益寿、呼风唤雨等等神技。整个给人的感觉就是,得诸葛亮之前,刘备啥也不是,三顾茅庐请了诸葛亮后,直接走上人生巅峰。当时有一句话特别生动,也特别让人迷惑,一直都在说“卧龙、凤雏二者得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