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水镜先生:卧龙虽得其主,不得其时,惜哉

水镜先生:卧龙虽得其主,不得其时,惜哉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认真的罗刹 访问量:417 更新时间:2024/1/17 17:04:03

本文取材于罗贯中长篇小说《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上)司马徽再荐名士,与正史无关。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一出场就立马夺去了所有人的主角光环,这样一位重量级角色的出场自然不同凡响,从第三十五回直到第三十八回,整整酝酿了四回才真正露面。

在第三十五回,先是在水镜先生口中说出“卧龙、凤雏,二人得一,可安天下”,而那时水镜先生尚不愿透露谁是卧龙,使得刘备误以为徐庶是卧龙。到了第三十六回,冒称单福的徐庶被曹操以老母亲为胁迫,不得已向刘备坦白,临走前告诉了刘备真相:卧龙即躬耕南阳卧龙岗的诸葛孔明。

得知真相的刘备在第三十七回空跑了两趟,直到第三十八回才算见到真人,真可谓千呼万唤始出来。不过在诸葛亮出山之前,还有一段小插曲,水镜先生的到访使得整个故事变得更富有戏剧性。

水镜先生听说徐庶投奔了刘备,特意前来拜望。作为东汉末年的大猎头,水镜先生推荐徐庶辅佐刘备,怎么着也得来做个售后访问不是?哪曾想空跑一趟,此时的徐庶已经离开刘备前往许昌了。水镜先生本欲要走,刘备问起了诸葛亮:“元直临行,荐南阳诸葛亮,其人若何?”水镜先生答:“元直欲去,自去便了,何又惹他出来呕心血也?”

水镜先生的回答挺怪的,卧龙不是你极力推荐的么?怎么又反过来怪徐庶多事了呢?莫非是因为徐庶抢了你的生意?话说到这个份上,水镜先生也不藏着掖着了,他坦白道:“孔明与博陵崔州平、颍川石广元、汝南孟公威与徐元直四人为密友。此四人务于精纯,惟孔明独观其大略。尝抱膝长吟,而指四人曰:‘公等仕进可至刺史、郡守。’众问孔明之志若何,孔明但笑而不答。每常自比管仲乐毅,其才不可量也。”

何谓“务于精纯”?简言之,就是把书读透研透,崔州平等四人是这种类型的。这种类型的人对于国学经典非常熟悉,适合做刺史、郡守。何谓“观其大略”?简言之,就是博采众长,诸葛亮是这种类型的。务于精纯必然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研究经典,而很多经典实际上并没有太大用处,又不是去做教书先生,何必要务于精纯呢?所以诸葛亮观其大略,把有限的时间花在刀刃上。花在哪些刀刃上呢?或驾小舟游于江湖之中,或访僧道于山岭之上,或寻朋友于村落之间,或乐琴棋于洞府之内。说白了,就是瞎逛。诸葛亮出山之前的生活是多么逍遥自在啊。

说瞎逛有点夸张,诸葛亮其实是有目的性的逛。他逛完之后,国家的地理环境了然于胸,郡府的人文特色如数家珍,地方军阀的性格特点一清二楚,就连他们有什么谋士,这些谋士是什么水平,有什么喜好,都了如指掌。这是一个务于精纯的人能做的到的吗?

管仲、乐毅,此二人一文一武,是春秋战国时期杰出人物的代表,诸葛亮以此二人相比,岂不是明摆着认为自己的水平可以出将入相?听到此处,关羽听不下去了,他觉得诸葛亮太自大,于是插话:“某闻管仲、乐毅乃春秋、战国名人,功盖寰宇。孔明自比此二人,毋乃太过?”水镜先生笑了,他说:“以吾观之,不当比此二人;我欲另以二人比之。可比兴周八百年之姜子牙、旺汉四百年之张子房也。”

这一顿猛吹迷住了刘备的心,他迫切地想要得到诸葛亮的辅佐。水镜先生一看目的达到了,也就离开了。离开之前,他留下了谜一样的一句话:“卧龙虽得其主,不得其时,惜哉!”

前番“卧龙、凤雏,二人得一,可安天下”,今番“卧龙虽得其主,不得其时,惜哉!”,这是何道理?且看下回分解。

标签: 水镜先生诸葛亮徐庶刘备乐毅

更多文章

  • 三国人物:“水镜先生”司马徽,一个“出世”的高人

    历史解密编辑:娱三三三标签:司马徽,水镜先生,刘备,诸葛亮,司马懿,曹操,徐庶,三国人物,三国(电视剧),古装剧

    铁马金戈乱纷纭,谁把江山主浮沉?城头变幻大王纛(dào),松下疏落古琴音。不向世外争高下,只在橘里定乾坤。一指点破三分势,却是闲花落子人。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上,确实存在有一些智慧谋略远远超乎我们想象的高人。一种是“入世”之高人,当你在变幻莫测的世事纷纭中陷入迷茫,难辨前路时,经过这个高人只言片语的点

  • 水镜先生知道汉朝大势已去他为何还要推荐诸葛亮给刘备

    历史解密编辑:故事一箩筐标签:诸葛亮,刘备,水镜先生,曹操,刘表,孙权

    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可是一个牛人,号称卧龙先生,帮助刘皇叔打下了偌大的蜀国江山。那么这样的一位人物它有没有老师呢,当然有的,没有人生下来就是“圣人”。诸葛亮的老师就是“水镜先生”,就连诸葛亮本人也是水镜先生举荐给刘备的,并且还是在当时汉朝大势已去的情况下,举荐诸葛亮给的刘备!那么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今天

  • 水镜先生告诉刘备: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为何刘备还是败了?

    历史解密编辑:校草不咋帅标签:刘备,水镜先生,曹操,法正,刘表,庞统

    导语:相信看过《三国演义》的朋友对水镜先生司马徽并不陌生,当年刘备在汝南被曹操击败以后,南下荆州投奔同样是汉室宗亲的刘表。刘表非常看中刘备的能力让他驻扎在新野城抵御曹操大军。当时的刘备求贤若渴,在荆州境内到处拜访名士。水镜先生就和他说了“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刘备铭记于心。在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

  • 明知汉室气数已尽,水镜先生为何还向刘备推荐诸葛亮?两人有仇?

    历史解密编辑:天涯执剑书生标签:刘备,诸葛亮,水镜先生,曹操,庞统

    说到诸葛亮,在三国中是一个十分厉害的人物,人称卧龙先生,正是在他的辅佐下,刘备才得以一步步壮大,最终成为三国最大的势力之一。如此厉害的一个人是天生就如此吗?其实也不是,他师从于司马徽,也就是我们说的“水镜先生”,而且司马徽还想刘备推荐了自己的徒弟,但是当时的汉室气数已尽,为什么他要将诸葛亮推荐给还很

  • 水镜先生赞诸葛亮庞统是卧龙凤雏,为何没提同样出色的司马懿

    历史解密编辑:莹子小趣标签:诸葛亮,庞统,司马懿,水镜先生,曹操

    水镜先生司马徽曾极力推荐诸葛亮和庞统,说“孔明卧龙,士元雏凤也”。徐庶更是说这两人,“得一可安天下”。那么,为什么司马徽没有推荐另一个与诸葛亮、庞统齐名的狠角色司马懿呢?虽然有诸葛亮是“卧龙”,庞统是“凤雏”,司马懿是“冢虎”,姜维是“幼麟”这样的说法。但这不过是现在人加上去的罢了。司马徽没有提到司

  • 三国最著名的五位隐士:除了水镜先生,你还知道哪一个?

    历史解密编辑:落榜秀才标签:水镜先生,庞统,诸葛亮,隐士,司马懿,刘备

    隐士,即隐居之士。真隐士的人格特点是寻求诗意的栖居,是人性的一种回归,是对仕隐情结的一种解脱。如老子出关归隐,孔子周游列国累了,便说沂水春风“吾与点”,庄子看惯了大小诸侯尔虞我诈,便要到自然中去逍遥;陶渊明在仕途上倦了,便吟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在汉末三国时期,因为战乱等因素,就导致不少名士选择

  • 诸葛亮出山时,水镜先生说了八个字,揭示孔明的最终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酒苼清栀标签:诸葛亮,水镜先生,刘备,曹操,徐庶,水镜,孔明,三国,天文学家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是徐庶和水镜先生推荐给刘备的,这说明在这两人看来,诸葛亮是辅助刘备的上佳人选。然而水镜先生在推荐完诸葛亮时,却说了“虽得其主,不得其时”八个字,这是什么意思呢?水镜先生推荐孔明刘备从蔡瑁等人手中逃脱后,偶然来到水镜先生的隐居之地,两人相谈甚欢,水镜先生告诉刘备,卧龙凤雏这二人,只需

  • 当年水镜先生为何向刘备推荐诸葛亮,而不是自己的侄儿司马懿?

    历史解密编辑:嫋嫋故事会标签:刘备,诸葛亮,司马懿,水镜先生,曹操

    东汉末年,天下动荡不安。正所谓“乱世出英雄”,这一时期也涌现出了大量的人才。例如善谋者司马懿、诸葛亮等,擅战者赵云关羽等。最终,在群雄斗争下天下一分为三,分属魏蜀吴。在善谋者中,大家可能最欣赏的是诸葛亮,奇谋妙计让白手起家的刘备建立了蜀汉政权。但从诸葛亮六出祁山无果来看,司马懿的谋略更胜一筹。既然如

  • 足智多谋又功败垂成,诸葛亮的结局早被水镜先生料中

    历史解密编辑:阴雨天讲故事标签:诸葛亮,水镜先生,刘备,庞统,蜀汉,曹操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说起三国,最先想起的无非是曹、刘、孙,他们站在时代的最前端,毫无疑问是推动这段历史不可或缺的人物。有些人或许名声不显,但胸有大才,只因机缘不巧未能闯下一番功名。有些人得遇明主,但天妒英才,英年早逝,满腹壮志也来不及施展,令人扼腕叹息。但他们存在过,这世界上留下

  • 水镜先生和司马懿是老乡,当初为何向刘备推荐诸葛亮?

    历史解密编辑:避光草莓标签:刘备,汉朝,司马懿,诸葛亮,水镜先生,天文学家,曹操手下

    三国!一想起这两个字,我们的耳边就会传来气吞山河的喊杀声,刀剑的碰撞声,马儿的嘶鸣声!那些动辄几十万,上百万人参与的大战,曾几何时十户九空,饿殍偏野!历史虽然悲壮,但毕竟已成为过去!然而,那些人与人之间微妙的关系在危急时刻如何处理,以及古代人经常使用的权谋,时至今日依旧经久不衰!说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