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草船借箭时,曹操为何不放火箭?鲁肃:幸好没放,其实还留有一计

草船借箭时,曹操为何不放火箭?鲁肃:幸好没放,其实还留有一计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青史录 访问量:1576 更新时间:2023/12/19 18:33:45

三国中常讲: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在这一乱世中奇谋巧计层出不穷,特别是草船借箭这一故事,至今令人津津乐道。

许多人都好奇,如果当时曹操下令射出的是火箭,那么三国是不是就是另一个结局了?

其实身在其中的鲁肃更为清楚,如果曹操使用火箭射杀,曹操的损失将会更大,因为诸葛亮还备着一个计策!

东汉末年,天下逐渐呈现三分的形式,北方有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南方有刘备在蜀中秣马厉兵,东方有孙权据长江之险划地而王。

其中,北方的曹操部队是三方中军队实力最为强劲的,为彻底消除刘备和孙权的隐患。

曹操在建安十三年率领百万大军一路南下,披荆斩棘直至陈兵赤壁,准备毕其功于一役,彻底消灭孙刘主力部队。

而此时的刘备因为面对曹操主力部队,战事中节节败退,于是派诸葛亮前去东吴做说客,两军联盟共抗曹军。

而此时周瑜已经使用反间计,致使曹操痛杀蔡瑁张允两名降将,在与诸葛亮炫耀此计策的时候,却被诸葛亮一顿透彻的解析引起了妒心。

周瑜心中揣度,诸葛亮这样的人才,既然得不到就只能想办法除掉!

一日,周瑜在帐中议事,问诸葛亮水战中当以什么兵器为先,诸葛亮说应是弓箭。周瑜便趁机称目前军队中极其缺乏箭矢,请诸葛亮监造十万支箭矢。

而诸葛亮自知是周瑜设的圈套却欣然应允,让周瑜三日后率军在江边搬运箭矢,并立下了军令状。

周瑜私下托付鲁肃暗中打探其造箭虚实,并嘱咐军中匠人,对造箭一事故意拖延。

周瑜的计划可以说是一箭双雕,三日后十万之箭若有,则可以增加孙吴的军事力量,以抗衡曹操;

若无,则可以借机除掉诸葛亮,削弱刘备的力量。况且即便物资充沛,在当时的生产技术水平下,十万支箭也是无法在短短三天内铸造完毕的。

所以在周瑜眼中此时的诸葛亮想必已经是等候军法处斩的谋士了。

军令三天为限,为防止诸葛亮暗中逃跑,周瑜特意嘱咐鲁肃以监军的身份监督诸葛亮,如果逃跑就直接抓回来处死了。

而诸葛亮表面上也只是带着鲁肃吃喝玩乐,看似并未将这件事放在心上,暗地里却跟鲁肃坦诚相待。

表明只有鲁肃可以救他,所以拜托鲁肃准备二十艘快船,船上绑上草人,外面用幔帐遮盖,然后每条船配备三十名军士,而且此事绝对不能告诉周瑜。

第二天鲁肃向周瑜汇报的时候,也是表明诸葛亮并未有一丝想要造箭的意思,而且就连造箭相关物资一概没有准备。

第一天如此,第二天如此,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分,诸葛亮将鲁肃秘密带到船里,径直往曹营前进。

正值当时大雾漫天,长江两岸互不相见,诸葛亮让二十艘快船外缚草人,相互链接,并有军士擂鼓助势。

不一会箭如雨下,诸葛亮让船掉头继续擂鼓,日高雾散前夕收船回营,这时船两边插满了箭矢已有十万余。

那么对岸的曹军是如何应对的呢?演义中说明,因当日大雾漫江,前所未有,曹军又忽听到鼓声和呐喊。

然后上报,曹操听闻后担心是埋伏,不敢轻动,让水军射箭驱逐。

雾散后发现是草船才知道上当,但是这个处置方法在什么时候都是合适且得宜的。

在这一环节中,有一个细节十分可疑,诸葛亮在拜托鲁肃准备船只军士的时候,为什么要叮嘱此事不可让周瑜知晓呢?

我们翻开三国演义发现,原来草船借箭并非诸葛亮的原创!早在孙坚攻打樊城的时候,就已经使用过类似的计策。

当时黄祖派兵埋伏,孙坚派船只来回诱敌,黄祖军中只顾射箭阻挡,如此来回三日,黄祖军中箭矢放尽,而孙坚拔下船上的箭矢,竟已有十万余支。

只不过相较于罗贯中对诸葛亮的青睐,孙坚的借箭方式被我们极大程度地忽略了而已。

那么,草船借箭这一典故是否有真实历史背景作为参考呢?真正的史书上又是怎么记载的呢?

我们通过查阅三国志的记载,大约可以找到对应的历史原型,不过其中的主人公不是诸葛亮,而是孙权。

三国志中有援引魏略的记载。其中表示“借箭”发生当时也是两军对垒期间,孙权不顾朝臣劝阻。

趁着大雾满江之际,乘船到曹军前沿刺探军情,曹军在大雾中发现孙权船只踪迹,但由于距离和大雾遮挡看不真切,又担心是埋伏,所以下令射杀。

孙权船只受到攻击后,就躲在船内,因为一侧船身受箭过多,逐渐倾斜,无法及时返航。

为保证船体平衡,孙权下令调转船头,使另一侧船身受箭,船体逐渐持平后,才灰溜溜地回到东吴。

由此可知,无论是史书记载还是演义描述,都没有提到曹操考虑使用火箭的问题,难道是当时没有火箭?还是曹操愚笨想不到这个主意呢?

因为当时火箭在战争中已经有所使用,但由于技术问题,当时的火箭都是因为箭头裹着浸满油脂的麻布而达到持续燃烧的作用的。

然而箭头由于增加了重量,导致射程极大缩短,即便是在书中提到使用火箭的场景。

也大多是在攻城战中,使用火箭来阻挠攻城进度,烧坏相应攻城设施的。

其次,由于箭支射速较快,有很大一部分火箭会在中途被高速产生的风吹灭,造价又非常之高。

不太划算,并且在提到火箭的场景中,火箭大多伴随火油或者其他易燃物出现,以达到增加燃烧的目的。

置身其中的鲁肃更是清楚,如果曹操射出火箭,这二十艘草船不就葬身火海了吗?

对此,诸葛亮还留下了另外一个计策!曹军如果使用火箭必在旁边燃烧火盆,如此一来,我们便可探知曹军兵力部署。

并且曹军为北方军队,习惯陆地作战,即便是水师也使用铁链互相连接,如果草船起火燃烧,便可撞向曹军,周瑜也可挥师攻击,让曹操自食其果。

所以我们不必以今人的条件去考量古人,应该设身处地去考虑当时的实际情况是如何的。

同时我们也完全可以相信古人的智慧是我们难以企及的,在那个群星耀目的乱世,任何一股势力都不该被忽视。

标签: 曹操鲁肃诸葛亮周瑜孙权刘备

更多文章

  • 湘水划界:鲁肃单刀赴会,凭一己之力挽救孙刘联盟

    历史解密编辑:读史标签:鲁肃,刘联盟,刘备,孙权,关羽,曹操

    作者:握中悬璧,授权读史发布。百年东吴连载32从南郡之战结束开始,孙刘联盟内部便因为荆州的分割问题生出了裂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是曹操主动放弃江陵策略的一大成功。裂痕从发生的那一天起便不可收拾,更糟糕的是,东吴内部在外交政策这一点上,为了本国利益不惜破坏联盟的疏刘派占据相当大的比例,从周瑜开始,

  • 孙刘联盟究竟是怎么形成的,诸鲁肃和诸葛亮又在其中分别起了什么作用。

    历史解密编辑:燃烧的岛群标签:诸葛亮,鲁肃,孙刘,孙权,刘备,曹操

    历史系列原创号,每周二、五上午10:30准时更新由于公众号修改了推送规则,若不加星标可能会错过更新噢。添加星标方法:快来成为我的特别读者吧!前文在这里百年东吴(二十六)孙刘联盟消灭黄祖后,孙权实现了榻上策的第一步,这不仅是他第一次对外扩张的重大胜利,同时也做到了当年兄长未能完成的事,这让他声望大增。

  • 《吞食天地2》有多少细思极恐的剧情?鲁肃被刘备卖了还帮人数钱

    历史解密编辑:老男孩游戏盒标签:鲁肃,刘备,吞食天地2,曹操,赤壁之战,周瑜

    这是老男孩游戏盒的第423篇原创,作者@平凡的幸福鲁肃,东吴第二任大都督,孙刘联盟的缔造者,在《吞食天地2》游戏中大放异彩,甚至还作为为数不多的可以加入我方队伍的孙权势力武将。在原著中,鲁肃在孙刘结盟阶段只有寥寥几笔剧情,到了游戏里却加了好几场戏,甚至让人觉得他是被刘皇叔给算计了,这到底怎么回事呢?

  • 三国老实人——鲁肃

    历史解密编辑:中言妍施标签:鲁肃,孙权,周瑜,刘备,关羽,袁术

    这期我们来讲讲东吴的第二任大都督,在历史上风评两面倒的传奇人物——鲁肃。鲁肃是东吴最顶尖的一位战略家,他对于孙权的意味就好像是诸葛亮在刘备心中的地位,而鲁肃本人也确实有这个实力。大家可能大部分人都知道诸葛亮能够打动刘皇叔的手牌是传说中提出三分天下的‘隆中对’;但是应该少有人知道鲁肃当年面见孙权时提出

  • 孙权最喜爱的大将,不是周瑜鲁肃,而是你想不到的这三个人

    历史解密编辑:刘雨爱打篮球标签:孙权,周瑜,鲁肃,陆逊,刘备,东吴,三国

    孙权最喜爱的大将是谁?是跟随孙策奠定江东基业,于赤壁火烧曹军的周瑜?是为孙权贡献榻上策,联刘抗曹的鲁肃?是火烧刘备,抵御曹魏从无一败的陆逊?都不是。原因很简单,他们虽然厉害,但权力过重,尤其是陆逊和周瑜,有功高盖主之嫌,鲁肃虽然没有功高盖主,但是统兵能力差了些。对于周瑜的病逝,孙权表现的十分悲痛,亲

  • 东吴的四个大都督,周瑜、陆逊、鲁肃、吕蒙,谁最强?

    历史解密编辑:史书凌轩阁标签:周瑜,陆逊,鲁肃,吕蒙,东吴,三国,曹操手下

    东吴大都督,是个危险的职业。周瑜、鲁肃、吕蒙都是英年早逝。陆逊虽然没有英年早逝,但结局也不太好。东吴的四个大都督,周瑜、陆逊、鲁肃、吕蒙,谁最强?4、一代上将——吕蒙唐宋两代武庙名将,都有吕蒙。吕蒙是完全的草根出身,没有任何身份背景,这样的人在三国那个乱世,很难出头。不过话又说回来,这样的人,在什么

  • 诸葛亮草船借箭时,曹操为何不放火箭?鲁肃:这正是曹操高明之处

    历史解密编辑:Mz传媒标签:鲁肃,兵法,汉朝,诸葛亮,天文学家,曹操手下

    在《三国演义》中,有一个著名的故事:诸葛亮草船借箭。当时,诸葛亮为了攻打曹操的军队,需要五百支箭。然而,他手头并没有那么多箭,于是他想到了一个计策:草船借箭。他让自己的士兵在草船上打起火来,引诱曹操的军队攻打,然后借机抢夺他们的箭支。这计策成功了,曹操的军队被拖入了陷阱,诸葛亮顺利地借到了他所需的五

  • 三国:“老实人”鲁肃,为什么说他是不输诸葛亮的军事家?

    历史解密编辑:故事一箩筐标签:鲁肃,诸葛亮,孙权,周瑜,曹操,袁术

    提到鲁肃,我们都会想到一个老实人的形象,屡次被周瑜和诸葛亮忽悠。事实上鲁肃是推动三国历史发展的重要人物,是谋略不输诸葛亮的战略家,为什么这么说呢?鲁肃的祖上是世家大族,家境富裕。鲁肃为人豪爽仗义,喜欢交朋友。天下大乱之后,鲁肃变卖田地,用来救济穷人和结交有志之士,在当地口碑很好。周瑜还是袁术手下的居

  • 周瑜鲁肃吕蒙和陆逊4人谁更厉害?据正史来看,他们不在一个档次

    历史解密编辑:阿乐聊文史标签:吕蒙,陆逊,鲁肃,周瑜,孙权,刘备

    在三国时期,刘备、曹操、孙权三国鼎立,相比于皇叔刘备、枭雄曹操,孙权似乎在三国的影响力不那么大。他能够独霸一方,靠的是孙策为他打下的江山,想要稳固自己的地位靠的是身边良将的辅佐。纵览孙权的后半生,他的身边有四位大将,他们分别是周瑜、鲁肃、吕蒙和陆逊,这四人分别担任过大都督一职。大都督的官职是由曹操最

  • 鲁肃的大战略,从天下二分到天下三分,比诸葛亮版本更加现实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大学堂标签:鲁肃,诸葛亮,孙权,周瑜,刘备,曹操

    豪族公子的眼光与奋斗三国大争之世,各个集团,不乏谋士规划宏大的战略,比如孔明的隆中对。三国谋士中,鲁肃极易被低估,《三国演义》的人物塑造,让没用老实人的形象深入人心。其实他对东吴重大军事外交战略的形成,乃至孙权帝业蓝图,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就连周瑜、诸葛亮这样的一时俊杰,也与他心心相惜。鲁肃并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