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时期,刘备、曹操、孙权三国鼎立,相比于皇叔刘备、枭雄曹操,孙权似乎在三国的影响力不那么大。他能够独霸一方,靠的是孙策为他打下的江山,想要稳固自己的地位靠的是身边良将的辅佐。
纵览孙权的后半生,他的身边有四位大将,他们分别是周瑜、鲁肃、吕蒙和陆逊,这四人分别担任过大都督一职。大都督的官职是由曹操最先设置的,后来孙权也仿效曹操专门设立大都督,用以掌管军事。
东吴每当遇到战事,就会任命一名大都督,军事上所有的事情都由大都督说了算,权力非常的大。虽然周瑜、鲁肃、吕蒙和陆逊他们四人,先后担任过大都督一职,但在大家心目中都认为周瑜是东吴的中流砥柱。
他的实力肯定是最强的,其实这主要是因为大家受《三国演义》的影响,在正史当中,实力最强的其实是我们最不看好的鲁肃。为何会这么说呢?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
军事能力超强的周瑜和陆逊
周瑜跟孙策是多年的好友,孙策创业初期是周瑜跟他共同联手,打下了江东这一片基业。孙策临死前,将孙权托付给了周瑜,让他帮助孙权治理东吴。
孙策刚刚去世,曹操便马上南下,想要趁机夺取江东。面对强大的曹操,周瑜没有胆怯,他一次次地击退曹军的进攻。周瑜跟刘备联手,利用水军的优势,在长江赤壁大破曹操,让战局得以扭转。
周瑜也因为“赤壁之战”以少胜多而威名远扬,曹操因赤壁一战元气大伤,烧掉了战船而后返回北方,江东的危机得以解除。总的来说,周瑜的功劳并不多,仅仅只有一场赤壁之战比较亮眼而已。
与周瑜相同的是,陆逊也是出生于江东世家,他在襄樊之战的时候向孙权提议,趁关羽率兵攻打襄阳和樊城时夺取荆州,他的这一提议得到孙权的认可,并且成功的攻下荆州。
而攻打荆州让刘备跟孙权反目,面对来势汹汹的刘备,孙权大胆起用陆逊。陆逊善于用兵,没有直接跟刘备对抗,而是选择迂回战术,一断地消耗蜀军的锐气。
刘备的军队由于久战不胜失去了耐性,为了能尽快结束战斗,他让军队驻扎在离孙权军队最近的山林之中。当时正值酷暑,陆逊一把火将山林点着,火势迅速蔓延将蜀军的营帐点燃,数万大军瞬间葬身火海。
夷陵这一战让刘备损失惨重,江东再次逃过一劫,陆逊也因为此战成名,在此后还有数次对阵曹军,也都是以胜利告终。陆逊不仅作战经验丰富,还具有将相之才,孙权在位时期,便拜他为丞相。
他提议孙权对老百姓施以恩德、减少刑罚、减免赋税,从而得到百姓们的一致拥护。因此,称陆逊与周瑜是一个级别的将领,也是名副其实。
武将出身的吕蒙
相比于周瑜和陆逊,吕蒙则有点莽,他最初是跟随姐夫在孙权的军中当兵。当时年龄虽然不大,但心志不凡,想要上阵立功为全家获取荣耀。
吕蒙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了孙权的赏识并一路提拔,成为军中重要的武将。后来孙权认为吕蒙是可造之才,就劝他多加学习丰富自己的阅历,更好地带领军队作战。
吕蒙在孙权的一再劝说下,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刻苦学习成为文武双全的军事人才,而他最为著名的一战是白衣过江、偷袭荆州。
当时,关羽镇守荆州重地,吕蒙为了取得荆州麻痹关羽,故意让陆逊代替自己。陆逊在见到关羽的时候对他大加赞赏,让关羽认为陆逊年纪轻轻没有作战经验,放松了对东吴的戒备。
关羽放心地离开荆州带兵攻打曹操,岂料吕蒙趁荆州防守薄弱,带兵进行突袭一举夺下了荆州。
关羽在大势已去后败走麦城,最终因寡不敌众被孙权抓住给杀死了,吕蒙也因为此次战役走向人生的辉煌。从某个角度来说,吕蒙也是一战成名的。
最具战略眼光的是鲁肃
东吴的四大都督中,鲁肃是存在感最低的一个,大家对他的印象并不深,他也没有参加过什么重大的战役。
甚至于因《三国演义》的演绎,使得鲁肃给人的印象是“受气包”,大家也认为鲁肃应该是四大都督之中最差的一个。
但翻看史书就会发现其实事实恰恰相反,鲁肃才是最厉害的人。《三国志》中,曾经这样说过:“周瑜、鲁肃独断之明,出众人之表,实奇才也。”
由此可见,鲁肃跟周瑜一样都是旷世奇才,鲁肃在《榻上策》中提出了三分天下的想法,这比诸葛亮提出的早了七年,甚至于最早发现凤雏庞统的也是鲁肃,奈何孙权弃之不用。
鲁肃不同于其他三位大都督,他们研究的是战术,怎样在作战时取胜,而鲁肃研究的是战略、是顾全大局,如何让东吴能更好地发展壮大。
孙权原本只想保住父兄留下的基业就可以了,是鲁肃让孙权大开眼界,想要统一天下。赤壁之战,周瑜负责的是战事,而鲁肃负责的则是政治、外交。
可是,罗贯中却偏爱诸葛亮,将原本属于鲁肃的功劳强加给了孔明,甚至还贬低鲁肃,造成了鲁肃懦弱、无能的形象。其实,周瑜虽然取得了不少的战绩,但他的战略眼光要比鲁肃差好多。
比如,周瑜在看到刘备打败刘璋取得益州后,也想以同样的手段从刘备手里抢夺益州,他的这一想法看似很有远见,但其实根本不可行。
刘备能取得益州,是他耗费了很多的心力和人力才取得的,前前后后花费了三年的时间。况且,蜀汉的士兵擅长陆战,而东吴的士兵则擅长水战,根本就不是蜀汉士兵的对手。
与此同时,益州多山、易守难攻,在刘备有所防备下很难攻打下来。从江东到益州路途遥远,曹操一直对东吴虎视眈眈,随时可能从途中对东吴进行打击。
因此,从周瑜的这一计划就可以看出,他的战略眼光还不够长远。在此情况下,鲁肃对孙权的建议是东吴还不够强大,一定要联合刘备才能跟曹操抗衡。
鲁肃让孙权把南郡借给刘备,就让刘备帮东吴抵挡曹操的进攻,因为他非常清楚,东吴最强劲的敌人是曹操,他们只有跟刘备联合才能打败曹操。
刘备做大做强对东吴并没有太大的坏处,而对曹操却是致命一击,待刘备消耗曹操之后,以东吴的实力可以打败刘备,从而才有机会一统天下。
鲁肃的想法是非常好的,但陆逊和吕蒙只看重眼前利益,执意夺取荆州,他们偷袭荆州并且将关羽杀死,这让刘备和孙权彻底的决裂。结果呢,东吴面对的敌人不仅是曹操还有刘备。
这不仅无法实现孙权统一天下的愿望,连东吴都保不住了,所以从国家大局出发,东吴真正厉害的当属鲁肃。
从正史的角度来分析,周瑜、陆逊、吕蒙跟鲁肃根本不在一个档次,鲁肃才是真正的深谋远虑。
甚至可以说,鲁肃比诸葛亮更加要有战略眼光,只是《三国演义》将他给“写臭了”而已。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