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诸葛亮与王朗对骂,王朗说的句句在理,为何最后还会输?

诸葛亮与王朗对骂,王朗说的句句在理,为何最后还会输?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强哥说史 访问量:1791 更新时间:2024/2/21 6:36:32

事实上,站在辩论的角度,王朗的一番话根本没有任何问题,反而是句句精辟字字在理,连诸葛亮和蜀军众人听了都深以为然!然而,这不仅仅是辩论,这是战争,诸葛亮成功的把话题上升到了道德层面,对王朗进行人身攻击,结果王朗还真的就按照诸葛亮说的去思考了,被诸葛亮牵制鼻子走,最终气不过一命呜呼了!总结下来,王朗在这次对骂中,之所以输,主要有三个原因!

我们先来复盘一下诸葛亮和王朗的经典对骂!

此战发生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期间,当时曹真、郭淮、王朗三人共同商议,该如何击败诸葛亮,结果王朗直接夸下海口,说只需要他一番话,就可以使得诸葛亮不战而降。

原文:朗曰:“来日可严整队伍,大展旗旛。老夫自出,只用一席话,敢教诸葛亮拱手而降之,彼不战自退也。”

要说王朗也真的是自大,竟敢说出这种狂语。不过以王朗的经历来看,他也确实有点本事,在曹魏朝廷辩论,似乎也没几个人是他的对手。只不过他没有事先做好准备,不知道自己即将面对的人有多厉害!

两军对战,刚开始还是比较和谐,王朗和诸葛亮互相寒暄几句。然后话锋一转,王朗开始了自己的辩论。王朗先是指责诸葛亮兴兵伐魏,然后以天命为基调,说汉室亡了,现在是曹魏的天下,这是符合天命的。古人都是比较信天命这一套的,大家也都觉得王朗说的对。

原文:朗曰:“天数有变,神器更易,而归于有德之人,此定然之理也。曩自桓、灵以来,天下争横,人人称霸。黄巾纵横于巨鹿,……岂不闻古人云:‘顺天者昌,逆天者亡。’今我大魏带甲百万,良将三千。量腐草之萤光,怎及天心之皓月?公可倒戈卸甲,以礼来降,不失封侯之位。则国安民乐,岂不美哉!”蜀兵闻言,叹之不已,皆以为有理。孔明默然不语。

王朗的这一番话还是字字在理的,从当时众人的反应来看,大家也都是认同了王朗的说法,连蜀军众人都认为他说的有理,诸葛亮自己也是沉默不语,这还怎么打?站在辩论的角度,王朗此时确实是已经赢了!只不过,诸葛亮劳师远征,怎么可能这么轻易服输?这条路辩论不过你,那就换一条路!

诸葛亮一开口就直接点名,你王朗就是汉臣,汉朝之所以灭亡都是因你们这些臣子,在其位不谋其政,惹得天下动乱,你们才是罪魁祸首!这是大致的意思,当然了,其中诸葛亮还夹杂了不少骂人的语句,目的就是为了激怒王朗!

原文:殿陛之间,禽兽食禄!狼心狗性之辈,滚滚当道;奴颜婢膝之徒,纷纷秉政!以致社稷丘墟,生灵涂炭。……罪恶深重,天地不容!倾国之人,欲食其肉!……皓首匹夫!苍髯老贼!当咫尺归于九泉之下,有何面目而见二十四帝乎?老贼速退!……

王朗哪见过这个阵势啊,原本自己的辩论是非常有理的,结果被诸葛亮这么一搅和,自己倒成了卖主求荣之人。王朗一个没反应过来,被气得大叫一声,跌落马下。

好了,现在我们再回过头来看,明明王朗说的句句精辟字字在理,为何最后还是他输?原因其实就是以下三个!

一、王朗的骂人水平确实不如诸葛亮

不可否认,王朗的辩论技巧非常高超,连诸葛亮都很难正面击败他,但是这是战争啊,并没有说这是辩论赛啊?辩论赛不能讲脏话,战争里面倒是可以随便乱来哦,把人骂死了人家会夸你有能力,可不会说你不讲道德,因为这本身就是一场战斗!

要说诸葛亮也真的是吵架的祖师爷,当发现吵不过时,立马上升到道德层面,以道德压人,说实话,现在很多人吵不赢了,就是玩的这招。诸葛亮先是说王朗本是汉朝老臣,将王朗抬得很高,然后就说他背弃汉室,转投曹魏,道德败坏,成功的把论点转向了王朗的道德品质上去了,而大家的关注点再也不再是王朗所说的天命了,而是王朗这个人的道德水平了。关键是,王朗竟然也傻乎乎的跟着诸葛亮思路走,也按照诸葛亮的思路去思考,结果发现似乎诸葛亮说的是那么回事,活活把自己气死,真的是绝!

王朗要是活到了现在,见识过网络上的辩论,肯定会学到绝招,不会这么轻易的就钻牛角尖了。

二、王朗科班出身,没见过野路子

王朗最开始是会稽太守,还曾和太史慈大战数回合,非常有能力,之后加入曹营后,一路高升,可以说,在普通人眼中,王朗就是高高在上的大官。不过也正是因为这种出身地位,限制了王朗的视野。王朗周边都是些大臣、贤士,每次讨论辩驳的都是些高雅的问题,而且大家都是有身份的人,一般是不会说脏话的,这就要命了,长期这样下去,他们就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式:辩论就是这么遣词造句的,大家得好好的讲道理。

但是实战中,谁会给你这么遵守规矩哦,都是怎么骂的爽怎么来,只要能成功的激怒你,对手就赢了,别人才不会跟你遵守规矩呢。这其实也就是实战中的野路子,往往这种野路子的效果还是不错的。

王朗身份太高,没见识过村妇吵架,如果他多看几次,应该就能学会其中的技巧了,在面对诸葛亮的这种打法时,也能以其人之道还治其身了。

事实上,面对诸葛亮的这种打法,王朗其实是有很多种方法回怼过去的。一种是不和诸葛亮纠缠道德问题,继续说自己的优势,另一种是回怼诸葛亮的道德问题,大家一起嗨嘛,当然了,其中必须加入一些脏话,这样才能起到带动气氛的效果。除此之外,还可以对比一下阿斗和曹叡,击破诸葛亮汉贼不两立的说法,看看谁像贼?凡此种种,要回骂过去,办法不要太多哦?

总而言之,王朗就是因为他的出身、地位,限制了自己的视野,没见过那些野路子,只要不跟着诸葛亮的思路走,王朗就永远不会败!

三、王朗脸皮太薄、心理素质差

辩论、吵架的最高境界是什么?就是面不红耳不赤,任你怎么说,怎么骂,我一点都不生气,给你回怼过去就行!这是辩论和吵架中必须要有的心理素质,否则就不要轻易开口。当然了,这一点说的容易,做起来可谓是非常的难,王朗就是个很好的例子。一个大好的活人,怎么能够被骂死呢?说到底,王朗的心理素质还是太差,脸皮不够厚啊!

在这种对战中,一旦你脸红气喘,那就相当于给了对方一针兴奋剂,别人会认为这是你认输怯场了。所以心态一定要好,镇定一点,做到脸不红气不喘,那对方就会被你的气场压住。要是实在脸皮薄,那就干脆学邢道荣,把诸葛亮回怼一阵后,直接冲杀过去,说不定还能生擒诸葛亮,嘿嘿,这就好玩了!

结语

标签: 王朗曹魏郭淮三国诸葛亮天文学家

更多文章

  • 诸葛亮与王朗对骂,其实王朗说的句句在理,为什么最后还是输了?

    历史解密编辑:阴雨天讲故事标签:诸葛亮,王朗,曹操,司马懿,曹丕,孙策

    在《三国演义》当中,诸葛亮骂王朗是其中比较有名的片段。诸葛亮凭借自己渊博的知识和犀利的语言同曹魏的高级官员——司徒王朗,在两军阵前展开了一番精彩程度不亚于关羽温酒斩华雄的激烈辩论。平心而论,在这场辩论中,王朗说的句句在理,但是为何他最后不仅输了,就连性命也丢了呢?王朗其人王朗出生在儒家的诞生地山东,

  • 诸葛亮与王朗对骂,王朗句句在理,竟还是输给了诸葛亮

    历史解密编辑:娱三三三标签:王朗,蜀汉,三国,诸葛亮,天文学家,曹操手下

    在诸葛亮的众多事迹当中,武乡侯骂死王朗,成为了津津乐道的一处事迹,这自然是罗贯中所虚构的故事,其中的台词,却也颇为有趣,但是如果让我们来好好分析这一段话语,却并不难以发现,其实王朗没有说错什么。在《三国演义》当中,劝降的画面并不在少数,而且大多获得了成功,比如李肃劝说吕布,李恢劝降马超,晓之以理,动

  • 诸葛亮口中‘厚颜无耻’的王朗,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史学远征团标签:王朗,曹操,孙策,曹丕,三国,诸葛亮,司马昭,天文学家

    在电视剧《三国演义》当中,很多人对于诸葛亮骂王朗这段剧情,应该都有很深刻的印象。诸葛亮与王朗在阵前,诸葛亮用一大段话把王朗批得体无完肤。而王朗却对此并无招架之力,只是不断重复着‘诸葛村夫’这四个字。最终,王朗被诸葛亮的这番话,活活气死于阵前,沦为笑柄。不过,在真正的历史上,王朗其实并没有被诸葛亮骂死

  • 诸葛亮与王朗对骂,王朗说的句句精辟在理,为何最后还会输?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诸葛亮,王朗,曹魏,三国演义,曹操

    三国演义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在中国深受喜爱,三国时代短短几十年,却成了被中国人最熟知的历史,三国演义的功劳最大。三国演义最大的优点,就是提炼和升华了人物性格,让每个历史人物,都突出地表现他某一方面的性格特征。而且通过对历史的细微调整,做到了七分真实三分虚构,正是通过这种巧妙的组合,三国演义塑造了一个

  • 诸葛亮骂死王朗:王朗句句在理,为何还会被气死?

    历史解密编辑:彦祖普法标签:诸葛亮,王朗,蜀汉,曹魏,汉献帝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骂死王朗算是其中的名场面之一。并且,古往今来,很多人在津津乐道此事的时候,还会赞叹诸葛亮能言善辩,能靠一张伶牙俐齿将王朗置于死地,并在客观上提高了蜀汉将士的士气。不过,如果转过头仔细想想,似乎王朗说的很有道理。反倒是诸葛亮有些强词夺理。那么,为什么王朗明明占理,但还是会被气死

  • 如何压服司马懿?曹操轻描淡写下藏着大学问,可惜曹叡曹爽没学好

    历史解密编辑:乡野的小宋标签:司马懿,曹操,曹爽,曹叡,司马师

    司马懿历经曹操、曹丕、曹叡、曹芳几朝。为啥在曹操手中时,司马懿老老实实干活,辛辛苦苦卖命。而到了曹叡手里,就开始尾大不掉。而到了曹芳曹爽手里,就能绝地反击,搞掉了曹魏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有人不假思索地说:曹操能力强,曹爽不争气。能力上压不住司马懿。这是一种表面上的答案,如果我们这么说,也未尝不可。但

  • 曹爽权倾朝野,弟弟掌管禁军,为何最后输给了没有实权的司马懿?

    历史解密编辑:搜狐说娱乐标签:曹爽,司马懿,魏明帝,曹芳

    曹爽权倾朝野不假,他弟弟羲掌管禁军不假,司马懿当时没有实权也不假,但曹爽就是输了,司马懿就是赢了,这其中,虽然固然有很大运气的成分存在。但是司马懿的智谋碾压曹爽,这才是在高平陵之变中,司马懿完胜曹爽的关键。曹爽为非作歹,司马懿韬光养晦曹爽是大将军曹真的儿子,他在入驻中枢之前,资历和威望都非常浅。他的

  • 高平陵政变,曹爽若没有投降,而是以皇帝号令天下勤王胜算多大?

    历史解密编辑:澳古说历史标签:曹爽,皇帝,曹叡,曹操,曹丕,曹芳,司马懿,史说三国,高平陵政变

    249年,司马懿趁曹爽陪魏少帝曹芳离洛阳至高平陵扫墓,借郭太后懿旨携子司马师、司马昭以及太尉蒋济等人发动政变并控制京都洛阳。后曹爽被诱杀,曹魏军政大权悉数落入司马懿之手,史称“高平陵政变”。曹魏景初三年(239年),魏明帝曹叡病危,驾崩前将太子曹芳托付于宗室曹爽和大臣司马懿,命二人为辅政大臣,辅佐尚

  • 读《三国志—曹爽传》

    历史解密编辑:宁静思标签:三国志—曹爽传,曹爽,司马懿,曹叡,曹操,魏明帝

    读《三国志—曹爽传》——泷溪拾遗匹夫持质能存命,天子相随不敢擎;机敏坚贞桓画策,可怜赔命高平陵;晏平久要真君子,栈豆驽马蠢五丁;不义多行三世报,鹰视狼顾司马兴。注:1,《三国志*曹爽传》载:范重谓羲曰:“当今日,卿门户求贫贱复可得乎?且匹夫持质一人,尚欲望活,今卿与天子相随,令行天下,谁敢不应者?”

  • 魏晋玄学的创始人,与曹爽和司马懿皆有关系,最终为何惨死?

    历史解密编辑:生活磁场标签:曹爽,司马懿,司马师,夏侯霸,魏明帝,夏侯玄

    魏晋时期,玄学在当时成为了主流思想。而当时有个教夏侯玄的,恰好是魏晋玄学的创始人之一。夏侯玄,是大将军夏侯尚的儿子,是曹爽的表弟,自己的亲姐姐是司马师的原配夫人,可以看出在当时夏侯玄的地位也不可动摇。夏侯玄在小的时候,就在文学上有独特的见解,还非常出名。甚至出版了很多书籍,由于长得不赖,被当时称之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