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作为诸葛亮的接班人,看蒋琬教你如何踢好“头三脚”?

作为诸葛亮的接班人,看蒋琬教你如何踢好“头三脚”?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旧闻故史 访问量:2071 更新时间:2024/1/27 5:37:18

大凡新官上任,都愿烧好“三把火”,踢好“头三脚”。然而,“头三脚”可不是好踢的。有的踌躇满志,趾高气扬,情况不明,就拉开了架式,一脚下来,就踢到人上,吓得观众纷纷后撤;有的底气不足,硬充好汉,两脚下来,气喘吁吁,没了后劲;有的虽踢下了三脚,但脚脚踢前任,靠贬低别人抬高自己,人们也不买帐。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头三脚”虽然难踢,但蒋琬却踢的很不赖。

蒋琬“头三脚”难在哪里?

难在他接的是诸葛亮的班上。蒋琬这个人,虽然在刘备身边工作了多年,由于有时候工作懈息,爱喝酒,并不被器重,有一次醉了酒差点被刘备杀了。而诸葛亮却看中了他,认为他是“社稷之器,非百里之才”,于是,在刘备死后一步一步把他提拔上来,并在临终之前,把他内定为接班人。“臣若不幸,后事宜以付琬”。对于诸葛亮的话,刘禅不敢不听。所以,诸葛亮刚刚去世,刘禅就将大权交给了蒋琬。《三国志蜀书蒋琬传》记载:

“亮卒,以琬为尚书令,俄而加行都护、假节,领益州刺史,迁太将军,录尚书事,封安阳亭侯”。

诸葛亮是一代贤相,三国人人知晓,在国内更是威望极高。谁接他的班,人们自然把谁与诸葛亮作比较。一时间,不知有多少只眼盯着蒋琬,看他上任以后如何动作。蒋琬真不含糊,既勇敢上任,又谨慎从事,三脚踢过,众人服了气。

信心足,不自傲,是其头一脚。

蒋琬深知,“时新丧元帅,远近危悚”,自己上任后的首要任务,是把局势赶快稳定下来。稳定别人的情绪,自己必须表现出极大的信心。假如自己心里无根,哪怕是有半点的惊慌失措,势必加剧国人及群臣的恐惧心理;如果只有信心,处理不好与大家的关系,满面春风得意洋洋,又势必给人以高傲自大,难与人同之嫌于大局同样无利。《三国志蜀书蒋琬传》记载:

“琬出类拔萃,处群僚之右,既不戚容,又五幸色,神守举止,有如平日”。

这样,从容不迫而又不盛气凌人,一亮相便给人以好感,“众望渐服”,压住了阵脚。

心眼正,不信谗,是其第二脚。

树大易招风,官大易被捧。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什么样的议论都会不断地灌进耳朵里。凡借着新官上任,来阿谀奉承的,为了取悦上司,抬高自己,往往要压低人,借上司高兴时进谗言。

有个叫杨戏的人,平时沉默寡言,不巴结蒋琬,蒋琬找他谈话,他表现得又很冷漠。与杨戏有隔阕的人见有机可乘,便向蒋琬吹开了风,说杨戏这样做,是对你蒋琬的极大藐视。蒋琬头脑十分清醒,他说,一人一个性格,那种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人,才是我最反感的。杨戏心术是正的,如让他拍我的马屁或让他说我的坏话,都违了他的心。他对我默默无语,不加评论,这正是他优点的表现。一句话,把挑拨离间的人顶了回去。

这手,蒋琬做得太好了,如让进谗言者的企图得逞,下边的戏蒋琬就难唱了。

尊先贤,容人短,是其第三脚。

蒋琬头两脚虽踢得漂亮,但总有人认为他比诸葛亮还是差远了。

有个叫杨敏的人直言不讳地说蒋琬“作事愦愦,诚非及前人。”有人把这话传给了蒋琬,并主张治杨敏的罪。蒋琬说:“吾实不如前人,无可推也”。我实在是比不上诸葛亮,有什么可追究的?告密的人还是不听,非让蒋琬说说在哪些方面不如,想以“将军”的方式激怒蒋琬,达到惩治杨敏的目的。蒋琬生气地说:

“苟其不如,则事不当理,事不当理,则愦愦(糊涂)矣,复何问邪?”

怎么说我也是赶不上诸葛亮,还问什么呢?回答是这样干脆。后来,杨敏犯了错误被关了禁闭,有人认为这回蒋琬肯定要借机报复,杀杨敏的头了。蒋琬依法办事,反倒免了他的重罪。老老实实地承认自己不如诸葛亮,又公公正正地对待犯了错误的人,充分地说明了蒋琬有正确地认识自己,正确地对待他人的宽阔心胸。

凭着这实事求是,有板有眼的头三脚,蒋琬赢得了广泛的理解与支持,打开了工作新局面。

即将走马上任的朋友,你想踢好“头三脚”吗?不妨看看蒋琬是怎样做的吧。

标签: 蒋琬诸葛亮刘备刘禅

更多文章

  • 蒋琬效法庞统不理政事差点被刘备所杀,刘禅掌权后也分散其权力

    历史解密编辑:小绿说故事标签:蒋琬,庞统,刘备,刘禅

    刘备不喜欢蒋琬,其实是源于一件事,让刘备对这个所谓荆州名士的能力打了个问号。蒋琬傲气十足,得罪了刘备赤壁之战后,刘备平定荆南四郡,当时荆州名士大多归附刘备,蒋琬和表弟刘敏是零陵当地的青年才俊,刘备自然不会放过这样的人才。虽然蒋琬才学出众,但是总归年轻,刘备一开始也没给他安排个一官半职,直到入蜀之后,

  • 蒋琬提出水路进攻曹魏的计划,为何遭到蜀汉朝廷反对呢?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信箱标签:蒋琬,曹魏,蜀汉,诸葛亮,姜维,费祎,刘禅,三国

    《三国志·卷四十四·蜀书十四·蒋琬费祎姜维传第十四》中记载:亮卒,以琬为尚书令,俄而加行都护,假节,领益州刺史,迁大将军,录尚书事,封安阳亭侯。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病逝,蒋琬被任命为尚书令,不久又加行都护、假节,领益州刺史,再升为大将军、录尚书事,封安阳亭侯。众所周知,在蜀汉丞相诸葛亮去世

  • 诸葛亮的三大弟子蒋琬、费祎、姜维,为何只有姜维坚持北伐?

    历史解密编辑:小凡读史标签:蒋琬,费祎,姜维,三国,诸葛亮,天文学家,曹操手下

    诸葛亮死后,蜀汉还有29年的命运,这二十九年之中,前十二年,总统国事的是蒋琬;中七年是费祎;后十年是姜维。《三国志·蜀书·卷十四》把蒋琬、费祎、姜维合为一传,蒋琬、费祎、姜维实际上诸葛亮的三大弟子。虽然蒋琬、费祎、姜维先后执掌国政,但为何蒋琬、费祎没有继承诸葛亮北伐的遗志,只有姜维一人坚持北伐呢?一

  • 姜维是平襄侯,蒋琬是安阳亭侯,两人的爵位差距有多大?

    历史解密编辑:秀才吃瓜标签:姜维,蒋琬,蜀汉,诸葛亮,刘禅,魏延,安阳亭侯,三国

    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病逝,蒋琬被任命为尚书令,不久又加行都护、假节,领益州刺史,再升为大将军、录尚书事,封安阳亭侯。对于蒋琬来说,虽然没有成为蜀汉丞相,但是,蒋琬作为大将军、录尚书事,实际上行使了丞相的职责,可以说是丞相诸葛亮的继承人。当然,蒋琬对于诸葛亮的继承,主要体现在治国上。至于北伐

  • 诸葛亮为什么推荐蒋琬当丞相,而不是姜维?29年后发现他真聪明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图鉴标签:诸葛亮,蒋琬,姜维,蜀汉,刘备

    诸葛亮为何推荐蒋琬接班当丞相,而不是姜维?29年后发现他真聪明!诸葛亮之所以推荐蒋琬在他死后接班,当蜀汉丞相,而不让姜维接班,其实并不是因为他不看重姜维!29年后,我们从蜀汉的发展轨迹来看,可以发现诸葛亮当时的选择真的是非常高明!姜维我们先从大家最熟悉的姜维说起。很多人了解姜维,估计都是通过《三国演

  • 蜀汉重臣蒋琬的姨弟,为何背叛刘备,投奔东吴孙权?

    历史解密编辑:纵横五千年标签:蒋琬,刘备,孙权,蜀汉,关羽

    东汉末年,荆州出现了不少人才,在曹操南下时,许多人选择追随刘备。然而在这些人中,有个人的身份非常特殊,他是蜀汉重臣蒋琬的表弟,最终却投靠了东吴,而且受到了孙权的重用。这个人虽然在《三国演义》中只是稍微提及了一下,可是在历史上却非常重要,且很有才能。那么他到底是谁呢?一、荆州重臣此人名叫潘浚,字承明,

  • 诸葛亮真正的接班人,若此人不死,就没蒋琬费祎姜维三人什么事

    历史解密编辑:魁哥说历史标签:诸葛亮,费祎,蒋琬,姜维,诸葛瑾,蜀汉

    一个人厉害没啥可怕的,可怕的是他的接班人有本事,至少能够稳住基业,甚至更上一层楼。例如,司马懿,他在年轻的时候,司马家族只是当时一个不错的士族,距离皇权差得十万八千里。经过司马懿的苦心经营,司马家族成为曹魏首屈一指的门阀大族。然而,司马懿的两个儿子司马师和司马昭更出色,掌握曹魏朝政大权十几年,玩弄魏

  • 诸葛亮去世后,姜维为何不同意蒋琬向东顺江而下攻取洛阳的计划?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诸葛亮,姜维,蒋琬,蜀汉,费祎,魏国

    蜀汉后主刘禅建兴六年,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中原,在魏国的天水郡冀县收服了智勇双全的青年魏将姜维,并将他作为兵法衣钵的传人来重点培养,姜维也深受诸葛亮的人格和智慧熏陶,加上一直跟随孔明老师战场历练,逐渐成为了蜀汉阵营中极具谋略,又十分骁勇的悍将,就连劲敌魏国的诸多名将都对其十分忌惮和敬畏。他追随诸葛亮时年

  • 诸葛亮为啥不指定姜维接班,而是指定蒋琬?先看看姜维做过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魔城情感标签:姜维,蒋琬,蜀汉,诸葛亮,天文学家,史说三国

    诸葛亮为何不指定姜维为接班人,而是指定蒋琬?先看看姜维做过什么。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汉的重要政治家和军事家,被誉为“卧龙先生”。他在位期间,推行了一系列有益于国家发展的政策,提高了蜀汉的国力。然而,由于病情加重,诸葛亮在丞相任上仅仅执政了七年就去世了,他在去世前推荐了蒋琬为继任者,而并没有推荐姜维。这

  • 诸葛亮为何选择蒋琬接班当丞相,而不是姜维?29年后发现他真聪明

    历史解密编辑:落榜秀才标签:蒋琬,姜维,蜀汉,刘备,丞相,三国,诸葛亮,天文学家

    诸葛亮之所以推荐蒋琬在他死后接班,当蜀汉丞相,而不让姜维接班,其实并不是因为他不看重姜维!29年后,我们从蜀汉的发展轨迹来看,可以发现诸葛亮当时的选择真的是非常高明!姜维我们先从大家最熟悉的姜维说起。很多人了解姜维,估计都是通过《三国演义》,在演义中,姜维不仅战斗力强悍,和赵云打成了平手,在军事谋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