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蒋琬,三国时期蜀汉的宰相,与诸葛亮、董允、费祎合称“蜀汉四相”。在刘备率领军队进入四川时,蒋琬便是跟随在他身边的那一批人,成为了广都县长。但却因为他不理会政事从而惹怒了刘备,好在在诸葛亮的保全之下才得以免除一死。后来重新受到了任用,得到了诸葛亮的悉心栽培,最终官拜丞相长史,在朝中具有极高的声望。
公元234年,诸葛亮去世了,蒋琬便代替了诸葛亮的位置,继续执掌朝政。延熙元年,他被任命为大司马,基本上将朝政大权掌握在手中。除了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之外,他还是一位颇有天赋的军事家,他曾经建议从水陆进攻曹操,只是没有被采纳。
袁宏曾言:“公琰殖根,不忘中正。岂曰模拟,实在雅性。亦既羁勒,负荷时命。推贤恭己,久而可敬。”
少年成名,追随刘备
在年少时期蒋琬便十分的好学,聪明伶俐,再加上相貌突出,一生气度不凡,在青年时期就和他的表弟凭借着才华出众而闻名。后来他选择追随刘备的队伍,在刘备平定了四川之后,蒋琬也被任命为广都县县长。
原本刘备也是十分欣赏蒋琬的才能,却在有一次刘备和诸葛亮等人秘密巡查到广都县时,发现蒋琬不理会县中的事物,整天都沉醉于喝酒中。刘备十分的生气,要将蒋琬处死。好在诸葛亮极力劝阻说:“这蒋琬本来就是治世之能臣,并非百里之才,况且治理国家要以维护民心为主,不以修饰为先,希望您能够明察秋毫。”
众所周知,刘备十分信任诸葛亮,虽然自己十分生气,但也觉得诸葛亮所言有理,因而将蒋琬免罪让他逃过一死,但是还是罢免了他的官职。
才华出众,诸葛亮看重
建安二十四年,刘备被封为汉中王,蒋琬就被调入了中央朝堂担任尚书郎一职。公元223年,刘备在征讨东吴的时候,不幸遭遇了兵败,最终在白帝城中病逝,因此后主刘禅继承了皇位,丞相诸葛亮接受先帝遗命,总揽朝政大权。
这诸葛亮本来就十分欣赏蒋琬的才能,因而在他掌权之后多次重用他。后来还推荐他成为了茂才,但蒋琬却因为自己之前的行为从而推辞不受。诸葛亮却再三劝勉他,还在他的信中还写到:“如果是因为亲戚的缘故而舍弃了真正的有才之人,就会使百姓陷入苦难之中,大家都认为于心不安,朝中的官员也不明白其中的道理,那你更应该发挥自己的才能,从而来证明我的选择是正确的。”后来他便升任为参军。
公元227年,诸葛亮率领军队驻扎在汉中一带,准备向北出发讨伐曹操,蒋琬则留守在国内负责统筹丞相府的一切事物。每次诸葛亮在外征战时,蒋琬就负责筹集粮食,并负责安全地运输到前线,诸葛亮也常常感叹说如果我出了什么意外,那就将军国大事交由蒋琬处理。
为人刚正,辅佐刘禅
公元234年,诸葛亮在军中因生病去世,蒋琬便被任命为尚书令,不久之后又升任为大将军,总揽朝政大权。其实在诸葛亮去世的消息传来之后,身边的人都感到害怕,而蒋琬当时处于百官之上,既没有悲伤的表情,又没有高兴的脸色,言谈举止就如平常一样,因而逐渐使朝堂稳定下来。
延熙元年,刘禅曾经对蒋琬说:“现在贼人叛乱,国家不稳,北方的曹瑞又残暴凶狠,整个辽东三郡的人民都处于困境之中,因而相互勾结时,使魏国逐渐分离,您应该治理军队,率军驻扎在汉中一带,和东吴一同率领军队攻打魏国。”于是就任命蒋琬为大司马,负责率领军队完成此事。蒋琬遵从刘禅的吩咐,但他却认为如果军队从水上进攻,那么可能会得到意想不到的结果。但却被朝中的大臣联合反对,最终只能作罢。
陈寿曾经这样评价蒋琬:“蒋琬方整有威重,费祎宽济而博爱,咸承诸葛之成规,因循而不革,是以边境无虞,邦家和一,然犹未尽治小之宜,居静之理也。”
结语
在我看来,蒋琬幸而遇见了诸葛亮这个贵人,如果当初在刘备勃然大怒之时,诸葛亮没有相救,那么蒋琬必然难逃一死。在诸葛亮的培养之下,他才能够发挥自己的才华,在朝堂中站稳脚跟。就是这样一位政治家,最终谨记诸葛亮的教导,发挥了自己的才能,积极维护着皇帝的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