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乐进、徐晃和于禁,单挑打得赢魏延吗?答案有点意外

乐进、徐晃和于禁,单挑打得赢魏延吗?答案有点意外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娱乐小武哥 访问量:1818 更新时间:2024/2/18 13:47:28

魏延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武将:经历特殊,性格特殊,能力特殊,地位和作用特殊,尤其有意思的是,他战斗风格也非常特殊。

魏延有过两次明目张胆的临阵投敌,所以说他经历比较特殊;他性格骄狂自负,有点像关羽,但却隐忍坚执,比关羽少三分霸道,多一段狡黠;魏延有统兵之雄才,却无为将之气度,能力特殊;魏延是蜀汉阵营中壮年派的中坚柱石,起着承上下的衔接作用,如果没有魏延,蜀汉军方将会陷入人才青黄不接的断层,所以说他地位和作用也很特殊。

同时,魏延的战斗风格也非常特殊,他代表了蜀汉壮年派的整体风格——务实而力求高效。为了获取胜利不择手段,不惜声名,这一点上与前期的五虎将有着很大的不同。

三国迷们都知道,魏延是整个三国时代诈败次数最多的战将:阳平关之战诈败庞德,益州之战诈败鄂焕,银坑之战诈败祝融夫人,盘蛇谷诈败兀突骨,冀城之战诈败姜维,木门道诈败张郃、上方谷诈败司马懿。魏延的战斗生涯中总共是7次诈败,无论对方是男女还是老少,魏延都坚持诈败,是三国时代绝无仅有的“诈败大王”。

魏延虽然未能侪身于蜀汉“五虎上将”的行列,但作用一点都不小。在蜀汉阵营中,他的武艺也仅次于五虎将。那么,魏延的武艺比起曹魏阵营中的“五子良将”来又如何呢?咱们就以“五子良将”中的徐晃、乐进、于禁三人来进行对比。

一、徐晃VS魏延

徐晃是三国诸猛将的一个标尺式的人物。武力值胜过徐晃的,就能步入“超级猛将”的行列,例如蜀汉五虎、典韦、许褚、颜良文丑等;如果武力值与徐晃相当,就是强一流猛将,比如曹彰、庞德、夏侯惇等;如果武力值略逊于徐晃,那就是中一流了,如张辽、张郃、夏侯渊等。

那么徐晃和魏延之间如果比较呢?咱们可以通过庞德来进行分析。大家知道,当年徐晃曾经在杨奉麾下效力,曹操挟持天子和文武众臣前往许昌的途中,遭到了杨奉的拦截,徐晃出阵搦战,曹军猛将“虎痴”许褚挥刀出阵,与徐晃厮杀,“刀斧相交,战五十余合,不分胜败”(三国演义第14回)。这次打斗,许褚是真打,没有放水。曹操见徐晃武艺高强,能硬磕许褚五十余合,顿生收服之心。

在演义第67回,曹操兵进汉中征讨张鲁,张鲁派庞德领兵抵御,双方在南郑城外对阵。曹操素知庞德“乃西凉勇将”,是马超旧部,以前也见过庞德的悍勇,欲加收服,吩咐众将“吾欲得此人。汝等须皆与缓斗,使其力乏,然后擒之”。然后曹军诸将车轮战,张郃、夏侯渊、徐晃陆续出战,三五合诈败,最后许褚出马,“战五十余合亦退”。这说明许褚战庞德是存在放水,保障不伤害对方的情况下,与庞德五十余合战平。以此对比,徐晃的武力值不会低于庞德。

大家知道,后来刘备与曹操展开汉中争夺战,魏延领兵在阳平关与庞德进行了一场厮杀。“正斗间”曹军后寨乱起,曹操命全军前压,魏延“诈败而走”,摆脱庞德后,绕过山林,偷袭曹操,一箭射中其上唇,“折却门牙两个”,危急时刻,庞德赶来,“奋力向前,战退魏延”。

这场战斗,可以判断出魏延的武力值,正常阵前厮杀,与庞德能够打个几十回合没有问题,而庞德“奋力”的状态下,能够击败魏延。也就是说,魏延的武力值应在庞德之下,也在徐晃之下,属于中等的一流猛将。如果魏延与徐晃交锋,能撑住四五十合,但徐晃发力,魏延将会败阵。

二、乐进VS魏延

乐进是曹魏阵营中资历比较老的战将,很早就跟随曹操了。曹操刺董不成,逃回老家,在陈留举起义旗时,乐进是第一批来投附的。起事之初,曹操缺兵少将,手底下没几个能打的,主要靠夏侯惇和乐进这俩人阵前迎敌。

乐进的武力值如何呢?有两场战斗可以体现他的具体实力。一场是濮阳城之战,乐进与吕布麾下的臧霸交锋,“两马相交,双枪齐举。战到三十余合,胜负不分”,随即夏侯惇出马助战,被张辽截住厮杀;另一场是濡须口之战,东吴年轻猛将凌统“纵马提刀,出至阵前”,张辽派乐进出马迎敌,“两个斗到五十合,未分胜败”。

两场平局可以确定,乐进也属于一流猛将的水准。但乐进有个问题,他虽然打的仗也不少,实际斩获却并不理想,他只干掉过两个敌人:定陶之战射死成廉,冀州之战射死郭图,全部靠的是弓箭。这也说明乐进的阵前厮杀的攻击力是偏弱的,所以他只能算是偏弱的一流猛将。

以此推断,以乐进的武力值若与魏延在阵前厮杀,乐进毫无胜算,他能够撑到四五十合,但魏延必然会取胜。

三、于禁VS魏延

在曹魏“五子良将”中,于禁的武力值公认是最弱的。他总共有过四场战斗:

刘备解围徐州,与张飞冲阵,正遇于禁,张飞挺矛直取于禁,“两马相交,战到数合”,刘备挥军直进,于禁败走;濮阳城外,吕布冲阵,于禁和乐进联手“双战吕布不往”;潼关之战,于禁迎战马超,“两马交战,斗得八九合”败下阵来;渭桥边,暗箭偷射马超,却误中李堪。

也就是说,于禁总共经历过四场战斗,没有一把打赢过,也没有斩获,战绩还是负的(误射死马超的叛将)。潼关之战,被马超“八九合”击退,这水平根本就进入不了一流猛将的行列,顶多也就是个二流中等。

以于禁这样的武力值,若与魏延交锋,二十合之内就会被魏延杀得落荒而逃。

总结:经过上述分析可知,乐进、徐晃和于禁,单挑都能打赢魏延。这样的答案,想必大家得知后,会觉得有点意外,但是事实上就是如此。

(本文根据《三国演义》分析而来,与正史无关。)

标签: 徐晃魏延乐进于禁曹操许褚

更多文章

  • 五子良将,带兵最多的不是张辽,也不是于禁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张辽,于禁,乐进,张郃,徐晃,关羽

    汉末三国时期,曹操手下有五位能征善战的大将,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徐晃五人,被称为“五子良将”,史书《三国志》记载,时有良将,五子为先。这五人,战绩都是非常厉害的,如果单论统兵数量,他们当中谁最多呢?如果排序,怎么排?首先可以肯定,统兵最多的,不是张辽,也不是于禁。第一名,张郃。张郃是很能活的,一

  • 于禁投降关羽, 后被送回魏国, 曹丕为何要将他羞辱而死呢!

    历史解密编辑:林珂谈科技标签:关羽,曹丕,于禁,曹洪,庞德,魏国,曹魏,汉朝,诗人,曹操手下

    在曹魏五子良将中,于禁先属鲍信(曹操的恩人),后属曹操。南征北战,立下了赫赫战功。敢于攻击不守规矩的青州兵,为了维护军法不惜杀掉自己的故友,受到曹操称赞“胜过古代名将”。不过,公元219年,关羽围攻襄樊时,于禁亲率七军前往救援。全军覆没,被收押在南郡。黄初二年(221年),于禁辗转返回魏国,最终官拜

  • 于禁的结局让人唏嘘,造成这一切的原因,正是他对人生错误的选择

    历史解密编辑:强哥说史标签:于禁,曹操,关羽,孙权,曹丕,庞德

    于禁投降关羽之后的遭遇只能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生不如死。作为原本曹操的五子良将之首,于禁深受曹操的信任和器重。在异姓将领中,于禁是唯一拥有假节钺权力的人。在救援襄樊的时候,防守樊城的主将曹仁才率领七千人马,而于禁率领的援军则达到了三万人。那么,于禁为何会落得个这种下场呢?一、被俘前的于禁。于禁在襄

  • 夏侯渊地位不比于禁低,为何斩夏侯渊的黄忠没被评为“威震华夏”

    历史解密编辑:粤姐说奇闻标签:黄忠,于禁,关羽,汉朝,三国,夏侯渊,曹操手下

    夏侯渊的地位不亚于于禁。为什么杀死夏侯渊的黄忠没有被评为“威震中国”?但也正是这些角色的精彩表演,让三国的整体故事更加精彩。在《三国演义》,我们珍惜以刘关璋为代表的蜀汉集团。尤其是对关羽的喜爱,是发自内心的。关羽的一举一动无时无刻不牵动着许多人的神经。关羽在三国的成就也相当丰富。作为五虎将,关羽在三

  • 于禁投降关羽有何隐情?境界或超虎将庞德,曹操曹丕错看他!

    历史解密编辑:曲殇别离标签:关羽,庞德,曹操,于禁,张郃

    文:立早闲人(白马晋一原创团队成员)建安二十四年(219年)秋,关羽发动了襄樊战役,先后围困了襄阳和樊城。在樊城外,水淹七军,尽管是关羽的巅峰杰作,成就威震华夏的美名;还是于禁的谷底拙作,背负折戟沉沙的骂名。于禁统率七军到樊城救援。七军,通指七支军队。《三国志·魏书二三·和常杨赵裴传》记载:太祖征荆

  • 为何关羽、张辽投降,无损他们的光辉,但于禁投降却饱受批评呢?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关羽,张辽,于禁,曹操,刘备,曹仁

    在汉末三国时期,降将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群体,也即在魏蜀吴三国的武将中,都有不少降将。比如在蜀汉武将中,王平、姜维、夏侯霸等人,就是出自曹魏的降将。再比如东吴将领中,太史慈和甘宁这两位猛将,就是降将出身。至于傅士仁、麋芳这两位关羽的部下,也在襄樊之战后归降了东吴。当然,同样是降将,他们的评价却是褒贬不一

  • 于禁战败投降关羽,可惜关羽对他处置失当,失去了千载难逢的良机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笑春风标签:关羽,于禁,曹操,孙权,庞德,徐晃

    关羽发动襄樊之战的时候,曹操派于禁、庞德率军救援襄樊。谁知道关羽利用秋雨连绵,汉水暴溢的自然条件,水淹七军,全歼了于禁、庞德的援军。在战后,于禁投降关羽,庞德被杀。但是,此后直到关羽败亡也再也没有见到于禁的身影。那么,于禁究竟去了哪里?一、被拘禁在江陵的于禁。在关羽水淹七军后,回到关东的曹操为了自己

  • 关羽水淹于禁七军,七军究竟有多少人?说出来你别不信

    历史解密编辑:魁哥说历史标签:关羽,于禁,曹仁,曹操,大军,庞德,七军,汉朝,三国

    公元219年,关羽在和曹仁的摩擦中,逐渐占据上风,包围襄阳和樊城。尤其是曹仁驻守的樊城,是关羽的重点照顾对象,被围得水泄不通。曹仁不得不向曹操求援,曹操派出于禁带领七军驰援。于禁的七军兵强马壮,是曹操的精锐部队,给关羽造成的压力非同一般。如果没有汉水暴涨,曹仁和于禁,一个在城内,一个在城外,里外夹击

  • 于禁变节为什么不被曹魏原谅?于禁变节是为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阳光路十七号标签:于禁,曹魏,曹操,关羽,曹仁,庞德

    建安24年,蜀汉前将军关羽率蜀军北伐征讨被曹魏占领的襄阳、樊城二城。关羽所率军对势如破竹、长驱直入,同年,关羽遣重兵围困襄、樊二城,征南将军曹仁因无力拒敌,遂向曹操求援,曹操派遣左将军于禁、副将庞德携七军共三万人马星夜赶往襄、樊二城,驰援曹仁。01于禁率军赶往襄、樊二城城外,怎奈天公不作美、恰逢天灾

  • 《三国志11》最不起眼的组合,于禁:我堂堂五子良将就这属性?

    历史解密编辑:点树之旅标签:于禁,三国志11,张辽,徐晃,关羽,魏国

    在浩瀚的三国历史中国,每股势力都出了一个知名的豪将组合,比如最出名的就是蜀国的五虎上将了,骁勇善战的五人各自都善于运用不同的兵种,在他们的带领下蜀国成功奠定了地盘基础;另一边魏国的五子良将虽然很少合作,但也有相当多亮眼的战绩,像是张辽八百敌十万、于禁下邳城大破吕布等。但是到了经典三国题材策略游戏《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