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关羽攻克襄阳,生擒于禁之后消化战果,刘备会不会统一天下呢?

关羽攻克襄阳,生擒于禁之后消化战果,刘备会不会统一天下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无根树花正孤 访问量:3171 更新时间:2024/1/13 7:46:01

关羽的一生在东汉末年的历史之中十分出彩,他据守荆州的时候成功保护住了蜀汉的侧面防线,让刘备夺取汉中与益州没有后顾之忧,在蜀汉武将功劳之中堪称榜首,之后积极发动对魏国的襄阳樊城战役,更是经历了从大胜到大败的起伏结局。

刘备与诸葛亮不关注的战役

从当时的历史资料来看的话,汉中之战和关羽北伐同时进行,关羽所主导的北伐战争似乎没有被刘备和诸葛亮关注。那是因为那个时候的刘备和诸葛亮根本没有精力东顾。关羽在发动对襄阳战争的时候,蜀中百姓也被刘备和诸葛亮组织起来发动了一场对曹魏的倾国之战。

襄阳樊城之战的战事情况是比较复杂的,这场战争在三国的历史之中相当重要,几乎以关羽一军之力改变了整个三国历史的格局。可惜的是最后关羽失去了兵力和物资的支援,没有成功夺取下樊城,从而造成了整个北伐战争的失败。其实对于这种情况,古人早就已经说明了:“强弩之末,不能穿鲁缟”。

相对比关羽轻松取得襄阳,击败于禁来说,西边的汉中之战则是打得更加的惨烈和艰难,关羽这边是直接对战曹魏的于禁、曹仁等名将精锐,而汉中之战那边几乎是曹操抽空了整个关中精锐名师,曹操本人和众多谋士坐镇汉中与刘备诸葛亮决一雌雄,无论是从双方动用的兵力人数还是从双方的人才密集程度上来看,汉中之战的惨烈程度都远超关羽所主导的襄樊之战。

很多人在指责刘备和诸葛亮不够关注关羽发动的襄樊之战,实际上不是这样的,不是刘备和诸葛亮不关注,而是战争的情况容不得他们在汉中分一丝一毫的精力。对于蜀汉集团来说,汉中之战远比关羽发动的襄樊之战要重要的很多,襄樊之战可以失败,但汉中之战是绝对不可以输的。

襄樊之战输掉之后所动摇的只是刘备荆州地区的统治根基,可如果汉中之战输掉之后,曹操的数十万大军将会长驱直入,整个蜀汉的门户大开,从此无险可守,毫不夸张的说,汉中之战如果刘备输掉之后,亡国那就是顷刻的事情,所以汉中之战的时候,诸葛亮发动了四川地区几乎所有男子上战场,就连妇女老弱都帮忙运粮。

关羽发动对襄阳与樊城的战争虽然说是和汉中之战同时进行的,但这很大程度之上其实是关羽为了帮兄长刘备缓解汉中之战的压力而进行的,关羽也知道以自己一支偏师北伐成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所以能够夺取襄阳和樊城,吓得曹操回师许昌已经是很大的成功了,可惜的是关羽没有保留住这一战的成果,大胜之后很快就是大败,最后使得蜀汉进入了衰落期。

关羽北伐失败的原因

从襄樊之战的结果来看,关羽作战的目的其实已经达到了,曹操在汉中之中失利之后,面对艰难的局势,其实心中就已经有了退兵的意思,最后在搬空了汉中的人口和物资之后,将汉中这块鸡肋丢给了刘备。关羽战略目的达到了,但最后的失败却使得之前做的一切有些得不偿失的感觉。

关羽的失败并不是他一个人战争谋略计划的失败,而是多种原因集合之下的失败。他从胜利到失败所经历的时间也只不过才100多天,但正是这远离主场作战的100多天,使得蜀汉荆州军的士气消耗殆尽,《孙子兵法》之中早就已经提到过“久暴师则国生民用不足”,更何况关羽所依靠的不是一个完整的国家,只是刚刚拿到手的半个荆州。

关羽夺取襄阳之后,接受了曹魏名将于禁的投降,吓得曹仁躲在樊城之中不敢出来,这个时候北方的曹操急忙回师,因为他知道樊城一旦失陷之后,河南许昌到荆州的道路就打通了,所以联合外交东吴一起阻止关羽的疯狂行动。

东吴方面的孙权对于荆州那是日思夜想,早在赤壁之战胜利的时候就已经想将荆州据为己有了,可惜的是被刘备算计之后没有实现这个目标,现在北方强大的曹操联合自己,正是东吴夺取荆州的最佳良机,所以最后关羽的下场很惨,北方要面对曹操大军压境而不得不撤军,背后还要被东吴君臣捅刀子。

关羽消化战果之后的历史走向

历史要是可以假设的话,那一定会充满各种精彩纷呈。汉中之战上面打得是激烈非常,襄樊之战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关羽轻松夺取襄阳,第二个阶段是面对樊城的犹豫和出手,第三个阶段则是曹操大军回师之后的匆忙撤退,其实我们在思考,要是关羽夺取襄阳之后就固守该多好。

夺取襄阳之后为何必取樊城成为了关羽失败最为主要的一个战略决策,历史之中的关羽做出这一决定的时候到底是错误的还是正确的,其实从后续中国历史之中的情况来看的话,这一决定是正确的,襄阳和樊城是“双城一体”,双方谁也离不开谁,关羽单独占据襄阳是不能抵挡曹操的大军的。

唯有襄阳和樊城双城在守,同时间拥有足够的时间和兵力进行防御布置,那曹操十几万大军南下的话,关羽也还是拥有一战之力的,不至于像那个时候那样落魄而逃,其实从另外一个角度看的话,关羽固守襄阳成功了的话,对于蜀汉未来走向简直就是一道神来之笔。

关羽可以消化得到襄阳之后的战果,但前提是关羽能够守得住这个战国,守住这个战果必然是需要刘备诸葛亮方面的支援的,如果关羽没有失败,而是积极消化战果且成功了的话,那之后的走向就不会像历史之中刘关张三兄弟接连死亡那样悲观了。

关羽刘备张飞这些人不死的话,天下大势都会围绕蜀汉进行,这个时候的蜀汉可以说是如日中天,面对北方的曹操一点都不惧,因为有汉中之战和襄樊之战这两场胜利,士兵和中层将领的士气也会得到一个莫大的提升,而诸葛亮《隆中对》之中所提出的从汉中和荆州同时出动两支骑兵进行北伐的战略构想也将得以实现。

关羽不死也不会连累刘备和张飞,蜀汉的前期精锐力量将完整的得到保存,刘备本人坐镇蜀中,诸葛亮将兵马屯守于汉中时刻准备北伐,而关羽则是防备东吴和荆州之北的曹魏,整个战争的主导权就到了刘备这方,蜀汉也可以成为不弱于曹魏的强大军事集团,汉朝的第二次复兴因此得以实现。

结语

关羽能够夺取襄阳樊城并成功消化战果的话,其实是一种相当好的历史走向,而正史之中的关羽其实也是有这方面的打算,但奈何人力物力都没有给他足够的机会,所以造成了领军三万之师的关羽在攻下襄阳之后面临了进退两难的局面。

人的力量终究是有穷尽的时候,王朝兴衰交替则是永恒的主题,所以关羽成功消化战果很好回答,国家命运的真相却很难窥伺。

标签: 关羽刘备于禁曹操蜀汉诸葛亮

更多文章

  • 关羽为何斩杀有气节的庞德,却对没有骨气的于禁手下留情

    历史解密编辑:吉吉嗑普标签:关羽,庞德,于禁,曹操,刘备,马超

    关羽、庞德、和于禁我们大家都知道,这都是三国时期的重要人物。但是他们三个的关系有点乱大家早知道吗?原因就是庞德很有气节但是被关羽杀掉了,于禁一点气节也没有但是被关羽给放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其实就是因为这几个方面。首先我们在这之前先来了解一下庞德和于禁两个人的出身问题。庞德其实也归属曹操,不过他是半

  • 三国时,六位名将出自今山东省一带,除了于禁还有谁?

    历史解密编辑:落榜秀才标签:于禁,臧霸,李典,曹魏,太史慈,东吴

    在汉末三国时期,今山东省一带不仅是群雄逐鹿的战场,也是人才辈出之地,比如诸葛亮、程昱、陈宫、王朗等谋士,就来自该地区。至于笔者今天要说的三国武将,也有不少是山东人。一、诸葛诞首先,作为诸葛亮的同族兄弟,诸葛诞也出自琅琊郡阳都县,位于今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一带。曹魏中期,诸葛诞担任御史中丞、尚书等官职。

  • 关羽攻樊城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为何些许功劳就能威震华夏?

    历史解密编辑:岛未晴心未眠标签:关羽,庞德,于禁,曹操,樊城,曹魏

    在整个三国时代可谓名臣猛将辈出,无论是蜀汉、曹魏,还是东吴政权内,都涌现出了很多耀眼的“明星”,但不管是曹操、刘备这样的乱世霸主,还是张飞、吕布这样的一代猛将,又或是诸葛亮、司马懿这样的运筹帷幄的智谋之士,在历史和民间的影响力上都远不及关羽一人。关羽一生有很多的成名之战,尤其是对曹魏的樊城之战可谓经

  • 于禁一生只打了一场败仗,就被彻底踩入泥潭,曹操为何如此绝情?

    历史解密编辑:落榜秀才标签:曹操,于禁,黄忠,刘备,关羽,刘表

    从黄忠和于禁之事,其实可以得出一个适合我们普通人学习的道理,那就是跟对人做对事,成就一般不会很低。而如果跟错了人,那即便你现在身居高位,将来也很有可能从云端跌入谷底。人这一辈子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而黄忠和于禁则给我们展示了两种完全不同的人生!黄忠黄忠是刘备手下猛将,在正史中他与关羽、张飞、马超、赵

  • 于禁投降关羽,后被遣返回国,曹丕为何要将他羞辱而死呢?

    历史解密编辑:酒苼清栀标签:关羽,曹丕,于禁,曹操,庞德,魏国,三国,艺术家,国防政策

    于禁提七支精兵,解樊城之危,结果危机解除不了,自己反成了别人救援的对象,结果兵败被俘,庞德被杀,于禁乞降。庞德虽死,却成就了千古美名,于禁活着,却成就了千古罪名。本来三国降将到处乱走,没有人会以道德的目光加以审视,唯独于禁的投降,引起了魏国的公愤,这到底是因为什么呢?那是因为于禁是五子良将之首,又是

  • 曹操联合孙权取荆州,关羽兵伐樊城,曹操令于禁、庞德援助樊城

    历史解密编辑:还文楼主标签:孙权,关羽,庞德,于禁,东吴,曹操手下

    汉中大战,曹操兵败回许都,刘备得汉中,晋升汉中王,司马懿献计,联合东吴伐荆州,瓜分蜀地。孙权欲与关公联姻,结秦晋之好,共抗曹操。关公怒叱使者言,"吾虎女安肯嫁犬子乎?"孙权大怒,召诸臣商议取荆州,谋士步骘献计,让曹操先伐荆州,东吴趁关公不在,暗取荆州。孔明探得曹操结连东吴取荆州的消息,令关公兵伐樊城

  • 为什么说于禁才是曹操时期五子良将第一人?一看职位二看爵位

    历史解密编辑:尘埃未浅标签:曹操,于禁,张辽,张郃,徐晃

    五子良将是曹操麾下五位能力出众的名将,分别是于禁张辽乐进徐晃和张郃,五人之中于禁和乐进是曹操的元从旧部,很早就跟着曹操打天下了,资格很老;张辽徐晃和张郃三人有个共同点,那就是三人都是曹操在历次征战中在不同的时期投降的都是降将,他们的资历比起于禁和乐进颇有不如。但是曹操用人讲究“唯才是举”,也就是说资

  • 于禁投降关羽,为什么让曹操父子失望透顶,而不是大怒呢

    历史解密编辑:搜狐说娱乐标签:关羽,曹操,于禁,刘备,曹丕,庞德

    关羽水淹七军后,于禁投降关羽,曹操为何只是哀叹,而不是大怒?曹操手下有一名大将我们是很熟悉的,他的出场不算少,而且跟随了曹操很久,是一名非常有资历很老的将军了。在三国的时候,有很多的武将可能是因为自身的利益,也可能是因为被情形逼迫,所以经常出现投降的事。就连声名赫赫的关羽也曾经投降过曹操。今天我们要

  • 关羽水淹七军时,于禁身陷险境,曹仁为何见死不救呢?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小武哥标签:关羽,曹仁,于禁,曹操,庞德

    在汉末三国时期,水淹七军,是一场经典的战役,关羽擒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成为关羽历史上最辉煌的一段生涯。一方面,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水淹七军反映了关羽的勇武,指挥作战能力也很强,进行了决堤蓄水。另一方面,在《三国志》等正史记载中,关羽并没有决堤水攻,之所以能够淹没于禁率领的七郡,是因为霖雨导

  • 三国降将遍地,为何只有于禁投降争议多原因很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小武哥标签:于禁,关羽,曹操,庞德,曹丕,刘备

    在历史上,有很多可歌可泣的大英雄,他们都因宁死不降而让人敬佩,如文天祥、杨业等人,但是在我国历史上,有个时期降将特别多,那就是三国。孙刘曹三人手下,有很多的降将,如刘备手下的魏延、黄忠、刘巴、法正、姜维等人皆为降将,而且他们在刘备手下都担任着重要职务。孙权手下降将较少,但仍有太史慈、甘宁等大将,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