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为什么三国其他将领投降大多没事,偏偏于禁投降关羽受曹丕鄙视?

为什么三国其他将领投降大多没事,偏偏于禁投降关羽受曹丕鄙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乐享盖生活 访问量:4044 更新时间:2024/1/17 3:07:05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东汉末年分三国,诸侯割据、征伐不断,在天下纷争之际,也是名将辈出的年代。

诸侯林立,这些名将择主而事,而有的主公却由于各方面原因在争斗中失败,幸存的名将识时务者为俊杰,投降换主人的事也时有发生。

比如张辽、张颌、黄忠姜维太史慈等等,就连一向以忠义著称的关羽,也有过不得已降曹的经历。

他们的投降都得到了理解,不但没有人看不起,反而还得到了重用。但是,为何偏偏于禁投降关羽却遭到鄙视?

其实,这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其一:于禁已经年迈,不如以前有用。

于禁在曹操刚起步时期就跟着曹操打天下,算是元老级人物了。于禁投降关羽后,几经辗转又回到曹魏阵营时,早已经年迈,面容憔悴,尽是白发。

这时,曹操已经去世,新主子曹丕对已经年迈、晚节不保的于禁很是鄙夷,虽然在朝堂上并没有治罪,让他去趟曹操陵墓。

曹丕让人在那里画了庞德英勇不屈、于禁投降的场面,看到这些,于禁又羞又愧,结果一病不起,不久就病死了。

曹丕羞辱于禁,和于禁已经年迈、不堪重用有很大关系。

其二:于禁在人们心中的期望和现实之间产生的反差太大。

别人投降能被时人接受,为何偏偏于禁投降不为人所接受?这和时人对于禁的期望值和现实之间产生的巨大反差有很大关系。

于禁很早就跟随曹操,几乎参加了所有的大战,位列曹操五子良将之首,深受曹操的信任。

于禁被曹操任命为左将军,拥有假节钺的权力,权位甚至相当于刘备阵营中驻守一方的关羽,可见曹操对于禁是多么的信任。

然而,正是这么一位深受信任、位高权重的大将,竟然在战败后选择了投降,这让曹魏阵营大为失望。

《三国志》:吾知禁三十年,何意临危难处,反不如庞德邪!

而一同出战的庞德,原本是马超手下的人,后来很晚才投降曹操,地位远不如于禁,在关羽面前却凌然受死。

这么一对比,于禁更是让曹魏感到失望。

其三:三国大格局已定,各方更重视忠君。

在东汉末年诸侯并起时,天下大乱,鹿死谁手犹未可知,谁也不知道自己效力的主公是否能笑到最后,也因此,投降更容易被接受,毕竟良禽择木而息、良臣择主而事嘛!

但是在于禁投降时,天下已经形成了曹、孙、刘三家鼎立的基本形势,三国大格局基本上已确定。

这时候,已经不再是战乱初期轻易投降的时候了,三方阵营更看重将领的忠诚。恰在此时,位高权重的于禁竟然投降了,竟然还不如庞德有骨气,这不仅让曹魏看不起,就是关羽、孙权也都鄙夷。

所以,地位非同寻常的于禁竟然晚节不保的投降了,这让曹魏阵营大失所望,严重偏离了他们的期望值,更加强调忠君的曹刘孙三方,对于禁不约而同的选择了看不起。

可见,对一个人期望值太高了,也更容易鄙夷他所犯的错误。

对此,大家怎么看?

国事如家事,历史也是现实,欢迎大家积极评论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

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喜欢历史的朋友随手关注津城沐雨,更多有趣又有用的历史知识,敬请期待!

参考文献:

《三国志》,《中国通史》。

更多文章

  • 关羽骂于禁是猪、孙权是狗,这究竟是人性的嚣张还是霸气呢?

    历史解密编辑:城南太守标签:关羽,孙权,于禁,刘备,曹操,诸葛亮

    俗 话说: 言为心声,言如其人。 古人诚不欺我也。 纵观三国历史,看看那些曾经叱诧风云的人物,都有哪些曾一语道破了自己的本性,究竟谁流氓、谁君子、谁英雄、 谁小人呢?关羽:骂颜良、文丑是鸡狗;骂于禁是狗猪;骂孙权是狗。这人的人性,究竟是嚣张,还霸气呢?官渡之战时,面对将敌颜良和文丑,曹操问关羽能否出

  • 于禁的权力比张辽大,为什么“五子良将”之首不是于禁?

    历史解密编辑:乐享盖生活标签:于禁,张辽,曹魏,关羽,乐进,汉朝,三国,五子良将,曹操手下

    本是大将军何进部下的张辽为什么会沦为吕布麾下的将领?》中曾提到:曹魏“五子良将”之首是张辽。不过有些人对此表示质疑:“五子良将(张乐于张徐)”中权力最大的将领明明是于禁。根据史书记载,于禁人生高峰的权力在“五子良将”中位居第一,是曹操麾下唯一“假节钺”的非曹姓和夏侯姓的将领,被称为“古之名将”。那么

  • 历史上于禁被关羽俘虏后到底有没有投降,他最后的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侦查号标签:关羽,于禁,庞德,曹操,孙权,东吴

    历史上,曹操的大将于禁投降关羽后,他到底经历了什么,他最后的结局如何,还有他到底有没有真的投降呢?今天,我们就一起通过历史的蛛丝马迹来一探其中的秘密。公元219年,关羽猛攻樊城,于禁与庞德奉命去救援曹仁,关羽水淹七军,与庞德大战,俘获了庞德、于禁等七军三万余人。庞德大骂关羽,宁死不降,被关羽当场斩杀

  • 襄樊之战,如果司马懿代替于禁出战,他能击败关羽吗?

    历史解密编辑:胆大的小虫标签:司马懿,关羽,于禁,曹操,诸葛亮,蜀汉

    三国中,有一场大战,将关羽的声望直接推向了顶端,自此以后没人再敢说关羽的军事能力不行。这场大战便是襄樊之战中的水淹七军,此战关羽击败了曹魏名将于禁,俘虏三万精锐曹军,震惊华夏,连曹操都被吓得差点迁都。那么,假如此战是司马懿出战,他能够成功的击败关羽吗?水淹七军关羽发动襄樊之战,想要攻下樊城,结果曹仁

  • 三国中的多次易主之人都有谁,为何吕布与于禁被骂得最惨?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吕布,于禁,刘备,曹操,董卓,张郃

    “叛将”与“降将”估计没有哪个时代会受人尊敬,在名将辈出战乱频繁的三国时代同样如此。如鼎鼎大名的三国第一武将吕布就是一个有名的叛将。他多次易主,从丁原,董卓,再到偷袭刘备,鸠占鹊巢霸占徐州,无不充实着自私自利的小人行径。所以这样的人就算是猛将,人才,或者是什么诸侯都会受到世人的唾弃。而在东汉末年的乱

  • 同样是降将,为何于禁的评价比较差,黄权却没有这么差的评价?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黄权,于禁,蜀汉,曹魏,刘备,刘璋,曹操,三国,汉朝,曹操麾下

    在汉末三国时期,降将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群体,也即在魏蜀吴三国的武将中,都有不少降将。比如在蜀汉武将中,王平、姜维、夏侯霸等人,就是出自曹魏的降将。再比如曹魏五子良将中,张辽曾是吕布的手下,张郃曾是袁绍的手下,两人最终归降了曹操,并位列曹魏五子良将。至于关羽大意失荆州后,傅士仁、麋芳等人则投降孙权,以降

  • 于禁认怂的四个原因,尤其第四个,看完你就知道于禁到底多倒霉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计划儿标签:于禁,曹操,关羽,曹仁,曹丕,庞德,孙权,曹操麾下

    他是五子良将中唯一一个假节钺,他刚毅厚重,战功赫赫,是曹魏众将都为之振服的左将军,不出意外的话,他才应该是五子良将之首。结果败给了老天爷,败给了自己心中最后的求生欲望,没能全节而终。曹操听到于禁投降,庞德却不肯屈节被杀这个消息时,哀叹了好久说我任用于禁30年,没想到他在最后关头变节投降,反而不如庞德

  • 秋水暴涨于禁全军覆没,风雪中关羽父子被擒,襄樊战役打了多久?

    历史解密编辑:深夜情感之驿站标签:关羽,于禁,刘备,诸葛亮,曹操,赵子龙

    无论是《三国演义》原著还是经典版电视剧,我们都会发现一个问题:秋水暴涨于禁全军覆没,风雪中关羽父子被擒,襄樊战役打了多久?细看《三国演义》的时间轴,我们就会发现襄樊战役至少打了四个月:水淹七军是建安二十四年八月,而关羽被擒遇害是在同年十二月,这期间关羽还抽空进行了一次刮骨疗毒。这时候问题就出现了:既

  • 曹操的五子良将中,为何于禁排第一?其他人为何不能?

    历史解密编辑:搜狐说娱乐标签:曹操,于禁,张辽,张郃,徐晃,关羽

    五子良将是指三国时期,曹魏势力的五位将军,即前将军张辽、右将军乐进、左将军于禁、征西车骑将军张郃以及后将军徐晃。在曹魏五子良将中,于禁因为在襄樊之战中投降关羽,所以,这导致其在个人印象上严重受损。换而言之,很多人提到于禁这位武将,往往会给出负面和消极的评价。但是,综合于禁的一生来说,确实当得起名将的

  • 此人多次反叛曹操,仍被官复原职,最后被同乡于禁杀死

    历史解密编辑:东岸瞭望台标签:曹操,于禁,臧霸,袁绍,吕布,刘备

    泰山诸将长期处于半独立状态东汉末年,兖州泰山郡以及青、徐二州的山海地带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地区,长期处于半独立状态。以臧霸、孙观、吴敦、尹礼等为首的所谓“泰山诸将”在这里据险自守,既反抗官府,又劫掠州郡,并参与曹操、吕布、袁绍之间的混战,成为这个特殊地区的特殊势力。曹操与吕布交战时,臧霸等人一直依附吕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