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襄樊之战并非关羽挑起,于禁没资格瞎指挥,谁该为庞德战败负责?

襄樊之战并非关羽挑起,于禁没资格瞎指挥,谁该为庞德战败负责?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搜狐说娱乐 访问量:3296 更新时间:2024/1/26 15:56:03

一提起襄樊之战,人们就会想起关羽大意失荆州,还产生了很多阴谋论。这些阴谋论中居然还有“刘备诸葛亮借刀杀关羽”、“于禁怕庞德立功而背后使坏”。

且不说刘备跟关羽的关系有多好、荆州有多重要,就是“于禁瞎指挥坑死庞德”也只是演义小说中的说法,我们细看三国正史就知道:襄樊之战不是关羽发动,于禁没有瞎指挥,指挥失当让庞德战败被擒斩的另有其人。

在三国正史中,关羽似乎可以算是三国第一勇将,因为有明确记载的斩将记录,也就是关羽万马军中刺颜良、黄忠定军山斩夏侯渊,演义和民间传说中的一吕二赵三典韦,并没有亲手斩杀过任何一员大将。

排在关羽后面的五马超六张飞,也没有斩将记录,西凉马腾麾下第一勇将是“勇冠腾军”的庞德庞令明,《三国志·卷三十六》中说“飞雄壮威猛,亚于关羽”。

这时候问题就出来了:按照正史记载,武圣人关羽关云长,是不是三国第一勇将悍将?他真的能打遍三国无敌手吗?细看《三国志》及裴松之注引史料,我们就会发现至少有一位三国勇将,就曾让关羽吃过大亏——这个人就是“勇冠腾军”但最后却被关羽擒斩的庞德。

无论是在正史还是在演义小说中,关羽都是最容易中箭的三国名将,而正史中关羽不但胳膊中箭(刮骨疗毒确有其事,但动刀的却不是华佗,因为关羽刮骨疗毒的时候,华佗墓木已拱),连脑门也未能幸免——要不是头盔够结实,关羽就没有机会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了。

虽然庞德最后被关羽擒斩,但这并不是说庞德就比关羽差。很多人都以为庞德之败,全是因为于禁瞎指挥,如果曹操让庞德当主将,襄樊之战谁输谁赢还真很难说——庞德前期是占了上风的:“亲与羽交战,射羽中额。时德常乘白马,羽军谓之白马将军,皆惮之。”

从占据上风到一败涂地,很多人都认为,而且《三国演义》也明确说就是于禁不顾大局嫉贤妒能,这才让关羽有了水淹七军的机会。

但是看了《三国志》卷十八和卷十七的记载,我们才知道于禁也是一个背锅侠,真正的前线总指挥是曹仁,包括让庞德到死地驻扎,也是曹仁下的命令。甚至襄樊之战的发动者也不是关羽,而是受曹操之命的曹仁:“侯音、卫开等以宛叛,德将所领与曹仁共攻拔宛,斩音、开,遂南屯樊,讨关羽”。“建安二十四年,太祖在长安,使曹仁讨关羽于樊,又遣禁助仁。”

从这两段记载中我们就会发现庞德进驻樊城比于禁早,两人也没有隶属关系,同时我们还发现关羽也是被动应战,因为曹操是打着大汉天子刘协的旗号征讨四方,在汉中碰了钉子,必然会转而进攻荆州——但是的人都知道,孙权和刘备的联盟就是纸糊的。

当年曹操命令曹仁发动襄樊之战是很明智的选择,因为那时候孙刘联盟早就名存实亡了。孙夫人已经逃回江东,孙权和刘备剑拔弩张差点开打:“建安二十年,孙权遣吕蒙袭夺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先主引兵五万下公安,令关羽入益阳。”

当时曹操正在收拾汉中张鲁,无暇顾及荆州,否则以他的奸雄本色,肯定是要趁火打劫的。曹操收拾完张鲁,刘备孙权感到大事不妙,就只好暂且罢手言和,但是双方之间的关系,再也回不到从前了。

既然孙刘联盟已经破裂,曹操让曹仁发动襄樊之战也就顺理成章了:打关羽,孙权会趁机捡便宜,打孙权,关羽也只会看热闹。

孙权暗送秋波,曹操当然不能不接着,他也想在孙权关羽之争中捞点好处,所以曹仁采取攻势,主要的目的还是要先把战火烧起来,然后看形势发展再采取相应的措施。但是曹操和关羽都失算了:曹操没想到在襄樊驻扎多年的曹仁居然不了解当地水文资料,关羽没想到孙权这么猴急地在背后下手。

关羽之所以能水淹七军,还真不是于禁瞎指挥,因为那时候曹军的主将是曹仁,而且于禁庞德驻扎在什么地方,都是曹仁说的算:“仁使德屯樊北十里,会天霖雨十余日,汉水暴溢,樊下平地五六丈,德与诸将避水上堤。”

庞德被大水围困,于禁也挺可怜:“禁与诸将登高望水,无所回避,关羽乘大船就攻禁等。”

于禁庞德被围,襄樊坐地户曹仁并没有派出一条战船营救。看过地图的都知道,襄樊之间就是滔滔汉水,说曹仁没有水军,是谁都不会相信的。

于禁带领的是从北方来的旱鸭子,眼巴巴地看着关羽乘着大船放箭,打不过又逃不掉,除了投降就是死路一条,为了给三万人留条活路,于禁只好投降。

庞德运气好一点,弄到了一条小船准备突出重围去跟曹仁汇合:“水浸盛,吏士皆降。德与麾下将一人,五伯二人,弯弓傅矢,乘小船欲还仁营。水盛船覆,失弓矢,独抱船覆水中,为羽所得。”

于禁被俘投降,庞德宁死不屈,这时候的曹仁也陷入了被动:“羽乘船临城,围数重,外内断绝,粮食欲尽……徐晃救至,水亦稍减,晃从外击羽,仁得溃围出,羽退走。”

研究上面的史料,我们能发现三点:第一、襄樊之战的发动者是直接受命于曹操的曹仁而不是关羽;第二、襄樊曹军的总指挥是曹仁而不是于禁,于禁和庞德并没有上下级关系;第三、曹军襄樊之败,于禁和庞德都不是主要责任人,于禁只是在替曹仁背黑锅。

我们看《三国志·卷十八》就会发现,真正对庞德不信任并进行打压的,并不是曹操于禁:“樊下诸将以德兄在汉中,颇疑之。”

襄樊之战后,驰援的张辽和徐晃都收到了表扬,只有曹仁不赏不罚,这说明在曹操眼里,曹仁守住樊城顶多能算将功补过,要不是因为曹仁是同宗兄弟,曹操很可能是要追究责任的。

应该为襄樊之战失利负责的是曹操还是曹仁?关羽于禁是不是背锅侠?这些问题笔者不好下结论,所以最后只能请问读者诸君:真正害死关羽和庞德的到底是谁?曹操刘备两家在荆州都吃了亏,他们这个亏吃得冤枉吗?

标签: 关羽庞德于禁曹仁曹操刘备

更多文章

  • 曹丕亲自逼死的魏国名将,除了于禁之外,还有此人

    历史解密编辑:金牌娱乐酱酱标签:曹丕,于禁,曹操,曹魏,魏国,关羽

    纵观曹魏历代帝王,论气量狭小,曹丕可谓是当仁不让的第一位。众所周知,曹丕为人极为刻薄,常常因为一些小事而耿耿于怀,事后还经常怀恨在心并伺机报复。故而,以这样的性格而继位称帝的曹丕,往往逼死了许多人。基于此,本文今天就来和大家聊一聊被曹丕逼死的魏国名将。关于这一问题,后人往往都会想到作为曹魏五子良将之

  • 曹魏五子良将你最佩服哪个,左将军于禁,为何下场如此悲惨?

    历史解密编辑:毛迪说教育标签:于禁,张郃,乐进,曹操,张辽,徐晃

    曹魏五子良将都各有其优点缺点,乐进与于禁算是曹操很早就招募到的人才,张辽、张郃、徐晃这几位原本是曹操敌对阵营的大将,后来投降曹操,进而有更大的表现。今天笔者与您一起,了解一下五子良将。一、乐进乐进常常身先士卒,有先登之功,几乎曹操前期的每一场战争,他几乎都有参加,后来与李典一同协助张辽守卫合肥,这真

  • 为什么三国其他将领投降大多没事,偏偏于禁投降关羽受曹丕鄙视?

    历史解密编辑:乐享盖生活标签:关羽,曹丕,于禁,曹魏,庞德,国防政策,军事政策,曹操手下,三国(电视剧)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东汉末年分三国,诸侯割据、征伐不断,在天下纷争之际,也是名将辈出的年代。诸侯林立,这些名将择主而事,而有的主公却由于各方面原因在争斗中失败,幸存的名将识时务者为俊杰,投降换主人的事也时有发生。比如张辽、张颌、黄忠、姜维、太史慈等等,就连一向以忠义著称的关羽,也有过不得已

  • 关羽骂于禁是猪、孙权是狗,这究竟是人性的嚣张还是霸气呢?

    历史解密编辑:城南太守标签:关羽,孙权,于禁,刘备,曹操,诸葛亮

    俗 话说: 言为心声,言如其人。 古人诚不欺我也。 纵观三国历史,看看那些曾经叱诧风云的人物,都有哪些曾一语道破了自己的本性,究竟谁流氓、谁君子、谁英雄、 谁小人呢?关羽:骂颜良、文丑是鸡狗;骂于禁是狗猪;骂孙权是狗。这人的人性,究竟是嚣张,还霸气呢?官渡之战时,面对将敌颜良和文丑,曹操问关羽能否出

  • 于禁的权力比张辽大,为什么“五子良将”之首不是于禁?

    历史解密编辑:乐享盖生活标签:于禁,张辽,曹魏,关羽,乐进,汉朝,三国,五子良将,曹操手下

    本是大将军何进部下的张辽为什么会沦为吕布麾下的将领?》中曾提到:曹魏“五子良将”之首是张辽。不过有些人对此表示质疑:“五子良将(张乐于张徐)”中权力最大的将领明明是于禁。根据史书记载,于禁人生高峰的权力在“五子良将”中位居第一,是曹操麾下唯一“假节钺”的非曹姓和夏侯姓的将领,被称为“古之名将”。那么

  • 历史上于禁被关羽俘虏后到底有没有投降,他最后的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侦查号标签:关羽,于禁,庞德,曹操,孙权,东吴

    历史上,曹操的大将于禁投降关羽后,他到底经历了什么,他最后的结局如何,还有他到底有没有真的投降呢?今天,我们就一起通过历史的蛛丝马迹来一探其中的秘密。公元219年,关羽猛攻樊城,于禁与庞德奉命去救援曹仁,关羽水淹七军,与庞德大战,俘获了庞德、于禁等七军三万余人。庞德大骂关羽,宁死不降,被关羽当场斩杀

  • 襄樊之战,如果司马懿代替于禁出战,他能击败关羽吗?

    历史解密编辑:胆大的小虫标签:司马懿,关羽,于禁,曹操,诸葛亮,蜀汉

    三国中,有一场大战,将关羽的声望直接推向了顶端,自此以后没人再敢说关羽的军事能力不行。这场大战便是襄樊之战中的水淹七军,此战关羽击败了曹魏名将于禁,俘虏三万精锐曹军,震惊华夏,连曹操都被吓得差点迁都。那么,假如此战是司马懿出战,他能够成功的击败关羽吗?水淹七军关羽发动襄樊之战,想要攻下樊城,结果曹仁

  • 三国中的多次易主之人都有谁,为何吕布与于禁被骂得最惨?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吕布,于禁,刘备,曹操,董卓,张郃

    “叛将”与“降将”估计没有哪个时代会受人尊敬,在名将辈出战乱频繁的三国时代同样如此。如鼎鼎大名的三国第一武将吕布就是一个有名的叛将。他多次易主,从丁原,董卓,再到偷袭刘备,鸠占鹊巢霸占徐州,无不充实着自私自利的小人行径。所以这样的人就算是猛将,人才,或者是什么诸侯都会受到世人的唾弃。而在东汉末年的乱

  • 同样是降将,为何于禁的评价比较差,黄权却没有这么差的评价?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黄权,于禁,蜀汉,曹魏,刘备,刘璋,曹操,三国,汉朝,曹操麾下

    在汉末三国时期,降将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群体,也即在魏蜀吴三国的武将中,都有不少降将。比如在蜀汉武将中,王平、姜维、夏侯霸等人,就是出自曹魏的降将。再比如曹魏五子良将中,张辽曾是吕布的手下,张郃曾是袁绍的手下,两人最终归降了曹操,并位列曹魏五子良将。至于关羽大意失荆州后,傅士仁、麋芳等人则投降孙权,以降

  • 于禁认怂的四个原因,尤其第四个,看完你就知道于禁到底多倒霉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计划儿标签:于禁,曹操,关羽,曹仁,曹丕,庞德,孙权,曹操麾下

    他是五子良将中唯一一个假节钺,他刚毅厚重,战功赫赫,是曹魏众将都为之振服的左将军,不出意外的话,他才应该是五子良将之首。结果败给了老天爷,败给了自己心中最后的求生欲望,没能全节而终。曹操听到于禁投降,庞德却不肯屈节被杀这个消息时,哀叹了好久说我任用于禁30年,没想到他在最后关头变节投降,反而不如庞德